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不好可能會誘發哪些疾病?如何維護牙齒健康?

俗話說「牙疼不是病」,大多數人不把口腔問題當回事兒,更不會把牙周病和癌症聯繫起來。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刷牙不徹底導致的牙菌斑、牙周炎問題可能加大患癌症死亡的風險。

據報道,1/5的癌症患者有口腔感染和發炎癥狀。一項研究顯示,嚴重的牙菌斑、口腔細菌問題會將患癌死亡的風險增加80%,可能減少13年壽命。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最新研究也發現,牙周病會讓食管癌風險增加228%,膽囊癌風險增加73%,並與乳腺癌、肺癌等關係密切。

一部分牙周病來自遺傳或錯誤的用牙習慣,但絕大多數牙周病都是清潔不到位所致。

年紀輕輕,牙齒就鬆了?

國際口腔醫學界有一個公認的「80/20」原則,即80歲時至少存留20顆健康牙齒。

然而現狀是,有人20多歲就口腔問題頻發;30多歲就出現牙齦萎縮、牙齒鬆動,還伴有牙周炎;才過50歲牙已經掉了好幾顆……

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全國35~44歲人群(檢查32顆牙)平均存留牙數為29.4顆。

以口腔內無牙齦出血、無牙周袋、無附著喪失或附著喪失不超過3毫米為標準,牙周健康者不足兩成。

牙周病是一種可預防的疾病,但其早、中期沒有明顯癥狀,絕大部分國人又沒有定期看牙醫的習慣,因此很難早期發現,直到牙齒鬆動時,人們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牙周病治療及時基本可以痊癒;若任其發展,則引起深部的牙槽骨吸收,形成牙周炎。

輕度牙周炎表現為牙齦紅腫、刷牙出血、口腔異味;

中度牙周炎會導致咀嚼無力、牙床腫痛、牙齦退縮、牙根暴露;

重度牙周炎會出現牙齒鬆動、移位、疼痛等癥狀,無法咀嚼食物,最終牙齒脫落。

牙不好可能誘發5種病

多項研究表明,牙周病除了與癌症相關,還可能誘發以下疾病:

心血管疾病

口腔是一個細菌儲存庫,一旦有了牙周病,牙骨吸收,細菌趁機入侵血液循環系統,形成暫時性菌血症。

若細菌隨著血液進入心臟,就可能形成心內膜炎;若進入冠狀動脈,就可能引起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消化道疾病

上世紀80年代,澳大利亞內科專家首先發現了幽門螺桿菌,它是胃炎,胃潰瘍甚至胃癌的罪魁禍首。

後來醫學專家在唾液、牙菌斑中也檢測到了這種病菌。一旦患上牙周 病,幽門螺桿菌濃度就會大增,隨著吞咽進入胃部,繁殖壯大,引發慢性胃炎、胃潰瘍甚至胃癌。

肺炎

牙周炎越嚴重,患者得肺功能就越差。慢阻肺急性發作的頻率與口腔內剩餘牙數量、牙菌斑數量以及是否定期清潔、治療等都有關係。

早產

牙齦發炎時,細菌及其代謝產物會釋放出炎性因子,導致孕婦血糖代謝不良,更容易早產。此外,孕婦牙痛影響進食,會導致營養不均衡間接損害胎兒健康

糖尿病

牙周病和糖尿病互相影響。糖尿病患者更易患牙周病,並且病變損害嚴重、進展迅速,經常伴發牙齦腫痛等。

反過來,牙周炎會使胰島素受體遲鈍,胰島功能下降,增加糖尿病患病幾率。因此,控制糖尿病必須控制牙周感染。

標準的刷牙姿勢

第一步:刷門牙外側

刷毛應與牙齒、牙齦成45度角,以畫小圓圈的方式活動。

第二步:刷門牙內側

同樣成45度角斜放,上排牙齒向下,下排牙齒向上提拉輕刷。

第三步:刷牙齒咬合面

將牙刷傾斜,與咬合面垂直,前後短距離顫動輕刷。

第四步:刷牙齒內側面

將牙刷豎起來,利用牙刷前端的刷毛沿牙縫上下以小圓弧刷動。

每次刷兩到三顆牙,反覆旋轉、按摩8~10次,可多角度地對牙齒和牙齦進行全面清潔。

第五步:輕刷舌頭表面

由內向外輕輕去除食物殘渣及細菌,讓口氣保持清新。

一些人,只刷外面,不刷裡面,實際上牙齒里外都要刷到。

還有一些細節需要注意:

刷牙前,牙刷最好不要沾水,也不要用水漱口,這會使牙刷、牙膏與牙齒的摩擦減小;

刷牙水以35℃~36℃為宜,能減少刺激,以免引起出血,甚至出現牙齦萎縮、牙齒鬆動等現象;

刷牙時間不能少於2分鐘;

牙刷應該3個月左右更換一次。


推薦閱讀:

TAG:健康 | 疾病 | 牙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