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最不想成為的,是我媽那種人」

1

最近閨蜜妹兒的大學好姐妹們組織了個「美少婦」party。大家畢業6年,當年水靈靈的美少女一個個結婚生子,蛻變成了美少婦。

大家見面相談甚歡,聊起這幾年的改變,小冉告訴大家,「發現結婚生孩子這幾年,我越活越像我媽。」

小冉是我們幾個好姐妹裡面結婚最早的,畢業領證,後一年生小孩,如今女兒都5歲了。小冉的媽媽是個暴脾氣,小時候她經常挨打。很早之前,小冉就信誓旦旦跟大家說過,如果她生了小孩,一定不會使用暴力。

可如今, 小冉被piapia打臉。用她自己的話說,「真的是忍不住,看到孩子不聽話的樣子,分分鐘要動手。」

在教育孩子方面,小冉真成了歌中唱的那句話:「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鄰居家的小孩」、「再不聽話媽媽不要你了」、「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講禮貌,快給阿姨打招呼啊」。這些在幼年時候曾深惡痛絕的話語,又原封不動的傳遞給自己孩子。

2

小時候,經常聽到媽媽說的一句話:「媽不想讓你成為我這樣的人」;長大後,我們竟也常告訴自己:「不要成為媽那樣的人」。

在每個人的生命中,媽媽是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人,從小就朝夕相處。在不懂事的年紀,媽媽的每一次管教,每一聲責罵,都成烙印刻在心裡。

中國父母不善言愛,對孩子的希望寄托在「不打不成才」、「黃金棍下出孝子」這樣的理論上,又在實踐中付諸於行動;70後、80後的孩子,哪個不是挨著揍長大的?打得多了,孩子自然有恨,因為他們不懂父母愛他們的方式,他們把父母看成「敵人」,立誓趕緊長大離開家門,走上一條跟父母完全不同的道路。

可事實卻是:「我不想成為我媽媽那樣強勢的人,可生活中,我會忍不住對身邊的人指指點點,試圖控制他們。我在自己身上看到了媽媽的影子,甩不掉。」

「我爸很容易發脾氣,憤怒時還會大打出手,他總這樣,控制不了。我發現我也挺暴力,生氣時會凶身邊的人,忍不住了就對著牆踢兩腳。」

最終,我們最終都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

「按別人的方式活著,或許會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但更有可能活成自己討厭的樣子;按自己的方式活著,或許會活成別人討厭的樣子,但能活出舒服的人生。」

我們總是覺得別人的路是對的就參照著走,卻不曾想走著走著,就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

3

近兩年,「原生家庭」這個詞火了起來,很多人將自己生活、性格、心理的不如意歸因到原生家庭上,閨蜜妹兒卻認為這是一種最不負責任的甩鍋行為

自己混的撇,怪父母不努力創造條件;自己找不到媳婦,怪父母性格內向不善交際;自己沒錢花,怪父母怎麼不是富豪;閨蜜妹兒很想多一句嘴,在你怪東怪西的時候,怎麼不怪自己不會投胎?

聽過這樣一個不像笑話的笑話:

甲沒車沒房。

人問他:「為什麼不買?」

答曰:「家裡沒錢。」

「你都40了,咋就沒點積蓄呢?」

「因為我父母很差勁……」

「你父母和你有什麼關係?」

「原生家庭會影響一生你不知道啊?」

把自己的一切不順利都怪罪於原生家庭,這種思維方式和把一切都歸咎於「水逆」是一樣的不負責任。

那麼原生家庭對每個人的人生有多大影響?

曾有一期《奇葩大會》,高曉松公開提到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提及和父親的關係。

他從小沒有問過父親任何一個問題(現場他重複了3遍這句話),在長達20多年出現了很多的問題:討厭別人干預自己、愛較勁等。

可如今,他已經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4

原生家庭帶來的負面影響有救嗎?答案是肯定的。

心理學學者唐映紅認為:「原生家庭對個體的影響主要反映在兒童期和青春期。進入成年期,個體面臨著自己選擇自身成長人生歷程的情形,此後的人生軌跡和狀態就不能簡單地歸咎於父母。即每個人在成年後都有著來自原生家庭的種種烙印,但如何對待以及發展就取決於每個人自己的態度和選擇。」

原生家庭的烙印,不是惡性腫瘤,充其量,只是一場漫長的炎症,只要施救得當,就可抑制壞細胞的漫延,甚至使之逐漸減少。

正如閨蜜妹兒之前所說,投胎我們無從選擇,但過什麼樣的生活,卻是你自己可以創造的。

你所經歷的生活、環境,跟父母那一代人,有著天壤之別。經濟的飛速發展讓我們的所處的環境不斷的刷新,你努力增長的見識、鍛煉的能力,將會勝過父母百倍。

當你成為父母,就會更能理解父母從前對你的種種行為,到那時,也許你再也說不出「我最不想成為的,是我媽那種人」這樣的話了。

推薦閱讀:

TAG: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