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奶茶和咸奶茶之爭,不過是中外帝王的寵妻方式不同
奶茶這東西在全國有多普遍?從北京到上海、蘇州,會發現奶茶已經成為一個城市的美食多不多的標準。
在北京,想喝個網紅奶茶,得排隊一個小時以上。看到這些老長的隊伍,老祖宗清代皇帝的棺材板都壓不住了:「老子當年用整個江山做一杯奶茶的時候,這些個網紅店勞什子還不知道在哪裡呢。」
朕的嚴選奶茶特供
雖然歷史沒有明確記錄奶茶出現在中國的時間,但可以確定的是:將動物奶混入茶水一起飲用,發明這個習慣的,是北方的游牧民族。游牧民族依賴牛羊等動物為生,除了吃肉,也飲用奶,作為重要的水分和營養來源。
來自南方的茶葉傳入北方後,因茶具有消脹氣的作用,可以緩解因長期食肉、蔬菜量捨棄過少導致的身體不適,還能夠掩蓋水質太差造成的異味,很快就成為游牧民族的心頭好。
尤其是蒙古人,更是寫了中國第一本奶茶食譜。成書在元朝的《飲膳正要》里有炒茶:「用鐵鍋燒赤,以馬思哥油、牛奶子、茶芽同炒成。」還有蘭膏:「玉磨末茶三匙頭,面、酥油同攪成膏,沸湯點之。」這些都可以說是最早的奶茶做法。
滿清的祖先是女真人,屬於北方游牧民族,自然也有喝奶茶的習慣。《宮女談往錄》中的榮兒回憶說:「宮裡的早點還保留東北人的習慣,喝奶子要對茶,叫奶茶。」
既然是皇宮裡要喝的奶茶,當然不能隨便。根據《欽定大清會典則例》,清廷在紫禁城西華門外組建了三個牛圈,通稱 「內三圈」(也叫「內牛圈」),設置慶豐司管理,專門為宮廷特供牛乳。這些乳牛每天都有草二束、豆四升的特供待遇,吃的相當的好。(要知道,乾隆時期的老百姓一年收入也就夠180斤大米,一天才0.5斤口糧,人還不如牛呢!)
不過吃得好的同時,乳牛同時也會面對嚴格的選美淘汰。每年七月,慶豐司前往張家口的口外牧場取牛,將選定之牛烙印後送往內三圈,同時,將宮內已經不行的牛送回張家口,以確保奶源的水準。
好牛乳有了,好茶葉也不能少。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藏《宮中進單》表明,清宮用茶主要來自雲南、福建、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四川等著名產茶地的70多個府縣。其中不乏普洱茶、武夷茶、碧螺春、陽羨茶、龍井雨前、雀舌茶、六安茶、廬山茶、磚茶等著名品種。而整個紫禁城每年消耗的茶葉量高達13900斤。
再來就是要用好水,才配得上好茶。《清稗類抄》記錄乾隆皇帝對水質特別講究,曾經特製了一個銀斗,專門用來給各地泉水稱重,標準是「水以輕為貴」,玉泉山的水每斗只重一兩,以身材輕盈脫穎而出,成為宮廷最高級的特供水,每天都搭著鋪著黃緞的小車車親自進宮,乾隆還親筆撰寫《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記》,出巡也要帶在身邊泡茶。
對了,還有鹽巴。你沒看錯,清代的奶茶是鹹的。清代皇室的特供用鹽,由遼寧省靠海的營口專門生產。根據《清鹽志法》記載:「順治元年,歲辦供應陵、渡長白山祭祀所需白鹽,上用白鹽等共六萬六千斤。」貢鹽需要特殊加工,才能成為精製的「白鹽」:首先把海水晒乾成粗鹽,再把大粒鹽磨碎溶在水中,除掉雜質,放入大鐵鍋中煎熬成顆粒細膩、顏色潔白的精製海鹽。制好的鹽,裝入專用的鹽簍中,交到貢鹽倉庫,由官兵護送入京。
想想看,為了做一杯奶茶,用到來自雲南、四川的高級茶葉、北京近郊玉泉山的泉水、張家口的乳牛、遼寧的海鹽,還不計入中間耗費的數千、數萬的人力物力。簡直是用一整座江山做一杯奶茶。
你說要是清代宮廷奶茶鋪開張,那些網紅奶茶店還要不要活啊?
朕的愛情特調奶茶
奶茶的所有原料齊備後,最重要的,當然就是找到那個「對的人」,乾隆十三年,設置茶長1人,再找11位蒙古人專門負責煮奶茶,才能保證喝到最完美的奶茶(記得前面說蒙古人出了第一本奶茶食譜吧!)。
熬茶的材料比例,也被精心規定,根據《欽定大清會典則例》:一桶奶茶用黃茶一包、鹽一兩、乳油二錢、牛乳三斤八兩(等於現代的2.1公斤)。自己別出心裁做奶茶可不可以?不行,康熙皇帝的茶人煮不出一樣的味道,就被處罰杖責(莫非皇帝也需要媽媽的味道?)。
通過這豪華級別的原料、受過頂尖訓練的專業人士、以及嚴格的比例所做出的奶茶,最後是怎麼喝掉的呢?
清代宮廷有多種場合會用到奶茶,宮廷祭祀儀式,壇廟祭祀或謁陵都要用牛乳或奶茶祭拜祖先;薩滿祭祀、中正殿喇嘛念經也要用奶茶供奉神靈;宮中大型宴會,皇帝給大臣賞賜奶茶是一定要做的儀式,甚至皇帝出巡、狩獵也要帶著喝奶茶的器具,可見奶茶在清宮中的「紅火」程度。
但上述都比不過,皇帝專為愛情高定的特調奶茶。
滿州人為了表示對新人的祝福,會由母親在婚宴上斟碗鮮奶給新人,祝賀未來生活的美滿豐盈。這種習俗流傳進清代宮廷,就演變成皇帝給皇后的聘禮,一定要含一件飲用奶茶的器具。
根據《大清會典事例》,順治皇帝給未來皇后的納采禮物中有金茶筒一件,同治、光緒皇帝的大婚也有類似記錄。根據考據,「金茶筒」不是想像中裝茶葉的工具,而是「多穆壺」——一種斟奶茶的器具。多穆壺原是西藏、青海地區藏族盛奶茶或酒的一種銀製品,藏語稱為「勒木」,內地就稱為「多穆壺」。
皇帝除了送皇后裝奶茶的多穆壺表示心意,皇后進宮後,皇帝為了讓她喝到最好的奶茶,每個月都給她專屬她的牛乳和茶葉份例。《御茶房檔案》記載:皇帝每天日用準備50頭牛,共要交乳100斤,皇后的話,每天日用的牛是25頭,交乳50斤(我們沒有寫錯,是一天不是一個月)。所謂的交乳意味著:牛乳是新鮮現擠的。
至於茶葉,《欽定大清會典》記載:皇后每天日用茶葉十包,用的是安徽的六安茶和江蘇的天池茶,都是那年代的爆款。六安茶有「七碗清風自六安」的美譽,具有消除油膩、緩解脹氣的作用,適合和牛乳一同飲用;而天池茶被譽為:「青翠芳馨,嗅亦能解渴,可謂仙品。」(屠隆《茶箋》)用這種好茶搭配牛奶,搞不好真的會「成仙」!
另外,身為皇后還有一個待遇是其他嬪妃都沒有的特供:她可以和皇帝一起使用玉泉山的泉水,用這種超高規格的水煮奶茶,想必特別濃郁芳香。
可以想像皇帝和皇后夜半無人私語時,交換的土味情話內容,絕對不是什麼:「愛妻,這是朕為你打下的江山」,這種的LOW爆了。皇帝應該會說:
「愛妻,朕為你打整片江山,就是為了做一杯奶茶到你手裡。」
這撩妻滿分啊!
甜奶茶的出現-地球另一邊的寵妻狂魔
當清代皇帝變著手段用奶茶撩妻的時候,1662年,英國國王查理二世完成了他的大婚,娶了葡萄牙公主凱薩琳為妻。
查理二世心滿意足凝視著公主,以及他帶來的豐富嫁妝——裡頭含了一箱中國茶葉。新婚的他還沒想到,多年後大臣發現公主不能生育的事實後逼他離婚,而為了愛情捍衛妻子地位的他,成為英國史上的寵妻狂魔。
既然這麼愛妻子,即使英國貴族一般只喝酒類當飲料,但是配合美麗公主的品味,喝點中國茶也無傷大雅,畢竟老婆喜歡。只不過,對英國人而言,中國茶還是帶點苦澀,於是他們摻糖中和苦味,再用牛奶順滑口感。
發現沒有?一個跨時代的偉大發明:甜奶茶出現了!而且背景只是因為一個男人對妻子的溺愛。地球兩端的帝王,對妻子的愛不約而同用奶茶表現出來,奶茶簡直可以成為統一世界的利器了!
只是這一端是甜奶茶,一端是咸奶茶,似乎還沒有交集的可能。不過,機會總會有的,只是正在慢慢醞釀中。
在英國寵妻狂魔的支持下,喝甜奶茶的風氣從貴族階層擴散到一般平民百姓,隨時一杯甜奶茶成為全民運動。英國對中國茶葉的需求也逐漸水漲船高。
所以我們可以推測,為了讓自己的嬌妻隨時有甜奶茶可以喝,也順便滿足老百姓的需求,他授意英國東印度公司擴大在東方的據點,開展對中國的茶葉貿易。
相較於清代皇帝用整座江山為愛妻做杯奶茶,英國的查理二世大手一揮,想的是用全世界為自己的老婆做奶茶。
在東印度公司的努力下,1684年的時候,在廣州設立辦事處購買中國茶葉,到了18世紀,英國對中國茶葉的總消費量,已經是歐洲其他國家總和的3倍。
貿易量大了,事情多了,就會有摩擦。於是1792年,東印度公司派遣馬戞爾尼等人,以替乾隆皇帝祝壽之名,試圖與中國洽談貿易事宜。是的,歷史上咸奶茶和甜奶茶,終於進行破天荒的第一次交匯,想必會像豆花要吃甜還是要吃咸一樣,引起南北方的世紀大爭論。
遺憾的是,爭論發生了,卻不是吵著奶茶的甜咸誰才是正宗的問題,而是在要不要磕頭這種小事上發生「禮儀之爭」,最後不歡而散。
如果當初兩位發現彼此都有喝奶茶的愛好,甚至是為了自己老婆而研究出各種花式奶茶喝法,再拿這個開展話題,聊聊自己家的太座,話話家常,該有多好?也許兩個世界就可以在此交匯,如茶和奶進行黃金比例的交融。那麼往後也可以繼續心平氣和,去理解彼此的差異,溝通彼此的需求。
然而,這樣的期望是不可能發生了,歷史已經翻過的一頁不能再翻轉。然後,物換星移,我們開始喝起甜奶茶,坐著笑談往事。奶茶就該這樣,口感溫柔,奶香四溢,化入我們的味蕾,軟化我們的口氣。
參考資料:
寶音朝克圖 《清宮乳製品保障機制》
劉寶健《清代宮廷御用奶茶及奶茶具》
遼寧日報《清代宮廷鹹菜由營口精鹽腌制》
王玲《清代宮廷茶事》
任方平《清代皇帝大婚禮俗述評》
竇文龍《清代宮廷飲食得失》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一杯紅茶的代價》連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