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鯉」背後的秘密
最近,一條「超級錦鯉」的故事在朋友圈熱傳,這條「錦鯉」通過微信公號發文敘述了自己從小到大的幸運經歷,引得閱讀者紛紛轉發,一時呈刷屏之勢。
這都是源於之前,支付寶的「尋找中國錦鯉」活動轟動網路——網友@信小呆以三百萬分之一的概率,抽中了支付寶年度大獎,總價值據估算超過300萬元。此後,各路商家、品牌主紛紛跟風,「鑽石錦鯉」「火鍋錦鯉」「高校錦鯉」「美妝錦鯉」層出不窮……
「錦鯉」為何會成為網路上好運的代名詞,之後又變成了商家、品牌主營銷的「金字招牌」呢?
轉發朋友圈,就有機會成為「錦鯉」,獨得10萬元大獎;轉發一條微博,就能吃飯不花錢,真正實現幸運霸王餐……近來,某些商家、品牌主的「錦鯉抽獎活動」層出不窮,各種作妖。抽獎背後的套路到底是什麼呢?就此,我們來看一看下面的典型案例:
10萬元,7天漲粉過百萬
一條「愛戀錦鯉」抽獎活動在朋友圈刷屏,清單羅列了珠寶、化妝品、國外旅遊等獎品,參與者只需發一條朋友圈,就有可能獲得這些總價值10萬元的大獎。
「活動發起僅2天,公眾號粉絲就增長了好幾倍。」該珠寶相關負責人透露,從活動開始日發起投票,到7日後的正式開獎,歷時166小時,累計共有122萬人參與抽獎。「這次送出的獎品都是公司出錢採購的,粗略計算,總共花費10萬元,初衷是為回饋用戶,積極跟風時下「錦鯉風」沒想到反響這麼大。」
其實職小氧認為:「通過抓住消費者心理,取得了很好的傳播效果,這個費用真的並不算高。算的上是一次成功的品牌營銷。
「錦鯉」現如今成為了吸粉利器的代名詞。背後的邏輯真相是什麼?其實小氧認為它的核心就是「互動」營銷。
「轉發又不要錢,不轉白不轉。」「動動手轉發不要錢,萬一中獎了呢!」無數產品用戶抱著類似的心態,熱衷於參加各類「錦鯉」抽獎活動。那些抽獎的博微、微信公號文章,就這樣被無數次地轉發、評論,成為了網路爆款。
「互聯網自媒體變現方式很多,當下80%都是靠廣告費。只要能吸引流量,賬號價值就是提升。」但也不得不考慮一個問題現象:抽獎之後10萬人「取關」
對活動方來說,「錦鯉」抽獎看似是吸粉利器,但相當一部分網友用戶會在活動結束時便迅速取消關注。總得來說:「抽獎結束就是一次大型掉粉現場。」
以上案例某珠寶品牌及市場負責人說,7日後活動剛結束時,官方微信公眾號粉絲達到一百多萬,但之後開始「掉粉」,「目前少了不到百分之八,但預計還會掉。」
那麼如何保持粉絲對品牌的持續關注呢?從微博評論看,不少用戶留言「一個月抽一次錦鯉,就永不取關。」「雖然錦鯉不是我,期待後續福利。」 珠寶品牌相關負責人也表示,下一步團隊也會積極營運社群,不定期組織抽獎活動,加強與粉絲互動。
「錦鯉」爆款活動的核心是「互動」營銷
職小氧我本人認為對商家、品牌主來說,錦鯉活動是一種快速吸粉的營銷方式,也是一次低成本的品牌曝光。而活動前後商家的粉絲量變化,可以檢驗轉發「錦鯉」是否真正為自媒體公眾號實現了「促活」。如果取關數量特別大,說明用戶只是為了抽獎,而不是對你這個品牌的質量產生認知上的改觀,純粹是數據好看罷了。
轉發「錦鯉」一般是有購買慾望、購買基礎的人群,是一種比較容易牽引成功的互動營銷。不過,轉發「錦鯉」帶來的粉絲能否轉化成顧客得以留存,還需要商家「建立好的產品、價格、服務和口碑」。
一次划算的「創意營銷」「用得越多,效果就會越來越差」 「錦鯉轉發」是一種低成本高效益的傳播方式。「商家、品牌主花十萬元,吸引了上百萬粉絲,人均成本只有一毛。」如果千分之一的粉絲能成為顧客,每個顧客消費1000元,那麼人均獲客成本也只有1元。不僅如此,營銷活動帶來的知名度提升,還會給商家帶來後效。
但如果大量企業都如法炮製,效果就會降低。「任何營銷方式,都有一個衰減效應,用得越多,效果就會越來越差。」 明白套路就好,跟風還需謹慎再謹慎~讓我大聲告訴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