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在阻礙你的進步?

話說天花板不是一般的多。


我從來不跟人灌理想牌雞湯。雞湯為什麼有毒?因為它只給你繪畫美好前景,卻有意屏蔽現實條件。舉個例子,「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請問你有盤纏嗎?馬雲在打高爾夫,你也想過那樣的自由生活,你有錢嗎?

有位粉絲在我的公眾號留言:陳軒老師,我覺得我身邊每個人都很好,都很優秀積極,那我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呢?就是一種無力感?

別人都活得好好的,偏偏我就得去死?對於這個問題,我感觸很深。

(一)

上大學時,別人的父母都是開奧迪送孩子上大學。我老爹背了半袋山西老家的綠豆來北京,還覺得是好東西,準備給老師送禮。

我是文科出身,學的又是經濟學專業,每天被高數折磨得死去活來。在圖書館苦戰了一天,就算出來8道題,還錯了4道。高數完了是線性代數和概率論,接下去是中級微觀、中級宏觀,然後是金融經濟學。完全就是數學系嘛!當時簡直人間地獄,萬念俱灰。身邊人呢?白天打遊戲晚上打牌,輕輕鬆鬆得高分。

畢業後,做銷售管理,不會抽煙不愛喝酒不懂人情世故。而吃得開的同行呢?溜須拍馬,欺下媚上樣樣精通。怎麼辦?能怎麼辦?

後來我開始折騰移民。30歲大齡青年從零開始學法語。90後小妹妹一轉眼考了C1去加拿大了,而我呢?單詞記了80遍了,還記不住。要不要跳西海自殺?

苦不苦?想想達康叔!你不能和90後比記性,你不能和混子比手腕,你不能和理科生比數學,你不能和富二代比資產。

和90後,我們比比技巧如何?和混子,我們比比厚道如何?和理科生,我們比比堅持如何?和富二代,我們比比自制力如何?

我也和團隊聊過一個問題:「小和尚為啥斗得過老妖怪?」因為「小和尚有戒律」 !戒律就是能量圈和護城河,戒律就是讓你「先為不可勝而後求勝」 。因為「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

翻譯成人話,叫做「錯位競爭」!挫折給了我們技巧,歲月讓我們更加堅韌,小小的追求能讓咱充滿自製,誰說「厚道」不是這個時代最大的核心競爭力呢?

(二)

人要找到自己的位置。汝之砒霜,彼之蜜糖。我們要找到成為蜜糖的地方。我們要找到最需要自己的戰場。這就是「定位」。我在政府和外企都做過,很痛苦很痛苦。你能感受到系統對個體的弱化和同化。這時候需要你咬牙跺腳的逃離。脫離組織,成就自我,去真正的市場中去廝殺覓食。

多年前,我記得我的香港領導的鱷魚T恤的鱷魚標(已經忘記了她的臉),她笑著對我說:「解決戶口,每年去美國,高薪水,世界100強,你還要怎樣?你坐的位置是清北學生擠破腦袋都想要的呀。」

我很老實地回答:「感謝您栽培,但確實不適合這裡。」

拎包回家後,女朋友當然不理解,認為我有病,免不了爭吵。後來反思,中國教育最大的問題是對獨立意志的剝奪。畢業前幾年,其實就是個體實現真正的社會化和獨立意志逐漸覺醒的過程。

你要相信你的直覺。我也經常跟同事們聊,人過了30,都已經成精了。這時候除了要對別人誠實,對自己更要誠實。就像韋爾奇說過的「誰都沒錯,地方錯了」。堅定地相信自己的直覺,堅定地對自己抱有最大的期望,就是最大的自我善待。

後來做營銷策劃,見了無數位億萬富翁,「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相信我,當真正了解他們的生活後,你不見得真的想成為他們。人世間的所有東西,上帝都已經暗中標好了價格,都需要你拿手中的東西來換,反正,我對瑪莎拉蒂沒任何興趣,也不想換。

在《很毒很毒的病毒營銷》出版前,出版社的編輯問我:「你的優勢是什麼呢?」這句話換一個問法其實就是:「你這本書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呢?」當然,可以用更哲學的問題:「你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呢?」

我說:「我比銷售人懂營銷,我比營銷人懂品牌,我比品牌人懂傳播,我比傳播人懂管理,我比管理人懂銷售……更關鍵的是:我這個人比較簡單和據說相對厚道。這就是我最大的優勢和存在的意義。」

誰的青春不迷茫?不要死腦瓜,和人錯位競爭。越早相通,越早做到。

點擊下方鏈接→進入【病毒營銷陳軒私密分享】

https://wx.zsxq.com/mweb/views/joingroup/join_group.html?group_id=225142114141secret=h5i2xw9f96qv21thgofmwsfexw3po1e6user_id=15281284852522utm_source=wechat_sessionutm_medium=socialutm_oi=28661474394112


職前菌覺得阻礙人進步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1、 惰性

是人都有惰性,但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在於對惰性的控制能力。職前菌以前的一個高中同學,班上的英語課代表,六科全能,無偏科現象。本以為這樣的優秀學生就是什麼都會,什麼都很容易。但其實不然,有一次跟他聊天才知道,他特別不喜歡地理,但是他知道不能偏科,他知道還是要好好學,他知道高考的時候,哪怕一分都很重要。所以他並沒有偷懶逃避選擇不認真對待,他還是很用心地在學習,所以最終考到了很好的大學。

2、 閱歷不足

都說「一個人的氣質里藏著他走過的路」,職前菌是很認可這句話的。你走過的路越多,你讀過的書越多,你的眼界也就越開闊,你的思想也會更具包容性。不要局限於自己的小天地,不要做井底之蛙。世界上精彩的事物千千萬,所以還是要多看看,不要止步不前。

3、 不夠自信

有的人明明很優秀、很有能力,但卻不夠自信,這是會一定阻礙進步的。

更多有趣、好玩、求職乾貨

敬請微信搜索關注【51職前】微信公眾號~

老司機職前菌等你來喲~也歡迎在下方留言討


以下內容節錄自石田淳新書《行為科學的魔法》——

為了要成為高手,在不斷練習時,會遇到一個最大的障礙,那就是「負面思考或情緒」。大多數人在真正成為高手之前,或是已經愈來愈厲害時,常會受到自己的負面思考或情緒影響,而受到挫折。這在專業上稱之為「認知扭曲」。是精神科醫師亞倫?貝克(Aaron Temkin Beck),及其弟子大衛?柏恩斯(David D. Burns)所提倡的認知學說。柏恩斯認為,若是人們抱持著以下介紹的10種思考方式,就會對現實有錯誤的認知,容易產生負面的思考或情緒。

你屬於哪種思考方式呢?請根據下方的確認清單,來自我診斷一下吧!

確認清單:10 種認知扭曲的類型

一、二分化的思考:非黑即白,不是零分,就是一百分的極端思考。

二、以偏概全:沒有充分的根據就妄下結論。

三、心理過濾:看不見好的,只看得到壞的。

四、負面思考:做得好的是「僥倖」,做不好就覺得「果然是」。

五、妄下定論:悲觀看待人心或未來。 

六、誇大或貶低:失敗時將失敗看得很嚴重,成功時則認為實際上沒有多成功。

七、感情用事:自己的情緒上是這樣想,就認為一定是如此。

八、應該化:將所有事務都認定為「應該」(Have to)的模式。

九、亂貼標籤:只根據某一方面的事就對所有事情下結論。

十、個人化:不是自己的錯,卻認為是自己造成的;不是他人的錯,卻認為是他人造成的。

10種認知扭曲的類型中,最大障礙就是「應該化的思考模式」

若是高手,就不會有這些錯誤認知,他會經常控制自己的思考和情緒。在這10種認知扭曲的類型中,最大的障礙就是「應該化的思考模式」,也就是面對事情時,都認為「應該、不得不(Have to)」。或許有人認為,「應該、不得不(Have to)」的思考模式,感覺上很有責任感,是一種很好的思考模式,不是嗎?

其實,這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從結論來說,如果習慣將事物思考成「Have to」,無論做什麼事,都會做不好。原因是練習不會持久。

人們的行為是由大腦這個「司令塔」來指揮的。然而,大腦不是忠於「你的思考=腦中的聲音」,而是忠於「情緒=心的聲音」,會視心的聲音為指令,向全身發出號令。

在「Have to」中,隱藏著更深的情緒含意:「其實不想做??」

「(心裡的聲音:其實不想做),但還是得工作。」

「(心裡的聲音:其實不想做),但還是得讀書。」這類的狀況。

因此,你的大腦就會忠實地反映出「原來心裡是很不想要的!」你一定認為,大腦是一個複雜又聰明的器官。但是,大腦只是對於你的情緒,表現出單純又直接的反應。因此,大腦會對身體發出這樣的指令:「喂,聽好!其實心裡好像很不想要做。所以馬上停止吧!」這就是你不會持續練習的理由。

讓人們行為改變的理由只有一個。因為很開心。

因此,當我們開始著手某項事務時,如果將「應該、不得不」(have to)轉變成「想要」(want to),就會開始行動,而且能夠持續。



曾國藩說:古今敗人二字,非傲即惰。



點開這條找借口的知乎問題想看看有沒有人跟我有類似的借口.


推薦閱讀:

TAG:學習 | 健康 | 人生 | 職場 | 職業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