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朋友因為「內心中不可言的感受從來沒有獲得過深層次的共鳴「而感到孤獨,想要結束關係,怎麼辦?

謝謝大家的回答!今天已經分手了!現在和他是朋友關係!

…………………………………………………………………更新分割線……………………………………………………………………………

1.他所說的「深層次共鳴」是指內心的感受不必明說,就有人和他發生共鳴的感受。比如他某天說了一句:「三境之上真是孤獨」,便覺得應該有人和他產生同樣的感受,但是從來沒有人產生過,甚至大家都根本不明白他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他又不願意解釋,因為「一旦解釋就不是深層次的共鳴了」。他覺得很多內心的感受是「不可言」的,然而這「不可言的」感受無法得到別人的共鳴,因此感到孤獨,從而覺得這樣的戀情是不值得繼續的。

2.他是一個很喜歡做一些哲學性思考,很熱衷於辯論的人。和他說任何事情或者感受,他都要找出邏輯上的漏洞,從而以一種批判的態度來看待它。我有嘗試過建議和他一起去找心理諮詢師,然而他不肯相信諮詢師——他認為心理諮詢師有可能會刻意培養來訪者對諮詢師的依賴,以獲得更多的諮詢費用。他同時認為,自己對諮詢師產生依賴後,以後每次有什麼問題就要找諮詢師,會喪失自己對問題的處理能力。

3.一般的共情他不接受。他認為諸如「對同一個事物有相同的看法」或是「看同一部電影,產生了一樣的感受」這些不屬於深層次的共鳴,只屬於淺層的,不能緩解他的孤獨。

4.他現在在很努力的思考,試圖想清楚獲得這些「深層共鳴」的方法,以繼續我們的關係。他認為如果不能發生「深層共鳴」則戀愛和單身沒有區別。

5.他仍然很怕失去我。他做了一個夢,夢見我融成一攤蠟燭,掉進水裡後消失不見了。他很急迫地問他媽媽「蠟燭怎麼會溶在水裡消失不見呢?」他媽媽說,不是融了,而是你自己把它踢到了下水溝里去。他很難過,開始哭泣。

6.現在我和他的狀態屬於「互不打擾」的狀態,因為他覺得在找到「深層共鳴」之前,和我在一起是沒有意義的。

7.他會產生一種「雖然你很想幫我,可是你沒能力幫」的挫敗感。他的生活中充斥著這種挫敗,因為他覺得每一次他叫別人幫他做事,別人做的都不如自己好。

8.我的想法是,知己是不容易找到的,也很有可能一輩子都找不到,所以希望和他經過長時間的相處,慢慢了解對方的心理。然而他不認同,他認為「相同的生活經歷不能帶來共鳴」,因此問題不能靠相處來解決。


謝謝邀請。這是一種非常大的自私,在情感上他希望你可以給與他過多的支持,而不願意付出努力,甚至連解釋都不願意,這是一種俄狄浦斯情結吧。

人自私到這個程度我也是醉了。他希望你能成為他的泰迪,他可以什麼不做,你就可以做出符合他心意的事情。我勒個去了。你竟然還能忍受的了。

在不要控制我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理論:泰迪效應,你可以去看看,那裡面有非常詳細的介紹,對於危害也說的很清楚。你們僅僅進入了幻滅期而已。他拋棄了你去尋找滿足他所有需求的女人而已。

昨天因為下午有事情,所以簡短的寫了一些,今天補充,我們普遍意義上的愛情是非常自私的,(潛意識的自私,可能自己並沒有意識到),而我們在心理學強調的愛情是利他的。

曾經在一堂心理學課程上,老師讓我們回答,你希望找一個什麼樣的情人,然後讓我們描述你心目中的戀人是什麼樣子。那時候我也自詡自己是一個好人,我一定會對我將來的老婆好,但是,當我把我心中戀人的樣子寫出來的時候,我才發現,其實,意識並不等於潛意識。

我心目中的理想愛人是這樣的:

在這世界上有一個專門為我創造的女人,她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打開我的心房,讓我體驗真愛。只要找到了她,我們就會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她一身白裙,長得好看又善良, 一雙美麗的大眼睛, 辮子粗又長(因為那個時候一直喜歡馮程程,趙雅芝演的,那時候覺得這樣的女孩都很好,而她的打扮酷似馮程程,然後就直接帶入,她是馮程程,一個完美的戀人)我們會手牽手走在鄉間小道一起遊玩,即使不發一語也心有靈犀,彼此幾乎不開口說話,也會心靈相通。我會是她的英雄,她對我充滿信任,兩個人可能相遇,而在通過快速的愛情考驗之後,從此就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這真是一幅完美無缺的景象。多麼美好和甜蜜,只有一點不好,我一點都不完美,一點都配不上我的夢中情人,我們老師提醒我們,你們看看,你們夢中情人愛你呢,還是你愛她呢?

不要懷疑,我們每個人都很自私,當時在場的學生中,幾乎沒有誰夢中的愛情是利他的,所有的愛情都是最初來源於需求,他們出現都是為了滿足我們的慾望,是的,這就是愛情的最真實的樣子,我們追求愛情,僅僅是希望,別人能夠滿足我們的希求,因為我們需要人陪伴、照顧、共情、支持、認可、讚美、撫摸和相擁而眠……很少有人是為了找一個愛人來給與她陪伴、照顧、共情、支持、認可、讚美。

但是人是有一定的自我控制和現實控制能力的,其中包括共情能力、利他性、感恩等,所以在戀愛中,我們會不斷約束和限制自己的行為,照顧對方的情緒,並且在不斷互動中,增加親密感,慢慢的我們就會進入另一個階段,真愛階段,到了真愛階段,公平就沒有那麼重要,真愛是非常寶貴的,不是所有人都具有這個能力。

真愛就是,她這麼好,我怎麼忍心傷害她?

而一些具有人格障礙的人,他們不會自我約束和限制,所以他們的所謂愛情,都是建立在滿足自己需求的層面。

如果用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來說。

有些人的愛,是本我階段,比如你男朋友,他無止境的需要你提供所有他想要的東西。

有些人的愛,是超我階段,這才是我們理想的階段,想要的真愛,愛是一種限制和約束,那麼限制和約束的是什麼呢?限制和約束的是我們的本我,是男女天生的生殖策略。

男人和女人有什麼樣的生殖策略?

下面是我們天生的,從出生就帶有的,是在長期自然選擇中產生的。

男性的生殖資源天生比女性更容易被分割,因為一年之間,女人只能為一個男人生孩子,並且在撫養孩子到一定年紀,才會再次受孕,這個過程中,她的生殖資源是不可分割的,而同樣的時間,男性可以將他的資源分割成更多的部分,投資給更多的女性。

對於男性最為有利的行為就是:撒謊、掩藏內心的渴望、不透漏自己真實的出價、和急切簽約的心情,這樣才能在男女交往中獲得最大的收益,男性總是希望在擇偶中投入更少的資源,這樣一來,他可以有更多的選擇,比如選擇更多的性伴侶或者提升自我,所以男性總是尋找免費的性生活,他們很多時候會選擇那些看起來很差的性伴侶,很多女人不明白這個道理,質量比較高的女性需要的投資也高,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看起來很優秀的女性,很多男性會放棄,而相對沒有那麼好的女性,卻很有市場的原因。

而女性的生殖策略是服務於她們的長期性策略,因為孩子出生之後是需要一直撫養,所以她們希望男性可以持續不斷在自己和孩子身上投入資源。所以,女性偏好擁有資源多的男性以及願意為自己付出的男性。

所以,男女之間是存在一種天然的對抗的,在這種天然對抗中,欺騙是所有行為中,成本最小,但是收益最高的行為,所以男女之間充斥大量的欺騙,如果一個女人覺得男人不會騙自己,那麼你的前途非常堪憂。

男性會不斷的給與女性承諾資源投入,來吸引女性(比如,見過一個二代送車給女人,但是分手之後,車子就要回來了:這就是欺騙策略,其中還包括房子這些等)。如果男性選錯性伴侶,失去的只是少量的時間、精力和少量資源,而女性如果選錯了性伴侶,相信了男人的鬼話,那麼他可能要承擔,懷孕、生育和獨自撫養孩子的風險,所以,女人啊,不要再懶了。看清楚吧。

因為男女之間的生殖策略的目標和最終的受益方是衝突的,所以,男女之間在擇偶上充滿了激烈的競爭與衝突,而愛情則是降低競爭和衝突的一種非常有益的補充。在男女進入性成熟期,在愛情的作用下,男性更加慷慨,女性更加寬容,然後兩個人進入長達2-3年的相處時期,在這個過程中形成良好的相處模式,來維持長期男女的長期性策略,所以,愛情最重要的目的,是讓你們形成一種良好的相處模式---------一旦錯過了,要矯正非常困難,這也是為什麼心理諮詢師可以在了解男女相處模式之後,可以準確判斷,他們婚姻走向的原因。一個良好的相處模式是共贏-------------只有克制和共贏才能維持你們的婚姻,並白頭偕老。


這裡分析你的男朋友,或者聊聊怎麼解決他的問題,都是無濟於事的!我想你是當事人,又有很強的理性思考的能力,是肯定知道自己怎麼做的!我能做的就是個提醒吧!就是你先確定好你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麼?然後確保自己牢記它,並以此來作為你要怎麼做的依據!這樣才能排除很多的干擾!


既然意識到兩個人存在相處上得不協調,不去好好溝通,還非常中二得要別人理解他得孤獨,個人覺得這麼孤獨這麼有想法得人都是可以無性繁殖得人。如果我是女生,對這種中二病上去就是一巴掌。


謝邀。

看到那麼多踴躍的答主,

都在熱烈的議論什麼是深層次的共鳴。

我想說,呃……姑娘,難道你沒發現你已經被甩了嗎?

男人最離譜的分手理由,就是「不合適」三個字。

無論你做多少改變,付出多少艱辛,有過多少忍讓。

人家就用這三個字,抹殺了你全部時光。

這世上真有不合適的兩個人嗎?

如果覺得現在覺得不合適,早幹嘛去了!?

沒得到的時候兩眼發光,吃干抹凈就不合適。

說到底,所謂「深層次的共鳴」、「感到孤獨」,

就是營造你不懂他的假象,想推卸責任而已。

無論是戀愛還是分手,女人最愛問的就是為什麼。

似乎找到了原因才能接受結果,

但這不過是給了別人撒謊的機會。

愛情是一件只重結果不重理由的事……

就算找出天大的借口,分手就是分手,沒差別。

要記住,當一個要離開你,

他說的任何理由都是謊言,

唯一的真相就是,他不愛你了。

遇上這種極品,請唾他一臉唾沫星子。

連分手都要裝好人簡直太無恥。

還有,你是一個好姑娘,學會放手的你更有魅力。


謝邀。

我覺得你男友的媽媽治療起矯情那是相當專業。

她治了這麼多年都沒治好,我建議你接受男友充滿哲理的分手提議,找個正常的男生,重新開始。


推薦閱讀:

TAG:心理學 | 同性戀 | 心理 | 人際交往 | 男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