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的家國情懷意義到底在哪裡?
個人的家國情懷意義到底在哪裡?這是我自己問我自己的問題。
在我刷知乎,今日頭條或者其他流媒體的時候,有些視頻會讓我非常的感動和共鳴,比如,龍應台在香港大學的演講(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zM3Mzk1OTM3Ng==.html);比如港專畢業典禮有港獨分子拒絕肅立被趕出禮堂,校長接受質問的回答:視頻1,(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zI0MTg0NTQwMA==.html) 視頻2(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zI0MzAwNzg0MA==.html)
看完這些視頻,我有一種熱血沸騰的狀態,我甚至於不知道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後來冷靜下來後,我有去思考分析,最終得出的結論是:我是一個中國人,我愛我的祖國,我為我自己有黑色的頭髮和眼睛,以及黃色的皮膚驕傲。我的反應來源於我強烈的家國情懷。
我出生在90年代的鄂北農村鄉下,那裡到現在為止依然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同時到現在也依然是個貧困市。
我想從我個人的成長經歷來分析,我個人和這個國家的聯繫。
我在讀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應該是1995年(左右誤差不超過1年),我從原來搖搖欲墜的老教學樓(瓦房)搬到了鋼筋混泥土的三層樓房,地面也從泥巴土面換成了水泥地。不開玩笑,原來的瓦房教室,下雨的時候是可以在地上和泥巴玩的,晴天的時候去掃地,很輕易可以塵土飛揚到3米之外看不到另外打掃衛生的小夥伴,那個時候我讀一年級,也是需要去掃地,大概一周或者兩周打掃一次衛生,很開心。大概是一年級的下半個學期吧,從瓦房搬到了新的教室,牆面刷的有石灰,雪白雪白的,另外還有木製的窗戶配玻璃,打碎一塊玻璃要賠一塊錢還是一塊五毛錢。採光相比原來的瓦房好了很多。一個年級40個小孩左右。另外操場有新增加體育器材,一個單杠,一個雙杠,這是原來沒有的。在四年級的時候又新增加一個沙坑,用來跳遠跳高的,裡面的沙子是校長組織全校的同學去河邊背回來的,每個同學從自己家裡拿個裝過化肥蛇皮袋子,去河邊背沙,我大概是背了2 個還是3個來回,每次應該可以背7,8斤,不用在教室上課,出去背沙玩,還是蠻開心的。那個時候班裡有兩個姑娘因為交不起學費,沒有繼續讀書了,聽說過年的時候跟村裡的大人去南方打工了。
5年級的時候又有2個姑娘沒來讀書了,聽說也是去南方打工了,那個時候我覺得這麼早可以出去賺錢還是蠻厲害的,另外的思考想法沒有了。5年級很不懂事,每天放學回家看《灌籃高手》比讀書要開心。
另外說一句,那個時候鄉下的學校有農忙假,大概在4月底會放一個星期的假期,老師也要回去割麥子,小孩子要回去幫忙的,而且幫的忙不小,可以說已經成為了一個勞動力。每周的周三下午也會放假,老師要回家耕田,這個半天會在周六的上午補上,周六的上午是需要上課的。5年級的時候農忙假還在,但是周三下午休息,周六上午補課的安排就沒有了。
我在讀6年級的時候,突然我們所在鄉鎮所有的村辦小學的6年級都要搬到鎮上去。大約是覺得要加強教育質量吧。
這對我是一個衝擊,我算是看到了新的世界和環境。
鎮上小孩的衣服比我們的花,比我們好看;別人知道好多東西,我不知道的,例如比卡丘會放電;鎮上的小姑娘比我們鄉下的要白的多,紅潤的多,也好看的多;還有女老師多了好多,還有教音樂的老師。也看到有小孩6年級就會抽煙了。
不變初心的我,依然喜歡玩,喜歡彈玻璃珠,而且技術不孬,每次都能贏好多顆。
這個時候我發現成績這個概念出現了,以前是不知道的,會有班級排名,會有老師表揚成績好的小孩,會覺得考試好會得到周邊同學讚許的目光,比鄉下的目光要多。
不同的學習環境,對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讓我這個鄉下的少年看到了不同的世界。
從瓦房到新的教學樓,教室從泥巴地到水泥地,從操場都沒有到有2個單雙杠和一個沙坑,從鄉下村裡到鎮上讀6年級,到現在為止,這所有的改變都讓我記憶如新,可見這所有的變化帶來的衝擊力還是很強大的,這所有變化的始作俑者,都來自於我的祖國對教育的投入。
我現在去回想這些變化,對我而言都是很寶貴的記憶,而且是美好的。尤其是到鎮上去讀6年級這件事,對我而言意義非凡,不同的學習環境,不同的生活環境,如果說非要改變了我什麼東西,應該是眼界吧。
小學畢業之後,讀初中的地方還是在鎮上,初中開始住校,吃飯需要從家裡背大米去學校兌換糧票,就是從家裡的米袋子裡面舀一些大米到另外一個蛇皮袋子,然後和書包一起背去學校。住宿就是從家裡帶床單被褥去學校,12-15個平方的宿舍里可以住15-20個人,好處是人多講話很熱鬧,壞處是被巡夜老師抓到了會被死揍一頓,拳打腳踢不誇張,我們初中打折胳膊腿的不常有,高中同學說他初中的學校經常會有。還有一個壞處是疥瘡(渾身發癢的一種皮膚病,自行百度)傳播特別的快。
從家裡背米換成的糧票,可以去學校食堂打飯,質量堪憂,但是吃飽沒有問題,剛剛說的打飯是真的僅僅打白米飯,有時候煮過頭會黏稠如粥,有時候沒有煮熟會磕牙。配套的菜,可以用玻璃罐頭瓶子從家裡帶,周天下午來學校的時候,讓大人把中午炒好的菜,塞進玻璃瓶里,有時候帶一瓶,有時候帶兩瓶,從周一吃到周五,變味是常有的,那個味道現在我都不願意回想。有些同學家裡條件不錯,可以花錢從食堂購買新鮮的菜,一盤麻婆的價格是一塊錢,可以兩個人分。但是這樣低的價格,一天也賣不了多少。我們初中三個年級加起來得有1000人左右,在學校吃的有600人以上吧。也有同學花2毛錢去買一袋辣條,就是現在大家吃的衛龍辣條一樣的辣條,用來當菜,一袋辣條可以吃一缸飯。所以別問為什麼大多數農村的孩子個子都不高,畢竟正在長身體的時候,可以有一個星期沒有任何蛋白質的攝入,想長高是很有難度的一件事,本人的個子也是剛剛過一米七,挺不容易的,後來談朋友戀愛的時候,多次被女方調侃,只好笑中帶著憂傷。
從自家帶大米去學校換糧票這個事其實挺危險的,那個時候還有毒鼠強等一系列特效藥,並不禁止,街上隨便買,直到前幾年也還是隨便買,當然現在沒有了。
鄉下人淳樸善良,好多屆學生吃百家飯百家米,從來沒有發生什麼意外。
初三的時候學校開始統一採購大米了,從此從家裡帶米來讀書,已經成為了歷史。
初三的時候,很多學生已經無心上學了,包括我,但是本人個性好強,既然讀書,就讀好點吧。進了一個所謂的「快班」一個年級8個班,其中2個快班,就是學習成績還看得過去的,家裡有點關係的或者有點錢的人,湊了2個班。我當時的班有90來號人,另外一個班由於班主任教學能力和管理能力較好,或者說名聲好一些,另外一個班級有100來號人。教室不大,桌子板凳間距很小,人擠人的在一起學習。快班升學率也是堪憂,能考一類高中的大概一個班級5個人,二類高中的應該有10個人左右,我們那裡一類高中的一本升學率不過20%左右。二類高中的一本升學率10%左右吧。
整個初中的教育水平和學習環境,現在看來實在是糟的,但是我學會了打籃球,也能吃飽飯,學習成績還可以,我可以繼續讀書。
初中結束以後,九年義務教育結束了。很多小孩會在初三拿到畢業證後,去深圳打工。其實,初一,初二就有很多人不讀書了,出去打工,等到初三的時候回來,家裡托關係拿個初中畢業證。
初中升高中的,能繼續保持讀書的人不多了,去一類高中讀書的15個人左右,去二類高中讀書的25-30個人左右,有些小孩家裡有錢,大人能理解讀書的重要性,花錢出建校費讓小孩去較好的高中讀書。
初中的時候,學費很便宜的,家裡交學費沒有費勁,比讀小學的時候便宜多了,那個時候國家的補貼加大了。
本人成績尚可,考高中的時候成績還可以,得以繼續讀書。
高中的學費很便宜,食堂的飯菜也很好,而且便宜。教室的窗戶也從木製窗戶換成了鋁合金的,每個教室還有一台彩色電視!
宿舍的環境比初中好太多了,有單獨的衛生間,初中的時候,一層樓有個一個公共廁所,晚上有個昏暗的燈,不要指望所有的人都去公共廁所,有人很難,就在樓道隨便尿了,那個味道很大,尤其是夏天,瀰漫在樓道。高中8-10個人住一個宿舍,鐵架子床,上下鋪,聊天的時候也很熱鬧,會有人管,但是沒有人會揍你,安全感比初中好太多。
高中在市區,很多東西感覺很新鮮,人與人之間的區別非常大,有人衣著時髦,可以穿阿迪耐克李寧,也有人穿家裡的布鞋上下課。老師會很關心你的學習,有了很多會說普通話的老師,年輕的教英語的女老師非常多,而且都很年輕且漂亮。學校有很多籃球場,初中只有一個。高中操場上有人踢足球,初中就沒有看到過足球,不知道足球這個東西長多大。學校的實驗室是可以用的,鈉遇水會漂在水面反應,生物課有顯微鏡,用過,忘記看過什麼東西了。高中的老師質量很好,我高一的數學老師也是班主任,葉文傑老師,聽別人說在我高二的時候去武漢的華中師範大學教數學了。其他的老師也非常關心學生,會跟學生溝通交流學習和生活上面的事情。記憶深刻的是,高一時候的物理老師,是個漂亮的小姐姐,非常抱歉忘記了她的名字,高二時候的班主任李仲元老師,高三時候的化學老師和英語老師,都是非常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上面教會了我們應考的知識,其他方面也教會了我很多。比如耐心,善良,責任心等等,不一一列舉,如將來我能有生活中,事業上取得任何成就,皆跟他們對我的教育培養相關,感恩之心永存。
我高中的教育環境,生活環境的提供,都是我的國家對教育的投入和支持,高中的三年,是我整個讀書生涯的最美好的記憶,高中三年讓我一個農村少年成長許多,對我的人格和道德觀產生了積極正面的形成和影響。
我不認為我個人的努力用功學習,對我自己的的影響有那麼多,那麼大,外在的環境對那個時候的我,影響力巨大,而外在環境的提供者是學校,是我的祖國設立的高級中學。
廣水市實驗高級中學,在我心目中是很美的一所高中。
大學距離太近反而回憶感想不多,且不強烈。
值得稱讚的是國家對大學教育的普及,讓我有學可上。
生於斯,長於斯,我現在的職業雖然不是農民,但是我是農民的兒子,我對腳下的土地愛的依然熱烈。
我不想這片養育我祖輩的土地,有一天受到侵略。
我為這片土地曾經的歷史心痛,這片土地曾經因為侵略者沾滿了血和淚。
我不想將來有那麼一天,葬我的墳,被夷人蠻族踩在腳下。
我希望我的祖國會變的更好,更強大。
我個體的力量雖然很小,影響力有限,但是卻讓正面的力量變大了一分。
如果有1萬個人具有家國情懷,那麼這個正面的力量有了10000分。
如果有1億人具有家國情懷,那麼這個正面力量便有了100000000分,這就非常可觀了。
從辛亥革命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到新中國的成立,每一步不都是為了讓祖國變好,自己的家庭中國人民的家庭變的更好嗎?
家國情懷始終貫穿其中,讓我們中國人不忘本,能堂堂正正去生,義無反顧去死。
推薦閱讀: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