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陳其鋼的《江城子》?
昨天肝到凌晨三點寫出來的一個短評,主要從音高材料和頻譜角度做了一點膚淺的討論,歡迎大神指教。
luan19971029:遲到九個月江城子樂評?zhuanlan.zhihu.com業餘的,不過我去聽了這部作品首演的第二場,初步來看,相比於之前過於協和的二黃,這部作品更像是對陳其鋼90年代的作品的一種回首,最明顯的就是其中精緻的音色。Boosey上的譜子可見,陳其鋼在現場提過,兩個SATB合唱團之間使用一個小二度對稱結構聯繫的,我之前一直很奇怪這個小二度結構的淵源。在現場聽的時候,能感到合唱團的音色有朦朧的質感,這兩天在讀肖武雄教授的《頻譜音樂基本原理》,發現音程相距越近的兩個基音,其在干涉後形成的諧波系列就越複雜,會形成眾多強度相當的峰值泛音,產生一種模糊的效果。不知道陳其鋼老師是不是出於這樣的考慮選擇了小二度,抑或是大藝術家的直覺?陳老師畢竟是在IRCAM工作過的,或許真的是有這個因素在吧。希望能採訪一次他,能問問這個問題。
除此之外,《江城子》風格上很自由,但又很協調,有一種大師式的信手拈來感。像我一樣一般的聽眾恐怕都能注意到這點。舊一點的技術,譬如音高級組和旋律和聲還有合唱團同管弦樂團的對稱關係,是陳其鋼用過多次的了,再比如對二黃中五聲音階的引用,京劇念白、韻白的使用增添了一點拼貼音樂的味道。而且這部作品的合唱相當複雜,這點在現場聽不太出來,今天翻了翻譜子才知道合唱團在對位,音色,均衡等等都很難把握,不僅僅是作曲家在現場提到的音程關係一點。所以說,《江城子》堪稱是陳其鋼前兩個十年的結晶,在這部大膽的合唱作品裡,鑲嵌調性、機遇音樂和京劇韻白在音高級組的統一張力下顯得是那麼的協調,閱讀完總譜,驚嘆於語言的凝練,一點都不故弄玄虛。陳其鋼實現了Messiaen對他的期待,擁有了自己的聲音。為「美學層次的融合主義者」
如今譜子和錄音都能在網上找到,希望能有大神分析分析。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