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媽寶男?媽寶男特徵?媽寶男的婚姻實錄
紋紋結婚兩年,整個人像搬進了湖底,悄悄地結,悄悄地過,除了我們幾個特別要好的朋友外,很多人還未收到她已結婚的消息。我以為這姑娘被幸福包了個結實,低調的歲月靜好著。從前那麼喜歡發朋友圈的人,如今連糧都不愛撒了。前些日子約她吃頓飯,卻赫然發現她神色恍惚,提起這段婚姻眉頭緊蹙。在我接二連三追問下,本來不想多言的她突然狼牙壯士般突然抬頭:「我遇到了傳說中的媽寶男!還是史詩級的超高段位!」
此男究竟段位有多高,紋紋操著一口特別江湖的語氣連綿不絕地吐槽。原來她跟老公都不是個低調的人,結婚本想大辦一次,再去趟馬代,拍些照片視頻發到朋友圈全是糖……只可惜,婆婆低調。紋紋提起她婆婆的時候正在用牙籤剔牙,手上不自覺就加了力,一下一下的,看著特別兇狠。婆婆本就對這個媳婦不是特別滿意,認為兒子適合更優質的女人,怎奈兩人相愛多年,也不好阻撓。卻在婚禮上提出一切從簡,紋紋的浪漫婚禮夢由此告終只是一個開始,更艱難的還在後面。
住到一起深入了解這一家之後,紋紋發現,老公異常孝順,對母親幾乎言聽計從。甚至在一次爭吵後告誡過她:「我媽說的話,對了是對,錯了也是對。你跟她爭,就是你的不對。」紋紋不敢再多說話了,那惹不起,總歸避得起吧?好像也不行。
婆婆很愛美,紋紋老公每次帶紋紋出去買衣服,都會想著多買一件給他媽媽,這倒也沒什麼。可是婆婆逐漸喜歡上了參與他們夫妻二人的約會,經常提出三人一起逛街,一起吃飯,甚至一起旅遊。因為她公公身體不好,也出於節省的考慮,她婆婆堅持讓公公一個人呆在家裡,自己隨兒子媳婦出門,酒店分房間的時候,朝著兒子撒著嬌:「媽媽自己住會害怕」。紋紋說,那口氣猶如一個戀愛中的少女,把她老公心疼得差點落淚。紋紋渾身一凜,只好做個順水人情,讓老公和婆婆住一間,本該是小蜜月的二人之旅,她獨守空房。
「把兒子當老公,把老媽當大房」的事情花樣百出,非要擠進小兩口的新房,和他們一起住紋紋並沒有說什麼。可有時兩人出去看一場電影的功夫,不過兩個小時,婆婆打了3個電話,詢問什麼時候回家,她老公竟然跟她商量要先回去,留媽一個人在家不好。
最讓紋紋無法忍受的是老公有時在家處理工作,加班到半夜,婆婆便搬了凳子在他身邊守到半夜,送水果、陪聊天,細微體貼,全然忽略紋紋作為他真正配偶需要與他單獨相處的需要。久而久之,紋紋漸漸覺得,在家裡婆婆才是他的老婆,處處上演二人世界,而自己倒像個插足在他們之間的小三。
找了一個媽寶男而備受困擾的肯定不止紋紋一個。旁觀者會認為三方的溝通存在障礙,才導致的婆媳關係不合。實際上,如果男方是個媽寶,整件事情就會變成一個閉合的循環鎖鏈,正如紋紋嘗試過先跟老公溝通,又嘗試跟婆婆溝通,得到的反饋都是一樣的:我媽對我好沒有錯!或者,我呵護我的兒子沒有錯!
孝道在中國傳統文化里一直神聖不可侵犯,夫妻關係為此讓道聽起來也天經地義。但媽寶男與其母親的關係真的能用「孝順」和「護子」來簡單囊括的么?仔細觀察母子不尋常依戀的案例,不難發現幾個共同點:
一、消失的公公
紋紋很少說起她的公公,當然她公公是在家的,只是似乎活得很隱約,被強大的母子依戀關係所籠罩,紋紋好歹是關係的受害方,勉強算是女配。而公公已經常年習慣於遭到婆婆的全方位情感忽視,連男配都算不上了。
二、「媽寶」是個遺傳病
父母與孩子的親子關係,無論願意與否,這種關係的性質,從孩童出生那日起,就是以分離為導向在發展。終極目的是讓孩子徹底脫離父母的保護,獨立存活並有能力承當起另外一個家。而夫妻關係才是孩子斷奶之後的主要修鍊陣地。只可惜在中國的大部分家庭傳統觀念里,卻是背道而馳的——親子關係永遠大過夫妻關係,哪怕結了婚的新婚夫妻,生了孩子後女方也會慢慢將大量哪怕全部的精力投注到孩子身上,孩子成了母親的寄託,甚至是整個人生。如此重要的人突然與別人結婚,母親不肯撒手,孩子不忍也不願獨立,一種奇怪的雙向依存關係就此產生。
有趣的是,媽寶男一過中年,才發現自己的妻子早在累月的被忽視中已另有新歡——他們的兒子。夫妻關係形同虛設,他也漸漸活成了「消失的公公」,而自己的妻子即將養育出新一代的媽寶……代代香火繁衍,像一場遺傳病一樣連綿無休。
三、媽媽如影隨形,兒子不願斷奶
提到媽寶男很多人會想到電視劇里特彆強悍口出成章的凌厲婆婆,實際在現實生活里,能讓一個三十多歲的大男人乖乖做媽寶的那類婆婆,至少看起來都不強勢。有時還會主動幫助兒子哄媳婦開心,有的說話周周到到,實在沒法叫人給她安一個「惡婆婆」的定位。
紋紋的婆婆就是一個這樣「柔弱」的角色,不能自己一個人在家、不能自己一個人睡、不能孤寂……(紋紋一直不懂,為什麼明明公公就在家,婆婆還是孤寂)!處處需要兒子的陪伴,會示弱,也會跟兒子撒嬌。
紋紋表示,道行如此之深的「情敵」,還跟他血脈相承,若鐵了心跟她搶男人,十個她也是鬥不過的。而她老公,抱著「大家庭」和平相處的崇高理想,一邊企圖糾正他老婆不要跟母親計較,一邊繼續無所作為的做他媽一生情感上鋼鐵鎧甲,接受著母親生活上的永遠照顧,以及情感生活上的隨便越界、如影隨形,怎麼都不願意「斷奶」。
在以前,提到媽寶男好像是個例,但其實數量龐大,隱藏在萬家燈火之中,之所以看起來罕見,是因為為此發聲的女人並不多。嫁給一個媽寶男,精神備受摧殘異常痛苦,為什麼能忍住不說。我想主要是傳統價值觀里對孝順的重要性讓人不敢撕破。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經寫過一本闡述過世代愚孝問題的書叫《巨嬰國》,舉了一系列例子來闡述當代人的心理年齡處於集體嬰兒模式,由於大家都有各種類型的原生創傷,導致後天缺愛,然而在親密關係中跌跌撞撞,有些人畢生習得不了正確的愛的能力,夫妻關係一路滑坡,最終女方在親子關係中找補,孩子成了她宣洩創傷、愛戀的唯一出口,這樣的女人雖然已為人母,卻是巨嬰無疑。而被巨嬰養育出來的孩子,由於童年目睹父母關係相互忽略、不合、冷戰吵架等一系列問題,無法誕生出原始的安全感,長大後不能在伴侶那裡得到豐盈的安全需要,一直愛著他卻捆綁住他的母親成了他的退路——他習慣了這種愛的模式。成年累月的成長過程中未曾得到過獨立,外界的情感(親密關係中的)雖然他好奇、追逐、需要著,但同樣使他不安和害怕,他習得的最佳避風港,是母愛。不是親密關係中的夫妻之愛。這是媽寶男形成的根本原因。
可怕的是,聽起來媽寶這樣的貶義詞,近些年竟也有人在相親節目,或者視頻中公開站出來承認自己就是媽寶男。猶如女性越來越追求經濟獨立一樣,對女人來說,錢是退路。而對於男人來講,媽媽的愛是退路。
「男人做媽寶,內心才安全」已形同宗教。可見這個時代人們追求的安全感竟與愛情無關了,好像大家淡化了夫妻情感的重要性,淡化了愛人的意義,夫妻的話題多半圍繞孩子。大家忘了陪伴我們度過一生的人、那個在老了走不動的時候替你買菜做飯的人,不會是父母,也可能不會是孩子,只會是你的伴侶。
從心理學上的統計數字也顯示,三口之家中,夫妻關係重要過親子關係的家庭模式下長大的孩子,由於較早目睹愛人之間正確的情感模式,會形成初始的安全感。這個對戀愛不恐懼、對婚姻充滿期待、有能力去愛別人的人,才會獲得別人更多的愛。媽寶男的母親看起來很愛兒子,實則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而害了兒子。
親子關係中,愛是放手。夫妻關係中,愛是修行。不要為了逃避艱難,將關注點全部放置在孩子那裡。勇於把夫妻關係視作婚姻的核心,構建自己的世界,不要企圖依附在孩子的世界裡。與伴侶在愛中慢慢修鍊,共同成長。
當你的愛在溫柔生長,孩子看到了自然就習得了愛的能力。
孩子終有一天會離開你,這很悲傷。但由於你懂愛,孩子便懂愛,從而會得到很多很多的愛。才是對孩子正確的光照。
若有人問:男友就是媽寶男,該怎麼辦?首先你要明白這不是普通的婆媳問題,而是一種從上代就延續下來的心理問題,普通人的努力很難改變現狀。如果很愛他,帶他看專家。如果怎麼都無法解決,放手是解開這道惡性循環鏈的唯一鑰匙,也是給自己和將來的孩子最好的愛護。畢竟,比遠離媽寶男更重要的是:不要再去製造媽寶男。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