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世界裡,為什麼很難有最純粹的愛情了?

如題


因為純粹的愛情,根本不是想有就能有,純粹的愛情一定是跟世俗的財官欲相斥的,而且很多時候(廣義的)性魅力跟處理現實事務or取得世俗成就的能力也是完全相斥的,也就是說有錢有權能力強能持家跟性魅力強完全是相斥的屬性,大部分人都無法兼顧。

所以,最容易產生愛情的三個群體(或者說能支撐愛情的群體):不知人間疾苦的學生,年輕時候的富二代,老了之後的富一代。

由於第二個群體和第三個群體很少人接觸,而學生時代每個人都曾經擁有,所以很多人就覺得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純粹的愛情了。

可以參考一些古典文學作品,賈寶玉愛林黛玉,一是因為林黛玉有性魅力,二是因為賈寶玉本身是個沒有財官欲的富二代,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如果賈寶玉本身腦子裡也全是要考取功名做官的那些事,他顯然會同薛寶釵更聊得來了,而事實上是賈寶玉對於科舉功名極其反感,就喜歡跟小姐丫鬟一起作詩、玩(當然,能夠一起玩的這個基礎是他家有錢,家業敗了也玩不了了)

再有就是陸遊和他的原配唐婉,歷史記載二人新婚感情極好,因為有相同的興趣愛好及生活背景,門當戶對琴瑟和諧,又是原配夫妻,這在所有人眼裡應該也是一段佳話,可是,由於感情太好,陸遊在婚後每天同唐婉一起吟詩作對,他婚姻生活中已經獲得極大滿足,所以他根本無心去參加社會競爭,不想去考科舉了,這下子就把陸遊的媽惹毛了,覺得唐婉是「紅顏禍水」(明白這個詞是咋來的了吧),於是下令讓陸遊把唐婉休了(這其中還有很多細節,暫時不寫了),陸遊休妻後又娶了其他女子,唐婉再嫁,之後陸遊就考科舉做官去了,因為沒有愛情的這個牽絆,男人會更加專註於事業。

現代的例子當然也是有,例如徐志摩跟張幼儀離婚去追林徽因,後來又娶了陸小曼,很顯然,張幼儀在徐志摩眼裡是個毫無性魅力的人,所以他不喜歡(徐志摩也恰恰滿足家境好不缺錢且財官欲不強的這個特點),而林徽因和陸小曼在他眼裡都是極有性魅力的,會寫詩會畫畫,而張幼儀實際上只能滿足「有用」這個特點(所謂有用,就是有生育能力、會帶孩子以及能夠操持家業,甚至在張徐離婚之後,徐母的葬禮,徐志摩還特意把張幼儀叫回來主持,而讓當時已是徐太太的陸小曼歇著)。

所以你會發現,張幼儀,一個非常具有實用性的女人(出身名門,深得徐父母的賞識,且有能力擔任上海女子商業儲蓄銀行副總裁、雲裳服裝公司總經理)跟陸小曼(民國名媛、專業畫家、二婚離異體弱多病沒有生育能力,花錢如流水卻根本不知道如何賺錢養活自己)完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而徐志摩,本質上是一個更靠近陸小曼類型的人,所以很顯然,他感情上完全偏向於陸小曼,但實際上他生活上卻很需要張幼儀,在他和陸小曼結婚之後,徐和陸一度N次陷入財政危機,他們倆賺錢的能力跟能夠擔任銀行副總裁的張幼儀是不能比的,徐志摩最後不得不靠到處講課(販賣他的才華)和靠朋友救濟(他的富二代朋友翁瑞午賣掉了自己祖上的字畫來貼補徐陸夫婦)來維持生計。

我寫這麼多就是想說「愛情」是個很難得的東西,甚少的人能夠有資格去有擁有愛情,林黛玉、唐婉、陸小曼,這些女人不能不說是被人深愛過的,但是她們處理現實世俗的能力都極其弱雞,卻也容易被辜負(或者說容易被現實拆散,比如唐婉陸遊),甚至死的就早。而薛寶釵、張幼儀這類事實上能夠主持家業的人,由於性魅力欠佳,一輩子也很難被人愛過。而值得人深思的是,像賈寶玉和徐志摩這一類性魅力強又不愁吃穿的男性,多是喜歡林黛玉唐婉這類一類的(包括唐婉二婚後嫁的丈夫,歷史記載對唐婉寵愛有加,不但家境比陸遊好,而且因為有皇室血統根本無心科舉,所以很欣賞唐婉才華),而另一類需要面臨社會競爭、需要自己解決財官溫飽問題的人,則會更欣賞張幼儀和薛寶釵這一類女性(包括張幼儀二婚嫁的那個醫生,便是此類型),但他們欣賞這類女性,究竟是因為愛情考量還是出於實用性的考量,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抱歉,這篇文章我寫的沒什麼邏輯,完全是想到哪兒寫到哪兒,我去上班幹活了,想到什麼我再補充吧 = =


謝邀!

應該反過來問,為什麼未成年人的愛情比較純粹?

先給結論————因為父母解決了金錢、家務等事情,導致未成年人的愛情直奔(廣義的)性魅力而去,偶爾看看才華,極少看錢。所以,顯得很純粹。

~~~~~~~~~~~~~~~~

本答主就拿自己的高中時代說事吧,班上有男性富二代一個(據說他家全班最富,這是公開的秘密),而且人品還不錯、善良正直,但是因為顏值、身材不佳,所以無人問津,沒有任何一個女性在愛情的意義上理睬他。其實,富二代本來就稀缺,善良正直的富二代更稀缺,真的是好的結婚對象呢!

假設全班所有的女生都失去父母的庇護,而且親戚以及社會其他非親非故的人不給任何助學金。班上的富二代以及其他有些錢的男生站出來說誰當他們的女友,他們就資助對方完成高中、大學學業,你們猜願意拿出資源的男生會有女生愛么?當然會有。拿不出錢資助女生的窮帥哥馬上就會被拋棄掉。

未成年人的愛情純粹,那是因為她們在父母的庇護下處於遊樂園模式!在遊樂園花父母的錢玩,當然很純粹咯!

~~~~~~~~~~~~~~~

我反覆敦促顏值不佳的富二代娶妻要排斥有性經驗的美女,是有原因的。


我不知道什麼叫做最純粹的愛情。

不考慮經濟條件就是純粹的愛情?

但是兩性關係能走到一起必然是要有一些互相吸引的特質:長相、身高、性格、學識等等,經濟條件也只不過是其中之一。

讀書時候喜歡成績好的體育好的,出了社會喜歡有經濟實力的,無非是身處環境不同。

很難說找個帥哥就是純粹的愛情,找個有錢人就不是,每個人年紀經歷有差,追求的特質自然不同,只要取之有道也就談不上優劣之分。

人在感情中大抵都是自私的,不會無緣無故就愛上一個人,所有的付出也都是期望能得到回饋。

所以這世間本就沒有所謂最純粹的愛情,起碼要滿足基本需求才有可能荷爾蒙衝動。

相反越是天真幼稚缺乏吸引力的人,越容易把真愛純愛掛在嘴邊,以此沉陷在不切實際的認知中怨天尤人、自我感動。


並不是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純粹的愛情,而是任何一個正常的成年人的世界裡,都不可能只有愛情這一件事或者愛情是頭等大事。

或者說得到並維持純粹的愛情成本極高,普通凡夫俗子不具備且不願意承受那個代價。

不再把愛情當做頭等大事,是一個普通人開始成熟的一種體現。

前幾天回答了關於王菲和李亞鵬為什麼會離婚的問題,結果被狂噴。

我認為王菲不是個適合婚姻的人,她只適合愛情。因為婚姻需要耐性,而愛情是一種最為急躁的情感,婚姻和愛情很大程度上都不能說是一回事。

結果評論區一堆反對我的,在他們心裡,世界上一定存在一個非常適合的人,和他在一起能一輩子保持相愛如初的激情。因為柴米油鹽和各種責任羈絆的關係是一種錯誤,評論區里洶湧的戾氣里,彷彿凡夫俗子李亞鵬是一個十惡不赦罪大惡極的人。

在他們的心裡,婚姻只跟一件事有關係,那就是愛,爾等凡夫俗子是沒本錢追尋僅僅只有愛的婚姻,所以無奈選擇妥協。

他們沒有想過的是,任何生活方式都有需要付出的代價。

爾等凡夫俗子為了世俗意義上的圓滿,需要在婚姻中同時兼顧各種柴米油鹽,平淡瑣屑,家庭人際往來,子女教育,婆媳關係等,為了婚姻能長久而互相磨去自己身上的一部分稜角去適應對方……如今互聯網上各種diss婚姻的弊端正是為了這份圓滿所需要付出的代價,只是很多人僅僅是嚮往那份圓滿,而不願意經歷個中艱辛罷了。這和每一個學生都嚮往考上清北復交但又不願意起早貪黑懸樑刺股的學習所以發明讀書無用論是一樣的。他們不願意承受的是嘔心瀝血的本身,而不是取得高學歷從而大概率擁有更好人生這個結果。

他們不明白的是,婚姻本來就不保證一勞永,白頭偕老本就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過程,美好的東西本身就值得為之付出代價。

而像王菲一樣去追求純粹的愛情也需要付出代價,她有的不僅僅是強大的經濟實力還有超乎常人的精神素養,例如放棄世俗意義上白頭偕老的圓滿,例如忍受不被理解的孤獨,例如承受愛情會隨時結束的不確定性所帶來的不安與恐懼,例如承受世俗的非議,例如在她的人生前期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賺取支持如今生活方式的資本(沒錯,即使是老天爺賞飯吃的王菲,在年輕時也是需要四處開演唱會趕通告的工作強度以及聞雞起舞練習聲喉等高於常人的壓力)。

來我評論區撕逼的那些人無非是什麼都想要,想要世俗的圓滿,卻又不願意承受經營婚姻的代價。想要隨心所欲的生活,卻又沒有太高的精神素養去承受隨之而衍生的孤獨和不安。

————————

想得到最純粹的愛情,需要同時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一、具備極強的性魅力,例如顏值才華以及人格魅力等,想一下有生以來,是否很多人能對你無條件的付出愛,被你肆無忌憚的傷害或者在你沒做出半點正反應的前提下也依然無怨無悔的付出那種,如果是,你就屬於很容易得到真愛的體質。

二、不看重世俗意義上的圓滿,世人心中的事業成功,白頭偕老,兒女懂事聽話有出息,家庭內部關係和睦等。而只在乎當下瞬間的花火,不介意那是不是稍縱即逝的,能接受愛情隨時會結束的不確定性和不安。

三、物質基礎,雖然網路上一直強調物質基礎,但如果具備前兩條了,其實有沒有物質基礎都不是那麼重要,因為真愛本就是精神方面的滿足,如果很有性魅力能吸引到任何心儀的人為你無怨無悔的付出,那麼有沒有錢不重要。

就強大的性魅力和精神素養就不是一般人能擁有的,所以,成人世界的真愛就是很難。


想必題主提到的「純粹」是指不夾雜任何除卻感情之外東西的關係。

那我們先拋開愛情暫且不談,來談談比愛情更容易獲得的友情。

小學初中的時候,遇到一個聊得來的人總是會第一時間給她扣上「好朋友」的帽子,會全心全意地將她當做另一個自己;步入高中,思想成熟了一些,有了些許生活經驗,開始懂得權衡利弊,於是在一群原本天真爛漫的孩子當中總會有一小撮最先明白「真心是最無用的」佼佼者脫穎而出,不再將自己的真心輕易外露,這過程中可能連其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大學之後,可能是人生中最後的學生時代,但人與人之間已經不再輕易地交出真心,相當一部分人開始懂得避免不必要的社交,只將自己的精力投放在對自己的有利的關係上。

很明顯,友情的變化同樣也很明顯,完全是又「純粹」→「複雜」的過程。

再反觀愛情,愛情要面臨的東西要比友情多的多。友情起碼可以多人共同作用,從你那裡得不到的安慰,我可以從他那裡得到;他沒空陪我逛街,我二話不說可以再回過頭找另一個朋友。

每個人能給予我的利益各不相同,但拼拼湊湊卻足夠滿足我的需求。而對於愛情,亘古以來我們卻總是抱有更高的期待,幾乎是要求著眼前的唯一對象必須可以滿足「愛戀方面」的所有需求。

為什麼說要在學生時代早戀一次?難不成是為了叛逆?跟老師家長的規章制度作對?並非如此,而是過來人都知道,學生時代的愛情是最潔白無瑕的,喜歡你就是喜歡你,不是你的能力,不是你的金錢,而是你這個人。

這種喜歡,甭管時長時短,只要還在,就會心甘情願地在沒有任何明確目的的情況下也會不自覺地將你作為生活中的一部分,是意識的真心趨使,別的原因都排不上位置。

這種愛情之所以寶貴,是因為這種它的表現形式雖然在每個人身上都存在過,但誰都留不住,它絢麗而短暫,隨著時過境遷,年齡增長,經驗積累,逐漸地被打磨消逝成鐵石心腸。

學生時代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也可以說是本職工作;有限的校園中接觸到的所有人都是同一種本職工作,基礎一旦相同,算是可以直接抵消了。

而成年後,你接觸的不再是有限的校園,而是形形色色的整個世界,轉頭望著並肩齊行的人,誰都不甘心被落下,所以每個人的慾望都在不斷飆升,心中的空洞愈來愈大,需求也愈來愈多,愛情逐漸被物化,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如此以來,想要找到一個完全能夠填滿空洞的人,只會越來越難。

可不僅只有你自己如此,你想找完美的愛人,其他人也想找,每個人都向外伸展著飢餓的靈魂,需求者太多,貢獻者明顯不夠用,那怎麼辦呢?沒辦法,只能兩個需求者湊到一起,各取所需,才是成年後愛情的常態。

現在問題來了,各取所需就不再是真正純粹的愛情了嗎?

年齡不同,閱歷不同,愛情的呈現形式也是不同的。

小時候想的不多,僅僅「喜歡」就足以將兩個人高高興興地拉在一起,是因為面臨的也不多,需求自然不高。

成年後想的太多,既需瞻前又需顧後,僅僅依靠「好感」就不加思慮地在一起的行為很傻,在很多情況下還有點對自己和對方的寶貴時間不負責的意思。

歸根結底一句話,在基礎條件不同的情況下談結果的行為都是耍流氓。


推薦閱讀:

TAG:婚姻 | 愛情 | 戀愛 | 婚姻價值觀 | 婚姻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