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後金最終取得了政權而蒙古沒有翻盤?
如題。同樣為少數名族,後金社會發展程度還沒蒙古高,為什麼最終奪取中原政權的是後金。
因為後金的文明程度並沒有落後蒙古,已經從漁獵部落聯盟逐步變為半農耕文明了,因為吸納了大量漢人和朝鮮人,他們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已經開始像漢人和朝鮮人一樣定期沐浴、漂洗衣服和以穀物為主食,種植和烹飪蔬菜,並且把孩子送進學堂念書,已經和金朝差不多了,為了顯示和「前金」金朝的相承,建國時滿語直接就是amaga aisin gurun(後金國)。
而蒙古,準確的說是阿爾泰民族的神聖蒙古汗國,諸侯割據,各成體系,汗庭權威有限,只能依靠藏傳佛教的信仰和傳承自成吉思汗時代的祖宗法統,依然勉強保持著統一的外表,根本無力組成一個強大的聯盟對中原造成嚴重威脅。
而明亡清興的關鍵時間點,作為阿爾泰民族的神聖蒙古汗國的大汗,察哈爾部林丹汗自己作死,引爆了大炸彈。
在藏傳佛教之中,有黃、紅、白、花等多種流派,在林丹汗剛剛即位的時候,蒙古草原上盛行的是黃教,而林丹汗最初也是黃教信徒。
但在他二十六歲的那一年,從青藏高原上來了一個紅教活佛,在面見林丹汗後施展了法術,使得年輕的林丹汗深為折服,封他為國師,並接受灌頂,從此改信了紅教。接下來,林丹汗揮霍巨資,大修紅教寺院,企圖將紅教變成整個蒙古草原的國教。
眾所周知,宗教改革都是要流血的。結果就跟同一時期的歐洲三十年戰爭一樣,蒙古草原上同樣爆發了激烈的宗教戰爭,信奉紅教的汗庭和信奉黃教的各部徹底撕裂。努爾哈赤趁機插手,很快就使得科爾沁和喀爾喀部落相繼倒戈,連直屬於林丹汗的察哈爾部都爆發了叛亂,林丹汗不敢跟女真人爭鋒,下令丟棄祖宗故地,率部西遷,躲避女真鐵騎的進犯。蒙古各部對此甚為失望,紛紛叛離,不願意繼續追隨這個窩囊廢大汗。接下來大清皇帝就繼承了蒙古汗位,蒙古降伏。這個要感謝多爾袞,起碼我這麼認為,在很多關鍵點多爾袞選擇很正確,先是對於吳三桂沒採取強硬而是利誘,進關後能第一時間能打出為崇禎復仇的大義旗號,並且高官厚祿封王封侯穩住各地的大部分軍閥和前朝文人。最關鍵的是蒙古素來排斥漢化,認為遼金亡於漢化,所以元英宗改制直接被各地王爺弄死了,但後金不同。
蒙古自從信了佛教以後,已經喪失大部分戰鬥力了。其各部如虎墩、歹青、炒花、卜邵、敖漢、哈喇諸酋又日受明廷銀錢羈縻,生活質量大大改善,漸漸融入中原的經濟體系,雖僻在天末,然而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自難再如往日饑寒之戰士一般生死不畏。是以老奴起建州,凡遇蒙古,無往不克,皆因建州彼時窮困無告,衣不蔽體,如同野人,悍不畏死,故能以少擊眾,以弱勝強。殆及喝竿繼位,其威已立,復用計離間科爾沁與察哈爾,而虎墩志雄而智短,唯知以力相逼,明廷謹守關寧一線,於寧外之相爭噤若寒蟬,不敢涉入,遂致科爾沁諸部折而入建州。此消彼漲之下,蒙古無能力也。
嗣後虎墩被喝竿擊敗,遠遁海上,不數年鬱鬱而終,喝竿引諸部頻頻入寇,各部習於聽從號令,又多得金銀珠寶糧草衣帛,則主僕之份漸定。建主再援祖制,使正宮皆出蒙古,既慣於號令,復榮於享國,諸部焉有不服之理?
是蒙古之終入中國,喝竿之力也,此人智術非常,誠千古梟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