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牌高呼反皮草的背後,實則別有居心?

奢侈品牌們似乎達成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共識:不再使用動物毛皮來生產產品。

據 VOGUE UK 在4月做的一項不完全統計,已經有將近12個品牌包括 Gucci 、Tommy Hilfiger 、Hugo Boss 和 Giorgio Armani 等加入 fur-free 的陣營。

圖片來源:businessoffashion.com

而就在十二月剛撕下來一頁日曆,Chanel 也宣布加入這個陣列,趕上了今年這波熱潮的最後一趟列車。有人鼓掌,有人嘩然。學者 Daniel Natusch,Rosie Cooney,Tomas Waller 和 Grahame Webb 認為 Chanel 作為對異國動物皮革需求最大的品牌之一,停止生產蛇、鱷魚、蜥蜴和其他爬行動物皮革產品的舉動或許出於善意,但停止使用這些動物皮革同時會引起了其他嚴重的問題。CITES (聯合國保護野生動植物貿易)便指出,因為奢侈品行業而衍生出的一系列保護稀有動物的舉措,包括建立保護區、改善生存環境等等,反而有利於稀有動物的繁衍。可是如今因為這一「善舉」,這些成果都有可能功虧一簣。

非議之前,針對動物真皮使用的道德性問題,是首當其衝的輿論風口。ADI(animal defender international)指出,有的皮革服裝的原材料採購途徑不符合道德標準,他們可能獵殺野生動物來獲取動物的毛皮。許多動物因其毛皮而被殺死,包括紫貂、龍貓、海狸、海豹、浣熊、土狼、麝鼠和水獺等等。此外,瀕臨滅絕和受威脅的物種也被非法偷獵,導致老虎、豹子和豹貓的一些稀有品種滅絕。

隨著可持續時尚這樣一個理念不斷得到傳播,千禧一代們也都開始擁抱這一提倡。總部設在蘇黎世(瑞士)的國際紡織和皮革生態研究與測試協會(Oeko-Tex)對歐洲和日本的16家紡織機構進行了研究和採訪,他們認為千禧一代更傾向於將紡織業視為主要污染者,並比前幾代人更關注衣物中的有害物質。在調查的人群中,約有60%的千禧一代對可持續時尚有所興趣,而69%的千禧一代在購買服裝時會檢查是否有「環保」與「可持續」的標籤。來自美國加州的線上服裝零售商 Everlane 便以其經典的基礎款風格和可持續時尚的理念而著名,據該公司稱,過去三年的銷售額基本每年翻一倍。以數據分析公司 Privco 的數據來看,這家年輕的電商時尚品牌確實獲利不小,他們在2016年便達到了1億美元的收入。

Everlane 以其經典的基礎款風格和可持續時尚的理念而著名。圖片來源:the fader

對於 LVMH 而言,旗下品牌還尚未有大規模地加入 fur-free 行動浪潮之中。但為了嚴格控制稀有動物的皮料來源,讓其對它們的使用包括從生產到銷售等環節符合道德標準,LVMH 早在2011年便收購了全球最大的鱷魚皮革製造廠之一的恆隆集團。Hermès 也在積極購買和控制其供應鏈,Hermès Cuirs Précieux 於2015年底收購了法國一個以牛皮產品製造為主的品牌 Tanneries du Puy。據報道,該公司還擁有一家位於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爬行動物皮革製造公司 Roggwiller。但對於 Chanel 而言,在符合道德標準的供應鏈管理這一塊,他們就沒有那麼好的運氣。「我們的經驗是,採購其他國家的稀有動物皮革變得越來越困難。」 Chanel 的集團時尚部門總裁 Bruno Pavlovsky 說道。顯然,Chanel 錯過了垂直整合供應鏈的機會,在宣布停止使用動物毛皮生產之前,一直依靠第三方農場生產的產品。

圖片來源:華麗志

奢侈品牌們除了要面對越難越採購到符合道德標準動物毛皮這樣一件棘手事,還要應付崛起的千禧一代和 Z 世代年輕人,如何去迎合他們的時尚消費喜好似乎是一件更重要的事。去年十月,Kering 集團旗下最受千禧一代消費者喜愛的品牌 GUCCI 宣布決定停止使用動物毛皮來生產產品,這其實更像是一個順勢而為的市場舉措——該品牌2017年的營收報告指出,在總收入 62.1 億歐元的營收中,千禧一代消費群貢獻了69.1%的份額,而皮草類服飾僅貢獻了1千萬歐元的營業額。根據 Kopenhagen Fur 的消息,在6月的皮草拍賣會上,拍賣的售價同比4月拍賣會下降了7.6%。

Gucci 於去年10月宣布停止使用動物皮草。圖片來源:Vogue.com

除此之外,來自各地政府和動物權利組織的步步施壓,也讓奢侈品牌們不得不放棄生產動物皮草產品。2017年7月,超過20餘位動物權益保護者對 Michael Kors 表達了不滿。緊接著,於9月份在倫敦時裝周上,Burberry 遭遇250名左右的反動物毛皮抗議者的抵制。最終,Michael Kors 在同年12月發表了停止使用動物毛皮的聲明;而 Burberry 則在今年11月份也發表了同樣聲明。在抵制皮草這件事上,動物權利組織貢獻了不少成果,一些國家的地方政府也開始邁出了大的步伐。今年早些時候,舊金山正式成為美國最大的禁止動物皮草銷售的城市。動物權利網站 Direct Action Everywhere 的聯合創始人Wayne Hsiung 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一歷史性行為將在全球範圍內迎來新的動物權利立法浪潮。」 不過以此為生的舊金山零售商們可能不這麼認為。

倫敦時裝周上,動物權益保護分子抵制皮草。圖片來源:PETA

一面是符合道德標準的供應鏈難尋其蹤,一面是呈現萎縮趨勢的市場需求,一面又是來自各地政府和各種組織的限制和指責。奢侈品牌們也似乎處在「四面楚歌」般的境地,這也不難解釋為什麼大家紛紛站出來表明立場。

不過這一行為倒並不是現在才有所發跡。早在19世紀末,時尚雜誌們便開始宣傳人造皮革來替代動物真皮。但彼時,上流階層對動物真皮的渴求塑造了它本身所並不附帶的社會階級意向。到了20世紀70年代,對於穿著動物真皮這個問題,已經演變成了動物保護分子們唇槍舌劍的主戰場。由動物倫理治療組織(PETA)組織的一系列反動物毛皮活動開始產生社會影響。1994年,Naomi Campbell 和 Cindy Crawford 拍攝了一則裸體抗議使用動物毛皮的廣告。

Naomi Campbell、Kate Moss、Christy Turlington、 Cindy Crawford 和 Elle McPherson 一同參與拍攝了 PETA 組織的公益廣告。圖片來源:W MAGAZINE

可是,用人造毛皮來代替動物毛皮來取悅消費者的做法,也引來諸多爭議。人造毛皮往往由有害化學物質製成,相比動物真皮,人造毛皮難以降解,也無法長久穿著,這樣一來就意味著消費者需要不斷購置新的人造皮服裝來滿足自身需求,而人造毛皮的產量越大,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也越大。與此同時,時尚品牌們為了得到合理的價格來出售這些人造毛皮產品,往往需要採取壓榨勞動力來降低生產成本,如此,讓人造毛皮來替代動物真皮的做法似乎有點五十步笑百步的意味。時尚本質上就是一門生意,這些品牌做出這樣的舉動,大體上還是出於市場的驅動。對於可持續時尚的發展,可能還需要品牌們有更大的決心來推動,而不是拿來作為一個營銷噱頭,或是面臨市場壓力時的公關借口。


推薦閱讀:

TAG:奢侈品 | 奢侈品牌 | 真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