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 的問題在於性能
Mac mini, MacBook Air, 這對被 Apple 遺忘的難兄難弟, 終於在 2018 年迎來了更新.
Cook: 「我是不是該退休了?」
但是, 相比於當年 Mac mini 砍掉四核心只推出雙核心, 砍掉 SODIMM 內存插槽改為焊死在主板. 今年 Mac mini 看上去良心了不少:
10gbps 電口(可選)
最大 64GB 的 SODIMM DDR4 內存4/6 核心可選四個Thunderbolt 3HDMI 2.0
...
但是一個核心的問題: 你指望多少工作依賴集成顯卡? 好吧先不提這個, 談談價格.
並且 mac mini 的起步價高達 800 美金. 4核心-6核心需要多花 300 美金. 如果要升級到 64GB 內存需要 1400 美金(搶錢呢! 不過你可以自己加).網口需要 100 美金, 但是電口 10gbps 網線貴而硬, 交換機昂貴且比較稀少...
所以如果你要把 Mac mini 當作你的桌面機, 他的集成顯卡性能將會是很多場景下的瓶頸.
而 Apple 也毫不知廉恥的曬出了 Headless 方案:
這真的是有點蛋疼了. 說真的很多 workload 能夠在 Linux 做的更好, 如果真的需要 macOS, 比如用 Xcode 編譯 App, 這種用不到的 GPU 的 workload 直接用 KVM 虛擬化 macOS 就好... 這種方案不僅成熟穩定, 而且性價比高.(launchd 禁用圖形界面即可). 至於 3D 渲染拿 Mac mini 做就是扯淡了, 能夠指望集成顯卡有多少性能.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 iMac 27 寸真的是非常良心的機器, 27 寸 5K P3 屏幕, SODIMM, Radeon Pro 580 還送鍵盤滑鼠, 簡直就是買屏幕送電腦. 現在唯一值得抱怨的是邊框厚, CPU 沒有升級, 硬碟配置不好...
而 MacBook Air 的情況就更為尷尬, 重量僅僅減輕了 0.25 英鎊. 但是 CPU 核心仍然只保持了雙核... 對比 2016 的 MacBook Pro 來說, 提升的幅度實在是有限. 而 Apple T2 的加入也給這個設備的固件增加了不可控的因素. 我想除了那些文字工作者以外, 更多還是考慮選購四核心, 帶 touchbar, 更強 GPU 的還有更多 Thunderbolt 3 的 MacBook Pro.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