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寧要羅店一套房,不要靜安整幢樓?」
初始篇 | 那年寶山地價高過南京、淮海路
「地傾西南」這個詞最早出自復旦大學俞吾金教授的文章。而被大眾普遍關注是2003年人大會上季寶紅提的議案《上海的「地傾西南 不能再持續下去了》
地傾西南如何造成的?
現在主流的2種解釋:
(1)、其中有殖民地文化留下來的歷史痕迹。上海原來的租界是在南京路、淮海路一帶,而東北的楊浦、閘北、寶山都是工廠區。
(2)、政府在規划上存在失誤,城市建築容積率的一刀切,造成高層建築分布不平均,過度集中在「上只角」和西南地區
在這個地方我展開說明一下,上海把土地按照價值分成了十級,每級對應不同的容積率(詳見下圖)
最高的1級土地,可以造的建築容積率是2.5;最低10級土地對應容積率是1.2,確實可以看到西南地區容積率規划上比北區要佔便宜。
地傾西南是客觀事實
but
對其解釋的兩個理由,我逐一反駁一下。
(1)、殖民文化的影響不靠譜。下圖為1930年的上海地價圖,所謂的殖民地文化在那時步入鼎盛,而東北的楊浦、閘北、寶山地價明顯是高過西南的。
(2)、容積率規劃不靠譜
因果關係搞反了,應該先是土地有價值,然後政府規劃給出高容積率。
而不是政府給了高容積率,土地就有高價值
以上兩種解釋,都沒找到問題的根
要了解根就要從100年前的上海說起
鼎盛篇 | 100年前上海地傾東北
地傾東北的理由:
1、老上海歌謠:金羅店、銀南翔、銅江灣、鐵大場
金羅店、銀南翔、銅江灣、鐵大場,其中有3個集中在上海東北面
特別是金羅店
(1)、金羅店的商業:清末民初該鎮三里長街有商鋪600-700家,有典當、花行、米行、布莊、醬園、錫箔庄等業,每日三市,市面繁榮,四鄉來客,車船不斷。而當時南京東路有洋廣雜貨、洋布綢緞、衣庄、銀樓、茶食等30餘個行業的商店184家。南京西路至靜安寺有商店475家。當然羅店的商店經營質量遠不如南京路,但是店鋪數量和密度應該是上海第一。
(2)、金羅店的人口:清末「三灣九街十八弄」有居民5萬以上(當時羅店面積2.32平方公里)。而民國中期寶山人口不過46萬(1927年)。相當於當時寶山1%的土地,居住了10%以上的寶山人口;現在羅店44.19平方公里,人口也不過5.2w人,另外整個寶山人口已經200多萬了。
民國12年(1923年)羅店建電燈公司,發展居民用電。民國19年建自來水廠。遠超過其他上海華人地區。可見其地區經濟之發達,民眾之富庶。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在以水路交通為主的100年前,有出海口的寶山是絕佳的地方,而羅店又是寶山水系交匯之處,這才有了金羅店的繁茂。
水運時代
出海口在北,上海土地價值向北傾斜,
不但郊區,市區也是如此,
地理決定交通,交通決定了地價。
淪落篇 | 北區再不是原來那個北區了
第一個原因:戰爭
成也蕭何敗蕭何,因為北區是交通樞紐,也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羅店至閘北蘇州河一帶戰爭損毀最大,以羅店為例:95%的住宅被毀。
第2個原因:交通方式變化了
近現代,鐵路交通越來越重要,而鐵路沿線的地價也隨之高漲,有點像現在的軌交房。請注意,鐵路的發展是向西的,西南就是這個時候崛起,這個是地傾西南的根。從此多米諾骨牌不斷往前倒著,西向的鐵路催生了虹橋機場。民國十八年(1929年),虹橋機場建好開通滬寧段航線,虹橋機場出現導致了1979年上海建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出現,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又孕育了古北高檔社區,並且影響到現在。
第3個原因:北區和西南區的產業選擇決定了後50年
決定西南區超越北區的是他們各自對產業的選擇:北區的寶山選擇了寶鋼、西南的閔行選擇了航天軍工業,歷史在這個地方進入了分水嶺。
1980年寶鋼開建,對於中國這個整體利益而言是對的,對於上海而言某個歷史階段是需要的,但是對於北區長期利益而言,弊端逐漸顯現,前面幾十年幾乎鎖死了這個地區產業。影響了高端人才的導入,所幸寶剛正在逐步淡出北區,相信寶山未來會更美!
1961年7月19日,上海市把第二機電工業局建在了閔行,這是航頭局的前身。1982年5月,改稱航天工業部上海航天局,不要小看這個「局」,它是上海紫竹科技園區的基本面,因為有了航天科技的底料,閔行的科技產業才能蓬勃發展。有了科技產業,才會有大量高端人群導入,七寶、老閔行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好學區,因為有大量高學歷家長遷徙於此,生源和學校進行了良性互動。
下圖為幾個航天技術研究所:
說到底,地價因人的價值而改變,千古不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