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下的城市 | 霾後餘生

最近PM2.5值爆表,躲在家中不敢出門。

沒有人知道,這座城市發生了什麼。一夜之間,北京便被大霧籠罩,彷佛在城市上空遊盪著來自異界的怪獸,散發出刺鼻的氣息。空氣中布滿了工業的味道,這是本世紀人們面臨的最大的挑戰——霧霾。

第一次聽說霧霾,是2013年。這一年霧霾成為年度關鍵詞。1月份,30個省份被霧霾籠罩,在北京,僅有5天沒有霧霾侵襲。在此之前,並沒有聽過相關的種種。

這次,霧霾來的突然,甚至恐怖。

這一天,防霾口罩賣到停產,空氣凈化器,家中必備。平日里熙熙攘攘的車站,如今也是眉頭緊鎖,各個捂緊口鼻。城市中除了車流的穿梭,聽不到任何交談。如同電影《寂靜嶺》中的世界一般,異常安靜。

打開手機,朋友圈依舊被霧霾籠罩,大家同樣躲在家中、辦公室,至此,我才真正意識到,我們的世界,早已充滿污染,而比污染更嚴重的,是隨時都會來臨的窒息

自打入秋,我的鼻子就再沒好過。霧霾的出現,導致了呼吸系統病人大幅度提升,起碼在我看來的確如此。 所謂PM2.5,泛指直徑在2.5微米左右的顆粒物,由於PM2.5顆粒較小,人體的鼻腔、喉嚨無法抵擋,它們甚至可以進入細支氣管、肺泡,最終進入血液系統。

這些因素,終究會引發呼吸系統心臟病等重大病變。

於是,一時間,防霾成了人們首要的話題。各種型號防霾口罩,一度賣到斷貨,一個成本僅3元的口罩,搖身一變標價70,月銷6萬。各種機構,開始宣傳霧霾檢測,一次使用,全家健康。各大媒體也開始報道霧霾,爭先恐後,攻佔頭版。

漸漸的,我們習慣了霧霾。開始在口罩下,繼續聊著家長里短,任憑這個世界愈發混濁,至少口罩能為我們阻擋外面危險的一切。

直到有一天,我們倒下。

我發現,網路上對霧霾的描述微乎其微,汽車尾氣、大氣污染、粉塵。簡單的幾個字,便草草解釋了這場世紀災難。

那麼究竟何為霧霾?

霧,是一種良性氣溶膠系統,除特定因素外,通常不會對人體有任何傷害。霾,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重金屬物質、二惡英、硝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烴類、二氧化碳、鉛,以及顆粒物粉塵等上千種物質組成的惡性氣溶膠系統。其內部結構組合變異後,對人體危害極為嚴重。

早在十幾年前,我們就曾與霧霾擦肩而過,當時並未聽過霧霾,只是同樣習慣了似霧非霧的天氣。每年入冬,便會喉嚨發癢,走在大街上抬頭仰望,8樓往上幾乎看不到,空氣中瀰漫著奇怪的味道,即便難以忍受,但也從來沒有和污染聯繫在一起。

直到08年奧運會,政府才有意無意地提到空氣問題。甚至一度上升到民族榮譽。

大概是2011年,國際上開始強調PM2.5,最早大家不以為然,當時報道也同樣指出,所謂PM2.5,均為冬季農村焚燒秸稈導致,對人體無害,稍加管控便可根除。直到人們逐漸了解了PM2.5的危害,才明白事態嚴重。

官方報道也終於承認,PM2.5對環境影響真的很大。

而霧霾,僅是冰山一角

水質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諸如此類,還有很多。隱藏在深幽的溝壑下面,我們無法觸及,也終究不會觸及。

關於霧霾,官方給出了「科學」的預防措施:

我們恍然大悟,原來霧霾可以這樣防。

這樣的預防措施,甚至覺得可惡。

於是我們戴著所謂的防霾口罩,將這一切拋擲腦後。

直到曝出,有9成的防霾口罩,不符標準。也就是說,這些口罩非但沒有起到作用,反而進一步的刺激著人的鼻腔。

直到曝出,某知名空氣凈化器,全線產品均未達標,禁止銷售。

直到曝出, PM2.5數據造假。

16年,青島市購進數台「霧炮車」,在大氣監測站附近街道頻繁「打霧」,使數據一度良好。

16年,西安市長安區環境空氣監測站,被曝用棉紗堵塞採樣器,使得PM2.5濃度降低。

16年,石家莊學府路派出保安設置路障,攔下所有過往貨車。因其附近校園河北經貿大學正進行大氣監測。

還是16年,某地監測站被曝將儀器拉至河邊、森林等地檢測,為遠離鬧市以獲得「正確」數據。

這個世界從來不缺真相,霧霾的本身不在環境,而在人心。

就在剛剛,我設定好了相同的定位,電腦和手機的PM2.5值,卻相差甚遠。同樣的坐標,不同的數據,同樣我也習以為常,在這個被霧霾籠罩下的世界,真相已不重要。

不禁想起了幾年前的甲醛事故,檢測合格的房屋被查出甲醛超標,親人從此陰陽兩隔,而四處走訪後,才得知,當年檢測合格,於是搬家入住,哪料檢測儀是一款偽劣產品。那條視頻下面,網友們眾說紛紜,大家責怪男主人沒有開窗通風,卻無人談及假冒儀器。

末了終於有人評論:我家只買進口傢具

京津冀一體化的調控,關閉了大量北京周邊的鋼廠,使得空氣質量得到很大的改善。這才發現,原來某些鋼廠蓋廠房的時候,都不用自己的產品。污染排放,那也只是正常發揮。霧霾的問題從鄉村找到城市,當人們把目標對準農村和汽車尾氣的同時,卻沒有人關心如何解決源頭問題。

直到曝出化驗機構,嚴重腐敗。

每年有無數個黑企業黑工廠,只需走動走動,便可獲得一份合格化驗報告。於是煤炭、石油,便這麼流入市場,走向大眾。而監管部門形同虛設,罰款過後萬事大吉,排放達標向來不是儀器說了算,而是錢說了算。

就這樣,又來了一輪無限循環。

15年11月,北京遭受大規模霧霾之後,播放了一條泰興市環保局連續1000多天夜間突擊執法的新聞,不覺感概萬千,真正的執法在於態度和落實行動,只有真正做到,才能從根本解決環境污染的問題根源。

此刻望著樓下的行人,看著霧霾散去的北京,等待著下一場出現。


推薦閱讀:

TAG:空氣污染 | 城市 | 口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