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两虚艾灸哪里?

中医的理论来讲,万事万物都有阴阳之分,就人体己而言,精,血,津液为阴,气为阳。艾灸也不例外,灸之前也得分清楚自己是阴虚体质还是阳虚体质,不然会适得其反。

总结四句科普:“阴虚发热;阳虚怕冷;血虚发燥;气虚无力。”那么细讲开来,阴虚阳虚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你到底是阴虚还是阳虚?

1、阳虚:阳气不足的寒性体质

寒性体质是阳虚体质的一种,属于较重的阳虚体质。表现为畏寒冷、喜暖热、爱喝热水、容易拉肚子、手脚冰凉、没精神容易乏力,舌苔偏白、津液较多、面色多青白或青黄、体型容易虚胖、脉搏较缓慢。

阳虚的状况是最适合艾灸的了,这点大家都知道,艾灸大椎、命门、关元、涌泉都是可以补阳的。至于食疗,我建议寒性体质的灸友可以用生姜和大枣熬水来喝,也可以用当归来泡水来喝。

———所以,阳虚主要以温补阳气为主。

1)阳虚质艾灸调理:大椎穴,命门,肾俞,气海,关元,神阙

大椎穴:称为“诸阳之会”,不仅有益气壮阳的作用,当阴阳相争的时候,还能够调节阴阳,使之平衡。

命门:为督脉上的阳穴,命门之火也就是人体阳气,命门火衰的病与肾阳不足证多属一致。艾灸本穴有强肾固本,温肾壮阳,强腰膝固肾气,延缓人体衰老的作用

肾俞: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腰部,可以补中气,消除中焦障碍,让火气往下焦走,主要有益肾助阳,强腰利水的作用

气海:属于任脉,有"阴脉之海"之称,为足下六阴经交汇之处,有养阴填精,培元固肾的作用

关元:是足三阴、任脉之会,主要有补肾培元、温阳固脱的作用。任脉气血中的滞重水湿在此被关卡不得上行,这样就不会加重中上焦阳气散失

神阙:为任脉上的阳穴,任脉气血会合处,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复苏固脱的作用。

2、阴虚:阴液缺乏的热性体质

阳盛阴虚的人代表体内的水分不足,水少则火旺,因此体内总会有一些莫名的火气,动不动就口腔溃疡,要么没原因的手脚心发热,胸口烦热。表现为喜冷寒、小便黄赤、烦躁易怒、大便不畅、口咽干燥、舌红苔黄。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虚不是凭空生出来的,它的源头往往就是阳虚,阴阳二者是相互依存的。

很多灸友存在下寒上热的情况,就是因为中下焦的寒气太重了,阳气走投无路被逼到上焦,表现出来往往就是上火,岂不知下焦还是寒的呢!

故而阴虚并非不可以艾灸,只是与阳虚的艾灸有所不同,阴虚更侧重补中气,以引火下行为主,并且艾灸强度也要更低一些。

—所以阴虚主要以滋阴为主。

1)阴虚质艾灸调理:太溪穴,涌泉,三阴交,肾俞,阴郄穴,照海穴

阴虚的灸友可以逐渐用艾灸调养,刚开始少灸一些穴位,时间灸短一些(10-15分钟),温度低一些,如果感觉适应了,就可逐渐的延长艾灸的时间。

首先,艾灸肾俞、八髎,能补中气,消除中焦的阻碍,并让上焦的火气往下走;

然后,可以艾灸足三里、三阴交、涌泉,把这火气进一步往下导到双脚。

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是肾经的原穴。主要用于治疗人体先天不足。主要有清热生气的作用。

涌泉:是肾经的首穴,主要有滋阴潜阳、宁心安神,有引火归元之妙;且增精益髓、补肾壮阳、强筋壮骨之功。可以调和阴阳

三阴交:主要有调和气血的作用,适用于月经不调,小便不利,肾虚阳痿,主要作用于中下焦。

肾俞:属足太阳膀胱经,此穴位于腰部,可以补中气,主要有益肾助阳,强腰利水的作用

阴郄穴:归属于手少阴心经,主要有滋养阴血、固表安神的作用,揉按阴郄穴有助于促睡眠,还可以缓解起夜、养护心肾

照海穴:是八脉交会穴,肾经的水在此处大量蒸发,艾灸可激发肾脏阳气,促进体内水液的蒸腾气化,向上滋养口唇,缓解咽喉干燥、目赤、失眠等由于阴虚火旺引起的上火症状。主要有吸热生气的作用

另外,艾灸补泄体现在手法上如下:

①艾灸补法

在点燃艾炷后,不吹其艾火,待其慢慢燃尽自灭,火力微缓而温和,且时间较长,壮数较多,灸毕用手按施灸的部位,使灸气聚而不散。

如果用艾条灸,可用雀啄灸、温和灸、回旋灸等手法弱刺激穴位,以促进机体生理功能,解除过度抵制,引起正常兴奋。

②艾灸泻法

点燃艾炷后,口吹艾火,促其尽快燃烧,火力较猛,快燃快灭,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即迅速更换艾炷再灸,灸治时间较短,壮数较少。

灸毕不按施灸穴位,以使体内邪气易从穴位散发,这就是吹灸法。若用艾条灸,也用吹法,促其燃烧,达到强刺激。

推薦閱讀:

TAG:中医 | 针灸 | 艾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