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父親的「新定義」,你還能守住爸爸的稱號嗎?
在剩餘的時間裡,你能陪伴孩子多久?
每個孩子降臨在人世間都帶著獨一無二的美麗,即使是忍受著世界上最劇烈的疼痛和最焦慮的心情,也希望這個小生命的到來。但在孩子誕生之後,不完美的父母和家庭教育則是常態。
新一期的《奇葩說》開播,有一次談到了父母家庭與孩子的教育關係。拋出了這樣一個話題——「每周陪孩子不足12個小時,就會被剝奪爸爸的稱號,你同意嗎?」
父母是孩子前半生的唯一觀眾
《奇葩說》的正反兩方根據這個議題展開了激烈的辯論。正方的沈玉琳、顏如晶、博首爾三位嘉賓,用自己的切身經歷和風趣幽默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觀點,在結尾辯論的結尾爆出金句:「父母是孩子前半生的唯一觀眾,孩子是父母后半生的唯一觀眾。」獲得台下觀眾的熱烈掌聲!
而以楊奇函、龐穎、熊浩三人組成的反方,他們主張即便每周不能陪伴孩子12小時,也不應該取消爸爸的稱號。反方認為,不能以「12小時」作為一個標準,因為沒有哪個標準告訴你怎樣算是一個好父親,正是因為這種不確定性,每個人才擁有不同的人生。
陪著≠陪伴
在如今社會,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的缺席已經成為普遍現象,並且愈演愈烈。在2017你那12月份,全國首份《家庭親子陪伴白皮書》發布,如果仔細讀過報告的人,就會發現一個嚴重的問題:父親們,都忙碌得不可開交。
大數據統計顯示,超過55%的家庭,是由媽媽擔當陪伴孩子的主力,而爸爸陪孩子較多的家庭僅佔12.6%。
人都說,孩子的行為表現就是父母行為的投影。父母的陪伴和愛,在很多時候決定了孩子的性格。每個孩子都有一個敏感而豐富的內心世界,可父母卻極少走進孩子的世界。橘子君認為,陪著≠陪伴,只有走進孩子的世界,給予他們高質量的關注和了解才能讓他們快樂成長。
最好的陪伴方式是什麼
父母為了孩子傾注了所有的愛,努力給他們創造儘可能好的生活環境,一部分家長甚至在孩子很小的時候選擇外出工作,放棄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陪伴。如此,孩子的生活條件是有了改善,但也錯過了太多的美好。
信息化時代,人們溝通交流的方式發生了本質性改變,也許父母無需時時陪在孩子身邊,也能清楚地了解到他們的情況。在蘇州橘子網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橘子股份」)獨立開發的教育產品e學雲中,我們可以通過手機看到孩子在校生活情況以及學習情況,讓陪伴變得高效有質量。
家校通,語音視頻一鍵通
孩子在學校學習生活,家長外出工作,在沒有交集的時間裡很難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在e學雲智慧班牌「家校通」中,孩子上學無需攜帶手機,通過在班牌上刷卡就能與家長取得聯繫,支持文字、語音、視頻多種形式聊天通話,打破溝通的距離與障礙。
e直播,隨時隨地關注孩子
關注孩子成長,體現在一個個微小的細節上。e學雲的校園e直播,能讓家長打開手機APP看到孩子在校情況和表現,儘可能地不錯過他們在校生活細節,讓關愛如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
成長軌跡,記錄每一個過程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由一段段經歷構成的,遺落其中任何一段,都非完整的歷程。e學雲成長軌跡將孩子的學習日報、月報、周報、食譜、在校表現等信息串聯,形成一個完整的「成長日誌」,孩子每個階段的學習生活清晰可見,讓父母真正體會他們的成長與變化。
在《奇葩說》的最後,讓橘子君感到溫暖的是那段採訪,節目組分別採訪了幾位父親和孩子。當問到孩子,「心愛的玩具和爸爸選一個陪你一天,你選哪個」?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跟爸爸一起玩。」當問到是否要取消爸爸這個稱號時,他們都說,「不要,爸爸是最好的爸爸。」
就像有句話所說的那樣:「陪伴從來都不是父母給予孩子的施捨,而是孩子給予父母的恩惠」。童年只有一次,成長無法重來,願所有的家長都不會缺席。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