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覓 | 川筵的 Fusion

【探·覓】的餐廳可能不是最具人氣、不是用料頂級、不是裝潢奢華。但它們也許擁有著對食物的態度、對烹飪的專註、對純粹的堅持。

我是裸食,願你喜歡。

——————————

店名:玉芝蘭

地址:四川成都長發街24號附1號(中國電信背面南側)

電話:? ?028 6249 1966

營業時間:

周一至周日

上午:11:30-14:00(最後點單時間)

下午:17:30-21:30(最後點單時間)

價格:

套餐/組合

688元/位~1588元/位,每100元一個遞增(兩位起訂)

最高評分:5星(100分)

該店評分:4星(85分)

——————————

我從來都認為玉芝蘭是 Fusion ,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老派川菜。

中國餐飲的可持續發展,在成都而言,我暫時看到了三條路(並不是只有三條,是我個人暫時只看到這三條)。

【題外話:芙蓉凰這類,嚴格來說我個人認為不能算作發展,他們家更多的是一種堅守。】

┄┄┄

這三條路各有各的特色,也各有各的代表人物。

松雲澤王開發和張元富的延續老派川筵+微創新之路、雲時節李俊傑的川派和中式調味融入法餐之路、玉芝蘭蘭桂均的日式、法餐和其他中餐技法融入川筵之路。

我不認為這裡有所謂的高低對錯,這三條當下看來是走順了的路都對、都好、都認同(芙蓉凰也是對的,他們家是堅守,屬於另外的角度了)。

┄┄┄┄┄

松雲澤講究的是名門正派的傳統技法延續,適當加入微創新,例如用白酒替代料酒入菜增香,例如雪花雞淖加淋白汁降低油膩感等。

雲時節看起來是法餐的形態,但在調味上基本拋棄了法餐作為基底的黃油、蛋黃醬等,以食材本味定味,再配合川式風味或中餐的調味加以整合,例如加入泡椒調製醬汁,例如牛扒配搭風味可融合的中式調味茄子作為配菜等。

┄┄┄┄┄

玉芝蘭跟雲時節是恰好相反的,蘭桂均多年在外的研習,令其跳脫出很多中餐廚師創新時的常規框架。

他並沒有用 Chefs Table 這種「類雲時節」的中式風味融入法餐形態做法,而是反過來將日式、法餐和其他中餐的技法與形態融入傳統川菜筵席的菜品中。

例如鮑魚運用了日式的手法烹制,並以原湯調汁,厚重粘稠質感的醬汁帶著美妙獨特的酵香。

雖然鮑魚不大無法出真正意義上的溏心(玉芝蘭用的是18頭或20頭的干鮑,出溏心一般最少要5頭以上的干鮑,那些天天拿著這個點懟玉芝蘭的人請散退),但這種原湯調汁不算中餐里常規可見的。

——————————

那,玉芝蘭的「川筵傳統」之說體現在哪裡呢?

首先要弄明白「川筵」,即川菜筵席。

現代川筵的成型,普遍認為源於榮樂園的藍光鑑(我這裡指的是現代筵席,不是筵席),這一派系的出品被稱為『南堂川菜』,是源於淮揚菜並結合了四川本土的食材、技藝,筵席大致的形態如下:

「冷盤」

冷盤、小菜等,如夫妻肺片。

┄┄┄

「頭菜」

定調菜,例如上鮑魚此席為鮑魚宴。

┄┄┄

「香炸菜」

炸、煎、烤、干燒菜,用於下酒。

┄┄┄

「二湯」

現在松雲澤是走頭湯,清湯奶湯均可,也可用湯菜,若走奶湯,座湯要用清湯,反之亦然。

┄┄┄

「熱菜」

由禽、畜、水產、菌筍組合,一般是甜菜收尾。

┄┄┄

「點心」

小吃類,包括麵條。

┄┄┄

「座湯」

可以用清口的清湯,也可以是奶湯或火鍋。

┄┄┄

「隨飯菜」

即大家所熟悉的回鍋肉、宮保雞丁等小煎小炒,配搭主食(米飯)。

反觀玉芝蘭的菜單,除了隨飯菜被去除,整體川筵形態是被保留了的。

┄┄┄┄┄

再看菜品,冷盤部分的味型雖沒有教科書中24味型的完整,但椒麻、豉香、甜香、紅油、酸辣、芥末等均有涉及,還有蘭桂均自創理念中的自然之味的代表——玫瑰百合。

冷盤

再來是「過中」,也許因為蘭桂均有很豐富的白案經驗,他想在自己的出品中表達自身白案的功底,本是二湯(你說是頭湯也對)的部分加入了麵食,看起來像是一份小吃,名字也做了調整。

這碗被各大自媒體追捧的『坐杠大刀金絲面』其核心並不在「面」本身,而是底下那一汪清澈透底卻略有粘唇的湯。

這也許是成都當下僅有的、標準的『開水白菜』湯底,我常說,這一碗湯就值回票價。

坐杠大刀金絲面

熱菜部分,蘭桂均並沒有遵循傳統川筵的順序以頭菜先行,而是在這個部分放入自己的菜品設計理念——一味增一味,一味減一味。

都江堰鱘魚子蝦凍

筵席的每一道菜品,就像一場歌劇或電影中每一個場景,從平和到高潮再逐步回落的起伏,便是讓食客可以有故事完結的圓滿體驗。

黃魚獅子頭

味,是川菜的精髓之一,也是整場筵席的菜品能否和諧的基礎之一。

從凸顯食材本味且風味厚重的獅子頭(是的,川菜里也有獅子頭)到酸辣刺激但濃度可控性較強的金鉤翅。

酸辣純正金鉤翅

一個清口的過度,緩和了食客激動的心境,也中和了唇齒間的濃郁。

果味點心的出現,還能隔斷前後兩款菜品相似但迥異的風味。

清口完畢,呈上層次與質感更豐富厚重的泡椒遼參(這本是頭菜)。

整場筵席,以一高一低兩個高潮令口腔中的體驗到達頂峰。

泡椒野生鮮遼參

高湯調配的豆瓣魚醬汁告訴你,這部筵席的情節將趨向柔緩。

但這裡出了和小問題,虹鱒魚過熟了,如果在7~8成熟,會令這道菜多表現出一層風味。

煎豆瓣虹鱒魚

甜菜的傳統是用於行菜收尾,但這道甜燒白並不是真正的和味之作。

拋棄傳統的豆沙餡改用細膩的黑芝麻蓉,甜中回苦,糖粉與豆粉的搭配柔和且香郁,玫瑰粉+紅薯脆片作為視覺與口感的點綴。

甜燒白與回鍋甜燒白的混制,便是有趣的創新。

家傳甜燒白

魚香茄子借鑒了粵菜中的煎釀,醬汁以礦泉水調製。

這樣做,一是為了可面對有特殊要求的客人(例如不要葷湯的素食者)方便製作——醬汁製作的基礎起量較高,二是令調味不呈現融合的複合味型以匹配其理念中的「一味減一味」。

分層的味道與香氣,自然比有融合感的複合風味顯得單薄。

魚香茄子

兩款點心用完,一碗沒有調味的礦泉水煮白水菜收口,這款源於清湯耙耙菜的出品是成都人最懂的。

紅油餃子和青豆餅

厚重調味吃起來爽,但猛然停下後的嘴巴總缺少一個句點,胃裡也少了些滋潤。

此時,透散著蔬菜清香但沒有調味的湯品,會令你有圓滿的感受。

礦泉水煮白水菜

——————————

傳統川筵無不在於一個「和」字,菜單設計的合理、菜品風味的匹配、服務與環境的協調。

而川菜本身就是融合發展的代表,其成型時間最短,包容性也最強。

川菜講究的是:和、廉、變、通、美。

對組合搭配的包容性、對食材運用的包容性、對外來文化的包容性、對調味技法的包容性、對創新變革的包容性,這些才是川菜的本質。

┄┄┄┄┄

玉芝蘭沒有五星,因為蘭桂均仍然在成長的路上。

就像玉芝蘭的鮑魚並非一開始就有的作品,蘭桂均今天也在進行新的創作。

未來如何我無法知曉,但這一切的過程與結果,必會融入且提升他這水火交融的烹調藝術。


推薦閱讀:

TAG:美食 | 飲食 | 川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