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4汽車人:工欲善其事:自動鉛筆
鉛筆,毫無疑問是一個普及文化、造福群眾的偉大發明。但是它還是有一些很麻煩的事情的。
首先就是削鉛筆。回憶一下上幼兒園的時候,手握鉛筆寫鈍了或者斷了怎麼辦?手殘的只能老老實實交給幼兒園阿姨去削,比較有優越感的會拿出一個卷筆刀,插到筆尖上轉轉轉轉轉。當然,後來上素描,要是被老師看到掏出個卷筆刀,削鉛筆是別想了,削你是有可能的。再後來工作了,終於發現世間還是懶人多,每個設計師桌子上都擺這個這麼個東西:
鉛筆插進去只聽zzzzzzzz一陣,鉛筆就尖了。
然後,鉛筆一直被批評的:消耗了大量的木材。儘管上篇提到了各大廠商要麼在栽樹,要麼在發展新的桿材。
不過,我們彷彿忘了在上小學的時候,還有一個有趣的東西——自動鉛筆。
其實這玩意兒「自動」嗎?我一直都搞不清楚,明明大多數「自動」鉛筆明明得時不時按一下,壓根就應該叫「手動鉛筆」才對嘛。
後來我才知道,這貨的英文名才是最精確的——Mechanical Pencil「機械鉛筆」。誠不我欺。當然這是美語,英語當中管這個叫「Propelling Pencil」,「推進鉛筆」?意思是隨著鉛芯的使用,需要用一個機構將鉛筆芯向外推的意思。
自動鉛筆堪稱當代書寫工具當中將機械之美髮揮到極致的一類。要論複雜程度,連鋼筆都比不過它。精度達到小數點後三位數毫米的精密機械加工和極為精巧的結構設計讓一系列細小的零件通力合作,緊緊抓住一根直徑不超過1毫米並且極為脆弱的石墨棒,不能太緊或者不對中讓其折斷,又不能太松讓天生有潤滑功能的石墨棒打滑。這一切都凝聚在這一根便宜起來價格不超過10元的文具上,堪稱現代精密機加的典範。
只是,這玩意兒卻一直在中國不受待見。且不說上了小學三年級就被嚴令不準使用自動鉛筆而要使用滾珠筆或者鋼筆,就算是上了大學,要是拿著自動鉛筆畫素描,那連被削的機會都沒有就直接被噴死。就連搞個機械製圖,要是抄著自動鉛筆刷刷刷的話,都會被鄙視。
這簡直沒道理嘛……別攔著,今天我就要給自動鉛筆翻翻案。沒錯我就是最喜歡自動鉛筆怎麼了……
從Lead Holder說起
自動鉛筆最原始的形態稱為「Lead Holder」。至今,這一名詞仍然被用來稱呼那些口徑超過2mm、需要手工打磨鉛芯的鉛筆。
Lead Holder,顧名思義,就是發明用來替代傳統鉛筆的筆桿的。結構那也是極其簡單,用某種機械結構夾住鉛筆就行。
這種構思最初是瑞士博物學家Conrad Gessner提出的,年代那是相當的早——1565年。那時候距離木杆鉛筆的發明也不過才5年時間。
但是Conrad Gessner構思歸構思,卻並沒有實際做出一支來。第一支Lead Holder是誰、在哪一年製造的,已經不可考。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Lead Holder發現於皇家海軍潘多拉號的殘骸中。這艘船1791年沉沒於托雷斯海峽。
所以,自動鉛筆的流傳可以肯定發生於18世紀。
只是,和今天抄起來就能用、不用削不怕臟手方便無比的自動鉛筆相比,這種傳統的Lead Holder缺乏現代自動鉛筆當中最重要的核心總成——送鉛系統。基本上相當於一根杆子,然後用某種機械結構將鉛芯固定在其中。當露出筆尖的鉛芯寫完之後,就得將機械固定結構拆開,拉出一小截然後再鎖上,具體是什麼過程不清楚,保不齊還得用上螺絲刀或者小扳手,總之,比削鉛筆還麻煩。所以,除了當時人們還不甚了了的「環保」概念,這玩意兒基本沒什麼實用價值。因此一直被木杆鉛筆全面壓制了好多個世紀。
終於到了19世紀。1822年,英國人John Issac Hawkins申請了帶送鉛機構的自動鉛筆的專利。
後來,這個專利被賣給了SampsonMordan,SampsonMordan與另一位商人Gabriel Riddle開設了一家公司,銷售「SMGR」品牌的自動鉛筆,從1823年一直合作到1837年。在1837年後合作終止,但是Sampson Mordan繼續以S. Mordan& Co為廠牌繼續生產、銷售自動鉛筆。可惜在二戰期間,這間堪稱現代自動鉛筆鼻祖的公司被炸成平地。不過,由於S. Mordan& Co已成絕唱,加之他們生產的鉛筆多數是銀制或者金制,今天Mordan自動鉛筆的收藏價值已經極為驚人,價格極為高昂。
與專利文件一致的金制Mordan自動鉛筆,摺合人民幣近2800元,絕不包郵
Mordan的自動鉛筆採用的是螺桿,將鉛筆芯不斷地從後部頂出來。從此以後,自動鉛筆相關的專利開始呈現爆髮式增長。截至1874年,有超過160項與自動鉛筆相關的專利出現。1877年,彈簧機構專利簽署,而到了1895年,到現在都仍有使用的一種機構被發明出來——旋轉送鉛機構。
直到20世紀,自動鉛筆使用的鉛芯依然和傳統鉛筆一樣,是2mm以上的粗鉛芯,仍然會寫著寫著就變得太粗,需要時不時去研磨。隨後出現的1.3mm和1.18mm仍然不夠細,1938年,第一種完全不用研磨的鉛芯問世,同樣沿用至今並且廣泛使用,這就是0.9mm口徑規格。雖然今天看來0.9mm是很粗的鉛芯規格,可供選擇的鉛筆種類也並不算很多,但是在當時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飛躍。突破1mm大關之後,接下來的發展也就順理成章了,緊跟著0.9mm規格,0.7、0.5和0.3mm規格出現。自動鉛筆的版圖已經基本完成。
自動鉛筆起源於英國,並且很快便傳向了海外,1915年,美國人Charles R Keeran發明了一種全新的送鉛系統。它採用金屬爪瓣抓住鉛芯。這就是現在絕大多數自動鉛筆的鼻祖——世界上第一支棘爪機構自動鉛筆。在取得專利之後不久,他就成立了自己的文具公司,這就是Eversharp(永鋒)。隨後Wahl機械公司與Eversharp合併,這就成了今天的Wahl Eversharp,也就是威爾·永鋒。今天資深文具玩家聽到威爾·永鋒第一反應可能是Skyline系列墨水筆,但是實際上這家公司卻是因為自動鉛筆起家的。
Wahl Eversharp Skyline墨水筆+自動鉛筆
幾乎與此同時,自動鉛筆技術也傳到了日本。一位叫早川德次的金屬技工剛剛出徒,他就用自動鉛筆作為自己的謀生之道,他將自己製造的自動鉛筆命名為「Ever-Ready Sharp Pencil」——需要注意的是不少人將Ever-Ready Sharp和Eversharp混為一談,這是兩碼事,一個在日本一個在美國,雖然時間極為接近,但是確實是兩個人的獨立改進。
Ever-Ready Sharp Pencil在商業上比較慢熱,當時的日本人並沒有很快接受這一新興發明。不過,隨著東京和大阪的一些公司開始批量採購這種鉛筆,人們很快發現了自動鉛筆的諸多好處,立即風靡一時。早川德次的鉛筆也就一炮而紅,公司開始迅速成長。
早川於是將自己的公司用最初的自動鉛筆產品中的一個單詞來命名——Sharp。
沒猜錯,就是今天的夏普。
當然,今天長年雄踞液晶面板Top 5的夏普早已不再生產自動鉛筆。不過,他們顯然沒有忘記自己的出身是什麼。在夏普100周年的時候,還特地找到今天日本文具領域的嚴重偏科生Pentel(狂點自動鉛筆科技樹)生產了一批100周年紀念版自動鉛筆,以作紀念。
Sharp也開啟了日本作為自動鉛筆第一大國的地位。今天的日本,自動鉛筆簡直是司空見慣的一個工具。大大小小的考試乃至國家級的考試,用自動鉛筆刷卷子的大有人在,也似乎並沒有國內這樣覺得自動鉛筆≈幼稚的奇怪看法,從公司職員到小學生都在用,便於隨身攜帶的手帳用自動鉛筆也是日本的獨有發明,更可怕的是,今天我們非常熟悉的德國品牌施德樓和紅環(rOtring)也早已在日本生產,關於自動鉛筆的奇奇怪怪的技術也在日本層出不窮,比如三菱的KuruToga,斑馬的DelGuard,蜻蜓的搖搖樂等等,下面會專門介紹這些看起來很逗比的發明。
核心:送鉛機構
自動鉛筆的關鍵就在一個功能——手上稍微一動,就能將磨損得差不多的筆芯再次補上。而這就是自動鉛筆的核心機構——送鉛機構的功能。
歷史上有一些送鉛機構,比如彈簧機構,但是今天都已經不再使用。目前主流的送鉛機構有兩種——旋轉機構和棘齒機構。嗯,準確地說,主流機構只有一種——棘齒機構,旋轉機構在今天已經相當非主流了。
旋轉機構的歷史相對比較久遠一些,但是在我看來,這是一種極為精巧、優雅的機構。玩自動鉛筆的話,一定要研究一下這種古老的機構。
Sheaffer 506 0.9mm
我手頭就有一支歲數比我還大一輪的Sheaffer 506。攝像頭貼著沒法拍照,上圖是在Peytonstreetpens上找到的一張圖。出廠時間是1973年。Sheaffer是頂級文具廠牌當中命運比較多舛的一家。1997年被賣給了Bic,2014年又轉手賣給了Cross(高仕)。而在被賣給Bic之前,Sheaffer的當家文具系列是Imperial(帝國)系列,包含墨水筆、滾珠筆和自動鉛筆。506就是Imperial系列當中的中低端型號,桿材為不鏽鋼。比起更高端的純銀、雕花銀、鍍金乃至純金的Imperial相比,屬於能捨得拿出來用的那種藏品(說到底還是因為窮)。
由於目前的旋轉機構多數比較古老,而那時候高品質的小口徑鉛芯工藝尚未達成今天的水平,多數旋轉機構的自動鉛筆使用的是1.18mm口徑,後來縮減至0.9mm口徑,比較不容易折斷。但是也有不服輸的,比如這個:
Uchida Drawing Sharp S 0.5mm
Uchida,即內田洋行,創建於1910年的大連,時名「滿鐵御用商」,是伴隨著日本在中國東三省勢力擴張而成長的一家商號。隨著日本被趕出中國,內田洋行也直接關張。後來在日本國內再度開張。
內田洋行既然一開始就是為滿鐵提供服務的配套公司,主要營業內容就是製圖和測繪儀器,重新開張之後也是如此。並且逐漸將業務擴展到辦公設備、教具、計算器、辦公傢具等市場。
在繪圖用自動鉛筆領域,內田洋行相當死腦筋——死磕旋轉機構、筆夾永遠得是可拆卸的(而且那筆夾質量賊次),他們甚至將旋轉出鉛機構做到了0.2mm口徑!
這種高度精密的旋轉機構堪稱業界罕見,這也從側面折射出日本在自動鉛筆科技樹上死磕到底的發展路線。我這支Drawing Sharp S年紀同樣比我還大,查了下應該是1984年生產的。
旋轉送鉛機構的使用很直觀。從天冠往下看,順時針擰可以將鉛芯頂出,逆時針可以將鉛芯縮回。裝鉛芯則需要順時針擰到頭,將鉛芯頂進筆尖,頂住筆尖逆時針旋轉,待到內部的金屬簧片抓住鉛芯之後,就可以一路擰到合適的位置——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不容易。
旋轉送鉛機構的內部結構卻極為複雜,比棘齒機構要複雜得多。
它是通過環繞在整個機構外圍的一圈螺旋形金屬件將旋轉動作轉變為鉛芯的伸縮,而在更深處,是一對金屬簧片,簧片處在機構內部的時候被壓緊,從而加緊鉛芯。
真正的旋轉出鉛機構的鉛筆應該能做到可以通過旋轉來頂出或者收回鉛芯,並且這種旋轉是線性、無段位感的,旋轉多少出多少。要收回鉛芯也不用像棘齒機構那樣按住按鈕再手動將鉛芯頂回去。另外,現在常見的旋轉機構靠一根金屬針在簧片內頂住鉛芯尾部,而這根金屬針可以一路轉到護套當中,所以旋轉機構的鉛筆是可以將一整根鉛芯徹底用盡的,相當節約。
雖然旋轉機構鉛筆的差價能買五年用量的鉛筆芯。
旋轉機構今天非常少見也不是沒有理由。它裝鉛芯極為麻煩。由於正經的旋轉出鉛機構整個內部被複雜的機械結構填滿了,壓根就找不到富裕的地方,因此沒有棘齒機構的「儲鉛管」一說,一次只能裝一根芯。並且,得很小心地調整鉛芯在機構內的位置,讓簧片能咬住鉛芯尾部只有幾毫米的長度,方能順利地裝上去,如果簧片沒有咬住,那逆時針旋轉鉛筆鉛芯就會紋絲不動,往裡一推才發現根本沒裝上。這是個技術活,沒點經驗連鉛筆芯都裝不上。而棘齒機構就豪放多了,打開筆尾,整盒的鉛芯往裡倒,多爽。在書寫方面,由於旋轉機構需要兩個方向轉動,簧片和鉛筆芯之間又不可避免存在一些打滑,因此,前一晚上收回鉛芯之後第二天頂出來用,第一筆往往會往下一塌,才能讓鉛芯頂到金屬針上固定住,這樣的竄動也是一個問題,而棘爪機構由於全靠強有力的爪瓣固定鉛芯,穩定性更好。另外,它對鉛芯的長度有要求,只能使用短於簧片活動距離的鉛芯,超長的鉛芯只能一刀截斷,而這個長度往往不會很長,棘爪機構就簡單了,只要比芯管短就行了,一般的鉛筆塞進一根120mm長度的鉛芯都毫無問題,旋轉機構就絕無可能。犀飛利506和內田洋行DSS都是只能最長使用60mm的鉛芯。
當然,旋轉機構的原罪是顯而易見的——太貴了。今天多數鉛筆哪怕貴如紅環,都在看不見的芯管上大量使用塑料件,而旋轉機構必須使用金屬。而且是價格高昂的黃銅。再加上極為複雜的精密機械加工,旋轉機構的成本極高。
所以看看110元的Pentel Kerry和80多的Uchida Drawing Sharp S,只能說,還是你們當代文具廠賺得狠啊。
當然,也有一類偽·旋轉機構。這裡不點名批評Schneider(施耐德)。說的就是你。
施耐德有一個設計系列叫iD「智者」,其中就包括上圖這支自動鉛筆。號稱是旋轉機構,但是實際到手一看,怎麼筆尾處的旋鈕只能擰不到90°而且一鬆手就彈回來了?再看筆尖,擰一下頂出一小節,不能往回擰。
手感和棘爪機構一模一樣。原因很簡單,這貨壓根就是棘齒機構的鉛筆,只是在筆尾多了一個機構,將旋轉動作轉變為按動動作,擰一下旋鈕,裡面的機構就會按一下芯管。
被騙了……
但是沒辦法,棘齒機構現在幾乎一統江湖將價格高昂的旋轉機構趕盡殺絕了。我敢說少說也得有90%的人從未聽說過更沒有用過前文提到的那類旋轉出鉛機構的鉛筆。
棘齒機構自1915年出現發展至今,已經高度成熟。雖然相對旋轉機構有兩處不及,卻有N處遠勝之——當然真正的制勝法門是低成本。尤其是當廠商發現棘爪竟然可以用塑料來製作的時候。
當然這樣的自動鉛筆,請一定一定罵而遠之。棘齒機構最核心的零部件就是棘爪-套筒-護套這一套,這塊偷工減料,鉛筆是沒法用的。
最初的大口徑自動鉛筆很多是將爪瓣(Jaws)直接暴露在咬嘴之外的,類似這種:
這種鉛筆只要按下筆尾的按鈕,爪瓣鬆開,只要將鉛筆豎過來,鉛芯就會自由下落。這種結構稱為墜鉛式機構,最為簡單。墜鉛式機構的出鉛長度只能靠手來控制。目前主流的設計則是爪瓣+活動套筒的結構。
圖中5是棘爪總成,在前端分成幾瓣,圖中畫了5a和5b兩瓣,但是目前多數稍微上些檔次的鉛筆多是銅製三瓣爪瓣,派通的0.3mm以下口徑的orenznero(新orenz,但是這個名字正反拼寫一樣,也是惡趣味)則是銅製兩瓣爪瓣,因為鉛芯太細。6是套筒,3a處,筆尖內部有一個尺寸小於套筒但是大於爪瓣的擋圈,8是一個常被忽視卻實際上極為重要的零件——橡膠墊圈。
按下按鈕的時候,爪瓣和套筒在開始的時候一起向前運動,伸出一定長度的鉛芯,在套筒撞到擋圈的時候,爪瓣繼續向前伸而鬆開,這時候鉛芯就停止運動,靠筆尖橡膠圈的摩擦力暫時固定,然後鬆開按鈕,爪瓣縮回嵌入回套筒中,重新抓緊鉛芯固定住。
所以每次按動鉛筆出鉛的長度,約等於正常使用時套筒與擋圈之間的距離,而通過某種精巧的機械結構,這個長度是可以調的!
再說筆尖那個極容易被忽視卻很重要的橡膠圈,沒了它鉛筆往往會出現一些奇奇怪怪的問題。比如按一下之後,鉛芯唰一下整個滑了出來,和墜鉛式結構無異,或者按一下出來一截,鬆開按鈕又原樣縮回去,這些奇怪的問題基本上都可以歸結為橡膠墊圈丟失或者失效。
目前,由於旋轉機構已經日漸消失,棘爪機構如日中天,各種在棘爪機構上開發出來的深井冰功能也就紛紛出現了。不妨一覽,相當地大開眼界,搞不好還對做一些汽車上的細節設計大有裨益。
腦洞
在自動鉛筆技術上,日本,作為世界第一自動鉛筆大國,他們的腦洞絕對可以裝得下腦殼裡所有的水。但是不得不承認,這些看起來很二的技術實際上卻也解決了某些方面的痛點。當然,有些也許不是日本人發明的,但是毫無疑問日本人在這塊的貢獻最多。
比如,三菱鉛筆的「Kuru Toga」。
需要說明的是,「三菱鉛筆」和造飛機造驅逐艦造汽車造空調造冰箱的那個鬆散的財團綜合體三菱集團(Mitsubishi)沒有半毛錢關係。三菱鉛筆(Mitsubishi Pencil)成立於1887年,並使用三菱形商標,相比之下,三菱集團註冊商標的時間是在1903年。不過,由於三菱鉛筆與三菱集團之間的業務沒有任何交叉,於是雙方也都默認允許對方繼續使用「Mitsubishi」和三菱形商標。當然,為了盡量避嫌,今天的三菱鉛筆更願意使用子品牌Uni-ball。
Kuru Toga就是三菱鉛筆的發明,作用非常中二——一邊寫一邊讓鉛筆芯自動旋轉,這樣可以保證筆芯不會因為長時間一個角度書寫而被磨出一個大斜面越寫越粗。
額……
多數用過自動鉛筆的人都會習慣性地寫一段換一個書寫角度。因此我在選購自動鉛筆的時候一定要選擇筆夾不打手的。要麼像蜻蜓Zoom 505或者派通Kerry那樣是鋼筆型設計可以把筆夾丟一邊的,要麼就是像內田洋行Drawing Sharp S那樣筆夾可以順手擼下來的,要麼就是像犀飛利506那樣筆夾末端很高不會打手的。光是這幾個指標就讓我選擇自動鉛筆的面變得極為狹窄。
那麼為什麼不買支Kuru Toga?
要知道設計師只要手裡有根筆,不管他現在是在開會記筆記還是在寫隨筆,一定會有隨手亂塗的惡習。而Kuru Toga旋轉鉛芯的觸發機制就是筆尖離開紙面再戳下去才會旋轉一定角度,而亂塗的時候,筆尖壓在紙面上的時間實際上遠長於書寫,很有可能一筆刷下去再抬起來的時候,筆芯已經磨出了一個小斜面,這時候筆尖自己轉一下再下筆,反倒會讓刻刀一樣的筆尖「犁」進紙里,線條會歪一下。更重要的是,用磨出來的大斜面打調子那是相當方便,尤其是對於0.9mm以上口徑的鉛筆而言。
另外,為了實現這樣黑科技的功能,鉛芯的曠量那也是相當可以的。一筆下去就能明顯感覺到鉛芯往回一縮,要命的是回縮的力度還很不線性甚至可以說無法預測,這對於習慣用下筆的力度來控制比劃濃淡的場合來說更是一場災難。
於是,我在大阪的一家文具店裡偶遇Kuru Toga,實際試了一筆之後丟下一個和諧詞扭頭就走了。然後,很不負責任地推薦給各位讀者(不厚道地笑一個)。
不過,下一個發明創造那是真有用。
眾所周知,自動鉛筆因為鉛芯非常細,導致它很容易折斷。
是?嗎?
我手頭這幾支,犀飛利506、蜻蜓Zoom 505、施耐德智者、內田洋行DSS、百樂某不明型號88年產自動鉛筆等等,別說0.9mm口徑,0.5mm的斷芯的次數一隻手都數的過來——別懷疑,我是自動鉛筆重度使用者。最近一個月,沒有過一次斷芯。
為啥?
這幾支鉛筆的共同點:都是第一流大廠的高質量產品。
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感覺,和小時候使用的劣質自動鉛筆是分不開的。
上圖我們看到了北星鉛筆的爪瓣,那是極為精美的黃銅製品。但是,很多廠商為了喪心病狂地節約成本,會使用塑料來製作爪瓣——大廠也不例外,不點名批評派通。雖然AX-105是一代經典,但是今天回頭想想伴隨無數人走過童年時光的AX-105其實真的除了便宜耐操之外,找不到任何優點。
圖片來自網路
不過話說回來,派通作為嚴重偏科自動鉛筆的偏科生(意思就是其他領域基本是打醬油的份),雖說是塑料爪瓣,倒也是穩定可靠。一些山寨廠商的塑料爪瓣那才是真的一塌糊塗。
圖片還是來自網路
塑料本來就在使用一段時間之後穩定性遠不及黃銅,並且在石墨的潤滑作用下容易抓不住鉛芯,於是,一些廠商選擇將爪瓣的孔隙做小,靠塑料的彈性來加緊鉛芯,這下收到額外負載的鉛芯就很容易斷了,更要命的是,做工太糙的筆甚至有爪瓣抓緊之後,中心孔和護套甚至不對中。鉛芯在裡面會先被強行擰成一個不太明顯的S型,只要稍微受力,就會毫不猶豫斷成兩截。
診斷方法不算複雜,如果你手頭的自動鉛筆習慣性斷芯,看斷芯的位置。如果斷在護套之外,那常常是護套加工精度不足,曠量太大,或者護套太短,正常書寫位置不得不放多一些鉛芯;如果斷在爪瓣處,那基本是爪瓣精度不對;如果是斷在爪瓣和護套之間的位置,那很有可能是棘爪和護套不對中。當然,更多的時候這些毛病會集中在一支筆上。
你問解決方案?
扔了買支好的。
當然,面對大力出奇蹟的神之手,或者喜歡看鉛芯露在外邊黑粗硬長的主,再高質量的鉛筆也救不了。不過,防斷芯技術一直在不斷地研發之中,而其中最有效的當屬斑馬(Zebra)的DelGuard技術。Zebra甚至很傲嬌地給DelGuard自封了個「The Next Generation Mechanical Pencil」的名號。
研發這套系統的時候,斑馬的工程師分析了鉛芯在書寫時受到的壓力,將其分成了正壓和側壓。應對正壓衝擊,DelGuard採用了和很多自動鉛筆一樣的緩衝系統,受到的壓力太大的時候,會將鉛芯頂回護套。而斜向的側壓時,受到的壓力超過一定數值,護套會主動伸出一段距離,保護鉛芯不被折斷,而受到的壓力再大的時候,會和正壓一樣將鉛芯縮回。
同時,鉛芯有一段很脆弱的區間,就是爪瓣到護套之間這一段,斑馬在這段鉛芯外也加了一段保護套,進一步降低鉛芯折斷的概率。
當然,DelGuard絕對不是萬能。它只能保證按動四下之內頂出的鉛芯長度不會折斷。另外,摔地下更是絕對不保證的。
前面提到過,通過某種精巧的機械結構,每按一下出鉛的長度是可調的。有沒有這樣的產品呢?
有。舉兩個例子——其一,施德樓925-85;其二,Ohto PM-1500。
施德樓,前面介紹過,那是相當的謹慎。一看925-85銷量不如預期,立即——停產。時間還不是很久遠,2015年,但是現在想要買一支全新的925-85,那是很不容易了。而且自動鉛筆有一個毛病——稍有知名度(注意是知名度,不是收藏價值)的鉛筆只要一停產,立馬價格蹭蹭地往上漲,堪比竄天猴。現在一支全新的925-85庫存貨,價格已近千元。當年的價格?300多。說實話收藏價值更高的Wahl Eversharp,還是貴金屬打造,有些價格也沒比85貴太多。
施德樓925系列是一個極有歷史的型號系列,初產那是在上世紀的事情了,而且數量眾多。基本款925為塑料筆桿,925-25是鋁合金筆桿,925-35是……925-25刷了個藍色的塗裝,為紀念施德樓建廠周年出的坑錢貨,925-55現在已近很難查到資料,925-85就是這篇的悲劇鉛筆,在85之上還有一個曾經的旗艦——925-95,1999年發售,只存活了6年,2005年被剁掉了。原因還是定位太過於高端,完蛋得太快了。但是活下來的925-25,作為最便宜的製圖鉛筆之一,完全就是爆款。
925-85的一個很有趣的特點就是在按鈕的下方有一個齒輪旋鈕,可以在0.1-2mm的範圍內調整每次按動送出的鉛芯長度。不過,也由於925-85的機構過於複雜,筆尖簡直鬆鬆垮垮,比起手感其實還沒有925-25出色。但是這完全不影響奸商屯著925-85大肆摟錢。
Ohto PM-1500更強。Ohto是個很好玩的日本文具廠商。設計感非常出色,有些功能設計也很好玩,用料不錯,做工……中游偏下水準。同樣是略小眾的廠商Tombow(蜻蜓),工藝水準就高得多了。
PM-1500簡直就是這種特點的集大成者。
相比於925-85,PM-1500同樣具有調節出芯長度的功能,就在筆桿中間的那個旋鈕上。但是Ohto畢竟是Ohto,腦洞頗大。上圖中還只是比較簡單的PM-1500P,在它之上,還有一個堪稱Ohto製圖自動鉛筆旗艦的PM-1500S,除了基本的調出芯長度,還具備旋轉伸縮護套、調節護套伸出長度、調節彈性回縮鉛芯的阻尼的功能。其機械結構的複雜程度世所罕見。
但是也正因為PM-1500S的機械結構簡直要上天,而Ohto……前面說了工藝水準實在是有些抱歉(這算半個品牌炮),於是1500S的穩定性非常成問題,筆尖的晃動極為明顯。之所以說算半個品牌炮,我是沒有用過Ohto的全部產品,但是用過兩個,一個是複雜度同樣上天的PM-1500P,筆尖非常鬆散,下筆的時候總有一種鉛芯隨時會斷的錯覺。另一個是結構簡單到手工小作坊都能用TC4鈦合金加工一支出來的Litz簽字筆,結果很簡單的結構也沒能拯救手感。但是Ohto依舊腦洞巨大地在上面加了一個釹磁體,號稱「可以很方便地吸附在冰箱上」。嗯,以一種很不正常的角度(垂直)。這惡搞呢?
棘齒機構的自動鉛筆還存在一個問題就是當所有的鉛芯都送出爪瓣之後,那一小截鉛芯就沒法用了。不過這也不是什麼特別大的問題,MUJI就有號稱能用光整個鉛芯的自動鉛筆——當然,MUJI的文具大多來自代工(MUJI自動鉛筆多出於派通之手)。不過這個技術究竟來自哪兒我還沒查到。
另一家集大成的文具廠商百樂(Pilot),也有類似的技術,稱為「Clutch」。可以將一根鉛芯用到最後1mm。
當然,在古老的旋轉機構面前,這都是小兒科。
最後一類腦洞基本都集中在怎麼改進「按按鈕」這個動作上。
其實寫著寫著時不時得回到筆尾按一下按鈕,是有些麻煩的(?)。於是有很多新的設計。當然施耐德智者那個簡直是腦殼有包。旋轉動作用兩隻手才比較方便,一隻手擰旋鈕其實是很費勁的。偏偏這種棘齒機構+伸縮護套的設計要縮回護套,必須要騰出一隻手往裡按。對於一般的按鈕式設計,這些都不是問題,旋鈕卻顯得極為不自然。所以千萬記著對這類聲稱是「旋轉出芯」卻實際上用著棘齒機構的,噴而遠之,極其難用。看自動鉛筆一定要看它的出芯機構而不是外面的殼子是按鈕還是旋鈕。
最常見、也是最普及、成本最低的一種解決方案就是側按式設計,代表作是派通(又是派通……)的Techniclick。
側按式設計可以讓書寫者在需要送鉛的時候直接拇指順手一按就可以,自然方便很多。
另一種同樣是將按動機構下移的設計是中折出芯。
使用中折出芯的廠商就很多了。上圖是另一個比較小眾的文具公司蜻蜓(Tombow)的中折出鉛鉛筆,此外,國譽(Kokuyo)、派通、百樂都推出過中折出鉛,甚至其中還能見到紅環的身影。
紅環曾經的旗艦產品線900中折出鉛鉛筆
當然紅環現在早已不搞這些很不嚴肅的機構了。
中折出鉛很容易理解,在鉛筆中間下手將它掰彎,鉛筆芯就會頂出來。原理和按鈕其實一樣,還是通過一個凸輪機構將動作方向進行了變化。
三菱曾經推出過一種非常有意思的機構,將按動機構放在了筆尖,需要出鉛的時候將筆尖往上擼一下即可。
但是,假如……不用按呢?
蜻蜓,成立於1913年,以木鉛筆起家,業務越做越大。1952年,蜻蜓創製了製圖子品牌Mono Graph。至今都枝繁葉茂。
而Mono Graph裡面就出現了一朵奇葩——搖動出鉛鉛筆。鉛芯寫完了?搖兩下。原理同樣很簡單,通過一塊震動塊將搖動轉換為按壓動作。
筆尾看不到按鈕的搖動出鉛Mono Graph
最後一種機構,終於讓自動鉛筆名正言順了。
所謂「自動鉛筆」,其實時不時得折騰一下,按個按鈕或者搖一下。根本就不「自動」嘛。
於是,我們有了真正的「自動」鉛筆,準確說,全自動鉛筆。
其實全自動鉛筆的機構也是棘齒機構。但是它的動作機構很巧妙地納入了護套。
護套中的鉛芯磨完之後,護套受到輕微向上頂的力,這一力度會壓縮護套中的一個彈簧,當筆尖抬起之後,一系列複雜機構會釋放爪瓣,並將鉛芯送出一小截。
這真正做到了「自動」鉛筆。
但是全自動出芯機構的結構極為複雜,同時,如同上面的可調出鉛長度一樣,過於複雜的結構帶來的鬆散的觸感尤其明顯。不過,有一個原則——越貴的全自動鉛筆,這種鬆散感越輕微,越接近傳統棘齒機構鉛筆的緊實觸感。比如在產為數不多的全自動鉛筆之一的PilotAutomac。
在Automac上還有今天要介紹的最後一個腦洞——Double Knock雙敲機構。
雙敲機構是一類專門應用於伸縮護套的鉛筆上的特殊機構。眾所周知,伸縮護套的鉛筆要將護套縮回,常見的做法是按住按鈕,然後一邊鬆開按鈕一邊將護套按回去。
而雙敲機構則更為簡單。在護套縮回的狀態下,按按鈕第一下手感和按壓式圓珠筆一樣,清脆的一聲之後,護套頂出,然後按按鈕就是正常送鉛,需要縮回護套的時候就各有操作了,有的是撥一下筆夾,有的是旋轉筆握,不一而足。
設計師與自動鉛筆
自動鉛筆大致算是各種文具裡面將用途分工做得最為明確的一類。大致可以分成三大用途:書寫用自動鉛筆、製圖用自動鉛筆和繪畫用自動鉛筆。
書寫用自動鉛筆是最常見的,但是——若以為它們也是最便宜的一類,那是不準確的。書寫用自動鉛筆便宜的有幾塊錢的不知名小廠或者Pentel這樣的大廠產品,貴的有上千乃至上五位數的萬寶龍(沒錯,萬寶龍也出自動鉛筆)。
書寫用自動鉛筆一般比較輕,重心在握筆的時候接近虎口的位置,同時筆尖比較自由,從最傳統的針管式護套到可伸縮的圓錐型護套都有。很多書寫用自動鉛筆是和同品牌的墨水筆、滾珠筆配對出售的。
派克威雅自動鉛筆
但是,書寫用自動鉛筆也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尤其需要注意的就是筆的重量。一般來說,筆越重,也就越穩定。但是太重的筆如果用於大量書寫的話,容易得一種病,叫腱鞘炎。另外,比較重的筆一般也比較貴。平時如果不太上心的話,丟了會很心疼。
畢竟自動鉛筆這種純機械的玩意,相較於被用壞,被弄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所以如果不是有收藏的想法,大可以論盒買AX-105。
製圖用自動鉛筆就看起來高大上得多了。
由於製圖的要求,製圖鉛筆普遍由金屬製成,比一般的書寫用自動鉛筆要重得多,保證製圖時的穩定性。另外,製圖時絕大多數情況下要將筆尖靠在直尺上劃線,因此護套一定是針管式的金屬護套,保證精確度同時耐磨損。最後,製圖鉛筆的重心偏下,所謂的「低重心」鉛筆,用來寫字其實是挺累的,但是卻是製圖的必備特點。
當今製圖鉛筆當中名氣最大的當屬紅環rOtring。汽車設計雖然和紅環相對遠一些,但是那幫學建築的,哪個沒乖乖給紅環上過貢。紅環的製圖自動鉛筆當中名氣最大、銷量最高同時也是被山寨的最狠的當屬rOtring 600。
繪畫用自動鉛筆則和鉛筆一樣,有眾多握法。自動鉛筆用於繪畫多見於漫畫領域,事實上相當多的漫畫家喜歡用自動鉛筆來起稿。在數量不多的繪畫用自動鉛筆當中比較著名的是櫻花125。
其特點就是超長的筆握區域,這也是為了應對多種握法而產生的設計。
在設計師當中,自動鉛筆不算是一個很常見的工具,石墨鉛筆有的毛病它一個不落,還多一個——線條的寬窄變化也不夠豐富。
但是,說這話之前,聽說過彩鉛鉛芯嗎?
目前市面上已經有了彩鉛鉛芯,組分和水溶性彩鉛基本一樣,畫圖的手感也很接近,濃淡變化豐富。但是!彩鉛鉛芯有一個非常致命的問題——它非常脆弱。即便是上圖中三菱出品的彩鉛鉛芯,和一般的石墨鉛芯相比非常容易斷。在直徑為2mm的普通鉛筆當中,這樣的差距可能顯現不出來,但是在只有0.7mm甚至0.5mm的口徑下,這樣的問題就非常明顯了。
其實要解決這個問題同樣很好辦——祭出2mm以上大口徑火炮就行了。
2mm口徑的彩鉛鉛芯同樣很容易買到,而且不乏施德樓、輝柏嘉這樣的一線大廠出品,這時候一支沉甸甸的Lead Holder加上輝柏嘉順滑的彩鉛鉛芯,手感比起木杆彩鉛只會更好不會差。而且Lead Holder用起來還更方便,只需要磨鉛芯就可以了——2mm以上口徑的Lead Holder一般會自帶研磨器,有更高的要求的話可以自購更高端的研磨器。更不用擔心用到後來鉛筆短到一隻手抓不住的窘境。
最後放一個派通出的怪物:PH802八色2mm彩色自動鉛筆,可以同時塞進8根2mm口徑鉛芯,原廠包裝配備8色彩鉛替芯。
最後總結一下自動鉛筆最重要的一個參數——口徑,以及它們對應的用途是什麼,以供參考。自動鉛筆的口徑已經基本成為業界標準,雖然沒有ISO或者DIN來進行約束,卻也基本沒有出現什麼奇奇怪怪的口徑。大致有這些:
最細的口徑一般用於製圖用途,如orenznero、Graph Gear等都是很經典的製圖鉛筆。一般書寫則是集中在0.5、0.7、0.9mm三個口徑上。目前國內、日本以0.5mm為最主流,不論是鉛筆還是鉛芯選擇面都最廣,而歐洲則以0.7mm為最主流,0.9mm也比較多。這和東亞文字與拉丁字母的書寫特點也有關係。0.9mm、1.3mm兩個通用口徑一般是為兒童準備的。因為兒童剛學寫字的時候字都比較大,不需要太細的口徑,而兒童尚不能很好地控制下筆的力度,粗一些不易折斷。最後三個大炮,一般用於繪畫、標記等用途。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