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奶茶簡史 | 硬核諮詢
硬貨新零售
奶茶篇 Vol.1
1
1943 年,18 歲的潮州小夥子林木河來到香港,投奔在三角碼頭開茶檔的叔叔。三角碼頭位於香港上環至西環的海邊,總共有十多個貨運碼頭,來港的潮州人多聚集在這裡,當苦力搬貨是他們能從事的唯一工作,後來,碼頭上也出現潮州人開的大排檔,為海員和搬運工們供應吃喝。受限於茶葉高昂的價格,南洋咖啡是他們最主要的飲品。
在碼頭打拚久了,林木河漸漸和海員們熟絡起來,海員會帶來各地的茶葉給林木河品嘗,於是他也學起沖奶茶來。試了不同種類、不同月份的茶葉後,錫蘭紅茶被選為最適合的茶葉(所謂錫蘭,就是現在的斯里蘭卡)。早上煮好一大壺茶,用作當天沖奶茶的原料。
據經常來喝的碼頭工人反饋,上午喝的奶茶香醇甜美,到了下午就會略苦,喝完肚子不太舒服。林木河查找原因發現,各家大排檔為了節約成本,都用大茶壺煮茶水,煲一天到下午茶水就會變濃,衝出來的奶茶自然會比上午的苦。找遍整個香港後,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小茶壺,林木河只得委託匠人為他打造銅製的手壺,一壺茶只能沖十杯奶茶,泡好的茶不能煲超過 20 分鐘,於是下午的奶茶也能保持新鮮的口感。
有了小手壺,配合使用的茶袋也需要重新設計,林木河嫌傳統的茶袋布料太疏漏,就用更密的毛布替代,讓老婆做成直徑跟手壺相仿的茶袋,這樣能更好地過濾茶水中的渣滓。新的茶袋用久了,白色的毛布被染成棕褐色,拉茶時便會垂下來,工人們打趣說像是絲襪一樣,久而久之,工人就習慣招呼道:林仔,給我來一杯那個絲襪奶茶。後來幾十年風靡香港的絲襪奶茶,就這樣被碼頭搬貨的苦力命了名。
1952 年叔叔離開香港時,林木河接手了大排檔,請略有學識的朋友幫忙起名,因為奶茶香氣四溢,如蘭花一般,於是就叫了「蘭芳園」。
這家開在香港中環結志街的奶茶店,幫助林木河夫婦把六個子女撫育長大。隨著生意火爆,1980 年業主提出加租 6 倍,林木河一家交不起租金,只好保留了店前面的排擋,搬去老虎岩的徙置區居住,白天坐巴士轉小輪去開檔。
結果那幾年碰上 1981 年股災,1983 年港元兌美元匯率大跌,不景氣的經濟背景下,蘭芳園被收回的店鋪幾年也沒有租出去,於是業主反過來問林木河要不要 50 萬港元買下這個鋪子,當時一杯絲襪奶茶的售價不過 3 元左右,林木河找到親戚朋友東拼西湊,還是未能湊齊 50 萬元。好在多年的奶茶店結下的朋友也多,有一位熟客出主意說可以做按揭貸款買下來,又說 50 萬元太貴,讓他跟業主再講價,於是最終才以 30 多萬元買下中環結志街 2 號的鋪面。
得益於當時咬牙買下,蘭芳園在後來三十多年裡才能安然挺立,周邊的很多店鋪迫於租金壓力換了又換,而林家始終有定力去安心做一杯奶茶,直到讓蘭芳園絲襪奶茶成為香港文化的一種符號,周潤發、譚詠麟、陳奕迅等許多香港明星,都是喝著絲襪奶茶長大的,蘭芳園的店裡,也有很多他們和林家店主的合影。
2
林木河毫無爭議是絲襪奶茶的發明者,而另一個奶茶流派——發源於台灣的珍珠奶茶,究竟出自誰手,就爭議頗多,甚至還引發了一場官司。
在台灣奶茶界,素有北春水南翰林之稱。據台中春水堂創始人劉漢介表示,珍珠奶茶是春水堂員工林秀慧於 1983 年首次發明,林秀慧十分喜愛吃粉圓,於是嘗試把水果、糖漿、糖漬地瓜和粉圓加入奶茶。而翰林茶館老闆塗宗興則堅稱,珍珠奶茶是他在 1986 年看到白色粉圓後,靈機一動加到奶茶中發明的。因白色粉圓晶瑩剔透像珍珠一般而命名,之後粉圓加上黑糖才改為現在的黑色珍珠。
在此之前,奶茶雖各有不同,但終究是不同種類奶與茶的各種調配,粉圓的加入,使得奶茶的口感和趣味倍增,若誰被認定為珍珠奶茶的發明者,無疑會得到巨大的經濟利益。官司是在 2006 年開打,由於年代久遠缺乏證據,最終雙方都未能贏得這場官司。或許得益於此,並沒有任何商標或專利權的珍珠奶茶,才能繼續廣為流傳。
由於沒有合適半徑的吸管,最早珍珠奶茶和絲襪奶茶一樣,是裝在杯子里喝的,附加一隻湯匙用來吃底部的粉圓。直到搭配上合適的吸管,一口就能同時吃到珍珠和奶茶,更容易體會到爽滑 Q 彈的口感,這才幫助珍珠奶茶風靡台灣。
有趣的是,今年台灣環保署出台「限塑令」,預告將來禁止商家提供一次性塑料吸管,民眾的第一反應是:沒有吸管,珍珠奶茶怎麼喝?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的一句「可以用湯匙喝珍珠奶茶」徹底激怒了民眾,想必大家並不知道珍奶最早確實是用湯匙喝的,畢竟那已是三十年前的事。而這位詹署長,應該是珍奶界的老江湖了。
吸管被加入奶茶體系後,接下來的標誌性事件,當屬 1990 年代後期自動封口機的發明。吸管+封口的組合,使得奶茶主流場景從堂食迅速演變為外帶,一家店面可以服務的人數倍增,迅速帶動了坪效(單位面積的營業額)的上漲,奶茶開始成為受人青睞的好生意。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硬核諮詢(HardCoreConsulting)
3
在絲襪奶茶已經成為香港普通人的日常消飲品、珍珠奶茶即將被發明的時候,中國內地剛剛結束了一段特殊的歷史旅程,人們才開始在白水和茶葉之外,探索還能喝點別的什麼。
1981 年,可口可樂在中國第一條生產線正式投產,次年開始在北京市場進行內銷。1984 年,健力寶廠長李經緯四處走動,使健力寶成為了中國奧運代表團的首選飲料,隨著中國代表團在洛杉磯奧運會拿下金牌榜第四,「中國魔水」健力寶一炮而紅,高檔的易拉罐包裝吊打各家競品,355ml 的一罐售價就高達 3 元。
碳酸飲料氣泡的奇妙口感,使其成為人們新時期飲品的第一站,在這之後,1990 年創辦的大卡司,1992 年創辦的休閑小站,1996 年創辦的快立可,成為了內地連鎖奶茶的第一批探路者。2000 年前後,內地奶茶市場進入了野蠻生長的時代。這時大部分奶茶連鎖都採取加盟的模式,店鋪迅速鋪開,街邊、商場、學校附近,紛紛湧出大量奶茶店,當然,這裡面大多數都是只開一兩家店的雜牌店。
現制的工藝給人新鮮、健康的暗示,多樣化的產品更能提升溢價,很快便能賣到 5-8 元,這無疑動了瓶裝飲料的蛋糕,在湖南從事棒棒冰生意的蔣建琪就感受到了壓力。有次他經過街邊一家奶茶店,門口排著長長的隊伍,還拐了個彎,好奇的蔣建琪跟風排隊買了一杯,喝完之後不禁想:這玩意兒為什麼不抽幹了水,做成杯裝的賣向全國呢?
2005 年,蔣建琪創立了香飄飄奶茶。經過幾輪產品調整後,在湖南衛視等省內媒體進行密集的廣告轟炸,一舉轟開了中國的杯裝奶茶市場,隨著賣出的奶茶能繞地球一圈、兩圈、三圈,2017 年底,幾經嘗試的香飄飄成功在 A 股上市,目前市值 60 億元。
上市前,香飄飄以 8050 萬港元的價格,從香港林木河父子處獲得了「蘭芳園」品牌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永久使用權,蘭芳園品牌在內地被不斷山寨而林氏無錢打官司的尷尬局面,終於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決。
4
杯裝沖泡奶茶和雜牌奶茶店,在不斷消費升級的時代背景下,逐漸淡出人們視線,奶茶行業在經過最後一輪比較明顯的創新後(奶蓋茶的出現),開始脫離小商販的經營,投入資本的懷抱。
貢茶把淡奶油和牛奶加少許鹽放入攪拌機攪拌後,做出來略帶鹹味的奶蓋深受人們喜愛。雖然奶蓋茶和傳統奶茶一樣都是奶和茶,但奶蓋茶把二者分開,可以直接喝奶蓋,也可以用吸管喝茶,還可以攪拌後變成傳統的奶茶。
奶蓋是貢茶發明的,但是四雲奶蓋·貢茶、禧御貢茶、御可貢茶、喜年貢茶,這些究竟哪家才是真正的貢茶?這也是奶茶連鎖店行業初期混款無序的直觀表現。台灣的 50 嵐沒有在內地開店,卻被頻頻山寨,只得重新來大陸做了 KOI、 一點點兩個新品牌。而一點點、1 點點、壹點點、1 點點,究竟誰才是正品,又要花大工夫分辨一番。
加盟模式幫助連鎖奶茶快速擴張,但各加盟店門檻不高,也帶來了品控不達標、山寨店泛濫等問題,在 2015 年開始的新一輪網紅奶茶風暴,一開始就著力避免這些問題。喜茶和奈雪の茶借著上億融資,用更有格調的裝修、更高級的產品、更繁華的地段、只直營不加盟的模式,配合「排隊五小時買喜茶」這些噱頭,給奶茶行業帶來了新的變化。
現在的奶茶店,奶茶早已只是個招牌,賣茶、賣水果飲品、賣軟歐包,表面上看品類更多、店鋪更高級,內核卻是資本接管、行業越來越成熟的表現。翻雲覆雨五六十年後,奶茶生意越來越不是租個店鋪、開個大排檔就能做起來的生意,越來越高的門檻,給我們帶來更優質的產品,也讓奶茶行業的競爭又上了一個台階。
5
除了英國發源、港台興盛的這一條奶茶歷程,其實奶茶還有另外一條平行的支線,百年來至今沒怎麼變過,那就是游牧民族的傳統奶茶。雖然也是奶和茶的不同比例混合,但這種奶茶未生長在經濟發達的地區,至今仍是以提供能量為主要目的,是生存剛需,而非日常消遣。
在西藏,人們用氂牛的奶製成黃油,代替奶茶中的牛奶,做成了當地特色的酥油茶。酥油比牛奶含有更多的脂質,口感更佳醇滑。
受酥油茶的靈感啟發,美國創業者、生物黑客 Dave Asprey 在 2011 年發明了「防彈咖啡」,用咖啡替換了茶葉,用草飼黃油、椰子油替換了酥油,做成了富含飽和脂肪的防彈咖啡。
隨著生酮飲食(碳水化合物比例極低的飲食方式)概念的逐漸興起,人們認識到,百年來過量攝入糖是造成肥胖的元兇,奶茶店的「無糖」選項,只是原來甜度的基礎上不再加糖而已,奶茶中的植脂奶也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人們對健康的認知逐漸進化,健康需求逐漸壓制攝入糖類帶來的快感,短期內人們依然熱衷奶茶,但不同的聲音已經開始發聲。
當今奶茶深山裡的兄弟酥油茶,在未來的浪潮里能否彎道超車書寫自己的歷史,也未可知。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硬核諮詢(HardCoreConsulting)
下一篇文章:
《披上新外衣的奶茶店:真的是門容易生意嗎?》
從商業角度分析奶茶行業,現在開一家奶茶店的話,應該如何在這片紅海中活下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