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籲 | 加強對家長的培訓,讓溝通不再只停留在問成績上
無論是在英國還是內地,家長和老師都是兩個各自獨立的群體,但是又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這兩個群體都會直接對孩子產生很深的影響。
影響的結果呢?
好的結果是信息溝通明確,方向方法一致,形成一個合力。
但是,在多數情況下,家長和老師因為站在不同的角度上,甚至所持的教育觀不一樣,所處的社會地位不一樣,常常會發生一種無形的較量。
例如在內地的教育中,愈演逾烈的的家長微信群,儼然已經成為了一個「小江湖」。
很多班級的老師在群里給家長布置功課,就是要求家長檢查學生的作業,修改之後再上交,並且簽名,如果家長改得不仔細,那麼還會在群里批評。
在英國的教育中,同樣存在類似的問題,不過是與內地完全相反的方向。
英國沒有微信群,老師和家長的主動溝通,除了家長會之外(但是說真的,每次家長會留給家長僅有10分鐘的溝通時間,形式往往會大於內容),更多的是靠每天接送孩子時,家長對於老師的定向諮詢。
然而,這些諮詢,往往都不會一針見血的問到點上,導致了許多問題的留存-------總結來說,就是老師不確定家長是否聽懂了,家長也不確定自己是否問明白了。
我們都知道,優秀的教育需要學校、家長和學生的三位一體,但實際中,針對於家長的教育,遠遠落後於學生和教師,在呈系統化和專業化的今天,我們可以看到針對於學生的教育大綱,針對於老師的培訓大綱,那家長們呢?
不論老師有多專業,和家長溝通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對牛彈琴的感覺,因為有些家長真的對英國教育一竅不通。
當然,這個「鍋」不能全由家長來背,學校對於家長培訓環節的缺失,也是導致這種現象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我呼籲,除了例行的家長會之外,學校把對家長的培訓,也能列為一項獨立的培訓項目,保證家長在一年之中,至少來學校接受一天完整的培訓。
這樣可以令家長們和學校更緊密的聯繫起來,最後得益的一定是學生。
我只是想拋磚引玉地提一下這個建議,讓大家討論一下。
通過培訓,改善家長的參與感
作為一名老師,我很多時候會遇到一些家長對學校事務和政策的了解不太熱心。
很多時候我們想分享很多資訊給家長,但家長們卻沒有這個能力去接收和理解這些資訊。
例如,
一些英國教育的基本術語,
對英國課程的基本認識,
在學校內考試和測驗是如何安排的?
孩子的考試測驗分數要如何分析?......
作為老師,我們其實很想向家長解釋一下:
學校會如何教授這些課程?
為什麼學校的課程這樣編排?
我們的教育哲學是什麼?
是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還是只是教授學生如何去通過考試?
我們能否兩方面都做到?
如果要兩者都兼顧的話,學校和老師會面對什麼困難?......
通過培訓,加強家長的溝通力
有時候和家長溝通時,我感到雙方的溝通非常地單向。
家長只是純粹的接收老師提供的資訊,他們並沒有花精力去思考,並問一些問題,或者表達一下意見。
這樣的話,我有時真的不太肯定他們是否聽得明白我說什麼。
比如在家長會時,我都會留有時間讓家長問問題,但真的能問出問題的家長鳳毛麟角,為什麼會這樣?是不關心自已的孩子嗎?
我想更多的原因,還是因為家長對教學體系不了解,對教學內容和進度沒概念,導致的無題可問。
但對於老師而言,真的希望溝通能夠是雙向性的,家長可以表達一下他們對教育的看法。
例如,
他們希望學校灌輸什麼樣的價值觀給孩子?
他們對於英國課程和如何教授這些課程有什麼看法?
他們覺得有哪些技能是學校必須特別著重的?
有些家長認為自己提的這些看法沒什麼必要,因為老師都是專業的,是最懂得教育的人,為什麼要聽自己的意見?
我明白這些論點背後的理由,但並不完全同意。
家長們比老師們更懂得自己的孩子,學校提供的教育是否適合孩子,家長們應該比老師們更清楚。
好的教育,應該是家長參與其中,基於不同的立場 和角度,與學校的理念形成互補,與老師的教授形成合力。家長提供的資訊和數據,對於學校,至關重要。
再者,英國教育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希望不斷地改變,然後不斷地在改革中學習,做出一個更好的教育系統,並不只是滿足於過去的輝煌歷史。
我們希望達到最好的效果就是,在學校中,由老師來教育引導學生,而在家中,家長也應擔當起重要的角色。
我們的最終目的就是希望多了解一下每一位孩子的個性化需要,如何可以支援他們。
如果沒有家長們的協助,不論老師多麼專業和花多少時間,也是事倍功半的。
我的影響力很小,但依然會盡己所能地提供一些培訓給到家長。
無論是關於學校開放日的話題:
為什麼要做視頻直播公開課?這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答案
還是關於頂尖級學校入學體改的探討:
我與牛津老師的第三次對話(內含頂級學校改革信息)
我都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關注公眾號「走進英國課堂」,中西教育定期分享,與你一起,關注下一代成長。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