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 江小白JustBattle:文化的對立面真的是商業嗎?

「文化與商業」是街舞圈老生常談的話題,一方面,舞者不希望太多的商業氣息破壞該有的文化氛圍,另一方面,商業又是能為文化帶來更好經濟基礎的重要因素...如果商業活動做到比圈內活動還好呢?筆者親歷白酒品牌江小白JustBattle Show北京站,遂在【如何看待江小白舉辦的街舞比賽江小白JustBattle國際街舞賽事?】留下了值得討論的觀點。

文章來自知乎用戶【一張葉子】

全文3110字,閱讀時間約8分鐘

10月6日,江小白JustBattle國際街舞賽事的全國預熱巡演第一站在北京中國電影導演中心拉下帷幕。

四個月前,我在同個場館見證了WOD總決賽。第二天,我有幸採訪到WOD中國區負責人Moon,聊了足有一個鐘頭。面對WOD這個全世界最成功的街舞品牌的中國化,我們不可避免地談到「文化與商業」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Moon的觀點很有意思:這對矛盾很好解決——要麼文化去學商業,要麼商業來學文化

說來有趣,中國電影導演中心的這兩場活動,正好占齊了兩樣——一場是街舞人去商業化,一場是倡導新青年文化的白酒品牌來做街舞活動,共同點是它們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尤其2017年12月,在重慶舉辦的「江小白JustBattle國際街舞賽事」作為一場由商業品牌主導的街舞賽事,完成度更是出乎所有人意料,僅一屆便足以躋身中國頂級賽事之列。

面對商業品牌主動「擁抱」文化,商業和文化的矛盾,是否真如我們過去想像得那麼激烈兇險呢?

文化愛好者常把不是以純粹舞蹈來謀利的手段視作「商業」,提防地擺在「文化」的對立面,如洪水猛獸般避之若浼。於是,近年來我們常聽到諸如「黃景行商業了」、「韓宇商業了」、「肖傑商業了」之類的指摘。

在筆者看來,這不失為一個思維盲區——商業化的對立面真的是文化嗎?·

「商業化」的對立面其實是「藝術化」——商業講求純粹的盈利,奉實際收益為圭臬,其本質屬性是「功利性」;而藝術化的特徵恰恰是「去功利」,其意義在於打敗時間、創造永恆,只需要為自己、內容負責,不必為多餘的利害關係、甚至在一些理念里不必為觀眾買單。

然而,縱使是國內第一梯隊的舞者,又有多少人能信心滿滿地說自己的舞蹈是追求去功利的「藝術化」的呢?寥寥無幾。甚至全國有意識地想往這個方向的發展的舞者都是少數的。大家都立於兩者之間的地帶,而更多人實則是站在商業化的一側而不自知。

「文化」是被加工的對象,很難說有自己明確的立場,就像一塊橡皮泥,可以被捏成各種形狀——下里巴人或陽春白雪,汲汲富貴或不染銅臭,商業或藝術......我們可能過於愛惜羽毛,而一直低估了它的包容性和可能性。文化也是產品,跟糧食、工業品沒有本質區別,只是可塑性更強、利潤天差地別,堪稱「暴利」。農業是第一產業、工業是第二產業,而文化產業作為第三產業比重最大的一員,大可說明問題。

商業與文化之爭恍若菜市場的口角,雙方唾沫橫飛,最後不歡而散,其實壓根沒吵到一塊兒。而圍觀者竟也聽得入迷,點頭道是,絲毫沒察覺這滑稽的事實。在思維的偏差下,舞者們似入無物之陣,打著「捍衛文化」的旌旗一陣砍殺,精疲力竭,可實際上跟本無所謂對手。

《這就是街舞》、《熱血街舞團》後的採訪里,很多舞者表示賺錢更容易了;不少舞者說那些吃到螃蟹的人——亮亮、韓宇、viho等,都賺錢去了、商業化了。其實,商業化並不是某些人賺到錢了,如此有些過於近視,商業化應該是行業整體形成了更成熟完整、規範有序的流程體系

街舞來自街頭,但不必停留在街頭。這一點,發明了街舞的美國人反而比我們更先看清。最早的街舞的發展、推廣幾乎都是伴隨著商業化——元老們積極上電視節目、拍電影、為明星伴舞......今天的美國,更是為舞蹈的商業化做出表率。在美國交流學習的半年,我沒看到過印象中的「街舞」,我看到的是一套成熟完善的商業體系——街舞足夠成熟,水到渠成地走向兼容並蓄的編舞,從街頭走進了工作室,開始追求更深層的表達、更豐富的形式,跟音樂、潮牌、明星、舞劇各個元素捆綁形成極度發達的產業鏈,並受到商業的規範。

也正是有商業的推動,才能有今天舉國狂歡的北美舞蹈節的誕生。也許近年美國舞者在世界賽場的成績不如從前,但我們看到更多舞者過上了更好的生活,商業化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讓舞者能從容地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舞蹈追求——商演、做明星、演劇、拍片、授課......明碼標價,各得其所,這才是商業化的意義。

《Vice只有街舞》8集下來,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EVO老師的:「我很尊重商業,就跟我尊重舞蹈一樣。我之所以現在可以保持乾淨,是因為Caster保護了我——你的生活可以安定下來,你才可以去想很多東西。」

其實是商業一直在保護文化。我喜歡krump。我常開玩笑說breaking、popping這些舞種今天強調underground,正是因為它們先一步吃到了商業化的甜頭,已經粗具規模,在商業的保護下才有跟商業談獨立的籌碼。Krump?中國的krump要是再說什麼keep it underground就真得死地下了!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重要的還是堅守住「道」,把握好分寸——文化的一方放下成見,商業也保持謙遜,文化與商業互相尊重。文化人所憎惡的其實是商業過程中不符合「道」的部分行為,而不是商業化本身。商業化不一定就全是見不得人的下作勾當,很多時候並未觸及底線,是我們過於敏感;反而沒有商業化的保護,那些勾當也照樣存在,舞者才更可能身不由己去行違心之舉,滋生出更多檯面下無法制衡的蠅營狗苟。蠻荒無序的時代,貧瘠而無公正可言。

其實,我過去所擔憂的倒不是文化該不該商業、商業後會不會丟失本味,我擔心的反而是街舞這個文化究竟值不值得商業化——這片看似油水豐厚的處女地實際上並不如大家所想像得那麼富饒。

收人委託,筆者在運營知乎賬號【這裡有街舞】之初,恰逢北京衛視《舞力覺醒》將盡而《這就是街舞》、《熱血街舞團》尚不明朗之際。那時我寫了好幾篇文章,如《大批街舞綜藝來了,街舞在中國傳播能超過芭蕾古典舞嗎?》、《這就是街舞會比中國有嘻哈更火嗎?》,對節目、街舞產業前景做了些分析、預測。我當時並不覺得有任何一檔街舞節目能真正意義上「大火」,畢竟舞蹈的欣賞門檻擺在那裡,普通觀眾參與感也不可能與音樂類節目相提並論;同時,由於中國沒有美國那種「舞蹈即生活」的文化土壤,加之舞蹈本身產業鏈延伸空間短、附加值極度有限,舞蹈在中國並沒有那麼大的商業空間可言。舞蹈整體而言就是個以「穩」為主的產業。

現在看來,的確是我當時過於悲觀了。

江小白真的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兒——一家白酒企業,打破傳統,把目光聚焦在新青年潮流文化,竟然真的做出意料之外的成就,證明街舞其實可以挖掘出更廣闊的空間。

從YOLO音樂節到JustBattle國際街舞賽事,江小白把新青年文化有機調和在一起,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煥發出驚人的生命力。甚至門票是通過購買周邊潮牌來換取,與其他產品進行捆綁;繼而還能推出舞者定製周邊,進一步擴大商業價值。

舞者們在這個圈子裡呆得太久,所謂當局者迷,比賽拖沓、選手遲到、賽制混亂、場地髒亂,這些年下來我們也都習慣了。但這時,局外人介入,並從廣大受眾的視角進行審視,的確為街舞圈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江小白JustBattle更人性化的服務、更規範的流程設置、更舒適的比賽環境、更酷炫的視覺呈現、更多觀眾的矚目——切實提升的終究還是舞者們的體驗。

這次北京江小白的演出,讓我驚訝的是王子奇的粉絲們處處為工作人員考慮,為忙碌的工作人員買來三大箱工作餐;由於王子奇身體抱恙,粉絲在中場休息時會拖工作人員將保養的禮物托給王子奇......這也許是很多街舞圈人士第一次感受到「應援文化」的溫暖,而這種文化也帶上了街舞圈Love and Peace的精神。

商業化中,直接受益的終歸還是街舞圈的大家

總有人說,商業殺死了電影、商業殺死了音樂劇、商業殺死了音樂......其實最後誰也沒有殺死誰,每人都得到了更好的發展——好萊塢成就了電影、法國極度商業化的音樂劇一派繁榮......或許到頭來,唯一被殺死的只有當時那些叫囂著所謂「殺死」的人

商業化期間難免會有污垢藏匿於角落、難免有人滿口仁義道德實則只為賺取私利、難免有大量跟風的無能之輩湧入讓圈子良莠不齊……..不過也正是因為陽光明媚,陰暗才有存在的可能。所謂大成若缺,有缺憾的,才是真正的進步。


推薦閱讀:

TAG:街舞 | 江小白 | 舞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