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沒有離開太陽系,是怎麼看到銀河系全貌的?

感覺衛星並沒有走那麼遠啊?難道是推算出來的樣子嗎?

原提問人@元綠妙菡 提問鏈接:Sina Visitor System

銀河系


首先不可能跑到銀河系之外的地方來看銀河系全貌,或可能那也是未來級別的文明才可能做到,相信提問者也知道太陽系天體運行,同樣也沒有去太陽系之外來看這個面貌,之所以能準確得出這樣形狀面貌,很簡單:這就是科學技術的力量,也是人類智慧力量的體現!

關於《人類沒有離開太陽系,是怎麼看到銀河系全貌的?》(感覺衛星並沒有走那麼遠啊?難道是推算出來的樣子嗎?)

首先確實是「推算」模擬出來的,但這裡的推算並不是無也根據的,而是根據天文學各種觀測數據綜合得出,其結果與真實面貌相差無幾,數據越豐富精確那麼就越接近真實

早期天文學利用紅外測量技術,但紅外不能更好的穿透銀河系密集的恆星,星雲,氣體塵埃等,後面的光譜分析法發現波長的光線可以穿透宇宙塵埃更容易傳播,因此天文學家利用這一原理測量了銀河系中紅外光的分布,得出了最早的銀河系形狀。

隨著時代發展,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天文觀測技術也在進步,比如利用射電、光學、紅外線以及X射線等觀測技術,測量了大量恆星距離數據,天文學家通過多種觀測技術手段不斷對銀河系的形狀進行修整,一步步繪製出更為精確的銀河系地圖,最終逐漸得出了現今所知的銀河系全貌圖。

衛星/探測器,望遠鏡,及各種技術越來越強大,對於銀河系及宇宙其它結構的觀測,未來會更加修正完善,以接近真實情況的樣子…

當然你眼中簡單的圖貌,都是經過無數科學家的共同努力才得出,致敬科學家(博科園|如有不足之處歡迎大家補充或指正)


人類繪製地圖也遠遠早於發射衛星啊。

繪製銀河系全景也能是一樣的測繪原理啊。測量秦嶺距離某些地標的的方位距離數據,推算出出秦嶺的走向,測量銀河系旋臂的空間坐標參數,繪製出銀河系全貌。其實並沒有本質區別。


確實是……根據已有的觀測數據,然後推算出來的。

根據目前的數據推及的模型,整個銀河系的直徑大概有10萬光年,我們太陽系處在位於銀河中心2.6萬光年的地方。 這是什麼概念,即使我們今天有能力發射一顆接近光速的照相機到銀河系外面去來一張銀河系的自拍照,嗯,需要至少2.4萬年才能做到(注意往外面跑,不是往中心跑)。不過人類掌握火箭發射技術也就是幾十年的歷史,人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也就幾千年,我們離跑到銀河系外面去照一張相這事還很遙遠,退一步講即使是真的出去了,照好了,再把數據傳回地球,對不起,還得另一個2.6萬年。

但是,但是,為什麼我們今天有條件知道銀河系長什麼樣呢,因為即便是離我們較遠的那一頭的銀河系邊緣,6.4萬光年的地方的恆星,他們的光到達地球只需要6.4萬年,地球已經存在40多億年了,從現在往前推6萬年,那時候地球上應該是原始人類使用石器,從非洲大陸出發遨遊世界的時候。 那時候銀河系邊緣的恆星發光的光,到今天,剛好到達地球。所以,我們今天可以看到遙遠的銀河系邊緣的世界,通過各種望遠鏡。

但我們用望遠鏡看到的是一個恆星,一群恆星,而不是整個銀河系的全貌,那全貌是怎麼來的呢。 把你看到的恆星的數據做記錄,比如這幾個哥們,距離我們多遠,在哪個方位,這一群哥們,距離我們多遠,他們之間密度如何,嗯,銀河系大概有幾千億個恆星吧,我們還做不到把每顆恆星的數據都觀測到,記錄下來,那怎麼辦,觀測大概的恆星分布就行了,獲得了大範圍內的恆星分布規律,是不是就可以做建模做出一張圖了,這就是今天銀河系的樣子。

但也正因為這樣,由於數據的精度在不斷進步,所以得出的結論也在不斷修正。之前我們認為銀河系是一個旋渦星系,隨著數據的不斷修正,今天我們認為銀河系是一個棒旋星系,保不齊未來數據更精確了,又有新的認識呢。

對了,我上面說的假設是往銀河系的邊緣跑,其實你可以往銀河系的上下跑,銀河系是一個中心突出,邊緣較薄的盤子一樣的形狀,你往盤子上面跑,顯然比往邊上跑要近的多,跑到上面去你看到的就是俯視圖,跑到邊上去你看到的就是側視圖。 往上或者往下跑大概多久能跑出去呢?

銀河系的中心厚度大概1.2萬光年,邊緣厚度大概2500-3000光年,我們處於邊緣與中心的平均距離上,我們假設從中心到邊緣厚度遞減是均勻的(實際不是,邊緣處厚度變化較慢),取個中間偏小值吧,5000光年好了,再假設我們剛好在這個厚度的中間,也就是說我們向下或者向上跑,只要2500光年就能跑出去了,現在就發射照相機, 2500年跑出去,2500年再把數據傳回來,剛好趕上下一個5000年文明積累結束,我們就有了一張銀河系自拍照了!


銀河系的圖片不是跑到外面去照了一張相得來的,而是依靠各種天文學上的觀測手段,推測出來的。

這個地方有一顆恆星,好,在這個地方畫一個光點,那個地方有個恆星,再畫個光點,把銀河系湊出來的,看不到的地方為了美觀,謹慎地編造一下。

就算這樣,銀河系大體的樣子是差不多的,螺旋狀,好多個旋臂。


人類身處銀河之中 所有銀河非側面圖 都是電腦合成的 人類想像出來的


當然是推測的,物理幾乎所有理論定律都是根據現象測量推測的。


你站在一棟房子里如何觀測你的這座房子呢?沒錯,通過觀測旁邊的別的房子來反推自己的房子。宇宙中這樣的房子比沙子都多。


當然是推測出來的,而且只能推測個大概形狀。細節到底是啥樣,現在依然沒譜。

以前教科書上說銀河系是漩渦星系,這兩年忽然就改成棒旋星系了。沒準以後還會改回去。人們只知道銀河系有兩條主懸臂,至於有幾條支懸臂誰也不知道。


首先你搞清楚,那不是一張照片,是許多張合成的

切換視角總知道吧

就像航天技術還沒出現就已經有世界地圖了一樣


推測。根據現有數據推測。可以認為我們看到的所有銀河系正面照片都是模擬的。銀河系中心是密密麻麻的恆星和熾熱的氣體。


換個問題,你是不是必須站在房間外邊才能拍到房間的全景?

不一定,你站在房間中心,往東南西北方向各拍一張照片,拼起來就可以了


並沒有看到啊。。。銀河系不但沒有彩色照片連黑白照片都沒有,比熊貓還慘。。我們看到的都是模擬圖或者畫的或者其他同類星系的替代圖。。。而且我記得早些年書上說銀河系屬於漩渦星系,近年修改成棒旋星系了,大概是認識又提高了吧。。。


推薦閱讀:

TAG:天文學 | 太陽系 | 宇宙 | 星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