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陽雜俎·盜俠卷》-劍影俠蹤

《盜俠卷》是《酉陽雜俎》七絕卷之一,明人偽托段氏所作《劍俠傳》,及其衍生作品《卅三劍客圖》,正是發軔於此。

中國劍仙文化,大概可以上溯至東漢《吳越春秋》的越女劍,越女以高絕的劍術,一招擊敗白猿精,迫其原形畢露,登杪而去。爾後《王子年拾遺記》寫上古天帝顓頊的「曳影之劍」:

若四方有兵,此劍則飛起,指其方,則克伐。未用之時,常於匣內,如龍虎之吟。

能自行飛起,作龍虎之吟,已經顯然具備了後世「仙劍」若干特徵。

以及《豫章記》(《晉書·張華列傳》),載「物華天寶,紫氣射鬥牛之墟」,於豫章豐城掘得八尺玉匣,中納雙劍,光曜煒曄,煥若電發,張華得其一。後來張華遇害,此劍飛入襄城水中,另一劍後亦離鞘飛入,化作雙龍,破浪而去。

神兵既備,只待英雄。

到唐代,武風昌盛,刺客橫行,巨閹李輔國、宰相武元衡皆死於刺殺;大盜段師子夜潛相府,亮白刃於長孫無忌前:「公動即死」,劫太宗御賜七寶帶,從房椽孔間踴身而去,所謂「奸人遍四海,刺客滿京城」,任俠尚氣的遊俠時代全面回歸,劍仙文化亦臻成型,能夠掌握神劍、飛劍殺人的劍俠終於批量出現,如聶隱娘、四明頭陀,以及本卷的京西店老人,俱是此中能者。

本卷內容,不止於劍客,亦錄有盜賊、術士之輩及江湖異事。

作此稿時,驚悉金庸先生仙逝噩耗,不勝哀愴。先生亦曾為《京西店老人》《蘭陵老人》《汝州僧》《盧生》作白話文,今取先生遺篇,聊致寸敬。

一.凌雲台

三國時代,北方政權多有高築樓台的習慣,名義上供以游賞,實際兼具倉儲、防禦、瞭望功能,譬如公孫瓚的易京樓、曹操的鄴城三台(金鳳、銅雀、冰井)。這類建築通常極其高峻,以高大的夯土台基,上構樓閣,閑時登臨,戰時警備,既樹威儀,亦不失實用價值。

曹魏黃初二年臘月,魏文帝曹丕東巡,在洛陽城造凌雲台,收藏甲兵。既名「凌雲」,可知此台之高,實已上接雲天,極其宏偉。然而落成之後,匠人們卻發現自己犯下了大錯——誤把一塊沒題字的空匾額釘在了台上。

好在皇上寬容,不予嚴咎,只責成書法大家韋誕立即登台題榜。

當時的書家其實不少,像鍾繇、衛覬,各有所長,而韋誕題署最精,洛陽、許昌、鄴城三都的匾額,基本上都出自他的手筆。

所以任務交派下來時,韋誕當仁不讓,答應的很痛快很響亮,以為跟往常一樣,伏案一揮就行了。來到現場,才發現氣氛有些異樣,抬頭一看,那塊空匾高高懸在去地二十五丈處。按照魏尺,一丈約合今天2.4米略余,二十五丈即60米左右,相當於二十層樓的高度。

韋誕:「快拆下來吧,我趕時間。」

哪知匠人們面面相覷,有一點尷尬地說:「不好意思啊韋大人,這匾釘上了就不能再拆了,您得上去寫。」

韋誕頓時懵了逼:「啥???你……你開玩笑的吧,這不胡扯嗎?我踏馬怎麼上去?」

「咱們拿筐子給您吊上去。」

眾人極目仰望,正見到一隻飛鳥從匾下掠過,韋誕想死的心都有了。欲待不上吧,已經接了聖旨,不上就是欺君:「你們坑爹啊!釘之前為啥不檢查好!老子摔下來怎麼辦!」

「不會摔下來的。」

沒有辦法,手腳發軟的韋誕給人攙進筐子,用轆轤吊上高空。因為是奉旨題字,萬萬草率不得,絕不能抓緊寫兩筆應付了事。好半晌,匠人們放下完工的韋誕時,在場工作人員無不大吃一驚:可憐老人家的一頭青絲,已盡成白髮。

這就是「韋誕白首」。

韋誕回到家後,大病不起,病榻之上留下家訓:韋家子孫永遠不準再學大字楷書!人家寫字要錢,咱家寫字要命啊!

因危懼,以戒子孫,無為大字楷法。

恐高的寶寶傷不起。

凌雲台樓觀的建築技藝極盡工巧,《世說新語》介紹說,施工之前,匠人們先精確稱量計算了所有木構件的重量,以求平衡。竣工後,此台隨風搖動,卻不會傾倒,實乃建築史上一件傑作。到了魏明帝曹叡即位,有一次登臨視察,台榭在風中搖搖晃晃,曹叡臉都嚇綠了,說這種檯子怎麼能上得人?底下的人多事陳奏,說,當然可以呀陛下,前幾天就有一位奇人,能穿著木屐,飛檐直上,如履平地,那真是好本事!

曹叡面色鐵青:「朕登此台,尚需牽引,那位「奇人」什麼來頭,竟能平步凌雲?朕倒要見識見識。」俄而擒回復命,曹叡著人一查,發現那人腋下生有幾寸長的肉翅,果然妖人無疑,立即處死。接著下令,以大木加固凌雲台,樓即頹壞,論者謂輕重力偏故也。

原文

魏明帝起凌雲台,峻峙數十丈,即韋誕白首處。有鈴下人能著屐登緣,不異踐地。明帝怪而殺之,腋下有兩肉翅,長數寸。

  • 魏明帝:曹叡,魏文帝曹丕長子。《三國志》《洛陽伽藍記》等均認為凌雲台是由曹丕興建,曹叡只是在即位後做過整飾(然後就整塌了,真箇敗家子)。
  • 韋誕:魏國人,書法家、制墨大師,師承張芝,以擅書留補侍中,博通諸家,尤精題署。據說鍾繇曾在韋誕家裡看見過蔡邕的墨寶《蔡伯喈筆法》(一說《九勢八字訣》),苦苦相求,韋誕不給,鍾繇為此嘔血,吃了曹操賞的丹藥才得以活命,韋誕死後,鍾繇掘了韋誕的墓穴,終於盜走此書。當然,這個故事是偽造出來黑鍾繇的,韋誕死的時候,鍾繇已經謝世二十多年了,自然不能再去盜什麼墓。倒是鍾繇的陵墓,在西晉太康年間為人所破,他原本決意帶入棺材的不傳之秘《筆勢論》重見天日,啟發了不少書學後進。
  • 鈴下人:此處指侍衛、門卒或僕役。《漢宮儀》:「太常駕四馬,主簿前車八乘,有鈴下、侍閣、辟車、騎吏、五百等員。」五百指街卒,騎吏是前導的騎手,辟車擁車開路,鈴下、侍閣均指侍奉鈴閣(官署)的近侍。

中國變種人勢單力孤,沒有X戰警,只能慘遭斬盡殺絕了。

二.盜跖冢

高堂縣南有鮮卑城,舊傳鮮卑聘燕,停於此矣。城傍有盜跖冢,冢極高大,賊盜嘗私祈焉。齊天保初,土鼓縣令丁永興,有群賊劫其部內,興乃密令人冢傍伺之,果有祈祀者,乃執諸縣案殺之,自後祀者頗絕。

《皇覽》言,盜跖冢在河東。按盜跖死於東陵;此地古名東平陵,疑此近之。

山東高唐縣以南,有鮮卑人營建的舊城。據說昔鮮卑慕容氏南下燕地,曾駐留於此。城旁有盜跖冢,極其高大,左近盜匪供若神靈,奉祀不絕。

北齊天保年間,山東土鼓縣遭一股流寇剽掠,縣令丁永興密令人埋伏在盜跖冢旁,果然有一夥盜賊來祀,悉數成擒,皆殺之,其後祀者遂絕。

《皇覽》有雲,盜跖冢在山西河東郡。經在下考察,盜跖死於「東陵」;而高唐一帶古稱東平陵,竊以為盜跖冢在山東的說法,更接近事實。

  • 高堂縣:今山東省聊城高唐縣。縣西南二十八里東陵山,據說是盜跖埋骨之地。
  • 鮮卑聘燕:指鮮卑慕容氏於燕地建國。「聘」字,原有「訪問」義,段郎用「聘」之一字,表示華夷有別,主客有序,就算你來中國地盤上建立政權,也只是來訪的過客,不存在什麼「入主中華」。
  • 盜跖[zhí]:春秋時期匪王,中國第一代超級黑社會領袖,柳下惠的弟弟。舉重九千人,侵暴諸侯,驅人牛馬,取人婦女,不祭先祖,好食人心肝,橫行天下,無人能制。《莊子》記了一篇關於孔子和盜跖的對話,說孔子看盜跖猖狂,想去教育教育他。柳下惠勸孔子不要去,說盜跖雖然為盜,卻盜亦有道,心如湧泉,意如飄風,你那一套說教對他不管用,去也是白去。孔子不聽,不但不聽,還笑話柳下惠無能,連胞弟都管不好,「丘竊為先生羞之」——我都替你害羞。柳下惠見他不識抬舉,只好任由他去。孔子找到盜跖的時候,這廝正在吃人肝刺身,聽說孔丘來了,怒髮衝冠,叫他立馬滾蛋,要不一般的挖了肝下酒。孔子說,看在你哥柳下惠的面子上,容我一言。於是說了一套禮儀道德的東西,說將軍您要是聽我的,我願意替將軍出使各國,勸各國國君集資為將軍修造城池,劃歸領土。盜跖一頓痛斥:「你這個偽君子,逢衣淺帶,矯言偽行,迷惑天下,你才是真正的盜!為什麼沒人管你叫盜丘?你不耕田不織布,白吃白喝,只有一張大言不慚的嘴,給諸侯士大夫洗腦,簡直罪大惡極!趕緊給老子滾蛋!」孔子被罵得暈頭轉向,幾乎窒息,色如死灰。
  • 天保:北齊文宣帝高洋年號,550-559年。
  • 土鼓縣:在今山東淄博市周村區一帶。
  • 《皇覽》:魏文帝曹丕好讀書,手不釋卷,使諸儒撰集經傳,輯成此書,供之閱讀參覽,遂號《皇覽》。凡千餘篇,一百二十卷,是類書鼻祖,類似於宋代《太平御覽》之類,今亡佚。
  • 河東:《皇覽》的說法,認為盜跖冢在河東郡大陽縣。唐天寶元年,疏浚三門峽時,河道淤泥深處挖出古戟,刃上有古篆「平陸」二字,遂改名平陸縣,即今山西省運城市平陸縣。段氏顯然更傾向於盜跖冢在山東高唐之說。
  • 東平陵:西漢到西晉濟南郡的行政中心,在章丘縣以西。西晉末年,郡治所由東平陵遷到歷城,即今山東省濟南市。

三.輕功少年

或言刺客,飛天夜叉術也。韓晉公在浙西,時瓦官寺因商人無遮齋,眾中有一年少請弄閣,乃投蓋而上,單練镼,履膜皮,猿掛鳥跂,捷若神鬼。復建甖水於結脊下,先溜至檐,空一足,身承其溜焉,睹者無不毛戴

據說刺客之流大多身負極其高超的輕身功夫,不啻飛天夜叉。代宗年間,韓滉韓大人任鎮海軍節度使時,有富商在南京瓦官寺布施,舉辦無遮大會。法會規模盛大,雜技演藝,無所不有。其中有個身著短袖勁裝、腳蹬皮靴的少年,自稱願獻「閣上舞」,為大會助興。眾人聞聲圍觀,忽然眼前一花,那少年斗地聳身拔起,直竄上殿頂,滿脊飛奔,做出種種動作,時如猿猴掛樹,時若飛鳥掠沙,身法之輕之快,簡直形同鬼魅。時大雨方歇,檐角兀自滴水不止,少年滑到滴水檐邊,只留一隻腳搭在檐上,大半個身子探了下去,像鞦韆般凌空一盪,手中小瓶,已經接滿雨水,觀者無不驚絕。

  • 飛天夜叉:夜叉的一個亞種,佛教的夜叉有三類,地行夜叉、虛空夜叉和天夜叉(《大智度論》)。在早期印度神話中,夜叉與羅剎是死敵,不會害人,專對付害人的羅剎(鬼怪),民間祭祀可以得福。到了佛經里,有一部分夜叉願意成為佛門護法,譬如「夜叉八大將」;另一部分則被越描越黑,慢慢變成奪人精氣、啖人血肉的惡鬼。中國民間傳說一般把夜叉看作兇惡的怪物。
  • 韓晉公:即韓滉,唐代宗時為浙江都團練觀察使、鎮海軍節度使(轄升州,即今南京),德宗朝官至宰相,封晉國公。以嚴苛、重刑的高壓手段著稱,他本人則極其檢朴,衣服十年換一次。有名作《五牛圖》傳世,是目前所見最早作於紙上的繪畫。

《五牛圖》(局部)

  • 瓦官寺:位於南京,建於東晉,有上下瓦官寺。上瓦官寺在明代改稱鳳游寺,下寺原址遭新中國拆毀,改建工廠,近年才重新修繕對外開放。
  • 無遮齋:無遮大會,佛教的布施法會。「無遮」,形容寬容,佛門廣大的意思,不分貴賤上下聖愚道俗,一視同仁的布施。玄宗法師《大唐西域記》記載,北印度「羯若鞠闍國」每五年由官方主持召開一次無遮大會,傾其府庫,除了兵器不能布施外,其餘所有物品全部分發一空。
  • 投蓋:典出《左傳·庄公三十二年》:「初,公築台臨黨氏,見孟任,從之。閟,而以夫人言許之。割臂盟公,生子般焉。雩,講於梁氏,女公子觀之。圉人犖自牆外與之戲。子般怒,使鞭之。公曰:「不如殺之,是不可鞭。犖有力焉,能投蓋於稷門。」」原文是說魯庄公的馬倌隔牆與庄公的女兒戲謔,為庄公之子(子般)發覺,怒而鞭之,庄公說:「住手!」子般:「父親!這個混蛋調戲我妹妹!為什麼不許打他?」庄公說:「此人武功甚強,力能舉城門遠投,你鞭打他沒有用,不如直接殺了算了。」「投蓋」一詞的確切解釋,訓詁界歷有分歧,唐人孔穎達認為,「投」不作「投擲」義,應作「跳」解,「投蓋」即能從城門處跳上車蓋。考慮到原文「圉人」所司,與車馬有關,似乎亦不無道理。段郎顯然受到孔穎達影響,《酉陽雜俎》此處用「投蓋」,當指那少年輕身功夫了得,而不是力氣大。
  • 練镼[jié]:類似於半臂的短袖上衣,常見於女裝。

唐永泰公主墓壁畫·中央端著高腳杯紅酒的姑娘左側背向女郎,所著即半臂

  • 甖水:以瓶盛水。甖通「罌」,汲水容器。
  • 欹:傾、側。
  • 毛戴:汗毛倒豎。

唐代見載籍冊的「輕功少年」,當以平陽昭公主駙馬爺柴紹的弟弟最為著名,此子江湖人稱「壁龍」,言其壁上飛騰,矯矢如龍,《朝野僉載》記道:

柴紹之弟某,有材力,輕趫迅捷,踴身而上,挺然若飛,十餘步乃止。太宗令取趙公長孫無忌鞍韉,仍先報無忌,令其守備。其夜,見一物如鳥飛入宅內,割雙〈革登〉而去,追之不及。又遣取丹陽公主鏤金函枕,飛入房內,以手捻土公主面上,舉頭,即以他枕易之而去。至曉乃覺。嘗著吉莫鞾走上磚城,直至女牆,手無攀引。又以足踏佛殿柱,至檐頭,捻椽覆上。越百尺樓閣,了無障礙。太宗奇之,曰:「此人不可處京邑。」出為外官。時人號為「壁龍」。

柴紹貴為太宗的舅子,又是天策府從龍功臣,君臣交情不凡,有這麼個輕功卓絕的弟弟,當然要拿出來獻寶。太宗便命他取長孫無忌的馬鞍,並事先知會長孫無忌,著他加意防備。當天夜裡,「見一物如鳥飛入宅內」,衛士反應過來時,長孫無忌的愛駒鞍韉已經被盜,來客早已遠遁無蹤。

隔天柴紹把馬鞍還給長孫無忌,自然少不了得意洋洋,吹噓一番。太宗不服,又出下題目,讓這少年去偷御妹丹陽公主的鏤金函枕。深宮大內,且是羅帳之中,公主貼身之物,看你有什麼本事盜走?這位丹陽公主後來下嫁薛萬徹,治得帝國虎將連床都不敢上,也是位厲害角色。當晚吩咐侍衛,打醒精神,嚴加防範。及入帳就寢,一閉眼,便有細沙塵土落在臉上。公主著惱,坐起身來左顧右盼,卻全無異狀,渾然不知被那少年趁此一隙之機,偷梁換柱,將枕頭換過了,直到次晨起床,才驀然發覺。

至此唐太宗心服口服,又見此子不假攀援,垂直飛身躍上城牆,視百尺樓閣於無物,端的神出鬼沒,不禁生出隱憂,說:「此人不可處京邑。」放到外地做官去了。這樣處置,主要還是為少年和柴紹著想,免得瓜田李下,被那些無頭失竊案纏上,惹出不必要的嫌疑。

柴紹這一家人,堪稱滿門高手,他自己不必說,「矯捷有勇力」,每戰「先登陷陣」,隨李世民東征西討,戰功赫赫;妻子平陽昭公主,乃是大唐第一女戰神、「娘子關」的命名者,勒兵七萬,威震關中,是位實打實的女將軍,絕非戲說演義者可以比擬。

四.玉精碗

馬侍中馬燧大人有一隻「玉精碗」,神妙異常,凡貯食物,蚊蟲不近;更能對抗自然定律,阻止飲食腐敗、水分蒸發。倘患眼疾,含之立即痊癒。馬燧因而極其珍視,平日收納在卧房箱子里,輕易不肯示人。

有一次,府上一個七八歲的僮兒貪玩好奇,趁馬燧不在家時偷偷取出把玩,不意失手打碎。其他僕僮紛紛大驚,那僮兒自知闖下大禍,更是嚇得要死。晚些時候,馬燧回到家中,聞報玉碗被下人打碎了,勃然大怒,凡是有責任的奴僕,皆慘遭鞭刑,接著就要殺那僮兒泄憤。可是僮兒卻忽然不見了,這麼個小孩子,諒他能逃到哪裡去?馬燧令人闔府搜索,連找了三天,硬是沒能找到。

第四天一早,有個婢女起來打掃房間,忽見床下露出一條衣帶,她探頭一看,只見那僮兒正像只烏龜一樣,手腳撐地,死死頂在床板下,忙去向馬燧報告。馬燧大驚,這小孩不吃不喝不眠不休連續三天三夜撐在床下,天賦之異稟,毅力之堅韌,委實可怖。他俯下身子,溫言說道:「乖孩子,快出來吧,摔破一隻碗而已,不是什麼大事。」

那僮兒膽都嚇裂了,一聽主人這樣說,不由又驚又喜,又不勝感激:想不到主人如此大度,原來是虛驚一場!

他喜滋滋地一出來,馬燧立即喝令左右拿下,活活打死。

馬侍中嘗寶一玉精碗,夏蠅不近,盛水經月,不腐不耗。或目痛,含之立愈。嘗匣於卧內,有小奴七八歲,偷弄墜破焉。時馬出未歸,左右驚懼,忽失小奴。馬知之大怒,鞭左右數百,將殺小奴。三日尋之,不獲。有婢晨治地,見紫衣帶垂於寢床下,視之乃小奴蹶張其床而負焉,不食三日而力不衰。馬睹之大駭,曰:"破吾碗乃細過也。"即令左右?殺之。

  • 馬侍中:馬燧,中唐名將,熟諳兵法,擅長練兵,官至尚書右僕射、司徒、侍中,封爵北平郡王。少有大志,嘗與諸兄讀書,乃輟卷嘆曰:"天下將有事矣,丈夫當建功於代,以濟四海,安能矻矻為一儒哉!"安史之亂嶄露頭角,唐代宗時,汴州大將李靈耀反,引魏博田承嗣為援,田承嗣遣子侄田悅助之,朝廷詔令淮西節度使李忠臣討伐,李懼不敢進。馬燧請為前鋒,獨立擊破賊精銳「餓狼軍團」,屢出奇兵,連敗田悅援軍,汴州遂復。大曆十四年,代宗晏駕,德宗即位,以匡正天下為己任,銳意平藩。建中二年,魏博再反,昭義軍告急。馬燧奉命會同名將李晟馳援,突破重重關阻,決戰臨洺,田悅大敗,死亡過萬。次年,田悅求救於淄青、恆冀,三鎮聯兵,聲勢大振,朝廷傾力圍剿。田悅以官軍糧草不繼,堅壁不戰,馬燧使諸軍只持十日之糧,繞開叛軍防線,奔襲敵巢魏州,田悅回兵來救時,卻被馬燧燒斷退路,大破之,斬敵首兩萬,淄青軍幾乎盡墨,田悅退守孤城,窮途末路。此時,各線戰場齊齊告捷,河北諸鎮勢力日蹙,朝廷頒賜封賞,以激勵士氣,一鼓作氣削平強藩,沒想到不賞還好,封賞一下,滿盤皆亂。原來朝廷賞賜不公,激起幾位自恃功高勞苦的大將怨憤。叛軍探得情報,立即遣辯士遊說,一針見血的指出:今日朝廷借諸位之手殺我,明日便會來殺諸位。朱滔、王武俊等將見朝廷厚彼薄此,已深懷隱憂,因此一說便動,達成共識,要維持住河朔三鎮,以脅制朝廷,於是抗旨反唐。田悅得到強援,決定不再龜縮,背城列陣,希望突破馬燧,沒想到天生剋星,此次交戰,田悅還是一敗塗地。直到朱滔開到,決永濟渠,水淹官軍,軍營積水三尺,將士站卧不寧,馬燧方不得不退。建中四年,涇原兵變,唐德宗倉皇逃往奉天,長安淪陷,叛軍朱泚猛攻奉天不止,李懷光及時勤王,在奉天將破之際,擊退朱軍。然而立下大功的李懷光生性多疑,總疑心朝廷要對他不利,乃於次年舉兵造反。時天下大亂,各路叛軍,剿不盡剿,德宗急詔馬燧出兵擊李懷光。李懷光四面受敵,眾叛親離被部下所殺。馬燧將才,深為吐蕃所忌,說「唐之名將,李晟、馬燧與渾瑊耳,不去三人,必為我憂」。貞元三年,吐蕃卑辭厚禮向馬燧請求,願與唐軍和談,馬燧深信不疑,極言可往,德宗許之,乃會盟於平涼。唐使毫無防備,被數萬吐蕃軍突襲,除渾瑊馬燧等寥寥數人外全部失陷。
  • 蹶張:以手足支撐物體。
  • ?:擊打。

五.京西店老人

唐朝有個名叫韋行規的人,曾對人敘述他少年時所遇到的一件異事:

他年輕時有一次往京西遊覽,傍晚時分到了一所客店,眼見天色不早,但貪趕路程,還想繼續前進。店前有個老人正在箍桶,對他說:「客官不可趕夜路,這一帶盜賊很多。」韋行規拍一拍腰間的弓箭,笑道:「在下會彎弓射箭,小小毛賊,倒也不在我的心上。」那老人道:「原來客官是位英雄,倒是老漢多言了。」

韋行規乘馬馳了數十里,天已黑了,忽覺身後草中有人躍了出來,跟在馬後。韋行規喝問:「甚麼人?」對方不應,當即彎弓搭箭,連射數箭,此人卻不退去。韋行規連珠箭發,始終傷他不得,一摸箭袋中箭已射盡,不禁大懼,馳馬急奔。片刻間風雷大作,韋行規縱身下馬,倚大樹而立,見空中電光閃閃,有白光數道,相互盤旋追逐,漸近樹梢,忽覺半空中有物紛紛墜下,一看之下,卻是一根根斷截的樹枝。斷枝越墜越多,漸漸堆積齊膝。這般斬將下來,終於連腦袋也會給削去了,韋行規大驚戰慄,拋下手中長弓,仰頭向空中哀求乞命,跟著跪下拜倒。拜了幾十拜後,電光漸高而滅,風雷亦息。

韋行規看那大樹,只見枝幹已被削盡,成為半截禿樹,不禁駭然。再去牽坐騎時,卻見馬背鞍子行李都已失卻,不敢再向前行,只得折回客店。見那老人仍在箍桶,韋行規知道遇到了異人,當即拜伏。

老人笑道:「客官勿恃弓箭,須知劍術。」於是引到後院,見馬鞍行李,都在一旁。老人笑道:「你都取回罷,剛才不過試試你而已。」取出桶板一片,但見昨夜所射的羽箭,一一都插在板上。

韋行規大是敬服,請老人收他為徒,老人不許,但指點了一些擊劍的要道,韋行規也學得了十之一二。

韋行規自言少時游京西,暮止店中,更欲前進,店前老人方工作,曰:"客勿夜行,此中多盜。"韋曰:"某留心弧矢,無所患也。"因進發。行數十里,天黑,有人起草中尾之。韋叱不應,連發矢中之,復不退。矢盡,韋懼,奔馬。有頃,風雨忽至。韋下馬負一樹,見空中有電光,相逐如鞠杖,勢漸逼樹杪,覺物紛紛墜其前。韋視之,乃木札也。須臾,積札埋至膝。韋驚懼,投弓矢,仰空乞命。拜數十,電光漸高而滅,風雷亦息。韋顧大樹,枝幹矣。鞍馱已失,遂返前店。見老人方箍桶,韋意其異人,拜之,且謝有誤也。老人笑曰:"客勿持弓矢,須知劍術。"引韋入院後,指鞍馱言:"卻須取相試耳。"又出桶板一片,昨夜之箭悉中其上。韋請役力汲湯,不許。微露擊劍事,韋亦得其一二焉。

  • 韋行規:曾為興州刺史,著有養生向書籍《保生月錄》,現散軼,記載均是「李子不可與蜜同食」;「夏月清晨炒蔥頭飲酒一二杯,令氣血通暢」之類。
  • 弧矢:弓箭,指射術。
  • 鞠杖:打馬球球棍,形容追逐激烈、速度石火電光。
  • 木札:木片。
  • 童:禿。此義是由「童子無冠」引申而來。
  • 汲湯:燒水煮飯,借指為奴為仆。

六.蘭陵老人

唐時黎干做京兆尹(京城長安的市長),碰到大旱,設祭求雨,觀者數千人。他帶了衙役衛士到達時,眾人紛紛讓路,獨有一名老人站在街頭不避。黎干大怒,叫人捉了他來,當街杖背二十下。杖擊其背時,聲拍拍然,好像打在牛皮鼓上一般。那老人也不呼痛,杖畢,漫不在乎的揚長而去。

黎干心下驚異,命一名年老坊卒悄悄跟蹤。一直跟他到了蘭陵里之內,見他走進一道小門,只聽他大聲道:「今天可給人欺侮得夠了,快燒湯罷!」坊卒急忙奔回稟報。

黎干越想越怕,於是取過一件舊衣,罩在公服之上,和坊卒同到那老人的住處。

這時天已昏黑,坊卒先進去通報,黎干跟著進門,拜伏於地,說道:「適才有眼不識泰山,得罪了丈人,該死之極。」老人驚起,問道:「是誰引你來的?」黎干默察對方神色,知道能以理折服,緩緩的道:「在下做京兆尹的官,如果不得百姓尊重,不免壞了規矩。丈人隱身於眾人之中,非有慧眼,難識高明。倘若丈人為了日間之事而怪罪,未免不大公道,非義士之心也。」老人笑道:「這倒是老夫的不是了。」於是拿了酒菜出來,擺在地下,席地而坐,和黎干及坊卒同飲。

夜深,談到養身之術,言辭精奧。黎干又敬又懼。老人道:「老夫有一小技,在大人面前獻醜。」走進內堂,過了良久出來,已換了裝束,身穿紫衣,髮結紅帶,手持長劍短劍七口,舞於庭中。七劍奔躍揮霍,有如電光,時而直進,時而圓轉,黎干看得眼也花了。有一口二尺余的短劍,劍鋒時時刺到黎乾的衣襟。黎不禁全身戰慄。老人舞了一頓飯時分,舉手一拋,七劍飛了起來,同時插入地下,成北斗之形,說道:「適才試一試黎君的膽氣。」

黎干拜倒在地,道:「今後性命,皆丈人所賜,請准許隨侍左右。」老人道:「君骨相中無道氣,不能傳我之術,以後再說罷。」作了個揖,便即入內。

黎干歸去,氣色如病,照鏡子時才發覺鬍鬚已被割落寸余。明日再去蘭陵里尋訪時,室中已無人了。

相傳黎幹為京兆尹,時曲江塗龍祈雨,觀者數千。黎至,獨有老人植杖不避。幹怒,杖背二十,如擊鞔革掉臂而去。黎疑其非常人,命老坊卒尋之。至蘭陵里之內,入小門,大言曰:"我今日困辱甚,可具湯也。"坊卒遽返白黎,黎大懼,因弊衣懷公服,與坊卒至其處。時已昏黑,坊卒直入,通黎之官閥。黎唯趨而入,拜伏曰:"向迷丈人物色,罪當十死。"老人驚起,曰:"誰引君來此?"即牽上階。黎知可以理奪,徐曰:"某為京兆尹,威稍損則失官政。丈人埋形雜跡,非證彗眼不能知也。若以此罪人,是釣人以賊,非義士之心也。"老人笑曰:"老夫之過。"乃具酒設席於地,招訪卒令坐。夜深,語及養生之術,言約理辯。黎轉敬懼,因曰:"老夫有一伎,請為尹設。"遂入。良久,紫衣朱,擁劍長短七口,舞於庭中,迭躍揮霍,換光電激,或橫若裂盤,旋若規尺。有短劍二尺余,時時及黎之衽。黎叩頭股慄。食頃,擲劍植地如北斗狀,顧黎曰:"向試黎君膽氣。"黎拜曰:"今日已後性命丈人所賜,乞役左右。"老人曰:"君骨相無道氣,非可遽教,別日更相顧也。"揖黎而入。黎歸,氣色如病,臨鏡方覺須剃落寸余。翌日復往,室已空矣。

  • 黎幹:黎干,716-779,戎州人(今四川宜賓),祖貫壽春(安徽)。累世仕宦,高祖做過戎州刺史,父親追贈華州刺史。安史之亂後期出仕,以星緯數術進,拜太子通事舍人、翰林學士,得當時為太子的代宗李豫賞識,後拜諫議大夫、封壽春公,代宗繼位後,授京兆尹。在任期間手腕強勢,整治有方,於民生、社會安定等方面多有建樹。後因朝廷誅除宦官魚朝恩,連帶黎干被政敵外放為桂州刺史。三年後,京兆尹空缺,權相元載多次舉薦,為代宗所駁。黎干正是為元載視作魚朝恩黨羽坐罪外放的,自然不屬於元載派系,代宗召回黎干官復舊職,乃是博弈相權的一著狠棋,將京兆尹換成自己的人,於攻防進退都大有用處。因此黎干開始恃寵生嬌,自以為皇上器重,這京兆尹非他不能勝任,於是無心理事,專一結交奸佞,搜刮民財,以左道求進。唐德宗李適繼位後,黎干勾結宦官、圖謀不軌的罪狀曝光,發配途中,賜死藍田驛。數年後,老部下韋應物路經長安的黎干舊邸,見往昔車馬填噎的煊赫朱門,今日只剩草木深深,喟然而生一朝一天子一朝臣、世態炎涼之慨,寫下《至開化里壽春公故宅》:

寧知府中吏,故宅一徘徊。

歷階存往敬,瞻位泣餘哀。

廢井沒荒草,陰牖生綠苔。

門前車馬散,非復昔時來。

  • 曲江:曲江池,在長安城東南,始建於秦漢,原有天然水域。隋朝擴建大興城,曲江池被納入城中,稱芙蓉池。唐代復為曲江池。
  • 塗龍:唐代宗朝,黎干曾經築土龍乞雨,親自上陣大跳儺舞,但毫無效果,代宗知道後令拆毀土龍,甘霖立降。
  • 鞔革:鼓皮。
  • 掉臂:甩袖,不顧、不屑貌。
  • 弊衣懷公服:弊:舊衣服;懷:穿在裡面。外面穿舊衣服,罩在公服外面。
  • 官閥:官階門第。
  • 唯趨:小步快走,形容小心恭謹。
  • 物色:形貌,這句的意思相當於「有眼不識泰山」。
  • 釣人以賊:即今天說的「釣魚」,該句為倒裝結構,意思是以詐偽之術釣(誘騙)人,不是義士之舉。
  • 言約理辯:微言大義,言近旨遠。
  • 鬕[mà]:頭巾。
  • 裂盤:指直線。
  • 規尺:指弧線。

七.汝州僧

唐朝建中年間,士人韋生搬家到汝州去住,途中遇到一僧,並騎共行,言談很是投機。傍晚時分,到了一條歧路口。僧人指著歧路道:「過去數里,便是貧僧的寺院,郎君能枉顧嗎?」韋生道:「甚好。」於是命夫人及家口先行。僧人即指揮從者,命他們趕赴寺中,準備飲食,招待貴客。

行了十餘里,還是沒有到。韋生問及,那僧人指著一處林煙道:「那裡就是了。」待得到達該處,僧人卻又領路前行。越走越遠,天已昏黑。韋生心下起疑,他素善彈弓暗器之術,於是暗暗伸手到靴子中取出彈弓,左手握了十餘枚銅丸,才責備僧人道:「弟子預定克日趕到汝州,偶相邂逅,因圖領教上人清論,這才勉從相邀。現下已行了二十餘里,還是未到,不知何故?卻要請教。」

那僧人笑道:「不用心急,這就到了。」說著快步向前,行出百餘步。韋生知他是盜,當下提起彈弓,呼的一聲,射出一丸,正中僧人後腦。豈知僧人似乎並無知覺。韋生連珠彈發,五丸飛出,皆中其腦。僧人這才伸手摸了摸腦後中彈之處,緩緩的道:「郎君莫惡作劇。」

韋生知道奈何他不得,也就不再發彈,心下甚是驚懼。又行良久,來到一處大莊院前,數十人手執火炬,迎了出來,執禮甚恭。

僧人肅請韋生入廳就坐,笑道:「郎君勿憂。」轉頭問左右從人:「是否已好好招待夫人?」又向韋生道:「郎君請去見夫人罷,就在那一邊。」韋生隨著從人來到別廳,只見妻子和女兒都安然無恙,飲食供應極是豐富。三人知道身入險地,不由得相顧涕泣。韋生向妻子女兒安慰幾句,又回去見那僧人。僧人上前執韋生之手,說道:「貧僧原是大盜,本來的確想打你的主意,卻不知郎君神彈,妙絕當世,若非貧僧,旁人亦難支持。現下別無他意,請勿見疑。適才所中郎君彈丸,幸未失卻。」伸手一摸後腦,五顆彈丸都落了下來。

韋生見這僧人具此武功,心下更是栗然。不一會陳設酒筵,一張大桌上放了一頭蒸熟的小牛,牛身上插了十餘把明晃晃的鋒利刀子,刀旁圍了許多麵餅。

僧人揖韋生就座,道:「貧僧有義弟數人,欲令謁見。」說著便有五六條大漢出來,列於階下,都是身穿紅衣,腰束巨帶。僧人喝道:「拜郎君!」眾大漢一齊行禮。韋生拱手還禮。僧人道:「郎君武功卓絕,世所罕有。你們若是遇到郎君,和他動手,立即便粉身碎骨了。」

食畢,僧人道:「貧僧為盜已久,現下年紀大了,決意洗手不幹,可是不幸有一犬子,武藝勝過老僧,請郎君為老僧作個了斷。」於是高聲叫道:「飛飛出來,參見郎君!」後堂轉出一名少年,碧衣長袖,身形極是瘦削,皮肉如臘,又黃又干。僧人道:「到後堂去侍奉郎君。」飛飛走後,僧人取出一柄長劍交給韋生,又將那五顆彈丸還給他,說道:「請郎君出全力殺了這孩子,免他為老僧之累。」言辭極為誠懇。當下引韋生走進一堂,那僧人退出門去,將門反鎖了。

堂中四角都點了燈火。飛飛執一短鞭,當堂而立。韋生一彈發出,料想必中,豈知拍的一聲,竟為飛飛短鞭擊落,余勁不衰,嵌入梁中。飛飛展開輕功,登壁遊走,捷若猴猴。韋生四彈續發,一一為飛飛擊開,於是挺劍追刺。飛飛倏往倏來,奔行如電,有時欺到韋生身旁,相距不及一尺。韋生以長劍連斷其鞭數節,始終傷不了他。

過了良久,僧人開門,問韋生道:「郎君為老僧除了害嗎?」韋生具以告知。老僧悵然,長嘆一聲,向飛飛凝視半晌,道:「你決意要做大盜,連郎君也奈何你不得。唉,將來不知如何了局?」

當晚僧人和韋生暢論劍法暗器之學,直至天明。僧人送韋生直至路口,贈絹百匹,流淚而別。

這故事《太平廣記》稱出於《唐語林》,但段成式的《酉陽雜俎》有載,編於「盜俠」類,文中唯數字不同。

大盜老僧想洗手不幹,卻奈何不了自己兒子,想假手旁人殺了他,亦難如願。這十六七歲的瘦削少年名字叫做飛飛,真是今日阿飛的老前輩了。

建中初,士人韋生,移家汝州。中路逢一僧,因與連鑣,有論頗洽。日將銜山,僧指路謂曰:"此數里是貧道蘭若,郎君豈不能左顧乎?"士人許之,因令家口先行。僧即處分步者先排。比行十餘里,不至,韋生問之,即指一處林煙曰:"此是矣。"又前進,日已沒,韋生疑之,素善彈,乃密於靴中取弓卸彈,懷銅丸十餘,方責僧曰:"弟子有程期,適偶貪上人清論,勉副相邀。今已行二十里不至,何也?"僧但言且行。至是,僧前行百餘步,韋知其盜也,乃彈之。僧正中其腦,僧初不覺,凡五發中之,僧始中處,徐曰:"郎君莫惡作劇。"韋知無奈何,亦不復彈。見僧方至一庄,數十人列炬出迎。僧延韋坐一廳中,喚云:"郎君勿憂。"因問左右:"夫人下處如法無?"復曰:"郎君且自慰安之,即就此也。"韋生見妻女別在一處,供帳甚盛,相顧涕泣。即僧,僧前執韋生手曰:"貧道,盜也。本無好意,不知郎君藝若此,非貧道亦不支也。今日故無他,幸不疑也。適來貧道所中郎君彈悉在。"乃舉手腦後,五丸墜地焉。蓋腦銜彈丸而無傷,雖《列》言"無痕撻"《孟》稱"不膚撓,"不啻過也。有頃布筵,具蒸犢,犢刀子十餘,以餅環之。揖韋生就坐,復曰:"貧道有義弟數人,欲令伏謁。"言未已,朱衣巨帶者五六輩,列於階下。僧呼曰:"拜郎君,汝等向遇郎君,則成齏粉矣。"食畢,僧曰:"貧道久為此業,今遲暮,欲改前非。不幸有一子,技過老僧,欲請郎君為老僧斷之。"乃呼飛飛出參郎君。飛飛年才十六七,碧衣長袖,皮肉如脂。僧叱曰:"向後堂侍郎君。"僧乃授韋一劍及五丸,且曰:"乞郎君盡藝殺之,無為老僧累也。"引韋入一堂中,乃反鎖之。堂中四隅,明燈而已。飛飛當堂執一短馬鞭,韋引彈,意必中,丸已敲落。不覺跳在樑上,循壁虛攝,捷若猱玃,彈丸盡不復中。韋乃運劍逐之,飛飛倏忽逗閃,去韋身不尺。韋斷其鞭節,竟不能傷。僧久乃開門,問韋:"與老僧除得害乎?"韋具言之。僧悵然,顧飛飛曰:"郎君證成汝為賊也,知復如何?"僧終夕與韋論劍及弧矢之事。天將曉,僧送韋路口,贈絹百疋,垂泣而別。

  • 建中:唐德宗李適年號,780-783年。建中年間,天下不寧,河北成德、魏博二鎮不封詔命,舉兵叛亂,生出四王二帝之亂及涇原之變,唐德宗犒師不利,出逃奉天。
  • 汝州:河南汝州。
  • 連鑣[biāo]:聯轡並行。
  • 左顧:謙辭,「到我家做客」,猶下榻。
  • 先排:事先安排。
  • 程期:途程期限。
  • 清論:清雅之談。
  • 至是:相當於「如此一來」。
  • 捫:摸。
  • 下處:下榻處、住所。
  • 供帳:飲食床帳。
  • 就:遷就、服從。
  • 幸不疑也:請莫要多疑。
  • 搦:按。
  • 《列》言"無痕撻":《列子.黃帝》:『黃帝……夢遊於華胥氏之國……(其民)入水不溺,入火不熱,斫撻無傷痛。』說黃帝夢中神遊到一個極其遙遠、人力無法抵達的神秘國度——華胥氏之國,該國人無嗜無欲,無愛無憎,既不樂生,亦不畏死,水火不侵,身體金剛不壞,就是所謂的「無痕撻」,打不動。這個國家卻有個少女來到華夏遊玩,在大澤中被雷神強推,生下了伏羲。黃帝後來殺了雷神……嗯?難道是情殺?
  • 《孟》稱"不膚撓":《孟子.公孫丑上》:北宮黝之養勇也,不膚撓,不目逃。這段是公孫丑(孟子徒弟)問孟子如何修鍊「不動心大法」,孟子說齊國勇士北宮黝,養成勇氣的辦法是刺膚而不避,插眼而不眨。
  • 劄[zhā]:同「扎」。
  • 齏:(碎的)鹹菜、腌菜,此處泛指菜肴。
  • 伏謁:謙辭,猶拜見。
  • 向:此處的「向」字是接近、趨向的意思。
  • 猱玃:猿猴。

王小波先生早期短篇小說《夜行記》大約受過該故事影響,書生路遇僧人、被僧人挾持了家眷、發飛彈偷襲等等情節俱肖。

八.盧生

如果你可以有兩個願望,那是甚麼?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說:第一是長生不老,第二是用不完的錢。中國道家所修鍊的,主要就是這兩種法術,一是長生術,二是黃白朮。黃是黃金,白是白銀。中國的方士們一向相信,可以將水銀加藥料燒煉而成黃金。西方中世紀的術士們長期來也在進行著相同的鑽研,「鍊金術」便是近代化學的祖先。煉金雖然沒有成功,但對物質和元素的性質與變化,卻是知識越來越豐富,終於累積發展而成為近代的化學。

中國道家講究金丹大道。上乘的修士認為那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氣功。次一等人物希望煉成金丹之後點鐵成金,或燒汞成金,用以救貧濟世。下焉者則是希望大發橫財,金銀取用不絕。中國道家的影響所以始終不衰,自和長生術及黃金術這兩種方術的引人入勝有重大關係。

如果再有第三個願望,多半和「性」有關了。所以落於下乘的道家也有「房中術」。

皇帝和大官對黃白朮不感興趣,長生術卻是一等一的大事。毛澤東最近屢次指到「吐故納新」四字,這典故源出《莊子》,是後世道家長生術的基本觀念之一,認為吐納(呼吸)得法,可以壽同彭祖。

古代許多高明之士見解很卓越,但對金丹大道卻深信不疑,李白便是其中之一。他有許多詩篇都提到對燒丹修鍊之術的嚮往。唐朝皇帝或崇佛教,或好道術,皇帝姓李,便和李耳拉上了關係,所以唐代道家特別盛行。

《酉陽雜俎》中記載了一個盧生的故事。

唐代元和年間,江淮有個姓唐的人,學問相當不錯而好道,到處遊覽名山,人家叫他唐山人。他自稱會「縮錫」之術。所謂縮錫,當是將錫變為銀子。錫和銀的顏色相像,當時人們相信兩者的性質有類似之處,將價錢便宜的錫凝縮而變為銀子,自是一個極大的財源。許多人大為羨慕,要跟著他學。

唐山人出外遊歷,在楚州的客棧之中,遇到一位姓盧的書生,言談之下,甚是投機。盧生也談判到爐火修鍊的方術,又說他媽媽姓唐,於是便叫唐山人為舅舅。兩人越談越是高興,當真相見恨晚。唐山人要到南嶽山去,便邀盧生同行。盧生說有一名親戚在陽羨,正要去探親,和舅舅同行一程,路上有伴,那是再好不過了。

中途錯過了宿頭,在一座僧廟中借宿。兩人說起平生經歷,甚是歡楊,談到半夜,兀自未睡。盧生道:「聽說舅舅善於縮錫之術,可以將此術的要點賜告嗎?」唐山人笑道:「我數十年到處尋師訪道,只學得此術,豈能隨隨便便就傳給你?」盧生不斷的懇求。唐山人推託說,真要傳授,也無不可,但須擇吉日拜師,伺到南嶽拜師之後,便可傳你。

盧生突然臉上變色,厲聲道:「舅舅,非今晚傳授不可,否則的話,可莫怪我對你不起了。」唐山人也怒了,道:「閣下雖叫我舅舅,其實我二人風馬牛不相關,只不過路上偶然相逢,結為遊伴而已。我敬重你是讀書人,大家客客氣氣,怎可對我耍這種無賴手段?」

盧生捲起衣袖,向他怒目而視,似乎就要跳起來殺人,這樣看了良久,說道:「你當我是甚麼人?我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刺客。你今晚若不將縮錫之術說了出來,那便死在這寺院之中。」說著從懷中取出一隻黑色皮囊,開囊取出一柄青光閃閃的匕首,形如新月,左手拿起火堆前的一隻鐵熨斗,揮匕首削去,但聽得嗤嗤聲響,那鐵熨斗便如是土木所制,一片片的隨手而落。

唐山人大驚,只得將縮錫之術說了出來。

盧生這才笑道:「你倒不頑固,剛才險些誤殺了舅舅。」聽他說了良久,這才說道:「我師父是仙人,令我們師兄弟十人周遊天下查察,若見到有人妄自傳授黃白朮的,便殺了他,有人傳授添金縮錫之術的也殺。我早通仙術,見你不肯隨便傳人,這才饒你。」說著行了一禮,出廟而去。

唐山人汗流浹背,以後遇到同道中人,常提到此事,鄭重告誡。

據我猜想,盧生早聞唐山人之名,想騙他傳授發財秘訣,所以「舅舅、舅舅」的叫得十分親熱,待唐山人堅執不肯,便出匕首威脅,「師父是仙人」云云,只是嚇嚇唐山人而已。又或許唐山人的名氣大了,大家追住了要他傳法,事實上他根本不會,只好造了個故事來推託。錫和銀都是金屬元素,根本不可能將錫變為銀子。

元和中,江淮中唐山人者,涉獵史傳。好道,常游名山。自言善縮錫,頗有師之者。後於楚州逆旅遇一盧生,氣相合。盧亦語及爐火,稱唐族乃外氏,遂呼唐為舅。唐不能相舍,因邀同之南嶽。盧亦言親故在陽羨,將訪之,今且貪舅山林之程也。中途止一蘭若,夜半語笑方酣,盧曰:"知舅善縮錫,可以梗概語之?"唐笑曰:"某數十年重趼從師,只得此術,豈可輕道耶?"盧復祈之不已,唐辭以師授有時,可達岳中相傳。盧因作色:"舅今夕須傳,勿等閑也。"唐責之:"某與公風馬牛耳,不意盱眙相遇。實慕君子,何至騶卒不若也。"盧攘臂瞋目,之良久曰:"某刺客也。舅不得,將死於此。"因懷中探烏囊,出匕首,刃勢如偃月,執火前熨斗削之如。唐恐懼,具述。盧乃笑語唐:"幾誤殺舅。"此術十得五六,方謝曰:"某師,仙也,令某等十人索天下妄傳黃白朮者殺之。至添金縮錫,傳者亦死。某久得乘蹺之道者。"因拱揖唐,忽失所在。唐自後遇道流,輒陳此事戒之。

  • 縮錫:鍊金術。
  • 楚州:江蘇淮安。
  • 爐火:指煉金、煉丹。
  • 陽羨:江蘇宜興陽羨縣。
  • 重趼:手腳的厚繭,指刻苦練習。
  • 風馬牛:風馬牛不相及,指毫不相干、完全扯不上關係。語出《左傳》,齊桓公率諸侯聯軍南征不臣的楚國,楚使說:「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咱們一南一北,根本搭不上邊,你們幹嘛來打我?關於「風馬牛不相及」的解釋,有幾種版本:一說齊國和楚國相距甚遠,即使牲畜走失,也不會走入對方境內;明人張岱的《夜航船》說,馬喜順風奔,牛喜逆風奔,故風馬牛不相及;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應解釋作,牛和馬待在一起不會交配;杜預認為,牛馬交配叫作「風」,風馬牛,指微不足道的小事,風馬牛不相及,有「毫無干係,莫管閑事」的意思。
  • 騶卒:馬夫車夫,泛指奴僕。這句話已經是罵人了,相當於「你踏馬怎麼能這麼厚臉皮,真是豬狗不如」,難怪盧生暴怒。
  • 攘臂:擼起袖子。
  • 眄:斜視。
  • 韋:熟皮。
  • 熨斗:唐代熨斗(下圖)。

可內置炭火

  • 札:木片。
  • 乘蹺:據葛洪《抱朴子》,這是一種飛天道術,有龍蹺、虎蹺、鹿蹺,就是御神獸飛行。

九.黑道暗號

李廓潁州,獲光火賊七人,前後殺人,必食其肉。獄具,廓問食人之故,其首言:"某受教於巨盜,食人肉者夜入,人家必昏沉,或有魘不悟者,故不得不食。"

兩京逆旅中多畫鸚鵒及茶碗,賊謂之鸚鵒辣者,記嘴所向;椀子辣者,亦示其緩急也。

李廓在潁州作刺史時,曾拿獲七個明火執仗的劇盜,這伙強盜不僅殺人無數,而且一定會把被害者吃掉。審問之際,李廓問他們為什麼如此喪心病狂,要吃人肉?那盜魁說:「這是一位黑道前輩傳下的法門,他老人家說凡食人肉者入室盜竊,其家人必昏睡不醒,如遭夢靨,我們為提高作案成功率,不得不然。」

長安、洛陽城旅店中常常可以看見畫著鸚鵡、八哥之類的鳥雀和茶碗,這其實是黑道聯絡的暗記,鳥嘴所指,代表方向;茶碗數量,代表形勢的緩急。

  • 李廓:隴西人,李唐宗室,元和十三年(818)舉進士第。大和年間,入為太常寺丞,段成式後來做過太常寺少卿,那是在李廓入太常寺之後了。會昌五年(845)為潁州刺史,旋加刑部侍郎,大中五年(851)卒於唐州司馬任上。工詩,代表作《長安少年行》十首,後人評雲「老人讀之亦狂」。
  • 潁州:今安徽阜陽。
  • 光火賊:明火執仗的強盜。
  • 獄具:定罪。
  • 魘不悟:夢靨不醒。
  • 鸚鵒:鸚鵡和鸜鵒(qú yù,即八哥),都能學人語。

想起前段時間 @餓了么 和創維電視合作拍的廣告,從一個外賣員的視角出發,大意是說,訂外賣的家庭,十家有八家在用創維電視。這個廣告有點讓人不寒而慄啊,卧槽你們這是踩盤子吧?你們為什麼、又是怎麼把客戶家的家電牌子都查的一清二楚的?這種偷窺癖居然還好意思拍成廣告公映,唯恐天下不知,很光彩嗎?

唐·太常少卿段成式《酉陽雜俎》

兩千年志怪、江湖,公眾號:古卷傳說


推薦閱讀:

TAG:武俠 | 金庸 | 古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