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對香港人和台灣人有多重要?

我的香港室友互相稱呼都用英文名;目測港片的演職員表中大多都採取「Andy Lau」這樣的寫法??不知道英文名在香港人和台灣人的生活中分別有什麼樣的作用。


有人取有人不取,不取就直接取音譯,取就另外登記,反正我是取了當中間名。

很大程度上這不是單純的愛好。這是法律文書上需要填寫的部分,不管你叫中文名還是要音譯的英文名,兩種形式都有效力。

小時候陰差陽錯,定了個變體、少個s都很正常,但多個s就是姓氏(而且只能做姓氏)的尷尬名字,也不知為何竟然登記成功……。於是出門訂酒店或回郵件會有不方便,特別是跟外國友人解釋,解釋起來也麻煩,這應該就算教訓。

(所以要取真的好好取,雖然不是必要的,但是名字應是提供便利的代號,不是有了更尷尬的。)

重不重要?

重要。我不太同意是為了跟大陸人區別開的說法,有這種意識的人才奇怪。

香港是回歸了,但是還沒到十年,歷史底蘊不同不能這樣相提並論。

在中文語境下突然蹦個單字是不禮貌,除非有人沒情商到刻意講個英文名要你記。

同樣,面對外國友人,講個對他們而言發音多少有困難的粵語名字也不對勁,同學間初次見面幾乎也都是說英文名(是說周邊有取的)簡潔舒服讓彼此加深印象,自然最舒服。 : )


先講香港。

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英語是香港唯一的法定語言,政府文告、法律文書統一使用英語進行書寫,然而全港絕大多數的市民使用的依然是漢語,講的依然是廣州話。從六七暴動開始,這一情況逐漸發生改變,1974年,香港殖民地政府立法宣布「中英文同等地位」,一直到特區政府成立,「雙法定語言」都沒有改變。

正是由於雙法定語言的存在,香港人出生時需要同時填寫中文名與英文名,因此香港人的中文名與英文名一樣,均具有法律效力。大部分港人的英文名是中文名的粵語拼音,當然也有港人的英文名已經使用西式的文法。

至於台灣,官方語言只有漢語,書寫語言又是繁體中文,起英文名與內地一樣純屬自願。


首先我覺得應該要分清楚英文名的定義,我看完諸位答案發現當中是有歧義

首先是粵音譯的英文名,由於香港身份證的名字是中英對照的

所以不管香港人的英文程度是什麼水平,都會有自己的粵音譯英文名

這是當年英國人方便管理香港人留下的傳統,特區政府承認中英雙官方語言,所以也沿襲下來

另一種就是跟自己本來名字不一定有關,而通常按外國人常用名字取的洋名

洋名就比較複雜了,比較受英國影響深的"傳統"家庭,很多會在聖經上用聖人的名字

例如常見的PETER,MARY就是天主教二個重要的聖人的名字

也有很多人的英文名跟自己中文名有點關係的,例如我認識姓蘇的妹子就叫"SOPHIA",名字有個"美"字的就叫MAY

之後還有一些外國人很少用來做名字,但是按個人喜好用的例如"APPLE","SUGAR",比較日式風格的有"COCO",還有最爛俗,經常被人取笑像AV女星的"ANGEALBABY"

因為大多數人也不會將自己身份證上的粵音譯英文名改成洋名,所以其實改洋名是很隨意的,我認識有人一輩子都用同一個,也有些同學喜歡在中學,大學,工作各人生階段都會換一個

英文名的作用,粵音譯名之前上面已經解釋了在行政上有官方地位

至於洋名,我覺得洋名除了方便英文老師授課外,就是無分輩份可以比較容易拉近大家的距離

特別是在職場,大部份交手的對像也不會親密到去稱呼對方的中文名

而如果一直叫對方X先生,X小姐就會比較生外,這時候稱呼洋名就會比較方便


台灣人英文名字不太重要(海外出生的另當別論)……

香港人……不正確地講,看家庭吧。

一般來說,很多人的英文名字是出生時候父母起的,他們的英文名字(不是粵語拼音的那種,)是寫在身份證上的,從日常生活、求學就業到法律文件都會包含他們的英文名。按照英語世界起名字的規範來說,英文名字是他們的middle name,也有少數是直接當first name,所以還是很重要的。

但是如果出生的時候父母沒有給孩子起英文名字,那麼之後的英文名大多是孩子長到差不多的時候自取的,不免會有些亂七八糟的「英文名字」。正規文件上,此類市民的「英文名」大多是粵語拼音。


在台灣職場中,每個人幾乎都會被要求取一個英文名(公家機關例外),即使此公司根本沒有任何的海外業務,也無任何外國同事或客戶也是如此。你可以在台灣鄉土劇或是偶像劇中看這個現象,現實也是如此,至於原因麻,除了在公式書信交流上,寫錯人家的中文名字很常有,也很尷尬外,應該還是有點崇洋媚外的成分在...


香港人正式登記的英文名和中文名是具有同樣的法律地位的。

示例圖如下。(注意:1. 中文名的拼音不一定使用粵語拼音,如內地移民一般用漢語拼音拼寫。2. 如下圖藍色框中單獨的英文名不是必須登記的項目。3. 可以只登記英文名字,不登記中文名字。)

台灣人嘛,英文名沒有正式的法律地位,有些藝人有英文名純粹是娛樂圈裡為了市場效應,普通台灣人不會稱呼對方外文名字的。


非常重要,在香港我們可以看到那些服務員的胸牌上上面一行都是英文名加上自己的姓氏,下面可能有中文,如果簽字的話也能用英文簽,因為香港的官方文件都是英文。叫人名字一般也用英語,這個電影明星之類的例子很多就不舉了。


在香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英文名真的不可缺少。以及做一些高端點銷售的。

但是普通的真的沒幾個英文名。他們只是拼音和我們不一樣而已~發音根據粵語來~

當然滿微信的vivian jone jane已經展現了他們外國文化認知的爛大街了~


台灣這邊呢,地域差異比較大。

在我觀感中,台北的學校,有英文名(非護照上的台式拼音)的比較常見,大於2-3成的人有,但大多是女生。

台北以外的地區,基本上沒見過誰經常用英文名的。

台灣只有竹科和台北比較國際化,其他地區和中國普通內陸地區差不多。


很重要,宣布自己有別於"大陸人"慾望有多強烈就有多重要。


香港以前英國殖民地。雙語教學。國際都市。對英語非常重視。等同於母語一樣的。所以從小就有英文和中文名。英文名一樣是身份。相比較,彎彎他們恨不得取日本名字啊。而不是英文。呵呵。彎彎對日本的感情是很深厚的。


推薦閱讀:

TAG:香港 | 生活 | 文化 | 台灣 | 英文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