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學以成人,工作以成人

縱然山川異域,終究日月同天。

為稻粱謀,一味工作——2017年就這樣過去了。這樣提到過去的一年,不能免俗帶些感慨,感慨生活的平淡。過去我們的生活可不是這樣的。

年輕的時候一天能讀完一本書,後來夠嗆讀半本,再後來只剩薄薄的幾張紙了。現在就是這樣一句話,為稻粱謀,一味工作。一方面是因為處在穩定的年代,一方面是因為我也喜歡平淡的生活。對我們來說,這樣的生活就夠了。

人越瑣碎越愚鈍,凡事越多越無賴。下圍棋的人會在棋局結束時復盤,平淡的生活會在新年初七寫總結。對我們來說,這樣的生活就夠了。

常會想,步履不停的工作所謂何事?

融資、上市、財務自由,都是人生的美妙。但我們一生要追求的功名利祿,沒有什麼是我們的前人、我們的同時代人、我們未來的年輕人所不曾或不將擁有的,那些只是人生的幻光。而我們一生要追求的,最終可能是享受人生的樂趣。

因為到了最後,每個人必須與自相矛盾的自己和解。

而每當向那個方向邁一步的時候,我都心裡有那種寬慰。因為有些事情,是可做可不做的。比如到底要不要發財。當然了,如果能發財也還不錯,但是如果沒能發財,也還好。比如要不要整容,當然了,如果能整成張震那樣就好了,但是其實,每次真的去跟整容醫生聊天的時候,聊著聊著,整容醫生就成了心理醫生,最後說算了。

但有些事,是必須要做的。

凡事都有因緣,凡事要問為何,做了這麼些年的媒體,發現萬事都有理由。讓別人做事前,一定要告訴他為什麼。因為人人都想知道為什麼。重視到只要加上兩個字『因為』,不管後面說什麼,別人都會讓你一步。

這一步,也是人生的一大步。

很久以來,中國人傳統意義上的人生,都是有理由的。《禮記》里說,『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歸而言之,學以成人。

很久以來,知識分子們總愛捫心自問一個問題,讀聖賢書所謂何事?雖然具體何事,可能難以言表,但學為成人這個答案,卻從未不見。

常會比較,以前人們的行進路徑,是寒窗苦讀,現在人們的行進路徑,好像是讓議題和精力的天平傾向賣力工作。以前人們苦讀的理由,是學以成人,現在人們工作的理由,又是什麼呢?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難題,每個當代人都有每個當代人的困惑。好像音樂大師李壽全在台灣80年代會寫,『是不是人人都要固定的工作,是不是人人都要上班的生活,記不清年輕時候做夢的我,是否也情願做個無奈的陀羅』,到如今21世紀中國大陸的我們還會傳唱,『上班的人在五樓,下班的人才有自由』。

這個困惑困擾了我們近30年,我們好像還未能適應從農耕文明、工業文明直至今天這個商業文明社會的到來。

但時代不會等人。我們最值得尊崇的英雄主義唯有一項,便是認清世界的真相後,依然能適應並反應並熱愛生活。

很幸運,這是我工作的自然反應。大多人的工作都是『一階』的,就是做事。我的工作則是『二階』的,即在多領域做事。有時是不同行業,對不同企業做判斷;有時不同市場,對不同方法做斟酌;有時是不同人,對不同人性做博弈。媒介的工作註定會給人最大的眼界和最快的反應。

但幸運的不只我一人。

時代給了我們新的困惑,也同樣會免費提供給我們新的基礎設施。那就是在資訊爆炸的今天,在商業文明中最基礎要素的企業,早已往多產業、多學科、多本質融合的方向邁了不止一個腳步,它已成為一個『二階』的組織。使得,每個人皆可『二階』。

歷史總是押韻,從不重複。以前我們學以成人,而今我們或許業以成人。

這幾天的春節有些感慨。年輕的時候,喜歡小年勝過大年,因為小年意味著寒假剛剛開始,只要大年還沒來,開學就還遙遙無期。年紀大了,喜歡大年勝過小年,因為小年還在忙節前最後一波工作,大年才是假期的開始。

可大年來了,雖也歡喜,卻不能不惋惜假期一點點流逝,終至於消失,而開工大吉的朋友圈分享圖也必將迎來。

如果拿人生比喻春假,大年就好比中年。中年之前,總覺得未來很長,還有很多事可以遐想。一旦步入中年,就不能不感到時間的壓制,寫起『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慨。

不過有時候,結束不是結束,而是開始。好像時代一樣。

縱然山川異域,終究日月同天。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人民不需要張浩』


推薦閱讀:

TAG:工作 | 上班 | 上班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