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高曉松吳曉波稱「90 後的時代是大競技場時代」?

最近,高曉松吳曉波公開支持 90 後在這個時代付出必有回報的正能量微博,沒想到在評論區卻吵成了一片。

吳曉波:90 後的時候像是「大競技場時代」,崇尚競爭,並信奉付出必有回報。

吳曉波評論區某網友:再努力也比不上先天的家庭條件帶來的紅利,年齡越大越不相信付出必有回報這句話。

高曉松微博:這個「大競技場時代」,肯定會讓更多年輕人付出必有回報,因為90後夠「狠」

高曉松評論區某網友:有哪個角鬥士們通過努力成為看台上的貴族呢?

對於這個問題,大家怎麼看?90 後的付出,會有回報嗎?


吳曉波和高曉松對90後的洞察,其實是非常準確的。

在更早的時候,當80後剛獲得主流媒體的話語權時,當70後終於又等到了下一個世代長成時,便迫不及待地給90後下了這麼些標籤:抗壓能力差;自我中心;集體意識差;草莓族;等等。其中,「喪」這個標籤,是最狠的。

在「大人」眼裡,「喪」即不上進,對生活沒有目標感,不願意付出。可實際上,會持這樣觀點的「大人」,他們要麼是沒有真正去接觸或了解過90後,要麼是他們過去所成長的環境讓他們把舊時代的慣性思維強加到新世代身上。如吳曉波所說,90後其實比往上任何一個世代更認同「付出必有回報」這一普世價值。

首先,90後所理解的付出是具備可視化的,而其回報也應該是可被量化的。

在吳曉波《這個時代辜負90後了嗎?》一文里,他提到了今年現象級的兩個選秀綜藝節目《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關於這兩個節目,此前我也做了一系列的解讀,可見《小櫻亂彈秀 X 偶像練習生 特輯》(Vol.1)(Vol.2)(Vol.3),其中,我把《偶像練習生》定位為「中國首檔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造星節目」。節目核心的規則,是圍繞練習生們每周的公演考核,以綜藝的方式把他們在練習室里的舞蹈課、聲樂課、體能課展現給你看。在此過程中,練習生們所流下的每一滴汗,他們願意為了讓自己變好所付出的能量,直接反饋到最終的舞台驗收。而在他們個人藝能實力上的「付出——回報」的反饋機制,同時體現在他們所收穫的人氣和票數里。正如全民製作人代表張藝興(其微博昵稱恰好也是「努力努力再努力x」)所提出的「越努力越幸運」價值觀,成為了大廠男孩們每一個人的宇宙法則,無論是在裡頭揮汗如雨的20歲年輕人,還是在屏幕外為他們的努力所感染的觀眾,我們都認為你的努力是可以被看見的,你的付出是會最終體現到你的排名、票數里的。

果然,在《偶像練習生》里,我們看到了笑稱自己「拖著老寒腿還在比賽的」生於1990年、已經27歲的秦奮,依然為自己的夢想奮鬥不止;我們也看到了來自「平民公司」坤音娛樂的卜凡,因為其經紀公司的相對實力並不如韓庚的樂華、以及王思聰的香蕉娛樂雄厚,但他的表現也讓他的粉絲們打出了「坤音女孩絕不認輸」這樣易燃易爆的口號。以及他們的前輩張藝興,這個生於1991年的年輕人,當他在節目中向比他更年輕的男生們去展現其精確到毫釐的舞蹈動作,以及他明顯是經過長期訓練所獲得的超低脂肪含量比的體型(是的,張藝興的肌肉真的很可怕的),我們更能夠理解,當初在《極限挑戰》時,黃磊對張藝興的評價:「我要交換藝興的什麼?藝興的用功努力吧。我們其實沒有藝興在這個年紀的時候那麼的用功。我們有時候勸他,你得注意休息。他說,男人嘛,就是要把現在眼前答應的事情一件件做完。我覺得這是很有擔當的一件事。」

90後的付出,是建立在他們所認同的公平感上面的。即吳曉波文中所說,「這個時代對年輕人而言,也許苛刻,但賞罰分明。」90後,尤其是95後所代表的「Z世代」,他們是互聯網的原著民,他們的成長也是一個數據化的過程。如《偶像練習生》包括同樣賽制的《創造101》,可能「大人」會心存疑惑:你們不擔心有黑幕嗎?冠軍不是都有內定的嗎?投票?不靠譜吧。怎麼你們這麼天真啊!殊不知,這種「天真」即是「付出必有回報」的一種性格體現。我們相信,數據當然可以造假,但當一個人拿出具有說服力的表現時,這是具有普世性的。哪怕是競爭對手,也不會心悅誠服地認同強者,數據是衡量強者戰力的外在表現。

因此,提出「付出必有回報」的銀聯雲閃付,在他們掀起這一輪討論的TVC里,所提到的「你支付的每一分錢,來自你付出過的每一滴汗,從這雙手到另一雙手,在所有和你一樣奮鬥的人之間傳遞。你支付的每一分錢,都在代言這個時代,一個付出必有回報的時代」,這一種品牌精神,乍聽之下是把「努力付出」和金錢進行了赤裸裸的等價交換,好像略有刺耳,可這恰是90後對公平感的一種體現。就像大家在《偶像練習生》、《創造101》里以真金白銀的肝票,這是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去對偶像所付出的努力表示認同和追隨。而當今偶像應援文化在90後中所獲得的普遍認可,也是建立在這種公平感的基礎上的。哪怕除了金錢之外,粉絲們為偶像所製作的飯制視頻、返圖修圖、撰寫的同人文、定製的打榜攻略、每日簽到等,這些實實在在的「技能付出」,並大聲疾呼「白嫖可恥」,飯圈即「天真」。

其二,如果有人站在「付出必有回報」的反面,認為付出和回報並不存在正相關的,那是因為「付出不夠」或「無效付出」。

高曉松贊同吳曉波所提出的「大競技場時代」,因為在高曉松所涉足多年的泛娛樂文創產業本就是一個殘酷卻平等的競技場。另一位流行音樂的教父李宗盛大哥曾在他的《理性與感性》演唱會上發表了一番著名的Talking,他說,如今唱片業世道很不好,很多人都離開了,可是他認為,「我們這個行業是特殊的,只有最優秀的人才能在音樂行業里取得成功」。李宗盛眼裡的「大競技場」,它不是普通公司職員上班下班打卡的職業,要想獲得成功的藝人,如同前面所述張藝興的例子,必須是要付出比常人300%的努力,才能脫穎而出。

如果說上世紀80、90年代,中國城市化進程突飛猛進,唱片業搭載了這一波的紅利期,哪怕是相對平庸的歌手、唱片也能賣個盤滿缽滿。但在現在,大家對審美的進化、對內容垂直化的需求,只有真正意義上好的音樂才能打動人,對歌手/藝人的要求比以前更高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情況不再存在,90後的每個人就是一座島。

所以,過往我們所定義的「付出」,或許根本不叫做「付出」。就像知乎上另一熱門討論的問題《「一萬小時定律」真的適合所有的領域嗎?》,除了有各行業的不同細分外,大家也非常強調這一萬小時里,你是否真正是在付出呢?我從中學期每天都在QQ上打字,我一直在付出呀,為什麼現在沒成為作家呢?

於是,在「大競技場」的角逐下,我們看到了許多90後音樂人用過他們的智慧及孜孜不倦地努力,換取了他們應有的成功。草東沒有派對,主唱巫堵生於1991年,2017金曲獎上擊敗五月天成為最佳樂團,讓金曲獎評審召集者黃韻玲高呼「世代交替」。黃韻玲所說的世代,不單單知草東沒有派對所代表的90後對五月天所代表的70後的交替,更是年輕音樂人所代表一個世代的向前邁進。像草東這樣的,不簽公司,不接受任何資金的補助,先是做重型音樂,並不被市場看好,於是回爐重造,重新找到和世代溝通的方法,調整自己的作品,真正做出了這個世代的共鳴之聲。大家都覺得草東很「喪」,可實際上草東的「喪」底下,全是90後特有的「燃」。

當老一輩唱片公司的操盤手認為「成敗全靠天」的時候,90後的草東給了他們一個響亮的耳光。對此,作家馬欣是這麼寫到的:

「……無論國際音樂已進展到哪,亦或韓樂的叩關有多輕而易舉,我們仍死死固守溫情主義。90年代的情歌借屍還魂吟哦唱著過往情懷,彷彿外面世界從未變過似的,聽眾如被打了催眠針,『似乎也沒那麼糟,情況也沒這麼迫切吧。』我們聽著言不及義的憂傷,這十年的國語唱片彷若時空凍結,一方面迷信王力宏、陶喆當初的『全創作才子』稱號,而後跟隨的『文人』清談歌曲又成一流派,共通點是都不痛不癢地想像著挫折……草東這波興起的直言敢說爛泥音樂風潮,形式不同,卻已不可逆地與前一代的(管你主流非主流的)全然脫鉤,急速甩尾掉以為還在太平盛世的90年代複製情歌,將四年級那一代從唱片操盤手的位置拉下來,表現出90後的年輕人心情。」

像草東這樣的,真正敢走別人沒走過的路,用自己的勇氣和魄力去開創新世界的,我認為這才叫做「付出」,這樣的付出才會有回報。

草東不是特例。這一波90後的年輕音樂人里,如《明日之子2》新晉出爐的冠軍蔡維澤,這位21歲的台大學生,他為了這個冠軍,花了一年的時間,看遍了所有的選秀綜藝,以及不斷去研究社交媒體環境,去分析當下流行音樂的風口,為了比賽準備了足夠數量、幾乎是每一場不重樣的原創作品,而他的收穫也是意料之中。

這絕不是什麼雞湯,也不是假大空的口號。20年前,張楚在《冷暖自知》里唱到,「走出城市,空空蕩蕩;大路朝天,沒有翅膀;眼裡沒誰,一片光亮;雙腿夾著靈魂,趕路匆忙忙。」對於當今90後來說,這樣「目中無人」卻又充滿光亮的年輕人更多了,他們依然趕路匆忙,在奔往時代的大競技場。


我就是一個90後,那我就答了。

這篇文章我看了,就是一個很簡單的雞湯文章,符合一篇公眾號文章的特點。利用類比和一些故事,弱化生活中如「家庭背景」「戶籍」這些問題的對個人的作用來突出「努力」的重要性。

無論是70後,80後還是90後,都是相信「努力不夠」是制約自己成功最主要的因素,但在90後在這一點上體現得尤為明顯。

我認為這句話在社會上不具有代表性。

這篇文章給我的感覺就和爽文一樣,就是社會上你不是有各種規則和阻礙嗎?等我通過努力牛逼了,這些規則和阻礙就乖乖給我讓路吧的感覺。你家庭背景比我好,但是我努力後我就可以補充這個短板。你機會比我多,我努力了就也可以抓住機會。就算這樣的經歷在某個人身上成功了也只是倖存者偏差而已。

現實是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而已。古羅馬斗獸廠的角鬥士是不存在家庭背景差異的,也沒有戶籍區別。更可怕的是就算他們非常努力,勝出者也只是一個傑出的角鬥士,不是在站看台上的貴族們,地位的差距還是存在而且不可逾越。

作者在最後還打了一波廣告,我們可以理解為作者希望90後可以好好努力,早日為雲閃付添一份力。


下面是我最喜歡的一句話之一,也是我對於努力的態度。

除了天賦、努力,還有許許多多其它的影響因素,比如決策、比如人脈、比如運氣,其中有不少東西是個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把握的。關鍵是,首先要跳出「天賦-努力」這種簡單的二元模型,承認現實的複雜性,再做出理性的分析和決策。


生活不隻眼前的苟且

還有以後的苟且


對於70後這種溫室里出生花朵來說,這麼覺得再正常不過了

這是含著蜜出生的一代人啊,而你90後則是帶著原罪出生的

所以他們是競技場的看客,90後只能是競技場的死斗者,不管成功還是失敗,都是死。

我問過我一個朋友,你生活壓力大么?

答:90後也配感到壓力?

相顧無言,笑著笑著就哭了。

70後像我們這個年齡的時候還是1998年

那時候乾的好可以分房哦!

如果在2018年,有人跟你說,別努力了,房子國家給你解決了,你自己攢的錢自己花了就好。

……

我這麼跟你說,在現在2018年,90後面對的不是付出有沒有回報的問題,90後已經對付出產生了質疑,質疑為什麼要付出?付出真的值得么?為什麼要買房子?為什麼要結婚?為什麼還要生孩子?為什麼要生兩個?這一切讓我變得這麼累,我能得到什麼?

想來想去,生活沒有希望,湊合活著,又不怎麼想去死

百度一下,90後群體中抑鬱症的指數正在飛速增長著。可喜可賀。

對於以吳,高兩位貴族來說,90後只是競技場的猴子,猴子再怎麼樣也成不了人,猴子永遠只是上躥下跳的猴子。

他們高興了,給猴子丟幾個花生,看一群猴子搶,然後在看台上搖著扇子大笑

他們不高興了,你們就是壞猴子,你們就是不能吃苦嬌生慣養的壞猴子

90後所有的路已經被封死了,撐死也就是個中產階級。

做為一個90後,我無時不刻感受著世界的惡意

世界對你說,醒醒吧,你唯一的價值就是當個韭菜,如果你連被割的價值都沒有了,麻煩你去死好么?

好。


我覺得競技場旁的看客並不全是那些有權勢的人,應該是那些放棄競爭的人,他們財富不一,但他們已經決定不參與,做一個看客,或者坐在台上關注著自己的事情,至於為什麼他們都聚集在競技場,或許因為人是群居動物而且也並不能完全離開現實利益。


推薦閱讀:

TAG:文化 | 社會現象 | 90後 | 高曉松 | 吳曉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