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態度的修鍊
監督孩子的作業,不是為了幫老師減輕負擔,更多的是老師希望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態度給予關注,對孩子的課堂學習成果有所知曉。
作為一名用心的家長,理解老師用意的家長,也定會幫助孩子,一起去想辦法查缺補漏,不求短板變長板,但求短板不至於影響整個知識體系的學習。
- 先談現實:
拋開學費昂貴的私立學校的小班教學不說,在公立學校中,各班的平均人數在 45 人已經算非常好的了,多數學校每個班的學生人數都在 50 人以上,這意味著什麼呢?
這意味著,1 位班主任,他每天要面對至少 50 個孩子,在他批改的學科作業里,至少要改 50 次。
按語文作業來說,一般分為抄寫、課課練和作文這 3 項基本作業。作為班主任的語文老師,每天至少要批改 100 多本作業,還要管理和教育班級 50 多位孩子的七七八八的事情,以及參加學校各種的會議,其任務量可想而知。
再拿普通的數學老師來說,一般不作班主任的數學老師,至少要帶 3 個班的數學課,就算每天只改一項口算練習作業,他也至少需要改150本,其餘的時間,不是在上課,就是在改作業的路上,很難抽身。老師真的做不到在大班一個一個去單獨指點。
以上所提到的大班壓力的現實,以及老師的日常工作,只是其繁忙教學與班級事務中的冰山一角。你不做老師,你永遠都不能體會到,他們每天面對的工作量有多大。
所以我想說的是,千萬別以偏概全的去隨意評論教師,更別把社會對老師的輿論推向不著邊的方向,就算片面的去指責天下烏鴉都一般黑,但也不是所有烏鴉都是黑的,不對嗎?我並不是站在那幾位老師的陣營,替他們說話,只是想替那些負責的老師喊喊冤,只是覺得我們應該理解老師的出發點。
- 再談作業:
我是一名語文老師,也是一名不嫩不老的班主任,去年又第二次下來接手一年級。在給幼升小的家長們第一次開家長會的時候,我就對作業一項有明確指出:孩子的 3 科作業要簽字,必須要檢查,如果有需要老師了解的特殊情況,如生病,寫作業拖拉,哪些題總出錯等。家長可以在作業本上用鉛筆留言給老師,老師批改作業的時候,就會及時知道孩子在家的學習情況。
監督孩子的作業,不是為了幫老師減輕負擔,更多的是老師希望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態度給予關注,對孩子的課堂學習成果有所知曉。
試想一下,如果你在檢查孩子數學作業的時候,發現他總是在進位上出錯,出錯的點還非常一樣,是不是就能猜想孩子在計算的進位上不夠熟練?會不會是孩子對什麼知識點還未理解透徹?又或者是孩子上課的時候開了小差,導致今天的重點知識沒有掌握?
我想一名負責的家長,心細的家長一定會在孩子的共性錯誤上發現他的知識短板,他定會及時與老師在作業本上備註聯繫,讓老師更多的留意到自己的孩子,同時也讓老師能觀察到全班的孩子出現的共性問題。
作為一名用心的家長,理解老師用意的家長,也定會幫助孩子,一起去想辦法查缺補漏,不求短板變長板,但求短板不至於影響整個知識體系的學習。
換一個角度,為什麼老師總會強調讓家長檢查下孩子的作業?這可不是讓家長去批改作業,不是拿紅筆畫個勾叉就沒了,老師並不需要你給孩子的作業檢查到全對。我想說的是,大多負責的老師都不會這樣,檢查的目的在於讓孩子及時的知道自己錯在何處,而不是將錯誤的記憶,用一晚上的時間在大腦中更加印象深刻,根深蒂固。
就拿我的語文學科來說,在抄寫生字詞的作業上,抄寫的本來就是新授的生字,都是要求孩子掌握的。如果家長能在檢查作業的時候及時發現孩子抄錯筆畫,將形近字弄混淆了,是不是就可以立刻讓孩子明白自己錯誤的原因,而不是讓他將自己錯誤抄寫的生字,整整抄寫了幾個,讓這個錯誤的書寫先入為主呢?
所以,很多時候,老師所謂的檢查作業,並不是大家說的:我都給孩子改了,教了,還要你老師幹嘛?
家長們想做甩手掌柜,首先得有一套甩手掌柜的管理方法。特別在低段,孩子的學習習慣還沒養成的時候,否則到了以後初中,高中,說真的,更加苦惱的還是家長自己。
此外,檢查作業的目的還在於讓孩子有意識,做作業要仔細,做完了自己也別忘記檢查,自己反覆錯的題目和生字,下次遇到要更加留意。你以為你是在檢查作業嗎?你是在和老師一起,幫孩子養成好的習慣,教會學習的技能與方法!
以上,雖然我不贊成事件中那位盛氣凌人的老師,但我想替那些兢兢業業,恪盡職守的老師們說句話。
有的時候,家長們也要看到事情的本質,也要認清現實,不能一味的怪罪老師,把孩子的教育放在老師一個人身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