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和父母吵架,好像控制不住情緒,在外面卻沒有?
心裡知道父母每一件事都是為我好,可是總覺得父母再小的事都要叮囑我,教導我,覺得父母總是不把我當成年人,再小的事情也要說我一聲,突然的情緒就控制不住,和父母吵嘴,應該如何調節?大學剛畢業
青春期,其實也不只是激素的問題。首先,恭喜你正在成為一個成年人,逐漸要開始塑造自己的性格和特點,並最終成為一個成熟或者不成熟的成年人。可是,這種性格塑造,或者說,性格選擇是超級複雜的一個問題。首先,你的性格決定你對事物的看法和你可能做出的決定,然後逐漸的影響你的人生。如果你慢慢對藝術開始有興趣了,也許你會有機會在這個行業混好,並最終成為啪啪啪文藝女青年的俠客。可是,如果你塑造了懦弱,暴戾,自私甚至奇葩的性格,那麼你的人生也註定奇葩。
所以說,性格的養成是現在的頭等大事。
我們可以百度一下,美好的性格,或者說大多數人覺得舒服和喜愛的性格包括什麼。善良,正直,果敢,獨立,堅強,自律。。。這些好像都不是跟父母吵架置氣得來的。人生其實就像是一個養成遊戲,如果不幸把技能樹點歪了,刪號重來成本太大了,而且你新建一個號,可能不一定能選到人類這個種族。我們回到你的問題吧。父母總是把你當孩子。嗯。這是一定的。我外祖父臨終前還在訓我母親,而我母親在他離世後發的朋友圈就一句話,從此,我不再是孩子,沒有那個人會來訓我,也沒有那個人可以依靠,這一刻,我才真的長大了。人生沒有後悔,不能重來。我很後悔。大學離開家,後來更遠,現在還要飛機兩三個小時才能回家,一年一次,一年才能見到母親一次,吃幾頓母親的美味,然後馬不停蹄的趕回去自己的生活。母親和家已經離我越來越遠。我粗略算了一下,母親今年51,看身體狀況八十應該沒問題。還有29年。
每年一次,還有29次。想想就覺得想哭。你長大了,可是你是個孩子。爸媽是在用自己的經驗幫你點技能樹,這才是愛。剛看了兩個答案 我想說什麼爸媽關心呀 相親相愛呀這樣的答案都沒有對你實質上有任何幫助 就好像吃瓜鄰居勸架一樣 恕我說話有點尖銳 你大學畢業的時候可能生活中出現了各種選擇 家庭里人與人的關係在平時不遇事情柴米油鹽的時候會比較和睦 那是家裡人與人關係的缺陷 矛盾點沒有暴露出來 而當出現了選擇 風波 壓力的時候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否有缺陷就會暴露無遺 我承認父母為你的溫飽而擔憂是一種愛的表達方式 但是必須要說愛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愛是互相促進 互相幫助 而人是有不同層次的需求的 從低層級的溫飽 到高層級的發展等需求(見馬斯洛需求劃分)父母很可能只能幫助你滿足較為低層級的需求 比如你吃飯不 喝水不 要不要休息 而對於高層級的需求他們不僅滿足不了 甚至都很難感知你有這樣的需求 比如你要擇業或者升學 需要良好的建議和物質以及精神的支持 而他們要不是不聞不問 要不是逼著你趕緊做個決定 而他們對情況的認識和判斷都處於相當無知的狀態 而其實穿衣吃飯這些事情你自己已經可以料理了 也可以完全不需要他們的幫助 而爸媽天天就會問你喝水不 吃飯不 穿秋褲沒 這就出現了供給於需求的不對應 他們的愛很難傳達出去 而你要的愛他們又不能提供 並且他們不會承認自己是因為個人心智發展的限制影響到了和孩子的相處 而只會道德綁架的說那麼愛你了你每天不知足和我們鬧什麼鬧 其實是孩子發展成長了 而父母的腳步早已遠遠滴被甩在了後面 並且他們不願意承認這個事實 這才是核心的衝突 有時候發展往往意味著放棄過去那箇舊的自己 意味著與父母的觀念進行割裂 這是成長與發展的代價 你也深深的意識到父母很難在發展方面幫助你什麼 你需要勇敢的獨自面對今後的人生 而後站在更高的角度與父母和解 還有 我也見過那種父母和孩子一起發展 實現長期靈魂共存的例子 但是這代人比較少吧 希望你以後努力變成那種理想的父母
距離產生美,任何關係中都是,至於距離多少,什麼為界,就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 不過對於平常百姓而言,大多數矛盾的原因都在於生活,通俗來說就是——錢,同理於貧賤夫妻百事哀。你要是有能力在外面租個甚至買個房住,離家不遠,父母有事能照料,沒事自己活的樂呵,平時自己能夠將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大家井水不犯河水,時常不見還偶爾想念,見面其樂融融,即使偶遇不快,忍忍,回家又是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這個世界上本來就不存在生恩,你又沒有權利選擇是否來到這個世上,但是,父母如果辛苦將你養大,這個養恩你必須報,生而為人,感恩是必須的,所以不是什麼觸及你原則的事混混就過去了,確實忍不了就不疼不癢的說兩句,說完就溜(&>_&<),當然大事不能讓,必須讓他們知道你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和他們的關係是平等的。 希望所有人都能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擁有自己所喜愛的生活。
因為你只敢向你的父母發脾氣。 在外面你不敢向你的老師,領導,甚至同學發脾氣。
大學畢業是一個很好人生的轉折點。
什麼轉折呢?
從「服從——反抗」變成「分析問題——承擔責任——解決問題」
每個人,在父母眼中的獨立權,是要自己爭取的,怎麼爭取呢?當你的想法和做法超過他們的時候,當你能夠承擔他們的責任的時候。
你要把你煩惱的控制,轉化成他們的問題。爸爸媽媽總試圖控制我,是不是他們有點焦慮,他們試圖控制我,是不是他們有點失控的恐懼。
如果真的是爸爸媽媽有著分離焦慮,那我怎麼處理?
你看,你需要處理的,不是怎麼控制對立的情緒,而是,怎麼幫助焦慮的父母找回平靜。前者是壓抑和對抗,後者是承擔和包容。
你要成長,父母也需要,他們需要適應一個長大的孩子,他們要學會放手。這是他們必經之路,是他們自己的功課。如果有你幫助,也許更好。
我知道一開始很難,從熟悉的方式里改變,對你和對父母都是很不舒服的開始。但是我們是在不舒服里成長的呀。
從現在開始,堅定的維護你自己的主權,也溫柔的詢問他們的需要:「爸爸媽媽,這件事我想自己做決定,我需要在想一想。你們總是在問我,是不是你們也很為我擔心?是不是親戚和鄰居的談話給了你們壓力?」
因為有血緣作為保險唄
其實啊,這個問題也沒有什麼很難理解的地方,你和父母接觸的最多,彼此了解的最透徹,最真實,心中對對方的牽掛也最多,所以,摩擦在所難免。很簡單一個例子,你絕對不會對路上的一個陌生人沒來由的破口大罵的,對吧?那麼這麼愛為什麼還會出現這個問題,其實說白了,都是子女的不對,我也是個晚輩,曾經也是個很叛逆的人。我當時很討厭什麼事情都被父母支配,後來我發現,唯一可以擺脫這種狀況的,就是獲得經濟獨立,我通過我的努力,做到了。但是事情遠沒有結束,我自以為我成了父母原先口中的那個別人家的孩子,自以為成了同輩人的佼佼者,自以為有了一份挺好的工作,就可以獲得自由,但是不行啊,這些都沒用,你有一件事情是永遠還不了的,那就是你的命,你的命是他們給的,你就是再nb,也是在這個前提下nb,所以,你就算是真理化身,父母也有權利批評甚至是罵你,做為子女,永遠低於父母,這沒法改變的,與其抵抗,不如先順從,再折中,最後達成一致。
哈哈,我以為全天下只有我媽會這樣。
我21歲,可我媽媽還會在我睡覺睡到1點醒時,熱完飯菜端飯菜上樓給我。在我不喝水的時候,又端一杯熱水在我書桌。一件小小的事情,總會千叮萬囑。出門時便還是和我幼兒園獨自去上學時把我的事再交代清清楚楚,以往是出門必備的5角錢零食錢和不能吃上火氣的東西,我孩提時是個乖寶寶不會落書本,嘻嘻。16過去,無非就是被不要忘記身份證和騎車不能太快給代替了。
這樣的描述就已經窺倪到我媽媽對我的寵愛了吧。
我記得17歲時和我媽媽說過:我明年成年啦,你不能把我當成小孩子了,向喂我吃飯,端茶倒水這些不能再做了,不然我會生氣了。我媽媽樂呵呵地對我說,傻孩子,無論你長多大在媽媽心裡都是我的孩子。
我記得去年我一次發脾氣。假期在家裡因為大學不好而生悶氣玩遊戲,媽媽如往常一樣心疼我,便打包了一碗飯給我,我突然心中如沉悶的火山被投了一顆炸彈般,頓時爆發了,我受不了自己這般懦弱的模樣以及眼前這個臉上已經有了歲月影子的女人!我受不了她這般卑躬屈膝的模樣。我咆哮著,我不知為何,我心裡如刀割般地在咆哮:不要再這樣了!你知道親戚怎麼說嘛?你他媽的就是個傻逼!然後我便摔門騎車揚長而去,我丟下了一個無助女人落在昏燈里獨啜泣,一個經住了歲月的拷問卻沒經住一個20歲大的孩子不理解。
出門後,我自己在一條條無助的車道上騎車,我自責內疚, 我恨自己為什麼把自己的無能責怪於她,我恨我這樣一個平常即使被貓爪爪傷了也捨不得對貓咪生氣的男人,為何此刻的我自私的對母親這樣惡語相向。那個夜晚里,我媽媽以往溫柔的模樣如同電影般一次在我心中放著,從我大口吃著西瓜和她在馬路上手牽著手在馬路合照開始。我想起了小學初中因為趕校車,我媽媽敦促我吃著一口口早餐,我想起了初三我每晚穿過城市喧囂騎車回到家中時,媽媽開心熱了飯菜又端到我面前,小心翼翼地問著我今天的飯菜合少爺的口味嗎?亦或者是我知道你最愛吃排骨我今天特意叫你那老爸給你買的。這一幕幕,如天上流雲等著一個雷鳴天的驟雨初歇。如一條流溪浸過龜裂乾涸的心田。在時間軸停到了那一晚時,我停下來把車頭調了回去。
我想到操勞一生的她如果失去一個兒子的愛,無怨無悔般地為我付出換來的卻是如同作者你這樣次次好像控制不住情緒的爭吵,我覺得對媽媽太不公平。或許你的父母不會像我的媽媽一樣,她沒什麼文化。年輕她貌美如花,如犯錯的仙女下凡到這般不值得的人間受苦受累。拋卻了愛好,時間都是為了錢。這一年年間,她的牽掛除了我,她的生活除了我,還能有什麼了嗎?
在這以後,我突然間更明白我媽媽了。
我想起了奇葩說席瑞分享他與他母親故事,說的一句話,所謂親情不就是你牽我掛,如果有一天當我們覺得這些牽掛都是白擔心,抹除的不正是親情本身嗎?
或許,21歲的我已經長大了。可或許我們會不會忘記了,有時候,我們在父母面前,根本不需要長大。在以後的時光里,遇到不開心,遇到煩惱事,我們不必在他們面前裝成一個不成熟的大人,說著我長大了,不需要你們操心了。我們心中所謂的我已經是大人了,可以換成對爸爸媽媽的關心嗎?
說到這,如果我能回到過去,我一定會在那個即將爆發的我問他一次,你真的捨得傷害給了你這世間最大溫柔的人嗎?
記於2018年12月31日晚
從樓主的話語中可以感覺出來,平時還是比較聽話的,也很少跟父母吵架,對父母的良苦用心還是能感受到。
剛畢業,經常會出現一種情況,自己的期望與現實中的真實情況不一致,這個時候就會引起焦慮,煩躁,嚴重的會患上憂慮症。90%以上剛畢業或者剛工作一兩年的朋友都會經歷這種階段。
古話說:"初生牛犢不怕虎"剛畢業的我們就是牛犢,其實人自身進步也需要這種精神,父母或者一些老同事告誡你的話要辯證的看,我們各自的父母或者同事年輕的時候跟我們現在估計也差不多,想著未來海闊天空,一路荊棘,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權衡各方面的利弊,成為現在呈現在你面前的樣子,他們願意告訴你經驗方法,也是讓你少走彎路。但作為年青人,我們都想去嘗試,去證明自己。這未嘗不可。我個人還是傾向於自己的路自己走,青春無悔,爸媽的老同事的忠告就當技術層面的參考,也不是一件壞事。
吵架其實也是對他們的選擇方式或者教育你的方式不認可。但是其實我們觀點也沒擺正,覺得跟父母有意見分歧甚至不尊重老人,甚至害怕造成朱自情&<背影&>那種遺憾,其實真理是需要辯駁的。雙方各自坦誠交流自己看法,能讓事情進展跟順利,自己也少一些負擔。接下來就是技術層面的具體處理方法。
1、將不良情緒隔離。要用到的是佛教的內觀學的基本知識。當你和你父母有衝突時,感覺情緒很不穩定,以局外人更全局的視角觀察你所處環境同時觀察你的情緒,讓後擦情緒轉移到呼吸上,慢慢擦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然後會感覺到情緒慢慢釋放掉了。讓你有一個平和的心態和氣場處理接下來的事。
2、運用辯證思維,實事求是的分析問題的原因,集中在具體事件上,這件事他們這麼提醒我在自己看來是否有用,如果我馬上判斷出來有用或者已經知道怎麼做,他們只是念叨,會以輕鬆的方式化解,比如,"唐僧師傅,徒弟知道怎麼做了。"或者對他們提醒表示感謝。但是如果他們是瞎指揮呢?這個時候就需要和他們鄭重的討論此事,為什麼這樣做有問題,或者這樣行不通的原因。當然還有一類問題就是你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做,他們也是參考意見,那你就把他們當成參考意見好了,有機會也給他們一個反饋。
3、進階階段:你以認真踏實的態度對待他們的關心和提出的問題,並且是以平和的心態提出,讓他們會更踏實,以實事求是為準則。這樣他們以後對你放心了,也不會在細小問題上提醒你,反而有事情會主動找你商量。
一切爭吵都來自不協調,也是解決問題的起點。
自己在人生路上一定會因為性格因素有所影響,還有一點是自己不論做出的任何決定取決於自己如何思考對這件事負責任 ,所以人是不斷在成長和改變得,往積極的方面發展一定有好的結果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