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地級市古代府治的所在地依然位於母縣(或縣級市),而沒有劃入市區?

)比如徽州府治居然依然位於歙縣的徽城鎮,而沒有劃入黃山市的徽州區


題主的題目出得挺精密,我的理解是滿足以下條件:1、地級市市區劃自原州府附郭縣(排除大部分另起爐灶的新興城市,比如煙台市母縣福山非登州府首縣蓬萊,反向排除衰落到如今已不是地級市的府城,比如嚴州府、汀州府);2、原府治所在區域仍然未設區(排除大部分母縣改區地級市,80年代前劃片設市的城市大部分府治地區都是如今市區,即使母縣如今仍保留存在,例如長沙府,排除80年代後整體設區建地級市的城市,比如延平府)。

這樣的例子應當很少,大部分例子是府城衰落換了地區中心,要麼也被撤縣設區了,倒是許多現存的市駐地母縣,地界被剜心被蠶食被瓜分,現在的縣城早已不是原先的府治。

其實黃山的例子也很特殊,自打徽州叫徽州起,徽州首縣就是歙縣,雖然,徽州區劃自歙縣,但是個人感覺其就是當年徽州地區撤地設市屯溪和太平(黃山縣級市)兩個主體區域(一個留名一個留駐)鏈接體的存在,否則黃山地級市就如同現在的南平/建陽一樣的情況~而屯溪來自於休寧縣,太平縣大部分地界就不是古代徽州府地。

我篩選的範圍主要是工礦/交通/旅遊資源立市同時離古代府城較近的地級市。

我想到的和徽州府最像的應當是台州府,台州府附郭縣臨海貢獻給當今市府椒江區江北部分的一塊地,一塊非核心區~台州市區大部分來自於黃岩縣。

其他答主提到的接近題意的有懷慶府-焦作市,焦作市主體來自於修武縣,部分地方劃自博愛縣,而博愛縣為民國時期馮玉祥划出的自由民主博愛平等四縣之一,來自於懷慶府首縣河內縣(沁陽市),算是沾到題目的一點邊。

以及沅州府-懷化市,現懷化市區及中方縣為原懷化縣,也是近代設縣,土地來自於芷江(沅州府首縣)、黔陽以及辰溪,我僅能推測原芷江縣部分土地入了懷化市區。

以上例子其實都只能說與題目沾邊,現地市市區與原州府府治附郭縣之間的關係應當都算不上母縣的關係,包括黃山市也不能說其母縣是歙縣。

更接近題目要求的是鳳陽府-蚌埠市,蚌埠的大母家鳳陽縣已經被滁州擄走了,鳳陽府治今鳳陽縣城,蚌埠市的主體來自於鳳陽縣,不過蚌埠還有個二母家懷遠縣。

完全符合題目要求是太平府-馬鞍山市,太平府治今馬鞍山市母縣當塗縣縣城姑孰,馬鞍山市主體都是來自於當塗縣(當塗可稱之為馬鞍山市母縣),其餘例子基本上都是多個縣地界拼合而成(資源立市比較常見的情況)。

至於由經常被拿出來的梗——石家莊趙子龍所引出的石家莊市,算是繼承了真定/正定府,但其母縣不是正定縣,而是一河之隔的獲鹿縣(今鹿泉區),像這種例子應當不符合題目要求。

目前就想到這些,請參考補充。


有一個應該符合的 台州府治所在臨海縣(今臨海市)。台州市市區是黃岩縣分出的。

原府治所在縣不是主城市區但是已經被改區算不算?上海就是這種。


之前存在的萬縣專區,萬縣地區和萬縣市治所在萬縣,然而之前接近兩千年的時間萬縣都屬於奉節管轄,奉節明清時期叫做夔州府,一直是下川東三峽地的首府,近代由於經過本過奉節夔州的川漢鐵路胎死腹中,奉節失去鐵路,剛好萬縣開埠,於是萬縣取代奉節成為三峽地區的首府。然而奉節古代的地位堪比襄陽(宋朝時比襄陽還高),也是中國最早建制的一批縣之一,四川名字的來源就是來自於當時四川盆地有四個川峽路,奉節就是其中夔州路治所,管轄現在重慶直轄市,四川東部,湖北恩施,還有貴州大部分地區。綜合來看,奉節在巴蜀之地的古代地位是可以進去第一梯隊的。只是由於近代連萬縣都不如,歷史古迹被淹沒毀壞,如今連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名號都拿不到


南康府星子縣(現縣級廬山市,非九江市轄區)。

南安府大庾縣(現贛州市大余縣)。

辰州府沅陵縣(現懷化市沅陵縣)。

沅州府芷江縣(現懷化市芷江縣)。


湖北省鍾祥市,現為荊門市代管的縣級市,歷史上長期是所在郡/州/府的中心。1996年,鍾祥被荊門市代管,併入荊門市。由於歷史上鍾祥市與荊門市區處於同一行政區划下的時間較短(明朝嘉靖十年(1531年)至清朝順治三年(1646年)),所以勉強符合題目要求。

(這篇答案涉及答主家鄉,寫得啰嗦。不感興趣的話,括弧以下可以跳過了。)

在湖北行政區劃圖中,荊門市處於湖北省的地理中心位置,而荊門市區在荊門市範圍內整體偏西,而代管的鐘祥卻處於荊門版圖的地理中心。在平原地區,理論上地區的行政中心與地理中心重合時,各地與行政中心往來的成本最低,而荊門並不符合這一最優模式。荊門行政中心偏西的結構,得從歷史上鍾祥與荊門市區的關係講起。

荊門市位於湖北省的地理中心位置

荊門市區位於荊門市的西部,從東部的京山縣到市區,須橫穿整個鐘祥。

註:以下所稱荊門,非現荊門市(地級市),而是現荊門市的市區,歷史上的荊門。

歷史上的荊門(古稱荊門縣或長林縣),與鍾祥共處同一上級行政區劃的時間有限。大多數時候,以鍾祥(古稱長壽或萇壽)為中心的竟陵郡/安陸府,並不囊括現荊門,而是輻射東南方向的(今)京山、天門、潛江等地,取江漢平原腹心精華之地。

而現在的荊門市區,亦即古代的荊門縣,則往往和它西邊的當陽縣同屬於一行政區劃內。

漢江在鍾祥偏西部穿過,所以歷史上荊門在漢江西岸與當陽等地分分合合,而鍾祥則隸屬於漢江東岸的竟陵郡/安陸府,荊門鍾祥在行政設置上並行一千多年。

而鍾祥與荊門同處於一府之下,且府治位於鍾祥的時間,只有明朝嘉靖十年(1531年)至清朝順治三年(1646年)年間。而這一行政變更,與明世宗朱厚熜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明世宗朱厚熜出生於鍾祥,原為受藩湖廣的興獻王朱祐杬之子,本無可能成為皇帝。但明武宗朱厚照駕崩時,無子嗣和弟弟,根據明朝「皇明祖訓」的規矩,朱厚熜作為武宗堂弟,進京即位,後改年號為嘉靖。明世宗朱厚熜執政前期,曾發生圍繞「繼嗣」與「繼統」的「大禮議」之爭。 嘉靖十年,朱厚熜地位穩定後,賜名故里之地「鍾祥」,取「鍾聚祥瑞」之意,並將鍾祥所屬的安陸州升為承天府,治鍾祥縣,屬湖廣布政司,轄鍾祥、京山、景陵(今天門)、潛江、當陽五縣及荊門、沔陽(今仙桃)二州。承天府與當時南京應天府、北京順天府並稱全國三大名府,盛極一時。

據明嘉靖間編修的《興都志》和《承天大志》記載:「是歲,言者請建安陸州為京師,禮官言:京師惟天子之都得稱之,文皇帝定鼎北京,實萬國朝宗之地,不必又建京師於安陸。但皇上龍飛之域,又皇考陵寢所在,宜改州為府如鳳陽故事。上可其奏,定府名曰承天,附郭縣曰鍾祥,以重陵寢。」

這是歷史上荊門第一次被囊括在以鍾祥為中心的行政區劃之下,也是歷史上的唯一一次,而且也純屬龍興之地的加成。等到明亡清興,革故鼎新的順治年間,承天府就被撤銷,回歸安陸府這一舊稱。也難怪,畢竟明朝的「天」被清朝推翻了,哪裡還敢再去「承天」呢?不過鍾祥這一名稱卻被保留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

建國後,鍾祥與荊門均為荊州地區行政公署所轄縣。80年代初期,荊門升為地級市;1992年,鍾祥撤縣建市;1996年,鍾祥被納入荊門市,為荊門市所代管。究其原因,荊門位於焦柳鐵路線上,國家和湖北省利用荊門的鐵路優勢,布局了一些重化工業,而鍾祥儘管有漢江的航運優勢,卻在水運衰落的大背景下,發展速度慢了下來,沒能延續歷史上的輝煌。

補充:嘉靖年間「大禮議」之爭中,世宗朱厚熜之父興獻王朱祐杬的地位問題是核心爭論。朱祐杬生前不曾做過一天皇帝,而死後卻被其子世宗追謚為皇帝,為「兒子先當皇帝,老子再當皇帝」的千古奇事。因此,朱祐杬所葬地由王墓改帝陵,即明顯陵,2000年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歡迎各位來鍾祥感受明王朝散落此地的遺迹,從武漢自駕過來當天可往返。

鍾祥明顯陵——古建築還在訴說歷史


推薦閱讀:

TAG:城市 | 地理 | 行政區劃 | 地理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