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生命的長度與生命的質量,你會怎樣選擇?

2016年2月10日晚,英國BBC播出了《如何死亡:西蒙的選擇》紀錄片,再一次引起全球關於安樂死的討論。

片中的主人公,57歲的西蒙·賓納(Simon Binner)在2015年1月被診斷出患有運動神經元疾病後,選擇以安樂死(Assisted dying)的方式結束生命。伴隨著與妻子黛比的多次衝突和親朋至友的溫情陪伴,西蒙與病魔展開了近10個月的抗爭,之後前往瑞士的一家機構進行了安樂死。

但是,西蒙的選擇並不簡單,其中涉及到法律、道德、情感等各個層面的重重困局。時至今日,西蒙的做法仍然不能蓋棺定論,有人認為西蒙的選擇是對自己生命質量的維護,有人則認為西蒙的選擇是對自己責任的放棄和逃避。

生命的長度與生命的質量,我們希望能二者兼備,但很多時候卻不得不面臨兩難的抉擇。

2011年浙江大學醫學院博士陳作兵,在父親身患惡性腫瘤晚期後,沒有選擇放療、化療,而是遵從父親的意願,把父親送回他出生、長大的諸暨老家,讓他和親友告別,和做豆腐的、種地的鄉親聊天。

陳作兵的父親度過了最後一個幸福的春節,吃了最後一次團圓飯,還拍了一張又一張笑得開心的全家福……最終,在2012年3月,平靜地離世。

陳作兵的父親走了,陳作兵手機卻被打爆了,無數人打電話去指責和謾罵陳作兵不孝,但是面對謾罵、質疑,陳作兵卻說:「做出這個選擇的不是我,是我的父親。如果時光重來,我還會這麼做。」

中國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只要讓自己站在一個道德的制高點,披上「仁義」的外皮,就可以肆意恥罵那些「非主流」的思想和行為,卻對自己無知又無恥的行為視若不見。

本月,一位80多歲的蕭山老人,因動脈閉塞未及時就診,右小腿在半個月內變黑潰爛,嚴重感染並伴有劇烈疼痛,必須截肢才能保命。

但老人決定——保全肢體,放棄生命。老人的子女在醫院裡商量了兩天,雖然痛苦,但最終決定尊重老人的決定。

對此,部分網友的評價卻是

「截肢救活了又不知道幾個兒女要伺候多少年。久病無孝子。心一狠,冠冕堂皇的要全屍。這是讓親爹死啊!」

「感覺家人是不想繼續照顧了,找了個自以為合理的理由而已。」

圓滿人生平台想說的是,這應該就是所謂的「以己度人」吧,在家屬作出這個艱難的選擇時,本就面臨著內心巨大的折磨,卻還要承受他們不該承受的責難。

《西蒙的選擇》完整展示了西蒙作出決定的過程,我們都知道他是自願甚至迫切地想要死亡,但西蒙的妻子黛比仍然會經常陷入,是不是因為自己做得不夠好,才讓西蒙不願留在人世的自我懷疑和愧疚中。

尼采說:「不尊重死亡的人,不懂得敬畏生命。」

當面對生命的長度與生命的質量二選一時,該怎樣選擇?這是一個很沉重的話題,也是一個沒有正確答案的選擇題,但是不管我們局外人作何評論,只希望當事個體可以選擇自己想要選擇的,正如《西蒙的選擇》影片最後,西蒙的媽媽在追憶中說,「是的,他很勇敢。但我們也要記住,那些堅持到最後的人也同樣勇敢。」


推薦閱讀:

TAG:安樂死 | 生命價值 | 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