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水調香一般會把哪種香作為前調?哪種作為中調?哪種後調?有一般規律嗎?
以下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個人理解:
前中後調劃分最主要的規律,是香材本身揮發速度快慢:柑橘類、綠調、果香、醛香和部分辛香等香材一般揮發速度較快,所以常常被列為前調;花香香材揮發速度略慢,因此經常被劃分到中調;香脂、麝香類和部分木質等往往揮發速度更為緩慢,故而是後調的常客。
不過,這不代表香水在最開始幾分鐘里就只能聞到前調標註的香材。因為香水噴上去以後,所有的香氣成分都會同時揮發,然而由於被列在前調的香材元素多半揮發速度最快,因此在此時聞到的香氣里所佔比例最大,故而最容易辨別出標註在前調的香氣。但假設某支香水裡使用的後調香材比例足夠大,那麼即使香材本身揮發較慢,但因為基數大,所以也可能在一開始就能清晰辨認出被列在後調里的香材,比如不少東方調香水裡的香脂。
根據Bois de Jasmin和Perfume Shrine的相關文章,將香水劃分為前中後三調的香表,是20世紀初的傳奇調香大師Jean Carles為了能系統地教授調香、以及能與非專業人士談論香水而發展出來的工具。能嚴格遵照三調結構的香水,大多是在1930-1970年代之間所推出,因為該階段正值西普香調 - 被公認為三調構架最為嚴謹清晰的香調種類 - 的日趨成熟和風靡。
1930年代之前,由於人工合成香材的應用尚不算成熟,當時的香水普遍依賴氣味複雜的天然香材,不容易呈現清晰的三調變化。再加上彼時三調調香的理念尚未完全成熟,所以也沒有刻意去追求嚴謹地表現三調變化。
而1970年代之後,結構嚴謹的西普開始收到多方挑戰:80年代東方調東山再起,90年代開始則是水生調和花果香雙重夾擊,反叛主流市場的小眾沙龍品牌則推動了單一香調香水的發展,這些香調的結構都更為自由。與此同時,隨著全新的人工合成香材不斷湧現,也給調香師提供了更多的創作思路和切入點。因此到了今天,嚴格遵照三調構架的調香方式已不再是主流。
然而,如今香水品牌宣傳文案里提供的香表,大部分都還是保留了三調的格式,即使香水本身聞起來更接近單一香調,或是如大片色塊拼接那般隨意自由。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因為這樣的格式流傳廣泛,已然是約定俗成。因此現今的三調香表,更多的是宣傳手段里的一部分,用來吸引各自的客戶群,以及提供討論香氣的基礎,比如小眾或工坊品牌的香水有時選擇標註香材本身的名稱,用來吸引喜愛探究香材的香水愛好者;而面向大眾的主流品牌,其香表則往往更為天馬行空。
emmm這個比較複雜。。本身香調有很多種,我先寫其中一種,花果香調。前調一般多是柑橘類這種揮發比較快的也比較亮的味道,再就是一些花香,小蒼蘭之類,這個不固定,偶爾會有苔蘚綠葉這種。中調瓜果類等水果比較多,但是柑橘類相對較少,花香的話玫瑰啊 牡丹啊 這些味道相對濃郁留香相對持久的會在這兒。尾調基本就是一些比較沉穩的檀香啊,廣藿香啊 ,焚香啊,麝香啊,琥珀啊。這一類。另外花果香調女香為主。手機碼字太費勁。有人看回頭在碼其他香調的文字。
前調一般是比較可識別的花果調
尾調一般是比較沉穩的木質
不一定對
喜歡的香水都是這個樣子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