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原諒父母並改變自己?
在我沒有孩子之前,我一直以為自己很幸福。因為我父母都是教師,我作為家裡的獨生女,享受了良好的教育,讀到了研究生畢業,有一份很穩定很好的工作。我父母看起來對我很民主,家裡的任何事情都要和我商量;我父母看起來很樂觀豁達,家裡有良好的社會關係。所以我也一直解釋不了為什麼我會自卑,並且極度沒有安全感。
所有矛盾從有孩子開始。我發現我父母很自私,他們很少考慮我的感受,只想著自己過得舒服,所以不願意幫我帶孩子。而因為我和公婆關係不好,所以我提出自己辭職帶孩子,他們又百般阻攔。我感覺不到他們是真正的愛我。後來偶然的一次,上了一次心理學課。通過做冰川,出現在我腦海里的就是一個可憐的小孩,坐在角落裡哭泣,自己抱著自己。瞬間我記起了很多事,比如小時候經常被打,只要我一哭就要挨打;從小被各種嘲笑,不管我做什麼都要被嘲笑;最讓我忍不住大哭的場景是在我兩三歲的一個夜晚,我半夜醒來發現父母不在,就爬上窗戶大哭。鄰居叫回了正在打麻將的父母,結果我爸一回家又給我一頓毒打。據我爸爸自己說,5歲以後他就不打我了,因為知道我記事了。但他怎麼知道,安全感這樣的東西,在3歲之前就已經根深蒂固了。還有,其實到現在,我爸都老覺得我不如男孩好,甚至連別人家的女兒也比不上,因為別人家的女兒都嫁的是有錢人。從那次課之後,我知道了我的自我認知是非常低的,我一直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因為我爸其實對我的一切,都是重男輕女的表現,加上我媽媽,從來不保護我,而是和我爸爸一起嘲笑我,貶低我。而且我父親在我小時候也常年不在家,導致我缺失父愛。
其實這些大家看來都沒什麼。但是對我現實生活有巨大的影響。從讀大學開始,脫離了父母的監管,我就沉迷於各種不同的戀愛,同學、比自己大的、比自己小的。後來還當過小三,傍過大款,甚至還有一次失敗的婚姻(因為我爸爸老炫耀別人嫁得好,所以我嫁過一個人品很差的暴發戶,半年閃離)。表面上看起來,我是一個很可愛很聽話的女孩兒,有一個很好的家庭。但其實呢,我的婚姻也很糟糕。因為帶著「不值得被愛」的認知,我的老公根本也不愛我(也許是我的投射),我出軌,找外遇。就是外遇,我也找的全是像我父親那樣,瘦的、文藝的、壞壞的、能吹牛的、抽煙喝酒的(有時候一聽說對方不抽煙或者不喝酒,我就興趣全無),最重點的是,那些喜歡我的男人,我也一點都沒興趣,我就只喜歡去挑戰那些對我不好的、沒感覺的!這就是符合武志紅老師說的「忠於父親的方式」。我後來也參加過家排,但是感覺對自身幫助不大。現在是沉迷於婚外的刺激中不可自拔,越是得不到越想得到,感覺快瘋掉了。希望高人指點。
當我25歲了,我才明白,這個世界上的很多大人都只是小孩。如果你問我,如今讓我生個寶寶,並給他無條件的愛好好善待他,我能不能做到?我一定沒信心做到。當年他們生我們的時候也不過如我們一般年齡。
請原諒自己父母的平庸與局限,我們不必對他們要求得太多太多。和我們之間的矛盾,那是時代鴻溝的必然。我們只能摒棄爭議,踏實努力,走好自己的道路,讓他們親眼去見證,去判斷,其餘的實在多說無益,徒傷和氣。終有一日,我們也會被後輩看來無比平庸和無趣,到那時自然能體會為人父母的辛酸。套用哲學家塞涅卡名言:何必為平庸瑣碎的人生片段而哭泣?君不見全部人生都平庸瑣碎得催人淚下。不必悲嘆這份平庸,因為你我根本無人在意。所以請與父母的平庸達成和解,也和自己的平庸人生達成永遠的妥協。
「我都是為了你好」,此言對我們這代人而言絕不陌生,甚至是再熟悉不過。此言是我們這代人家庭教育過程中,父母們賴以維護自身權威的的終極武器,每當和父母爭辯時,都是這句話最終讓我們無言以對。
在「我都是為了你好」的指導思想下,父母讓我們早早放棄了玩耍,開始學習各種才藝;而後又讓我們放棄了各類興趣愛好,在升學的壓力下專攻考試。不論是打造「神童」,還是培養「學霸」,父母們都是煞費苦心、期望滿懷、矢志不渝,正所謂「可憐天下父母心」。
可工作以後,雖然「我都是為了你好」的指導思想不動搖,但不少父母們的態度卻明顯保守了、實際了許多,對曾經的夢想和理想隻字不提。比如工作,父母往往並不支持創業,反倒是希望我們珍惜朝九晚五的工作,甚至考公務員是最好,雖然錢不多,可是穩定壓倒一切。
有人問道,為什麼父母一方面都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另一方面又不願鼓勵孩子成年後從事有挑戰性的事業?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年少時可塑性強,有希望自然就搏一搏;成年後可塑性小,沒啥希望自然就求個安穩、別去折騰。既然大家都這麼做,自然就有都這麼做的道理。
畢竟,平庸的大多數家庭,必須隨大流,這是最理智而安全的選擇。因為他們任何時候都輸不起!在滾滾而來的時代洪流下,我們每一個平庸的個體都是無法掌握自身命運的飄萍,順著走況且趕不上趟,又怎敢逆時代潮流而動呢?
小時候,我們每個人都會認為父母全知全能,神通廣大,一手為我們撐起了整個世界。可隨著年歲的增長,我們都會慢慢意識到,父母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偉大,他們只是無數芸芸眾生中的一個,待到接受這一事實後,年少輕狂的我們往往不滿乃至不屑父母的平庸與無趣。可是待到我們嘗盡生活的艱辛後,自然會深深體會到他們的無奈與無助。
當外部競爭壓力太大時,任何獨樹一幟的行為都是孤注一擲,最正確而理性的選擇就是跟隨大眾,只有儘可能和其他人步調一致,才能避免掉隊。儘管不能降低風險,但好歹不會被其他人甩遠。所以,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因為他們平庸,沒有輸的起的資本。在沒有稀缺資源背景前提下,只有認真讀書、安穩工作才是最安全的發展路徑。其餘劍走偏鋒和普通家庭基本無緣。
一如網友調侃,王思聰他爹給了他5個億,通過幾年奮鬥,他賺了40億,翻了8倍 !我爹給我5塊錢,我買了雙手套和一瓶水,去了工地一天就賺了200塊,翻了40倍啊,比王思聰翻倍高多了!事實證明我們能力還是有的,只是啟動資金少了點而已。此言雖是博君一笑的段子,卻也道盡了世間人情。
至於怕孩子創新,更是因為他們平庸。普通家庭的抗風險能力是極低的。根本經不起半點折騰,創業這種九十九死一生的事情千萬不要干,一不小心可能溫飽都成問題,社會階層都要往下垮一大截呢!尤其是那些全憑自身努力拚死拼活躋身中層社會的父母們,傾其畢生努力所達到的社會階層及其個人財富,都是及其脆弱的,任何一個失敗的決策都可能讓之前幾十年的努力付諸東流。和那些一無所有的無產階級相比,他們才是最輸不起的人。指望他們支持孩子從事具有挑戰性的事業,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
更加讓他們不安的是,社會階層的等級森嚴、牢不可破,是相對於統治階層和既得利益者而言的,中間階層根本沒有躺在自身階層睡大覺也能世襲罔替的安逸,必須要通過下一代的優秀卓越才能鞏固階級地位,所以他們對我們如此焦慮和苦苦相逼,不光是為了光耀門楣,更是因為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正如梭羅名言:大多數人都過著平靜(默默)而絕望的生活。平庸的他們,接受了自己的平庸,選擇了繼續平庸而穩定的路徑。這其中,固然有自身的原因,但也有生活的無奈,更有社會的壁壘。不知世事艱難的我們又怎能責怪他們?我們絕大多數人的能力,根本不足以支撐自己的夢想,接受自己的平庸正是成熟的標誌。若是拒不承認現實選擇一意孤行,其結局只會更加慘淡(請自行參看蔣雯麗主演的電影《立春》,結局一目了然)。
等到我們為人父母時,自然就會體諒他們,我們終將放下那些虛妄的幻想,面向生活低下高昂的頭顱,循環著上一輩人的人生軌跡,如此日復一日的消磨我們的一生。而我們的孩子,未來也會有著同樣的不滿與不屑面對父母,也一樣要等到他們融入平淡生活後才能和自己的平庸達成和解,如此循環往複下去。所謂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
面對階級的鴻溝,只有極少數足夠努力而幸運的人,才能實現艱難的一躍。我們要深深的理解父母,由於時代和家庭的局限,他們的命運和價值觀僅止於此,我們不該繼續苛責。想想我們自己,是否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跳出他們的生活,改變自己的命運?即使做到了,是不是也是站在他們的肩膀上呢?
怎麼說呢,我現在對父母的理解越來越深刻。所以一直在厭惡和感激父母之間徘徊。除了血緣之外你們之間沒有什麼切不斷的聯繫了。我一直把爸媽當做生活里經歷的一部分,就當作一個普通的我認識的人而已。就是因為他們是父母所以才會厭惡,如果只是一個普通人 自己也就淡然了
只要你們可以真誠的,發自內心的承認過去任何一次強加給我的傷害或者道德綁架~~~我就願意原諒你們的所有~~~
可以看《 完美的愛,不完美的關係 》這本書,對你的問題都有詳細的回答,看完這本書,我的體會是我的父母一直愛著我,他們帶著他們的局限和創傷愛著我。 希望對你有用。
多說幾句。你是成人啦,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啦,為你自己的將來負責,多誦《愣嚴咒》。
這是我的經驗,僅供參考。
活著不易,互相體諒與幫助!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