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糜爛不是病,謠言才是害人病!

相信大家對「宮頸糜爛」這一詞並不陌生,曾經去醫院的女性,十之七八都會被診斷有宮頸糜爛,然而真相是,它更多是醫學界對宮頸的一種正常表現的錯誤認識。

以前「宮頸糜爛」指什麼?

想要說清這個問題,需要先知道:宮頸是陰道和子宮中間的那一部分,精子必須通過這裡才能與卵子結合。宮頸的表皮有兩種,上端的靠近子宮的表皮,是柱狀上皮,外觀上,看著像是「糜爛」了,下面的接近陰道的表皮,是鱗狀上皮,看著比較光滑。

過去說的「宮頸糜爛」,是指細菌(主要疾病是炎症)入侵宮頸,造成鱗狀上皮脫落,柱狀上皮蔓延到原本屬於鱗狀上皮的區域,使得臨床時觀察到大片「糜爛」的區域。

「宮頸糜爛」的真相

真相的關鍵,在於柱狀上皮和鱗狀上皮的範圍變化其實是受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影響,而並非是由病菌入侵引起。

女性在青春期之前,分泌的雌激素較少,柱狀上皮就往上靠些,來了月經之後,雌激素增多,它相應的就向下發展,等到女性絕經後,範圍就再度往上收縮。

因而「宮頸糜爛」其實根本不是病。2008年,本科生的第7版《婦產科學》教材取消「宮頸糜爛」病名,以「宮頸柱狀上皮異位」生理現象取代。

「宮頸糜爛」的6大謠言

1、不孕不育。這是最大的謠言。導致不孕的主要原因是婦科炎症,炎症能造成大量濃性白帶,白帶中的白細胞會吞噬精子和阻礙精子前行,而「宮頸上皮柱狀異位症」本身不會導致不孕。

2、流產。病菌感染可能致使胎膜破裂,羊水泄露,導致流產。

3、引起併發症。包括其它婦科炎症、囊腫和息肉,這些同樣是炎症的危害。

4、性泛濫容易得「宮頸糜爛」。需要注意:「宮頸上皮柱狀異位症」與性生活習慣沒有關係,但不潔性行為容易感染HPV病毒等。而HPV長期反覆感染可以引起癌前病變,甚至癌變,那麼就可能使宮頸表現為「糜爛充血」的狀態。

5、避孕套刺激會引起「宮頸糜爛」。其實只是女方對避孕套過敏了,出現了皮疹、瘙癢,好像「糜爛」了一樣。

6、「宮頸糜爛」會致癌。「糜爛」究竟是生理性改變還是病理性的,必須做宮頸TCT+HPV檢查才能知道。檢查發現宮頸有上皮細胞異常增生,這種「糜爛」才是癌前病變的表現,否則不是。

溫馨提示:根據我國有關方案建議,女性25歲至29歲建議每年定期做TCT檢查,如有異常,再做HPV檢查;30歲至64歲,則建議兩項檢查同時做。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可以關注和轉載給更多需要的人哦~


推薦閱讀:

TAG:不孕不育 | 宮頸糜爛 | 婦產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