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總喜歡攀比,怎麼才能正確給孩子講人和人之間的差距呢?

家長反映孩子總喜歡說班級里誰誰家有錢,誰誰暑假去美國玩歐洲玩,誰誰買了新文具呀新衣服,誰家住的房子大別墅呀!問我,咱家為啥沒有別人家有錢,媽媽你為什麼不去多賺錢?!其實我家就是一般家庭,在物質上也沒太缺孩子,但是和她班裡富二代確實沒法比!也跟孩子講過道理,人跟人不一樣啊等等,但她還是喜歡說這些,我很苦惱!

首先很理解這位家長的心情,小孩子在學校難免會在課餘時間討論家裡的一些情況,畢竟學校也是一個小社會,也脫離不開這個社會的物質基礎。這裡我想知道這位家長當您在聽到孩子這種類似的表達時,您內心的真實感受是什麼?是真覺得人與人就是不一樣?還是您對自己的生活現狀與一些「富二代」相比時,內心也會有失落感或者挫敗感?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擅長和天賦,有行走在這個世間屬於自己的人生功課。

您內心的真實體驗是會影響到孩子的。因為對於溝通的效果,語言內容只是起了很小一部分作用,關鍵還在於我們說話時的語音、語調、語氣以及一些肢體動作。如果我們口中所說與心中所想本不一致,無論我們跟孩子講多少道理,效用都不會顯著,因為我們也不是那麼認為的。

至於如何跟孩子講人與人之間的差別,這個話題就像我們可以看到每個孩子不同的天賦特徵一樣。有的孩子天生就是籃球高手,而有的孩子卻在音樂方面有著獨特的天賦,還有的孩子則是天生的表演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擅長和短板,爸爸媽媽也是一樣,我們家暫時沒有其他人家有錢,是因為在賺錢方面,那不是爸爸媽媽的長處,可爸爸媽媽卻在其他方面有自己獨有的優勢,而且爸爸媽媽也一直在努力學習如何賺錢。

同時,我們也可以直接同理到孩子在說這些話時的情緒感受,就是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正在努力讓你可以住上別墅的路上,爸爸媽媽需要你的支持,我們全家一起努力。讓孩子知曉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固然重要,同時,孩子內心的訴求也是我們需要看到的。可能孩子需要的並不一定是那些物質上的滿足,更多的是家長可以在那個當下看到她的需求。

比如當孩子來跟我們說同學出國游的經歷時,我們也可以在自己的財政能力範圍下,問一下孩子:寶貝,你現在是不是也很期待有一次旅行的經歷?假如現在我們家要計劃一次三天的國內行,寶貝你最想去哪裡?滿足孩子一定內心需求的同時,轉換孩子對問題的聚焦點。或者當孩子來跟我們表達時,我們也可以問一下孩子,比如說:寶貝,媽媽很好奇,當你在說同學出國游,家裡住別墅特別有錢時,你內心感受到了什麼?有錢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從而引發孩子內在對這些問題的一個思考。

花開四季,萬物有時,生活中如果我們可以真實感受到萬物的這種差別,那我們一定也可以真切支持到孩子的這種體驗。

推薦閱讀:

TAG:攀比 | 孩子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