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部分的科研只是發表一些sci論文,而沒有實質性的科學價值嗎?
0、這個問題有兩張臉
前面這張臉是只被看臉的那張臉;後面還有一張真實,但可能平庸的臉
更恰當的比喻,前面這張臉是化妝後的臉,後面那張是素顏
這個化妝可能是為了好看,也可能是為了難看,但總的特點是臉譜化
說她好看的時候,就說中國論文、專利數量龐大,科研從業人員數量眾多
說她不好看的時候,就說質量堪憂,灌水,表面文章
只要是這種單線程的表達,都是在臉譜化的表達自己一時認可的情緒
也許改天看到了一個好的/壞的新聞報道後,這個情緒又無縫銜接地反轉了
但整個過程中,變得,只是畫的妝容
臉,還是那張臉
1、以本題為例
當你看不上中國科研的時候(厚彼薄此)
中國科研就只是發表一些sci論文
學生髮的這些論文都是垃圾,沒什麼實際科研價值
教授就只是拿這些垃圾充公分兒,混吃等死
當你看得上中國科研的時候(但還不敢厚此薄彼)
中國科研培養了大批拿低薪干苦活兒的工程技術人員
有的架橋鋪路,有的寫代碼,有的種水稻
讓鍵盤俠有鍵盤可用,外賣有人給送
「皆吾生即皆吾養;不宜厚此薄彼」
中國科研的最大價值不在於只是發表一篇SCI
而是用這套還在不斷改進的制度培養大量適合中國大多數產業需要的工作者
他們可以以後可以干科研,也可以用這時候學到知識或者思維方式去做落地的工作
中國科研體系畢業的學生,很少有滿分的科研工作者,但有海量的工程技術人員
這套體系當然還有問題
即,作為輸出工作者的母體,中國科研體系自身零件兒精度還不高,耐用性差
2、時間
實質性的科研價值
這話說的很輕鬆,太輕鬆
實質性的科研價值怎麼來的,你有想過么
科研=時。。。。。。時。。。。。。。。。時。。。。。。。。。。。。。。。。。。。間!
昨天看了軍武的魚鷹的研發歷程
墜毀率堪比印度,美國這款造型奇葩的飛機好用在哪?|軍武正片?mp.weixin.qq.com從最初德國的概念,到正式服役,半個世紀
大部分科研沒這麼複雜,但「實質」這個形容詞,其重量一般以十年為單位
基礎科研這個,63年
如何看待中國「人造太陽」東方超環 EAST 首次實現 1 億度運行??www.zhihu.com這個還是太大太長,說短的,一個設備的研發,產業的升級
你要十年內穩定,都是很難的,還有險惡人心,利益阻礙
南方周末 - 清華教授付林:699天「牢獄」之後?www.infzm.com改革開放到現在也不過40年,當年的大學生現在也不過是第一屆教授,且尚未退休
如果不是很多留學歸來者撐場面,中國的科研靠自己培養的大學生么?
所有這些,都需要時間
只看絕對值,不看過程,不看相對值,就顯得膚淺了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這話可不只是政治口號,親歷過變化的人才好理解,實現轉變是何等的困難
這困難就包含一大票人無知無畏的不理解,甚至劈頭蓋臉的「批判」
剛聽完熱乎的「變革性重大」項目驗收報告,報告中提到:
創新性研究分為兩種類型:
(1)常規性的創新研究:在現有研究範式下對已有研究的補充和發展,從而推動科學的累積式漸進。(2)變革性的創新研究:挑戰傳統觀點,提出新方法和技術,建立新的定律,從而推動學科的變革性發展。科學研究固然需要變革性進展,但累積式漸進,才是切實推動社會進步的基石。
變革性進展常發生在基礎科學研究,而累積式漸進的創新,是大多數,且很多發生在解決工程問題上。
基礎科學研究得到的新方法/新理論,要通過實驗驗證,最後會應用到工程應用中。
從0-1的理論體系開創出來了,從1-10-100-1000的路,同樣漫長而艱難。
SCI體系是美國人建立的,全世界能夠在SCI體系上發表成果的,都應該一視同仁,那就是符合SCI體系的科研成果,符合同行評議標準的研究成果。
SCI沒有科學價值,就全世界的SCI都沒有科學價值!
如果你只覺得外國人發表的SCI是有實質性科學價值的,而中國人發表的SCI,就只是一些SCI,那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
站起來吧!我們不比他們差!
全世界大部分的科學都這樣的啊。研究純粹數學有啥用?研究恐龍怎麼演化的有啥用?
科學就是滿足人吃飽撐了之後的胡思亂想的。不小心有那麼一兩個能讓你吃更飽的成果,純屬碰巧。科學就是幫你滿足人類的最高需求的:消除未知的恐怖,讓你知道世上的一切都可以被理解和征服。
一般大佬都是這樣說的 比如本科就開始發prl 然後跟你說這個項目非常水 老師半催半送的文章 以前高中讀書的時候也有學長自謙說 像他這種水貨只能去哥大讀博士 然後說你們旁邊這個學長得了郭獎 去了普林斯頓 然後他們倆就商業互謙了起來
中國實際情況是明明自己連二區都發不出來 總是說別人水平不行 比如我本科一師兄連文章都沒有 天天說我隔壁一師兄(畢業二篇prl 二篇prx)的科研水平不行 說他就是個技工 給老闆打雜的 不懂真正的物理 每次聽他說這話 我就想這個直系師兄不知道哪裡的自信啊 真是謎
凡是水平真正很高的人 沒有不是人品好 謙虛的要死的人 而且一般都在好好科研 不會吹自己做的多有用 反而是做不出來啥的 天天說自己工作不行 也不知道是自己不行還真是老師不行
就跟我同學沒去帝國理工之前 天天說國內教育就是shit 什麼英國人優雅 美國人粗鄙的不行 去了帝國理工讀博士後 被搶了(畢竟脫歐後 各種破事) 現在天天發消息說一想到自己還要在這個傻逼國家待四年就想去死 發現國內還挺好的
話說沒去馬普所之前 我會知道德國人飯菜這麼垃圾? 死加鹽 喝濃湯 丫的還有你表現出嫌棄的樣子 店主還不開心 做的都是什麼鬼 做的不好吃 難道我還不能吐槽?
中國是有好的組的 但是國內資源跟需求比 實在是少的可憐
題主說的好像發高質量sci很容易,很簡單?來來來,筆給你,你來寫
一百年以前,也有人問Maxwell,你寫的那個方程組看上去是很NB,但又什麼用處呢?
過了幾十年,有人問波爾,你們搞的量子力學看上去很NB,但又有什麼用處呢?
現在,很多人依舊問著類似的問題,你們搞的XXX,發了一堆SCI,但又有什麼用處呢?
我的核心意思是,現在有沒有用,不是衡量一個科研成果的標準,因為你不知道未來會不會用到。說得更現實點,現在技術最前沿很多東西,都是經過你所謂的」沒啥用「的科研經驗積累之後產生的,甚至有的僅僅是當年科研的副產品。比如,你現在可以通過互聯網上知乎,但你知道互聯網是怎麼來的嗎?它最初是CERN一群高能物理學家開發出來,用於傳輸實驗數據的。。。在當時,誰知道這個傳輸數據的破玩意,能改變世界?
對大多數個人來說,靠發sci通過學校考核,從而可以拿著學校發的工資養家糊口是比太空梭上天,解決黎曼猜想更實質的價值
第一,全世界都這樣,誰也別笑誰。
第二,應用,分學科來看,軍工類的,有你也不知道,基礎學科類的,不一定很快能顯現,你要知道,你問出這個問題來說明你沒接觸多少這些方面。
第三,國內發展還很落後,你想直接從落後立刻到領先,那隻能說你行你上啊。
第四,經費,不要看國內多少多少經費,要看國內多大基數,很多經費分分就沒了,和國外的投入差的遠的多,可以說,除了那些大組,剩下的能發一些論文就不錯了,還指望他能有別的成果,別搞笑。
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國人與其他文化背景區別明顯的特徵是十分強調實用價值。而科研的費效比一般都非常高,所以中國的科研容易受到質疑,畢竟大部分科研的實用價值不明顯,或者要很久以後才會"有用"。
現在中國大部分的科研都不怎麼樣(除非上升到國家戰略),但是存在還是有意義的,1)至少能保證不會落後世界一流水平太多,沒準哪一天就有了突破,那時候追趕起來不會太累,代價不會太高;2)量變引起質變?
個人觀點,可交流但拒噴。
公司投放的一半的廣告其實都沒有效果,問題是我在投放廣告之前並不知道哪一半會沒有效果。
中國的科研,表面上嚴格要求,實質上一塌糊塗,你看是不是?
為什麼要限制在中國...(題外話)
我覺得這裡涉及到一個科學的本質是什麼的問題,科學的本質是為了探索未知,而工程才是為了應用.
所以說做科研的人是沒有義務關心應用的,但有一部分關心應用的科研工作者,將自己的研究應用於工業工程領域,並取得一定成效,從而被大眾所認知並認可.
針對現如今的科研環境,作為一個人微言輕的在讀博士,我僅表達我對學術工作的看法:
並不是所有的SCI都是灌水文章,
並不是所有的科研都能落地生效,
但是,
是無數科研工作者的積累,實驗,計算和思考,
推動了科技的發展,
後者依然是社會第一生產力,
的確,
人們可以把很多的科研工作定義為無實際意義,無應用價值,
但是,
任何嚮往繁榮昌盛的民族國家都不會停止
對科學的投入,
對科技的追求,
無論負面報道有多少,都沒必要看輕科研的意義,
希望未來,
孩子們
可以追求金錢,想當商人,
可以追求音樂,想當歌星,
可以追求藝術,想當演員,
依然有孩子的理想職業是科學家,
以上
一則寓言《我要的是葫蘆》
從前,有個人種了一棵葫蘆。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花謝以後,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有一天,他看見葉子上爬著一些蚜蟲,心裡想,有幾個蟲子怕什麼!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一個鄰居看見了,對他說:「你別光盯著葫蘆了,葉子上生了蚜蟲,快治一治吧!」那個人感到很奇怪,他說:「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沒過幾天,葉子上的蚜蟲更多了。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SCI就像科學大樹的葉子一樣,不懂科學的人就覺得沒啥用,只盯著果實,認識不到綠葉的價值,當然也就更認識不到根莖葉的重要性了,也就是寓言中諷刺的對方。
這是大問題,也不容易一概而論。看了下面的回答,還是沒有站在高度去看問題。
先說中國的論文情況。
大學畢業論文,是根據導師選定的方向進行實驗,然後做數據統計。參考已發表的論文做背景。
所以,基本沒有科研內容。只是做一個練習。熟悉發論文這個過程。
到了研究生,是這個的升級版本。
到了博士,才有一點自主空間。然而,並不是自己喜歡什麼,什麼在行就能研究什麼的。
而是受到經費限制,沒錢怎麼繼續課題?
哲學類,文藝類可以查文獻,找靈感,物理化學那就是花錢要設備。
另一個大問題是,博士的科研方向問題。自己感興趣的,不一定是世界正流行的。因此,中國這個大環境下,最簡單的選擇,就是國際上已經功成名就的項目,去加入,去沾光。
因此,就出現了好項目擠破頭,冷門無人關注的結果。
然而,科研是講究循序漸進的。冷門,往往就是木桶的短板。如果不去提高,水位就無法提高。
這就是中國目前面臨的問題。好項目資金人才擁擠不堪。出成果就是必然的。
因此,高鐵,基建,航天,國家關注,國家投資的項目,沒人敢偷雞摸狗,出工不出力。報酬也不錯。人才也足。這說明了中國人不比哪國差。
然而,相反,螺絲釘呢?鋼材質量呢?越是基礎,越需要智慧的地方,越沒人。
就出現很多空缺,漏洞。前後不繼的現象。因此,高端的精密機械,高精密儀器就沒有後續能力。
所以,論文也有高質量的。只是大部分怎麼來的寫的人心裡清楚。
有貢獻是必然的。
有多大貢獻,是多少水分,多少乾貨,都是算不清楚的。
還是有一部分任勞任怨,實事求是的研究者。奈何,也要這些人站在高位才行啊。老實人也不喜歡搞事,也不願意出這個頭。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