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香酒、濃香酒…或正終結在年輕人的餐桌上

各位朋友是否留意過,現在很多消費者,特別是年輕消費者購買白酒時,似乎已經很少特意去關注白酒的香型了。老異不僅要問,難道醬香酒、濃香酒等真的要終結在年輕人的餐桌上?今天我們來聊聊這個話題。可能很多朋友對這個話題有些懵圈,那先請各位仔細回想下,自己最近一次購買白酒時,考慮過香型的因素嗎?

一、先看現狀

我們先從三個方面看看消費者,特別是年輕消費者在選擇白酒的關注點和對香型的態度:

1、不同的消費者選擇白酒的關注點不同

由於不同消費者的消費偏好、消費能力、知識背景及消費目的差異很大,從而導致消費者在選擇白酒時關注點的差異性很大。從營銷角度來講,對所有用戶需要進行分層管理,即採取差異性的營銷手段。在老異看來白酒用戶大概可劃分為普通用戶、專業用戶和職業用戶:

普通用戶:大約有95%的消費者都屬於這一類用戶,他們是酒類消費的主要群體,他們幾乎沒有任何酒類相關知識背景,不了解、也不願意花費時間和精力去了解白酒的香型,選擇白酒更趨向於口感的選擇或者跟風。因此對於普通用戶,過分強調香型,反而會增加他們選擇困難度,應該簡化,讓他們快速找到自己喜歡的產品並作出購買決策。

專業用戶:這部分用戶具有一定酒類知識背景的愛好者,喜歡品鑒各種不同的酒類產品,能夠初步了解和掌握各種酒之間的差異,各種香型的差異等。這一類消費者佔比較小,大概不超過5%。他們關注的是產品的特點,特別是就是香型,老異算是這一類。

職業用戶:這部分用戶大多是從事酒類及相關行業。他們對白酒工藝、香型了如指掌,並且能夠了解各類酒的差異。非常關注每個品牌的原料、工藝、儲存等諸多專業化的指標。

針對專業用戶和職業用戶,廠家就需要建立一系列完整的信息鏈條,並突出工藝、香型、原料、儲存,甚至文化、歷史等各方面優勢和特點,讓這些消費者能夠全面了解品牌。

2、普通消費者難以理解香型專業性地描述

白酒香型分類背後是生產標準以及生產工藝,對產品特點的描述太過專業,而專業術語歷來都是晦澀、難懂,這是因為專業與非專業的話語體系的不同。不同話語體系的兩個人溝通,是很痛苦的。比如窖香濃郁,怎麼理解窖香是什麼香?還有香氣優雅,豐滿協調等。

而普通消費者,特別是年輕消費者在選擇白酒時候,只關心白酒的口感、和誰喝酒,以及喝酒時的樂趣和飲後的舒適度,很少去關心香型、工藝。如果只強調香型,不是直接說明口感特點,而是讓消費者根據專業術語去猜、去琢磨,顯然增加了他們對白酒口感辨識難度,從而有可能導致選擇其他品牌。

3、香型碎片化導致消費者選擇困難症

各品牌樂於去創新香型,其核心目的是建立香型壁壘,提升品牌競爭優勢,跳出原有香型紅海,開創新的藍海市場。白酒香型從最初的醬香、濃香、清香、鳳香四大香型,增加了豉香,米香,兼香,老白乾香,特香,葯香,馥郁香、芝麻香等香型,達到12種香型。

隨著香型不斷的裂變,不斷碎片化,卻出現了另一問題,就是普通消費者沒有專業知識儲備,無法從專業的角度去區分不同香型白酒之間的差異。因此,香型越多,就越增加了他們選品難度,降低了選品效率,導致選擇困難症。

最近幾年,很多品牌提出北派濃香、北派醬香等香型定位,這種傍大款的方式已無法構建香型壁壘,反而陷入香型惡性競爭泥潭,只記得大樹底下好乘涼,但別忘了大樹底下也不長苗。提出這些香型的品牌,市場幾乎沒有真正實現過大的突破。

基於以上三點分析,老異覺得白酒香型分類方式確實應該到了調整或者優化的時候了。

二、如果弱化香型,那如何劃分白酒?

可能很多朋友會問,香型如果被弱化,那用什麼標準來劃分白酒?我想圍繞消費者關注的度數、口感等或許是個不錯的方向老異總結了幾個品牌案例,不一定對,供大家參考。

1、用酒精度區分

突出產品度數,突出某一度數,成為某一度數的代名詞,類似於53度飛天茅台。

青島琅琊台開發的高達70度原漿酒--小琅高,以高度為產品傳播訴求點,弱化香型,突出酒精度,一句話「滿足你對白酒的一切幻想」。

豐谷酒業開發的「低醉酒度,豐谷酒王」,圍繞白酒「醉酒度」這一概念,用僅相當於同度數40%的醉酒度,表現出「醉得舒適,醒得快,飲後清新自然」的「低醉酒度」特徵。

洋河的微分子酒,也是選擇繞開香型,推出口感度概念,按照洋河官方的描述,微分子具有「40度的口感,30度的酒度、20度的後果、10分綿柔」。

衡水老白乾開發的67度古法20年產品,突出的67度,讓消費者立刻產生記憶。

2、從味覺區分

白酒本質上屬於食品飲料,味道很關鍵,用味來劃分白酒,回歸酒的本質,反倒跳出了香型競爭。洋河就是通過味來重新劃分市場,並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洋河可以說是過去十幾年跳出香型競爭的最大受益者。

洋河本身是濃香型白酒,如果繼續扛濃香大旗,很容易跳進五糧液、瀘州老窖、劍南春、古井等一大批濃香競品的競爭泥潭中。洋河從「甜綿軟凈香」的產品特點中,樹立綿柔特點,以味劃分白酒,跳出了香型紅海,目標群體迅速擴大,自2003年推出藍色經典品牌,打出綿柔型白酒開創者的口號之後,成為過去成長最為快速的品牌。

就如同當年王老吉涼茶跳出「降火」市場,進入「防火」市場從而擴大目標人群,一句「怕上火喝王老吉」讓王老吉成為一個品類的代名詞。

這裡說下綿柔,自從洋河推出綿柔型的白酒之後,綿柔已經成為一種風尚,比如茅台的綿柔漢醬、五糧液的綿柔尖庄、老窖的綿柔百世窖,還有綿柔金六福等。各種綿柔產品層出不窮。綿柔似乎成為一種酒的分水嶺,白酒品質是否綿柔都快成為一種標準。除了綿柔之外,市場上還出現了醇柔型白酒,柔雅型白酒等多種用味劃分白酒的做法。

衡水老白乾作為老白乾香型的創立者,在其子品牌十八酒坊的傳播上突出了「醇柔型白酒開創者」,以口感特點來定位產品,當然其生產標準仍然是老白乾香型,這個並不矛盾;

江小白將「簡單純粹」產品口感特徵,上升到江小白主張的生活態度,受到了年輕群體的追捧。而江小白在產品上弱化香型,強調單純高粱酒,可能借鑒威士忌單一麥芽的靈感。

3、借鑒葡萄酒和洋酒的做法

很多葡萄酒和洋酒在產品方面,也是採取弱化工藝,強化口感特點,採用某種水果味道或者現實生活中某一種味道作為參考,是非常形象的一種方式,太過專業的評論會與消費者產生距離感,而消費者需要的體驗感。

比如,用梅洛葡萄品種釀製的葡萄酒,口感清新優雅,蘊含草莓、巧克力香氣。用佳美娜葡萄釀製的葡萄酒,酒體豐滿柔順,富含濃郁的黑莓、李子味。

傑克丹尼威士忌標註口感是煙熏麥芽,柔滑香草;馬爹利干邑白蘭地則是從外觀、香氣和口感三方面介紹,特別是口感,用了口感濃烈、層次豐富、後調悠長辛辣,有淡淡的柑橘味。

其實,洋酒的做法也是一種變相的通過味來劃分市場的方式。白酒也可借鑒葡萄酒和洋酒的做法,對自己品牌白酒口感進行鑒定,尋找出日常生活中對應口感,比如米香型的三花酒,帶有淡淡的蜂蜜味。還有西鳳酒,帶有微苦的杏仁味道,景芝酒帶有一直炒芝麻的味道,九江雙蒸酒口感清淡沉悶、酒中有明顯的腌臘肉的味道。

不要擔心特殊的味道會引起用戶反感,現在是個性消費時代,只要品質過硬,找准目標群體,耐心培育引導,就能切入市場。按照《怪咖時代》作者賽斯高丁的觀點「中間消費市場已逐漸陷落,你不用關注中間消費者,只需討好一群有特別喜好的怪咖,就可以依靠這群狂熱者來撼動市場」。比如白花蛇草水、台灣黑松沙士都有非常奇怪的味道,但是取得了成功。

4、借鑒服裝行業,設置產品指數:

服裝行業在產品指數上,按照彈力指數(無彈、微彈、超彈),柔軟指數(柔軟、適中、偏硬)以及厚度指數(稍薄、薄、適中、厚、加厚)三個標準,來讓消費者直觀的來判斷服裝是否適合自己。白酒是否也可以從酒體顏色(清澈、適中、微黃),口感指數(綿柔、適中、濃烈)、香氣(清香、適中、濃香)三個指數,讓消費者選擇白酒時,憑藉自己喜好去選擇。

三、老異說

今天文中選圖老異特意選擇各品牌天貓、京東店鋪產品詳情圖。因為電商用戶更加年輕,他們當前白酒消費量可能還不大,但是他們消費習慣和偏好正在形成,而且後期很難改變,等10年後,他們成為白酒的消費主力,就會對行業品牌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因此老異關心的是當前的消費環境,年輕用戶他們在喝酒時候最關注的是什麼,是香型嗎,是複雜的工藝嗎,是釀造的原料嗎?都不是,而是口感以及飲酒時候的感覺。

可見,香型終結並非老異戲言。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香型已經在消費者,特別是年輕消費者選品的時候,被悄悄地弱化了,或許醬香酒、濃香酒…真的要終結在年輕用戶的餐桌上?

當然老異還是需要強調下,香型終結並不是說香型就不重要了或者要直接丟棄了,而是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向消費者告知產品信息的時候,契合其關注的利益點。弱化某一點,不代表這一點就可以取消了;突出某一點,也不代表其他點就不需要了。

酒類營銷是系統工程,從產品、品牌、渠道、傳播等每一點都需要做好。只是時代在進步,行業在發展,在市場環境出現變化時,品牌如何迅速圍繞新的消費環境、新的消費群體、新的消費觀念,新的消費需求和關注點,制定針對性的營銷策略,而非一成不變的使用一套。渠道變化如此,品牌定位策略如此,當然香型的發展也是如此。

在服裝行業經常出現復古,什麼意思?就是說今年流行的,可能是十幾年前流行過的。香型也是如此,正式因為過去幾十年,都在強調香型、細化香型,導致白酒香型已嚴重碎片化,再談香型,消費者已經麻木了。當然,可能過十幾年之後,香型的劃分又會重新回來,大家又重新對白酒的工藝、香型感興趣了。一切都是以消費者為中心,圍繞消費者關注點去。

今天互動話題是:你在選擇白酒時,關注香型嗎?

(作者:異評酒,資深白酒行業從業者,資深電商營銷專家、分析師)


推薦閱讀:

TAG:白酒 | 高度酒 | 品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