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為何鎘超標?有哪些常見途徑可以導致大米鎘超標?
湖南大米為何鎘超標
水污染,工業排出含鎘的污水,污染了河水及農田,鎘較其他重金屬容易為農作物、蔬菜、稻米所吸收。
鎘,與鋅等礦藏伴存,也應用於製造業,因此隨著工、礦業的發展,含鎘的三廢排放量越來越大。由於治理方法不夠完善,廢棄物中的鎘,有的以廢氣粉塵形式沉降於工業區周圍土壤,有的以污水形式隨徑流污染水體,之後間接污染土壤。受到直接污染的土壤用於農業生產,則產出的作物會富集重金屬,但還是以水稻生產最為糟糕,因為水稻生產對水資源有很大的需求,若灌區周圍水體已遭到污染,水稻於整個生育期都依賴於這樣受到重金屬污染的水體,自然會吸收較多的重金屬鎘。重金屬鎘在水稻體內各器官的分配是不均等的,水稻籽粒部位(也就是糙米和稻殼)相對濃度較高,這又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鎘污染對水稻生產的威脅。
按我導師的一句話總結就是「水-土壤-植物-動物(包括人群)」。然而,我個人認為這只是指的一般工業污染,有的地方由於地殼中就存在鎘,所以它本來的土壤本底值就高。當然,人類最關心的還是工業污染造成的鎘污染。鎘污染一般會來源於電鍍業、冶煉廠、礦石開採等,鎘會作為副產物出現。湖南其實還不是最嚴重的鎘污染區,我們項目沒到那裡實地考察過,但按照一般思路而言,應該也是工業污染所致。其實,我國鎘污染區較為嚴重的有兩個地方,一個不便透露,另一個已經見報無所謂。其中一個是位於韶關的癌症村。最主要造成大米超標的原因還是其種植在受污染的土壤中。不單只大米,一般種植在該土壤中的作為都會吸附鎘,只是吸附效率不太一樣。由於我不是關注吸附原理的,再次就不便多言了。目前我認為合理利用這些已受污染土壤的方法是種植一些非食用作物,例如觀賞性植物,在受污染土壤中,一來農民不至於「顆粒無收」,二來不會導致鎘再由土壤到食物,繼而到人群。這些能較好吸附鎘的植物我所知的有龍葵...因為那是室友的課題o(╯□╰)o而當時日本最著名的「痛痛病」事件是怎麼處理受污染土壤的,很暴力。。。直接挖掉扔別的地方去。呵呵噠,你還別說,的確是最快的方法。而我課題關注的是人群健康,鎘污染損害人體健康最初出現的是腎功能損害。簡單說兩句,怎麼檢測。很簡單,尿檢。晨尿,裡面有鎘(尿鎘)就是了。而從我研究的課題結果而言,大家也不用太擔心,目前根據採樣計算的結果而言,暫時沒有大規模發生「痛痛病」的可能。跟日本、瑞典、泰國等地的研究結果還是相類似的。不必過於擔心,我覺得國內食品安全問題分分鐘能秒掉這個所謂鎘大米事件。。。這麼多年的蘇丹紅、亞硝酸鈉、三聚氰胺都沒吃死我們,不太科學的說一句,為啥超過當年日本的鎘污染水平依然沒有痛痛病?我一直認為戰鬥種族不是俄羅斯,而是我們。。。 你懂的。
2014年4月24日,有報告稱湖南省衡陽市衡東工業園周圍稻穀、稻田土壤及地表水樣本的重金屬超標嚴重。其中,超標最嚴重的稻米樣本中鎘含量超過國家標準近21倍。據了解中國湖南、江西、江蘇等長江下游的水稻產區為鎘污染嚴重集中省份。而這些產地的大米也在源源不斷的流向各地,對國民健康有很大隱患。
鎘中毒的危害與「痛痛病」
人每天從食物中攝入的鎘只有1%~5%被胃腸道吸收,所以食用鎘超標大米是機體攝入鎘的一種可能,大量長期食用會導致慢性中毒。慢性鎘中毒的癥狀被命名為「痛痛病」
鎘是一種重金屬元素,通過大米等食物攝取的,雖然屬於「長期小劑量」攝入,但長此以往,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極大的損害。鎘進入人體,可使人體骨骼中的鈣大量流失,骨骼軟化、身體萎縮、關節疼痛。人的骨骼出現嚴重畸形,嚴重時,一些輕微的活動或咳嗽都可以造成骨折(日本曾有鎘中毒嚴重者,身上同時出現100多處骨折)。同時鎘還會破壞人的腎功能,作為一種容易在腎臟積累的重金屬元素,同時會在肝臟積累,但只要它一旦存在在人體內,便很難通過排泄、分泌等方式排出。大部分痛痛病患者死於腎功能衰竭。
鎘更駭人聽聞的危害在於它的持續性,即使停止了食用高鎘大米,腎衰癥狀依然會持續。鎘在腎中一旦累積到一定量,就可能損害泌尿系統,主要表現為近端腎小管功能障礙為主的腎損害。最新研究成果還表明,鎘能引發人類乳腺癌。除此之外,還會對呼吸道產生刺激,長期暴露會造成嗅覺喪失症、牙齦黃斑或漸成黃圈。
先污染後治理,代價昂貴
中國環境保護部和國土資源部2014年4月17日發布了一份公報,叫《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公報稱在中國,鎘是污染最嚴重的重金屬,中國有五千多萬畝耕地屬於中重度污染,「十二五」期間,用於全國污染土地修復的中央財政資金將達300億元,而要修復全國5000多萬畝中重度耕地,環保部估計花費為10萬億元人民幣。看處方:土壤怎麼了?
鎘污染是化工廠帶來多種土地污染中的一種,先污染後治理所帶來的後果,在很多國家地區的人民都顯示出了它所需要付出的代價。
美國西部一個叫幸福谷的地方,人們在新城區蓋上新樓房居住後不久,居民相繼生病,經專業調查,蓋房子的地方原來是一家農藥廠,廠址處的土地已被重金屬污染嚴重。天天生活在受污染土壤之上的人也因此患病。
日
本明治初期,日本三井金屬礦業公司在神通川上游建了一個鉛鋅礦廠。這個工廠在洗礦石時,將含有鎘的大量廢水直接排入神通川,使河水遭到嚴重的污染。河兩岸
的稻田用這種被污染的河水灌溉,有毒的鎘經過生物的富集作用,使產出的稻米含鎘量很高。人們長年吃這種被鎘污染的大米,喝被鎘污染的神通川水,久而久之,
就造成了慢性鎘中毒,大面積出現「痛痛病」。
2006年,北京地鐵5號線在宋家莊站一帶開挖時,工人在地底27米的深處施工,但有兩名施工工人莫名其妙被熏倒。中科院地化所專家趕到現場調查發現,施工地面原為一農藥廠廠址,土地已被重金屬污染。消息不脛而走,宋家莊房價當年頓跌了1000多元/平方米。
湖南石門磺廠社區一家七口全部患癌先後死亡,其中5人證實因砷中毒引起,年齡最小的只有37歲。除了他們,周圍的鄰居幾乎都有不同程度砷中毒的情況。據石門縣政府披露,當地3000多居民中,1200餘人檢測出砷中毒。據當地磺廠醫院統計,從1971年到2013年1月,雄黃礦患砷中毒的職工中600多人已經去世,其中400餘人死於癌症。詳情:馬丁醫生:1家7口患癌死亡,砷毒離我們遠嗎?
土地污染修復困難重重
空氣水污染可以逐漸自我凈化,土壤的污染卻不會自動解除,即使過千百萬年,它仍然穩定地存在,這正是重金屬污染的特殊之處。不管是空氣中的鉛,還是污水裡的鎘、砷,在逐漸沉澱之後,最後的歸屬都是土地。科學研究表明,水稻的根系生長於25厘米之上的土壤表層中,而這一層也正好是重金屬最富集的所在。
日本科學家們在1975年向政府提出了一個治理鎘污染的方法,置換土壤,從神岡山區取走乾淨的土,把鎘土埋到25厘米深的地下。嚴格來說,這不叫修復,而叫「客土」,「因為被污染的土壤仍然埋在地下」。這樣做的依據是,通過研究,證明水稻根系不能到達25厘米以下的土壤,所以科學家們在分界線上填充了一層堅硬的物質。但這個問題是,污土仍然存在,只不過被埋得更深。
換土是從70年代延續到現在的一種方式,科學家們也在重新審視,希望找到一種更經濟的方法。日本秋田大學用長香谷來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屬,經過三年實驗,土壤里的鎘下降了15%,一些科學家認為這是一種有前景而且省錢的方式。
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在試圖發明最經濟的方式來修復土壤,在歐洲,科學家實驗電極吸附,而在中國,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員陳同斌也在試驗用蜈蚣草來吸附土壤里的劇毒重金屬砷。
權宜之計:選購東北大米?
一般來說,未被污染土地的大米還是安全的,有專業檢測機構SGS對東北黑龍江產地5個品種大米進行重金屬進行篩查,檢測結果要明顯好於其他地區的糧食產地。
結果顯示,以黑龍江省為核心產區的東北大米產區由於工業化程度較低、土壤自然環境沒有被破壞,大米產品重金屬的污染程度在良好的範圍內,較長江以南的南方產區大米的安全性有明顯的優勢。
除了重金屬污染之外,我國的大氣,水源,土壤等環境都存在重大的隱患。在尋求解決之道的路上,又不免摻雜這各種利益和矛盾的拉鋸,難免不讓人憂心忡忡!
【舌尖上的重金屬】怎麼吃到少鎘大米2014-03-25 陳能場 土壤觀察
鎘稻米與痛痛病
鎘源自kadm ia,「泥土」的意思,1817年由德國化學家弗里德里希·施特羅邁爾等三位科學家發現。
一戰後,鎘廣泛應用於電鍍、合金、焊料、電池、雷達、熒光屏、半導體元件、殺蟲劑、塑料、槍械彈藥等生產中。
1968年日本政府認定富山縣神通川居民疼痛難忍的「風土病」源於當地居民食用含鎘稻米所致。鎘通過水稻吸收進入稻米,人體長期通過稻米攝取鎘導致近端腎小管損傷,鈣、磷以及低分子蛋白不能重新吸收而直接從尿中排出,鈣鎘離子半徑相近,骨頭的鈣不斷被溶出,鎘取代鈣進入骨頭,尤其在缺少維生素D的情況下。
日本科學家分析,人一生中(前50年計),攝取的鎘不能超過2克。一旦累積超過2克,腎小管會開始受損,一步一步邁向痛痛病。
腎是鎘的靶器官,腎臟累積的鎘約佔體內鎘的1/3,其次是肝,約佔體內鎘的1/4,肌肉含量少。
鎘在體內主要與蛋白結合,至今沒有有效的排鎘特效藥,得了痛痛病之後,由於是鎘取代了鈣導致的疼痛,也沒有有效止痛藥!
日攝鎘大米應低於274克
亞洲人以稻米為主食,稻米便成為亞洲人鎘的重要來源。
1992年和2000年我國的膳食調查中表明,來自大米的鎘分別占人體攝取的鎘的總量的54%和32%。
在廣東等地區,2008年來自大米的鎘可以佔總攝取量的64%。如果以一生中(前50年計),攝取的鎘不能超過2克,且來自大米的鎘佔50%來計算,設想每天都吃同樣分量的大米,大致得出,在目前的大米鎘標準(0.2m g/kg)下,每天食用的鎘標準大米不應超過274克(1/0.0002/50/365×1000)。當然現代飲食結構下,不會每天都吃大米。
支招:教你少吃到鎘大米
在目前鎘大米含量缺乏監控和分流的情況下,比較笨的辦法就是換著吃,找無污染的原產地大米吃。秈米較易富集鎘,適當減食。
鎘在稻穀中分布相對均勻,外表皮(米糠層含量高34%左右),碾米能去除10%左右的鎘。
鎘從表層到核心區域含量逐漸升高,鎘與大米胚乳中的谷蛋白結合,因此加工、淘洗、蒸煮的去鎘都非常有限。
微量元素如鐵、鈣、鋅等含量狀況對鎘吸收到體內的過程有較大影響,在這些元素充足的情況下有助於減少鎘進入體內而直接從糞便排出。
食物中的膳食纖維含量高對減少鎘的體內吸收也有促進作用。
作者陳能場系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研究員
我們是「土壤觀察」,歡迎關注,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或轉發給好友。
舉報常見途徑主要是工業污染導致的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
涉及到超標問題,其實首先關注的應該是標準 我國的水稻(大米)的鎘標準是2ppm 比一些歐盟國家的4ppm標準更嚴苛。因此按我們的標準來看,英國等國家的大米鎘超標率也會比現有數據更高。而之所以會有這個數據也是因為中國人吃大米比較外國人多,外國人以小麥為主食,根據人一生攝入的量來看這個標準對中國人來說是合理的。
對國內來講南方較為嚴重,因為土壤酸性較強,因此調整土壤酸鹼值是一個治理方法。不同的水稻品種對鎘的累積效應也不同,所以還可以篩選出較好的品種,但似乎市場阻力不小(-?-;當然了,還有治理污染源,客土法,土壤功能區劃等解決方法~聽講座後的淺薄的整理 捂臉好吧,剛寫完論文,於是來回復一下其實土壤中原本鎘的含量值是很少的,但是鎘這種東西吧,只要是工業生活,就總是或多或少會有排出,然後污水一流過,土地就污染了。關於鎘污染似乎沒有什麼比較好用的辦法,目前發現的比較有效的就是在土壤中增施鐵肥,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稻米累積的鎘,缺點是對土壤中存在的鎘還是於事無補...
不只是水污染問題,還有農藥及化肥,也是導致重金屬超標的主要原因。
答不對題,看到湖南大米所以進來說一說。鎘濃度標準有爭議,之前見有文章說到其他很多國家定的標準都比中國寬鬆,以湖南地區的大米為例,其實很多在國外是並不超標的。但是我並不贊同放低標準。
鎘大米要治理還需要很長時間,但米飯是我們每天必須的糧食。我家都是選購正規而且靠譜的渠道買大米,如果要送朋友或給老人買的 都是去誠鄰糧食上面選購,他們平台的每個米種都有具體的檢測報告公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