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的危害是什麼?
任何事物都有A面和B面。你覺得「斷舍離」的B面是什麼?最好有深層次的思考。
我覺得B面會是:
1:跟減肥一樣,明明不胖,卻天天嚷著減肥,明明家裡很正常,卻非要斷舍離。2:如果推行到其它方面,也許是件很恐怖的事情。
我覺得斷舍離是給那些囤積東西太多、不捨得扔東西已經很嚴重的人一個簡練好記的口號以便回歸正軌用的,不適合正常人使用。也不能把它推廣到所有事情上去。它絕對不是讓人無條件的丟棄。就像有些人病太重,必須要一劑猛葯才行一樣。可是正常人用這樣的劑量會吃不消的。
有時候我們買或搜集一些小東西確實是沒什麼用處,可是如果沒有對你的生活質量造成多大的影響,就沒必要太過焦慮,一定要去斷舍離吧?
很多東西的存在不一定是因為它有用。比如我丟了很多原來買的電影雜誌,現在有點可惜隨之一起丟了的那些精美的電影海報,想重新收集也不容易。雖然它也能歸到無用之物那一類裡面去,可是就是這類無用之物才能讓你體會到更多的美好,不是嗎?如果只是留用生存必需的物件的話,那隻能叫生存 ,不能叫生活吧?
我自己的體會是,幸福感通常是在做些與利益無關的事情上產生的。比如卡拉OK,坐過山車,吃到美食,發獃,逗貓。或者是獲得一些「額外」之物時產生的,比如媽媽煮麵多加的一個荷包蛋,買東西店家送的小禮物,或者是小時候別人遞的一顆糖。
對物品的佔有也有點類似,糖紙不算是有用之物吧?可是小時候攢糖紙也帶給我們很多快樂。我們不能只看到囤積的那一面,還可以看看它們帶來的精神上的感受那一面。當然它們也都被我斷舍離了,可是如果現在還在,偶爾翻翻,應該也是很快樂的事情。
再說判斷東西有沒有用也沒什麼絕對的標準可言。也不是所有人以是否「有用」來做價值判斷。有人因為判斷利益得失得到精明算計的生活而快樂,就有人不在乎利益得失為額外擁有的「無用之物」而快樂,難道前一種快樂更有逼格?
我自己覺得嚴重喜歡囤積東西的人,可能是有很嚴重的不安全感或不滿足感,也有可能是對這些東西的極端喜愛。囤積如果能讓前者獲得撫慰,後者得到滿足,有什麼不可呢?對斷舍離的執念不也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嗎?你焉知囤積者生活得不好?你怎麼就覺得空蕩蕩的房間才是幸福生活的標準呢?人家就喜歡滿滿的感覺招誰惹誰了?一定要讓他斷舍離之後陷入痛苦?這跟要一個崇尚斷舍離的人堆一屋子的垃圾帶來的痛苦是一樣的吧?
如果囤積者自己意識到自己囤積太過了,帶來很多煩惱,斷舍離就是很好的方法。如果他自己樂在其中的話,或者能讓他覺得安心的話,有何不可?
一般正常的人,我覺得平時也是會謹慎購買的,但也不會因為買多了或囤了點東西而焦慮。搬家或定期清理時,會自覺不自覺地丟掉一部分,維持正常的生活環境。
極端段舍離的人和極端囤積症的人其實是一樣的,難道他們不是為了維持東西少和恰到好處的量而焦慮嗎?和囤積症的焦慮相比難道更有逼格?
極度斷舍離的人,如果形成「有用的才值得存在」這樣的思維模式,難道不是極端的利己主義?如果拿這種想法對待人類,想想希特勒對猶太人的看法,那種想要全部消滅的「斷舍離」,難道不會細思恐極?
我相信書的作者也並不是建議那種極端的斷舍離,但是如果誤讀了,曲解了,走極端了,不見得是好事情。
但對於極度喜歡囤積物品的人,這種提法簡短好記,應該會產生一些用處。
可是如果被濫用了,鬼知道會發生什麼?
不深刻,也說的比較亂, 手機碼字累呀,見諒。
總需求不足,物價下跌,通貨緊縮,造成失業甚至經濟危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