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高爾夫的一些心得!

從如何握桿、站位開始,之前我的握桿比較弱勢,手腕容易亂晃,上下桿過程中容易亂翻腕;改成強勢握桿後,亂翻腕的問題解決了一大半;加上師傅再三囑咐手腕要完全放鬆,所以也不太存在上桿過程中刻意立腕的事情。握桿有一個小細節,兩個大拇指不再頂在握把接觸面正中而是分貼握把兩邊,好處大大滴,也只有習慣了才能體會到這些細微的改變所帶來的不同感受。

強勢握桿的演示圖。手指緊,手腕松;虎口指向右肩,右手比較中性,不可太過主動。

之前我的站姿比較偏直,重心放中間比較多;加上揮杆高舉高送,上桿過程中手離身體比較遠,身子起伏大,給揮杆帶來很多不穩定因素;改「倒K」站姿後,再加上前傾角度增加,增加轉體而不是主動抬臂,感覺整體好了很多,上桿頂點倒「C」的狀況隨之好了很多。

但最容易亂晃的不止是我的手腕,還有我的胯;總有一個上桿右胯橫移出去下桿再左胯橫移回來的老毛病,這是多年的老習慣了,改起來真的不容易。弄明白了師傅所說的「側移」與我多年之前所理解的「側移」不是一回事,我最大的錯誤就在於上桿過程中右胯頂出去了;手機里下載了一款叫做「V1」的高爾夫動作分析軟體,通過裡面的畫線分析,揮杆各形態、側移量等等看得一清二楚。

我所做的改變首先就是糾正握桿與站姿,這些是基本設置;新的握桿方式花了近一個月時間來適應,新的站姿則花了我近三個月才完全適應過來;中間每天對著鏡子比劃,檢查自己的握桿,檢查自己的準備站姿是否達到標準。

剛開始的時候兩隻手經常被磨破,漸漸磨出來繭,當然大多都是不該有的地方;比如左手食指,我從學球開始都沒有被磨過,居然能磨出水泡,活該自己攥桿不是太緊就是太松。也因為刻意去模仿的那個「倒K」站姿,每天站得腰酸背痛卻絲毫不敢鬆懈,只為了加強肌肉記憶,真是苦不堪言;現在想想,咱咬咬牙也過來了。

師傅很有責任心,除給我發來一大堆握桿姿勢圖片外,詳細講解了左右手形態、受力部位;我的握桿姿勢由他仔細檢查,要再三確認我沒問題才可以;我也是蠻聰明的,架了手機在桌上,握了桿把雙手對著鏡頭各個角度拍一遍,再分別鬆開左右手以便師傅能看清楚我的握桿形態是否正確。

所以從握桿到站位,我都按照師傅的要求來做;忘說了,握桿的要訣是手指緊,手腕松;之後所有的揮杆我手腕都是完全放鬆的,不管一號木還是鐵杆還是切桿還是打沙坑球還是打硬地,手腕放鬆是基本原則之一。

我的桿都是男式桿,雖然握把偏粗而我手小導致握桿後左手虎口不能完全閉合,但也沒感覺太大問題;為了更有利於手腕釋放,跟了我十年死死不願改的鎖扣式握桿終於被我拋棄了,改成了現在的搭扣式。

每個揮杆體系有每個揮杆體系的一定細節要求,既然決定改了,那就改得徹底;如果這點決心都沒有,那我就沒什麼必要去大改動作了。

握桿和站姿沒大問題後,下一步要學習的是如何上桿了。

推薦閱讀:

TAG:高爾夫(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