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總是「越努力,越焦慮」?
?為什麼你總是「越努力,越焦慮」?
作者:Sunny視界(富書籤約作者)
焦慮像流沙,要學會與之妥協
積極心理學大師、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托德.卡什丹曾講過一個"流沙生存指南":
假設你恰巧發現有人正站在流沙當中,他一邊高聲喊著:「救命啊,快把我拉出去」,一邊就像人們面對恐懼時通常作出的反應那樣拚命地往外爬。
這時候你卻沒有任何繩子或樹枝可以用,那麼,你該怎麼做呢?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跟他說說話。
通常,當人們掉入荊棘叢或泥坑中的第一反應就是馬上爬出來,在大多數情況下,擺脫困境的有效辦法就是走、跑、跨、跳、躍。
但是流沙就不同了。
為了從困境中走出來,人們通常需要抬起腳,一步一步向前移,在流沙中這種方法卻很危險,因為人們一旦抬起一隻腳,他的整個重量就全都壓在另一隻腳上,受力面積變為原先的一半,也就意味著向下的壓力立刻變成原來的兩倍,而且當你抬腳時,周圍的沙子形成阻力,會增大另一隻腳向下的壓力。
最終只有一個結果:這個人會在流沙里越陷越深。
當你看到那個人陷在流沙中掙扎著要走出來時,怎樣才能幫助他呢?
如果懂得流沙原理,你會告訴他要停止掙扎,試著平躺下來,舒展四肢以增加與沙子的接觸面積,如果保持這個姿勢,他就有可能不會陷下去,而且還有可能像滾木頭一樣從流沙里滾出來。
大家可能意識到了,其實更理智、更安全的方法就是避免拚死掙扎,要與流沙妥協。
我們生活里常常遇到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我越是努力,就越覺得焦慮不安?
其實有時候,你是在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不足,你看起來很努力,卻沒有對自身的條件和情況做出理性的認知和判斷。
就像陷在流沙之中,你越是盲目地努力,就陷得越深。
只有與焦慮和諧相處,才能真正走出來。
焦慮的強烈程度以及你採取何種措施來應對它,決定了你能戰勝它還是被它打敗。
焦慮的本質是害怕犯錯,可不怕犯錯才能成長
愛默生說:
不要由於羞澀而縮手縮腳,生命就是一場實驗,你嘗試得越多,就做得越好,如果道路有些艱難,會把衣服弄髒弄破怎麼辦?如果因失敗而再次跌入深淵怎麼辦?勇敢地站起來,絕不能因害怕再次跌倒而放棄前行。
說得很對,很多年後讓你遺憾的不是你做過的事,而是你沒有做的事。
一路跌跌撞撞,伴隨著恐懼、不安和焦慮,難免會犯錯,而擔憂犯錯,才真正妨礙了人們興趣和創造力的發揮。
孔子說過:「過則勿憚改。」
如果我們能給自己犯錯的空間,而且勇敢地接受未來的各種可能性,我們就會變得更好。
心理學上有一個「犯錯誤理論」,指的是當一個人犯下一些小錯的時候,我們往往會覺得他變得更可愛更有魅力。
因為,這樣的人才像一個活生生的真實的人,而不是像一架預先設定好程序的機器。
比如,在演講和對話節目中,那些真實生動、有些小瑕疵而又很有創意的人通常很受人們的喜愛。
當人們樂於進行嘗試,並且能輕鬆應對所謂的錯誤和過失時,他們會從中獲得更多樂趣,觀眾們也能收穫更多快樂。
這就是為什麼喜劇演員們在節目中犯錯並進行自我解嘲時,觀眾們會興奮地大喊大叫的原因。
節目與觀眾形成的這種真誠的互動關係,牢牢吸引著人們。生活其實也是如此。
適量的焦慮,略微緊張最好
我有一個急診醫生朋友,我曾問過他每天面對那麼多病人焦慮嗎?焦慮又在他的工作中起到怎樣的作用呢?
他告訴我當他不焦慮時,做一些腎結石這樣的手術絲毫沒有問題,就像處於「自動駕駛」狀態一樣,能與護士們說說話,有時還會跟著醫院播放的背景音樂哼兩句。
沒有焦慮感,卻也沒有動力表現出自己最佳的一面。
但是當他碰到重大手術,有著緊迫感時就會焦慮,而這種焦慮會讓他擔心出錯,為了極力避免讓自己犯錯,他會全神貫注於手術、小心翼翼,結果往往表現出了最佳的一面,手術也大獲成功。
最理想的焦慮是出於一種中間狀態,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適當的焦慮,使人感到略微緊張。
少量的焦慮能激勵人們,使人們把注意力集中到手頭的工作上,並會全力以赴地努力工作,對於某些特殊時刻也非常機警。
最理想的焦慮既有利於避免錯誤的發生,也能幫助人們尋找進一步改善的機會。
不要讓小小的焦慮變成大大的問題
焦慮並不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但是當我們做了大量努力去控制焦慮感,努力避免令人焦慮的事情發生時,焦慮就真變成了一個嚴重的問題。
比如,你想請病假不去上班,因為你昨天在單位被領導當著同事的面狠狠批評了一頓,請假可以避免尷尬。
如果是普通的一天倒也罷了,可是如果今天你要簽一份合同或需要做一個重要的報告,你該怎麼辦呢?
如果你每天都這樣過分敏感而且採取逃避的態度,當你的擔憂慢慢影響到你與同事的關係時,那又該怎麼辦呢?
你不再勇敢地接受人生,包括人生中的錯誤和尷尬,而是把真實的自己隱藏起來,苦苦掙扎於各種情感和自我意識之中無法自拔。
如果人們為了改變、控制或避免焦慮而付出過多的精力和時間,就會面臨一個意想不到的後果:
普通的焦慮會轉變成嚴重的問題。
因此,請面對真實的自己,避免小問題擴大化,也避免造成嚴重後果才遺憾後悔。
?
利用焦慮和優勢力量獲得成長
記得有一次聽復旦陳果老師的演講,她說在工作與生活中她沒有什麼好焦慮的。
每當有很多工作要做時,她就告訴自己:一件一件的做,就不會焦慮了。
我也曾試著用這個方法來實踐過,確實很受益。
是啊,你焦不焦慮,事情也總有那麼多,不如一件一件把它完成。
與其想太多,不如行動起來,做完一件就少一件,漸漸你會發現,不知不覺我們已經把事情做完了,哪還有什麼焦慮可言。
在知名作家艾小羊《活成自己就好了》的書中,她也給出了幾種緩解焦慮的好建議,讓人很受益,你不妨試著實踐一下:
1. 閱讀
閱讀是生活的鎮靜劑。
建議閱讀紙書或Kindle,因為手機閱讀很容易分神。
2. 堅持做一件小事
堅持會形成習慣,而習慣能夠給你帶來安定的感覺。
即使是用冷水洗臉、艾草泡腳,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小事,每天堅持都會有成就感。
人是在習慣中找尋安全感的,習慣越持久,就越容易找到自己。
3. 減少失誤
失誤會增加一個人的焦慮情緒。
避免失誤,從某種意義上就避免了焦慮。
重視流程,將每一項工作都細化至更多步驟,保證每個步驟的精確性,就能最大限度避免失誤。
4. 與能給你帶來平靜的人相處
很多時候1+1>2,有些是快樂的相加,有些是焦慮的相加。
與那些給你帶來焦慮的人保持距離,去靠近能給你帶來平靜的人,就像陽光照亮陰暗一樣。
5. 每天花點時間,清理內存
我們每天在運行過程中產生垃圾,這些垃圾佔據內存,拖慢了思維的速度。
可以利用入睡前的幾分鐘,清理內存:
對快樂的事情說,明天見;
對意外與煩惱說,再也不見;
要學會自己清零,不管明天是不是更好。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焦慮每個人都有。你越焦慮就只會像陷入流沙中掙扎一樣越煩躁且越陷越深,只有與它和諧共處,在完成事情的過程中,不要害怕犯錯,一件一件慢慢做起來,你才會發現焦慮越變越少。
你更要相信,適量的焦慮,略微緊張才是最好的,當焦慮襲來,找到合適的方法,學會自我調節,不要讓普通的焦慮變成嚴重的問題,而是利用自己的優勢與它共同成長。
這樣,你成長了,焦慮也將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作者簡介:Sunny視界,富書籤約作者,成長中的兩娃辣媽,看有用的書、寫有用的字,簡書、微博@Sunny視界,本文首發富書(ID:kolfrc),百萬新中產生活認知學院,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