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圈高溫超過 30 ℃,地球和人類會怎樣?


這問題放這兩天沒人答,我就先答為敬了。

大家知道,以往同期北極圈盛夏最高溫度大約在10℃,假設突然升高30℃,達到40℃,再假設還是持續性的,(這樣才有意思嘛。)

那就分人類、動物、植物、氣候、海平面,這五個點分別說說,知道些什麼說什麼,有遺漏的大家補充。(政治、軍事、經濟我就沒學好過,且不太關心,望高人開一題作答。)

對人體的影響:

顯然北極圈的人沒什麼好的避暑設備,當外界溫度超過人體體表溫度時,人體無法通過體表散熱來散發熱量(熱輻射和熱傳導 高溫到低溫),所以人體皮膚里的汗腺會大量分泌汗液,用汗液蒸發來帶走大量熱量,用以維持人體產熱和散熱平衡。如果長期在40℃下,隨著體內水分的大量流失,如果不及時補充水分,會導致體液的滲透壓下降(汗液中帶走鹽分),人就會感到疲乏無力、頭暈眼花、噁心嘔吐、不思飲食,甚至出現四肢肌肉、腹壁肌肉疼痛等「熱痙攣」的癥狀,嚴重的甚至會有生命危險,所以,北極圈人基本停產研究如何適應持續高溫。只是這還是小病範疇,可怕的是,一旦凍土解封,藏於其中的史前病毒會降臨人間。

2015年,科學家在西伯利亞凍土下發現另一種病毒,經過計算和研究,這種病毒在地球上已經存在了超過三萬年,是一種史前病毒了。這些凍土下的病毒可不能小看,他們都具有極複雜的基因結構,有的甚至有超過1500種基因組,而普通病毒只有不超過10種,艾滋病毒在他們面前簡直不值一提。這些冰川下的危險與目前我們認知的病毒完全不同,因此若人類感染了這些病毒,想要研究對抗藥物估計沒那麼容易。

還有不僅僅是人體,凍土被解凍,將會對人類的一些基建設施造成影響:以及阿拉斯加的凍土出現的「不穩動向」,已經對當地的高速路、管道、軌道等等基建造成傷害……

對動物的影響:

北極人氣動物,北極熊,好,就是它,會很慘,處於食物鏈頂端基本是餓死,為什麼?北極熊只能在冰層上捕食,在水下和水生動物拼速度只有歇菜。北極熊基本用伏擊捕獵,其嗅覺極佳,喜食海豹,海豹在冰層下的水中活動,因為海豹為哺乳動物,不能在水中呼吸,需要回到冰面以上換氣,海豹換氣有固定的換氣口(在冰面上的一個洞),北極熊找到換氣口,守株待兔,等到海豹換氣時捉而食之。

但當溫度到40℃,海冰融化,冰面陸地會很快消失,具體多快得專業地理測繪來算。北極熊將失去捕食場,並且這個物種需要躺大面積浮冰來緩解體力,一直游泳不餓死也得累死,而到最後會自相殘殺直至滅絕。

然而北極熊只是眾多犧牲者其中之一,很多人都知道,雖然北冰洋是廣袤的海洋凍結成的大陸,但他融化出來的水確是淡水!隨著持續性高溫,融化速度是驚人的,大多數海魚的體內的細胞濃度較大,一旦大量淡水入侵,會使細胞膨脹而死,給生物鏈以災難性打擊。

對植物的影響:

當冰塊大量融化後,兩極藍色的部分(海水)比白色的部分(冰塊)會更多,而深色更吸熱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原理……

而凍土地帶如果一旦長出綠色植物,也將比過去白色雪與冰更吸熱,加上變暖後海面浮游植物必然生長,更加速全球變暖……

說到植被的話還要說說我們的口糧:

全球氣候變暖,將使世界主要糧食帶向極地擴展,並且擴展的速度是年平均氣溫每提高1℃,地球中緯度地區的農作物等將向兩極推進150公里左右,會使較為寒冷的高緯度地區的農作物生長期延長,產量相應增加。

但是氣溫的升高也會使中緯度地區極端天氣增加,地表的蒸發加大,地下水的水位下降,旱情趨於加重。氣溫升高會使低緯度的高溫和伏旱加劇。這些都會造成中、低緯度地區糧食產量下降。而世界上主要產糧地區是分布在中、低緯度地區,高緯度地區的耕地面積有限,因此高緯度地區所增加的糧食產量遠遠不能補償其他地區糧食的減產。

氣候變暖還會引起海平面上升,海水會向內陸倒灌,鹽土向內陸擴展,使農作物生長地區的鹽漬化和沼澤化更加嚴重,而鹽土是無法種植傳統意義的農作物的,所以靠近沿海地區的種植面積會急劇減少,糧食產量下降。

還有臭氧層的破壞,使得紫外線進入量增多加強,對農作物的爆射很可能會導致大批我們傳統意義的口糧作物絕跡,參考星際穿越。

這個方面很可怕,人口的增長還在持續,而變暖不可逆轉,不出袁隆平二世,人類饑荒已成定局。

對氣候的影響:

北極持續40℃高溫以後氣壓會降低,在北極形成一個強大的低壓系統,通過低壓系統的作用能將能量傳遞到全球,這樣對全球氣溫上升起到了火上澆油的作用,而全球氣溫上升又加劇了北極海冰的融化,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此外,北極海底至少蘊藏著四千億噸的甲烷,如果北極冰蓋完全融化,造成甲烷大規模釋放,將急劇加速暖化進程,甲烷造成的暖化效果是二氧化碳的二十三倍。

冰層下面的甲烷氣泡

一旦這四千億噸的甲烷釋放,南極也將很快淪陷。

還有,北大西洋地區是驅動全球大洋環流的關鍵地區,北極特別是北大西洋地區海冰融化將導致該地區淡水補給增加;該地區海水溫度的上升和海水鹽度的減少,也將對全球海洋環流的運行帶來重大影響。一旦全球海洋環流被破壞,就會導致全球性氣候災害的發生。比如地殼大尺度熱脹冷縮,大概率發生特大地震,地震一旦頻發,必然性一環扣一環,更多的火山爆發、海嘯和颶風一個都少不了。

對海平面的影響:

先看一組實錘照

瑞典攝影師Christian slund將現在的北極圈照片與20世紀初拍攝的照片進行了比較,讓大家明顯看到這100多年發生的驚人變化。

如果北極融完,全球海平面將上升7米,就算只上升5米,全球上百個海濱城市將被倒灌,包括上海和廣州。

假如覆蓋南極、格陵蘭島、冰川等地的冰層全部融化,海平面將會上升近70米,淹沒絕大部分的沿海城市(即人口最集中、最繁榮、最發達的區域)。屆時,世界第一大城市,東京會沉沒,京都也跑不了,日本雖然是山地丘陵地形,但人口密集的幾個大城市都處于海平面以下,幾乎無一倖免,並且領土會被海水撕裂成十來個小島,現在的日本應該是慌得一匹。

更慘的是擁有1.6億人口,密度世界第一的孟加拉國,海水上升40米後全國會統一沉沒。。

海平面上升對中國版圖的影響:

海平面上升一米,上海和江蘇受到威脅。

上升4米,上海沉沒,江蘇大部分地區沉沒。

上升6米,廣東,港澳開始受到威脅,開始影響山東沿海地區。

上升8米,安徽受到威脅。

上升9米後,天津開始受到威脅。

上升10米之後,江蘇大部分以及天津,浙江北部開始陸續消失。

上升13米,江蘇上海已經基本沉沒,孟加拉灣面積擴大。

上升16米,南京開始沉沒,安徽威脅很大。

上升20米,山東省被切成兩半,湖北受到影響,江蘇上海完全沉沒,北京開始也受到影響。

當上升到30米後,我國華東一帶全部沉沒。

上升35米後,武漢開始沉沒,山東省將會變成島嶼。

當上升到40米的時候,湖南省北部一小部分地區也開始沉沒,杭州也受到影響。

50米之後,山東省徹底變成兩個島,江蘇省全滅,武漢沉沒。

隨即60米之後,港澳地區也陸續受到威脅,海口受到影響。

上升70米後,石家莊沉沒,河北大部分地區也陸續沉沒。

要是再上升20來米,我這邊也要洗白。不過還好,到70多米的時候地球也沒冰了。

當然,對於地球本身來說,在12.5萬年前,北極的氣候曾經出現過比現在稍微偏暖的情況,當時的海平面已經比現在的狀態高4到6米了。如今的溫度升高只當是發個燒生個小病,把身體上的人類病菌清理一下,清恐龍那場病可比這重多了。

打了這麼多字,忘吃藥了,本王子去趟研究院,回來我要看到5個贊,看不到我捶死在坐的各位。

﹌﹌﹌﹌﹌有點浪,湊合當分界線。

一更:

看留言大量讀者有不安、不適、不眠等癥狀,我尋思著還是要解釋解釋。

首先表明我的態度,,那個「震驚!西伯利亞北極圈火了!溫度高達32℃」的新聞,我是堅決抵制。。先是美女火了,西伯利亞又來火,講道理,天兒這麼熱的,大家還要上班。。

然後說說個人對此新聞的解讀:

應該是北極圈附近個別區域極端最高溫32℃,而不是說北極圈普遍最高溫度是32℃,至於為什麼,可能因為全球氣候變暖大環境,而變暖是不統一的,有地區弱有地區強,而極地正巧溫度最低,基於全球來說,它升溫速度按照比例,肯定會更快,且剛好踩住了一個區域點,極地放大效應。

所以大家千萬不要胡思亂想

最後~ 嚴禁哄抬西部房價,違者重罰。


熔爐化和雪球化對地球並無影響,而對人類可能是毀滅性的。

地球在剛形成時,溫度低,並無分層結構。

後來由於隕石等物質的轟擊、放射性衰變致熱和原始地球的重力收縮,使地球的溫度逐漸升高,成為粘稠的熔融狀態

成冰紀(Cryogenian,符號NP2)屬於前寒武紀元古宙新元古代。成冰紀的上一紀為拉伸紀,下一紀為埃迪卡拉紀。成冰紀當時整個地球凍成一個類似固體形態的巨型雪球。時間大約發生在22億年前,然後再次發生大約在7億1000萬年前,最後大約在6億4000萬年前。成冰紀時期的法定地質年代開始於8億5000萬-6億3000萬年前

可見極端的熔爐化雪球化對地球母親並無所謂,害怕的是她的孩子們


結合自身感受強答一下。

我在南京。現在南京竟然已經不是火爐了,但一樣很熱。只是別的地方更熱了,把南京擠下來了。這讓我很奇怪。

但是另外一種現象讓我更加奇怪,那就是毫無徵兆的暴雨。對,就是那種大晴天你把被子掛出去曬,臨出行前把車窗打開提前散熱,然後被淋成狗的暴雨。

這種暴雨來的太快,毫無徵兆,根本躲不及。

另外還有一個奇怪的點,這種暴雨涇渭分明!我遇到過好幾次,就在我面前下暴雨,我一點事沒有,連傘都不用打。我就眼睜睜的看著前面的城市、道路、人、車,在雨中消失了。。。

於是我就開始思考。。。。

我得出的結論是,雖然南京的氣溫並沒有升高太多,但是這是因為大自然強大調控能力的結果,所以「氣溫不高」並不能掩蓋氣候已經異常的事實。

也就是說,「熱」是有一個程度的。到了這個程度以後,會有一個平台。全球是否變暖,要看原本那些「冷」的地方是否變熱了。比如東北、比如北極。

火爐不火,是因為火爐達到了一個溫度平台。

正是因為人類生產活動所產生的熱量已經上升到一定的程度,水分蒸發空前加快,導致空氣異常潮濕。只要稍有局部對流,就非常容易下暴雨。

下了的雨又被蒸到空氣中,變成第二天的暴雨。

下暴雨也能起到一點降溫的作用。而且那如曇花一現的積雨雲層,也能反射一部分太陽光到太空。導致溫度稍微下降一點。

這是地球自身的一種調解功能。通過雲彩反射、下雨,調節溫度不至於太高。

這種調節是地球的一個極限。

我們已經達到了第一極限。

如果我們不採取措施,如果我們突破了第一極限,如果熱量繼續增加,杜絕了下雨的可能。我們人類丟掉了雨和雲的保護。我覺得到那個時候,氣溫會非常急速的上升,並且不會下雨。到時候任你什麼格力大金也拯救不了人類脆弱的生命。甚至動物植物會被一起熱死。

不要突破大自然溫度調節的第一極限!


地球和人類咋樣,還有待研究和觀察,不過我覺得....

北極熊肯定慌成狗。


地球不會被怎麼樣,大不了再來一次恐龍滅絕。

人類就不好說了,可能是下一個恐龍。

人類目前的生活方式是不可能逆轉的了,我們不可能再次回到古代。唯一的方法是進一步提升人類文明,用更高等級的科技為應對即將到來的風險護航。

其實歐美主流輿論很早就開啟關注這些了,甚至一些電視 網路節目都在不時探討何時離開地球。

國人則不然,日日抖音 頭條 娛樂至死,大部分人忙著賺RMB糊口。

嗯。


推薦閱讀:

TAG:生活 | 自然科學 | 地理 | 科技 | 地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