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催婚招數:對子女「足夠尊重」才會催發幽默感

社交媒體上,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催婚」的話題,就直接的觀感而言,多數時候「催婚者」都會被黑化。但是,就「花式催婚招數」而言,似乎又透著些許「喜感」。何為「花式催婚招數」,事實上並沒有確切的定義,只要不是赤裸裸的方式,並且帶有一定的幽默感,大概就可以稱之為「花式催婚招數」。

「催婚」到底好不好,好像並沒有太多定論。但是,就一波又一波的「催婚」討論,起碼說明「催婚」不受待見。父母希望子女早些結婚,基本上出於世俗觀念的考慮。而子女之所以到年齡還不結婚,多數時候並非反對結婚,而是基於對婚姻的某種期待。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催婚」和「反催婚」並非對婚姻有分歧,而只是在態度上和時機上沒有彌合。因此,「催婚」本身或許並沒什麼問題,真正的問題在於「催婚」的方式。如若父母比較有趣,可能催婚都會顯得喜感無限。但要是父母無趣,就算是真心實意,很多子女也會覺得很煩。

說到底,有趣的父母真的很重要,要不然「催婚」也會提早「黑化」。就我們所處的生活環境中,絕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結婚的,這個與是否提前進入婚姻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從某種程度上講,如今的「催婚矛盾」,更主要的是婚戀觀中的「代際矛盾」。

作為父輩,婚戀觀主要基於結婚生子,相夫教子。可是,年輕一代人,無論男女都有更高的需求,除卻基礎的物質要求,有不少人希望找到精神伴侶。這種情況下,就導致會出現,父母很滿意的對象,子女往往並不感冒。這種婚戀認知上的衝突久而久之,也就形成「催婚的矛盾」。

不過,就「花式催婚招數」而言,好像一些子女也並不是特別反感。他(她)們雖然內心有些許不爽,但是因父母的有趣兒,也瞬間煙消雲散。很多年輕人,甚至將父母和自己的對話晾曬在社交媒體上,供眾人品評,這種良性的親子互動,著實值得深思。

坦白講,就「花式催婚招數」而言,在言語的幽默之外,更重要一點是:「很尊重子女」。因此,也就容易出現「委婉的」,「幽默的」的對話。這種氛圍中,就運算元女對於「催婚本身」不是很認可,但是因父母的機智和有趣,也會變的不那麼抵觸。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親子關係間一種很好的互動。因此,所謂的「花式催婚」可能更偏重「花式」,至於「催婚本身」已經被消解殆盡。這實際上,也體現出一種溝通的微妙關係。好的溝通,只是就問題而言的,而不好的溝通,可能方式本身都成為一種衝突之源。

尤其,在親子關係中,幾乎多數衝突來源於「溝通不暢」,而「溝通不暢」的本質並不是「真誠」問題,而是「態度」問題,也就是所謂的「尊重與否」的問題。而我們所談到的「花式催婚招數」,其中的委婉就代表尊重,幽默就到表有趣,而尊重和幽默合二為一,自然就能將催婚產生的堅冰融化。

當然,對於婚姻而言,父母給子女建議,或者提醒子女,這也是好事兒。不過,就婚姻的選擇,最終還是應該讓子女自己決定,因為父母的任何強制力,都可能成為子女不幸福的源頭。所以,就父母而言,在子女婚姻的選擇上,還是盡量少插手為妙。

只可惜,有不少年輕人,在婚姻問題上,幾乎依賴父母的意見。從相親到談婚論嫁,從談婚論嫁到婚禮籌備,幾乎都有父母的影子,這種情況下就形成一種很不好的循環,多數年輕人在婚姻結合的過程中,並不能很開心的走進婚姻。

有不少年輕人,需要很多年才能消散婚前結合的各種不愉快。當然,這個也不能完全怪父母,個別問題上也與子女的不成熟有關係。所以,無論怎樣,子女先獨立起來,父母也本分起來,有關婚戀的事情也就變得不再那麼艱澀了。

我們可以理解,作為父母對子女的關心。但是,就婚姻的選擇上,父母的關心一定不能超過子女自己的選擇度,要不然子女的婚姻很難幸福下去。人畢竟是有思想意識的動物,不能僅憑物質基礎就能完全決定嫁給誰或者娶誰。

從這個意義上講,「花式催婚招數」的存在,也算是一種親子關係的妥協。這種妥協的過程中,有賴於父母的智慧,也離不開子女的耐心。總之,看似出於婚戀觀上的問題,實則是尊重本源的回歸。只是,這種看似很小的事情兒,很多人卻總是處理不好。

說到底,不責怪,不講道理,不爭辯,就是一種理解和體諒。這些道理可能多數人都懂,但是能把其應用到溝通中的人,卻並不多。因此,「花式催婚招數」才會被奉為一股清流,子女雖然不一定認同,但是內心卻是服氣的,畢竟父母很委婉,很尊重自己。

原創文章,謝絕轉載,首發微信公眾號:qingnianxuejia。

推薦閱讀:

TAG:催婚 | 幽默感 | 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