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實秋、林語堂、胡適、周作人、魯迅、以至汪曾祺、季羨林、史鐵生、楊絳,他們的文學成就究竟如何?

拋開政治立場、拋開被黑化扁平化、被教科書誤導的前提下樑實秋、林語堂、胡適、周作人、魯迅,到茅盾、老舍、巴金,到汪曾祺、季羨林、史鐵生、楊絳,直至莫言、余華、白先勇等等,他們的文學成就究竟如何?主要包括小說、散文以及他們的思想方面。(竊以為魯迅第一毫無爭議)


我也覺得魯迅的文章第一,雖然他自己推崇周作人和林語堂。

周作人小有成就,他的散文和魯迅的雜文,當時平分天下。但後人來看,恐怕魯迅的雜文更有價值,不僅是思想深刻,立意高遠,嚴厲的批判中,卻藏著幽默的笑聲;他比周作人明顯正確,即使周作人不曾失節。

周作人的天才如胡適所說,鑒賞力很好,而比魯迅缺一些創作力。胡適曾說周作人:

這幾年來,散文方面最可注意的發展乃是周作人等提倡的「小品散文」。這一類的小品,用平淡的談話,包藏著深刻的意味﹔有時很像笨拙,其實卻是滑稽。這一類的作品的成功,就可徹底打破那「美文不能用白話」的迷信了

能打破迷信,但他寫不出偉大的作品

不僅是,他的作品未必達到世界水平,使外國人也感到獨特和驚艷。他那些劃時代的啟蒙性論文,當是價值最大的文化產品,然而並非深具感染力的文學創作;講述的多是甘蔗渣,早被世界嚼的稀爛。他營造的個人優雅的小天地,是很好的中國式創作;然而世界範圍看,反應現實的水平未必高,時代容量不甚大。

另一面,他最好的作品,文情兩茂,清新自然;比得過古文中的所謂美文,蓋在取材的思路開闊;作者的思想和文采雖有新鮮處,都難說超越,其實達不到《醉翁亭記》《桃花源記》那種神作的水平。


周作人講解魯迅的作品,常說魯迅的文章是詩化的,有些句子,段落,他也會作出這樣的感慨

長媽媽只是許多舊式女人中的一個,做了一輩子的老媽子(鄉下叫作「做媽媽」)平常也不回家去,直到了臨死,或者就死在主人家裡。她的故事詳細的寫在《朝華夕拾》的頭兩篇里,差不多已經因了《山海經》而可以不朽了

而周作人自己的散文,多是一種懶人的隨筆,想到哪兒寫到哪兒,不事修改,有名的談話風,但也就下不了那麼多詩化的功夫了。他的枯澀的文抄公風格,有人說他耐讀有味,但我總覺得看多幾篇會頭疼。


林語堂幽默的小品散文,魯迅有褒有貶,有時會說比自己強,然而不滿意也是實實在在的:

但(!),此地之小品文風潮,也真真可厭,一切期刊,都小品化,既小品矣,而又嘮叨,又無思想,乏味之至。語堂學聖嘆一流之文,似日見陷沒,然頗沾沾自喜,病亦難治也。

魯迅在《論語》三周年的紀念里,說林語堂為後人稱道的敢罵人,也不過是長輩眼裡的童言無忌,像一個誇言胡說的小孩,對誰都沒有實質危害,所以誰都喜歡,如是而已。林終於寫了一篇《做文與做人》,說什麼與其批評政府,不如把自己做好。這不是自證他的敢於辱罵的激烈,本質上並不徹底嗎?

林多是泛泛而談,很難划出煉詞警句。小品文的黃金時代,不出1933~34,而34年林辦《人間世》似因《論語》已經在走下坡路,而趕緊換個名目。外國人看重他,是因他出國後,頻繁寫出英文大部頭,來宣揚他理解的中國文化,好似文化大使的樣子。


周氏兄弟的散文平分天下,他人亦能顏色好,然而班門之內,等而下之。周作人評論:

據我個人的愚見,中國散文中現有幾派,適之仲甫一派的文章清新明白,長於說理講學,好像西瓜之有口皆甜,平伯廢名一派澀如青果,志摩可以與冰心女士歸在一派,彷彿是鴨兒梨的樣子,流麗輕脆,在白話的基本上加入古文方言歐化種種成分,使引車賣漿之徒的話進而為一種富有表現力的文章,這就是單從文體變遷上講也是很大的一個供獻了。

他漏掉了朱自清,沈從文(疑心周的一生,哪裡看得上這位),他們都很美,而朱自清更有文筆,情辭皆美。沈從文的弟子汪曾祺,以我有限的閱讀來看,比誰都平淡且用語細碎,如喝白開。

梁實秋,優點和缺點一樣明顯,他文筆優美,學問富贍,而氣象不大,就像小媳婦過日子一樣。


魯迅說巴金是中國一流的作家。巴金的風格,自己說,到老了才覺得越用力反而寫不好,以平淡出之,其實是最好的。老舍和茅盾,毫無疑問也是第一流的,他們都刻畫了時代的重大主題,各在自己的擅場執牛耳。

然而魯迅的逝世,巴金說,缺額無法彌補,孔另境則提供了這樣的資料:

中國書的銷路一向太小了,一本書能銷到十萬冊以上的怕只有周先生的《吶喊》和《彷徨》,茅盾的據說普通也只有三五萬冊,其他更不必論了

那年月,三萬冊,據說就是一流作家的水平線。還有一篇《佐藤春夫談魯迅》也把魯迅和茅盾比較了一下:

現代中國即使失去了魯迅,也還有著茅盾那樣的大才。不過像魯迅那樣的偉大的中國人是否能夠再度出世,卻是一件可疑的事

就在上文,他還單獨說魯迅:

《阿Q正傳》,從手法上看來,完全是中國風的作品。這一點,乃是使那作品成功的地方,而它所以能夠非但魅住了本國的大眾,同時也使外國的識者驚奇不止,其秘密也全在於斯。他在近代歐洲文學的理解上決沒有落於人後,同時卻竭力保持著中國風:這一點,我相信正是使歐洲人易於理解他的作品,同時使歐洲人理解並驚嘆於中國民族性的內容的地方。

近年來,我一直抱著一種希望,就是把魯迅招來日本一次,以追求東洋人的精神,同時也叫一般日本人能從這個實例曉得,就在近代,偉大人物也不一定出在西洋


朱自清?忘了誰說的,人們看多了新文學中文筆平淡的作品,就會有一種回歸,願意看看文字上有一種炫技。而那時就有錢鍾書和張愛玲的作品在。錢鍾書真遊戲耳,然而遊戲的真實。張愛玲出色的表現了她周圍的世界那一角。

莫言這個級別的,不曉得後人,有多少會喜歡他從歷史的夾縫裡尋找題材,用盡吸星大法的寫作。建國後多少名字可以排在他前面,我就覺得很有一些。聽憑歷史逐漸的訴說吧。


不談文學地位,文學上的才能而言

魯迅第一檔,周作人老舍第二檔無爭議

胡適之先生倒數第一無爭議(巴金先生前期文學家春秋霧雨電更多是文學史意義,稚嫩膚淺,直到憩園寒夜方顯大家風範)


答前說明:自古以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首先要提醒,題主的問題有bug。

若一定要強答一波的話,應將上述作家按照擅長小說或文學來分。

個人評價:

1.小說:魯迅(劃時代意義)、莫言(中國特色魔幻現實主義)、余華(悲劇文學)、白先勇。

2.散文:梁實秋、周作人、汪曾祺、老舍、林語堂、史鐵生、楊絳、茅盾、巴金。


魯迅第一


我其實覺得史鐵生的文筆挺好的,對死亡的理解很有啟發性,但虧在沒有系統。


推薦閱讀:

TAG:文學 | 魯迅 | 中國文學 | 老舍 | 梁實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