新款 MacBook Air 一周體驗:依舊是最好的 MacBook 入門之選
在新款 MacBook Air 發布前夕,我和編輯部里的兩位同事一致認為 Retina 顯示屏和 Thunderbolt 3 埠是新款 MacBook Air 一定會有的升級,而 Force Touch 和 Touch Bar 是新款 MacBook Air 必須要對產品線差異化做出的妥協。結果,當 Laura Lagrove 在 10 月 30 日晚的發布會上一一宣布新款 MacBook Air 升級了 Retina 顯示屏、兩個 Thunderbolt 3 埠、Force Touch 和 Touch ID 等配置以及 1199 美元的起售價格時,大家紛紛表示這次升級太良心了。
但是,發布會結束後網上的評論卻是一邊倒,大家都覺得新款 MacBook Air 太貴了,起售價比舊款的貴出了 2500 元左右。緊接著,新款 MacBook Air 的處理器也被曝光,使得大家開始懷疑這款產品的性能到底合不合格。這讓很多持幣待購的消費者也一時之間摸不著頭腦,不知道自己還該不該購買這款全新升級的 MacBook Air。
在使用這款 MacBook Air 2018 (8GB RAM & 128GB ROM) 作為主力機一段時間後,我對這款產品有了全新的認識,所以借著這次機會來和大家聊一聊新款 MacBook Air 的使用體驗,也希望通過我自己的實際感受可以為大家提供一個購買的參考。
延伸閱讀:
- 除了期待已久的 Retina 屏幕,全新的 MacBook Air 還有這些變化
- 2018 款 MacBook Air 值不值得買?這份選購指南告訴你答案
Retina 顯示屏
毫無疑問,Retina 顯示屏是本次 MacBook Air 最重要的升級,也算是滿足了一直以來大家呼聲最高的需求。自此,蘋果終於在它全部電腦產品線上(Mac mini 和 Mac Pro 除外)都配備了 Retina 顯示屏,而新款 MacBook Air 是其中起售價格最低的,8GB 內存 + 128GB 固態硬碟配置的 國行售價 為 9499 元。
新款 MacBook Air 的 Retina 屏幕在解析度和 PPI 上與 13" MacBook Pro 別無二致,雙方都是 2560 × 1600 像素以及 227 ppi,使用的都是採用了 IPS 技術的 LED 背光顯示屏。相較於舊款 MacBook Air 屏幕 1440 × 900 的像素,這次升級意味著你終於可以在 MacBook Air 上看到完整的 2K 視頻了,讓你能夠觀賞到更加逼真和清晰的圖像。
但是,新款 MacBook Air 的屏幕亮度要低於 MacBook Pro,它和 MacBook 一樣只有 300 尼特,而 MacBook Pro 有 500 尼特。下面我做了一個簡單的測試,在將新款 MacBook Air 和 MacBook Pro 的屏幕亮度都調成最高後,對比一下兩者的顯示效果。
除此之外,蘋果官方宣稱新款 MacBook Air 的屏幕是全標準色域 (sRGB),比上一代提升了 48%。而 2018 新款 MacBook Pro 的屏幕是廣色域 (P3),並且配備了原彩顯示技術 (True Tone)。下面是一張從 MacBook Pro 截取的測試圖片,在新款 MacBook Air 上是看不到第二個紅色方塊上的圖案的,但是如果你正在使用配備了 P3 廣色域的設備觀看本篇文章,那麼你能在第二個紅色方塊上看到一個指南針一樣的圖案(類似於圖三)。
更高的亮度和 P3 廣色域對於工作中需要影視級視頻編輯的專業人士來說很重要,但是對於普通的消費者來說很可能用不上。所以,新款 MacBook Air 在亮度和色域上與 MacBook Pro 的差距,對普通的工作任務和視頻觀看其實都沒有明顯的影響。
Touch ID
這次新款 MacBook Air 沒有配備 Touch Bar 但是新增了 Touch ID,這樣一來既保留了功能鍵又減少了輸入密碼的繁瑣,鑒於很多人對 Touch Bar 的功能並不感興趣,這樣的舉措可能對他們來說是更好的選擇。
如果說 Retina 屏幕是新款 MacBook Air 最大的升級,那麼 Touch ID 應該是對於 1Password 用戶來說最大的利好了。為了保證 1Password 密碼庫的安全性,我們都會設定一個又長又複雜的主密碼。所以,每次當你需要使用 1Password 來填充密碼時,手動輸入主密碼真的是費時費力,非常低效。而有了 Touch ID 後,解鎖 1Password 後只需用手指輕輕觸摸一下 Touch ID 按鍵即可,解鎖反應非常快。
除了 1Password、Day One 等第三方應用,Touch ID 還可以用在 Apple Pay 支付、解鎖電腦、iTunes & App Store 購買、應用安裝等場景,真的非常方便。
總體來說,Touch ID 的彈出和驗證過程還是很流暢的,基本上不會出現卡頓的現象。雖然有的時候在 1Password 里會出現解鎖成功後,解鎖界面沒有自動消失的 bug,但是這很可能是軟體開發商的問題。
鍵盤 & 觸控板
在說新款 MacBook Air 的鍵盤和觸控板之前,我想大喊一聲 booya!因為蘋果在這兩個配置上的升級沒有任何縮水。
作為一個完整經歷了 MacBook 2016 的第一代蝶式鍵盤、MacBook Pro 2016 Late 的第二代蝶式鍵盤,以及 MacBook Air 2018 的第三代蝶式鍵盤的用戶,其中的「辛酸苦辣」真的是只有自己知道。第一代蝶式鍵盤的鍵程短地不像話,打字的時候就像手指在戳鋼板一樣,甚至還不如 Smart Keyboard。第二代蝶式鍵盤灰塵進入機械結構後導致按鍵滯粘、卡殼等現象非常普遍,以至於蘋果不得不推出了 MacBook Pro 2016 鍵盤免費維修計劃。為了解決第二代蝶式鍵盤的進灰問題,蘋果在第三代蝶式鍵盤加入了一層防塵膜,算是解決了這個問題。所以,我在使用新款 MacBook Air 配備的這塊鍵盤時至今還未遇到過按鍵滯粘、卡殼等現象。
新款 MacBook Air 的觸控板比上一代要大了 20% 的面積,但是比新款 MacBook Pro 13 寸的觸控板小了一點點(這點差距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更大的觸控面積意味著我可以通過觸控版實現更大範圍的操作,比如說我可以在瀏覽網頁時通過一次網頁滑動可以看到更多的內容,或者在縮放圖片時可以覆蓋更大的範圍。
而 Force Touch 的加入,讓這塊觸控板在使用上更加方便。在傳統的觸控板下方,分別設置了兩個鍵位來模擬滑鼠的左鍵和右鍵。通過 Taptic Engine 實現的 Force Touch 功能,讓我可以在整個觸控板上都可以實現點觸和按壓操作,並且使用觸覺反饋模擬出了極度逼真的機械反饋。
如果你剛從舊款 MacBook Air 轉到新款 MacBook Air,那麼你可能會在更大的觸控板面積出現誤觸的情況。當你在使用新款 MacBook Air 上打字的時候,如果你一隻手的拇指放在空格鍵附近,那麼拇指的中間這一段很容易就接觸到觸控板的左上角,導致觸控板誤觸和操作失靈。如果你深受其擾並且實在無法解決這個問題,那麼不妨試試在偏好設置中關掉「Tap to Click」的選項。
性能
除了外觀、屏幕、Touch ID、鍵盤和觸控板,我相信很多人更關心新款 MacBook Air 的性能,想知道它是否能勝任自己的工作。其中最引入注目的,就是處理器。根據 官網 的介紹,新款 MacBook Air 搭載的是「第八代 Intel Core i5 處理器」。這些描述肯定是不夠的,於是我在 Intel 的 ARK 官網上找到了這塊晶元更加詳細的信息,確認這是一塊 i5-8210Y 晶元,隸屬於 Amber Lake Y 系列,功耗僅為 7 W,屬於超低電壓 CPU。
另外,我還分別查詢了 Geekbench 上 2017 Mid 基礎款的 MacBook、2017 Mid 款不帶 Touch Bar 的 MacBook Pro 和新款 MacBook Air 的單核 / 多核跑分,從下圖的結果中可以看出新款 MacBook Air 的 CPU 性能並沒有比 2017 Mid 款不帶 Touch Bar 的 MacBook Pro 差很多。
我現在使用的新款 MacBook Air,與我之前使用的是 2016 Late 不帶 Touch Bar 的 MacBook Pro 相比,最明顯的感受是在使用 Photoshop 時更加流暢,在複製圖層和導出圖片等操作時速度也更快。
新款 MacBook Air 使用的顯卡是 Intel UHD Graphics 617,著實不怎麼樣,但是你可以通過雷靂 3 介面來外接顯卡使用。之前我用 2016 Late 不帶 Touch Bar 的 MacBook Pro 開倒數第二檔的特效玩 Dota 2,遊戲幀數大概在 60 左右。我用新款 MacBook Air 測試了一下,如果同樣開倒數第二檔的特效,遊戲幀數只有 20 左右,幾乎玩不了。就算我把特效調低到最低一檔,遊戲幀數也只能勉強維持在 40 左右。
續航上就不用多說了,MacBook Air 系列一直都是蘋果筆記本電腦中續航能力最強的。官方宣稱的長達 12 個小時的續航時間,可以確保你一天的工作幾乎不用充電。當然,具體的續航時間還是取決於每個人的使用習慣。經過我這幾天的測試,從早上 10 點到下午 6 點(8 小時),我差不多剛好把電量耗盡。
總結
在考慮購置一款蘋果筆記本電腦的時候,你絕對不能繞過的兩個因素是 macOS 系統以及蘋果的工業設計,這兩點是蘋果筆記本電腦的核心競爭力。如果拋開這兩點不談,在一萬元左右的價位你有很多 PC 筆記本電腦可以選擇,比如 Surface Pro、Surface Laptop 和 Dell XPS 等,它們都擁有比新款 MacBook Air 更好的配置和性能,它們因此也是更廣受眾的首選。
但是,如果你鐵了心要購置一台搭載 macOS 系統的筆記本電腦,那麼在入門價位上又該怎麼選呢?
首先,我們要排除新款 MacBook Pro 帶 Touch Bar 的版本,因為它的起售價格為 14188 元,而新款 MacBook Air 的起售價為 9499 元,兩者的價格差了 4689 元。即使把新款 MacBook Air 選配至 256GB 固態硬碟的版本,差價也還是在 3089 元。這麼大的價格差距,導致這兩款產品根本不具有可比性。
其實,新款 MacBook Air 最合理的競爭對手是 2017 Mid 基礎款的 MacBook 和 2017 Mid 款不帶 Touch Bar 的 MacBook Pro。我們來看看它們的價格:
- 2017 Mid 基礎款的 MacBook(8GB 內存 & 256GB 固態硬碟):10200 元
- 2018 高配款 MacBook Air(8GB 內存 & 256GB 固態硬碟):11,099 元
- 2017 Mid 款不帶 Touch Bar 的 MacBook Pro (8GB 內存 & 256GB 固態硬碟):11787 元
新款 MacBook Air 與另外兩款產品的差價分別為 899 元和 688 元,所以這兩款產品才是新款 MacBook Air 在同一價位的競爭者。
在確定好競爭者後,我們再來比較優劣勢:
- 新款 MacBook Air 與 2017 Mid 基礎款的 MacBook 相比,有更大尺寸的屏幕、Touch ID、第三代蝶式鍵盤、第八代 Intel Core i5 處理器、兩個雷靂 3 埠,以及略低的價格。而 MacBook 唯一的優勢是更小的體積和更輕的重量。
- 新款 MacBook Air 與 2017 Mid 款不帶 Touch Bar 的 MacBook Pro 相比,優勢包括了 Touch ID、T2 晶元、更輕的重量、更長的續航時間和略低的價格。而 MacBook Pro 的優勢在於 P3 廣色域、CPU 多核性能、顯卡性能、DDR4 內存和更高的屏幕亮度。
在經過一番比較後,新款 MacBook Air 的產品定位就非常清晰了,以下結論可以提供一個參考:
- 在同一價位下,新款 MacBook Air 毫無疑問是比 MacBook 更好的選擇,Touch ID、輕薄外形和超長續航對輕度用戶更具吸引力;
- 在同一價位下,MacBook Pro 不帶 Touch Bar 雖然價格上略高一點,但是 P3 廣色域、CPU 多核性能、顯卡性能、DDR4 內存和更高的屏幕亮度對性能黨來說更值得購買;
- 在更高的價位下,MacBook Pro 帶 Touch Bar 或者更高配置的電腦才適合對屏幕素質和硬體性能有更高要求的設計師、工程師、程序員等;
- 在更低的價位下,舊款的 MacBook Air 2017 對預算真的有限且不在乎 Retina 屏幕和 Touch ID 的人來說無疑性價比更高。
本次 MacBook Air 的價格比上一代提高了 2500 元左右,但總的來說這次新款 MacBook Air 絕對算得上一次合格的升級,Retina 屏幕、Touch ID、第三代蝶式鍵盤、Force Touch、第八代 Intel 處理器以及雷靂 3 埠,這些配置足夠讓它的產品定位符合它的定價策略。
而本次升級帶來了另一個問題:MacBook 和 MacBook Pro 不帶 Touch Bar 的產品線會經歷怎樣的調整。從目前來看,這三款產品的區分並不是很明顯。徹底砍掉 MacBook Pro 不帶 Touch Bar 這條線,讓 MacBook Pro 成為名副其實的專業級產品線?還是繼續讓 MacBook 產品線走高端加小眾的路線,作為蘋果試驗新技術的橋頭堡?蘋果究竟會採取什麼產品戰略,讓我們拭目以待。
推薦閱讀:
TAG:MacBookAir | 蘋果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