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印度佛教史(19)第二次結集

第一次結集後,佛教史沉寂了一段時間。但是這次結集並沒有解決問題,反而是埋下了分裂的種子。

因為第一次結集,就出現小小戒可不可以捨棄的問題。

而大迦葉作為僧團領導人,為了凝聚僧團力量,採用中間路線。

也就是口頭上非常強硬,表示小小戒不可捨棄,但是面對富羅那的質疑,他又解釋說,隨順現實而有增減。

這就平衡了僧團的不同意見。

大迦葉入滅前,把第二代付法藏者傳給了阿難。也就是阿難是同意了大迦葉較為保守的主張。

在阿難老年時候,有一次在王舍城,聽到一個比丘誦說:

若人壽百歲,不見水白鶴;不如一日生,得見水白鶴。

阿難一聽,他背錯了。因為阿難是多聞第一。

阿難說:

時阿難陀聞已告彼苾芻曰。汝所誦者大師不作是語。然佛世尊作如是說

 若人壽百歲  不了於生滅

 不如一日生  得了於生滅

這個比丘回去就找他的老師,把這個問題提出來,他的老師說:

彼聞教已便告其師。師曰

 阿難陀老暗  無力能憶持

 出言多忘失  未必可依信

意思是,阿難老了,記憶力衰弱了,他可能記錯了,不要盡信。

阿難聽說以後,非常傷心,他說:

尊者聞已作如是念。今此苾芻我親教授。既不用語。知欲如何。假令尊者舍利子大目乾連摩訶迦攝波事亦同此。彼諸大德並已涅盤。如來慈善根力。能令法眼住世千年。乃傷嘆曰

 尊宿已過去  新者不齊行

 寂慮我一身  猶如殼中鳥

 過去親皆散  知識亦隨亡

 於諸知識中  無過定中念

 所有世間燈  明照除眾暗

 能破愚痴惑  此等亦皆無

 所化者無邊  能導者但一

 如野孤制底  殘林唯一樹

時具壽阿難陀。告奢搦迦苾芻曰。尊者大迦攝波。以世尊教付囑於我已般涅盤。我今轉付於汝。而取滅度汝可守護。

阿難的意思是,假如讓那些佛的親傳弟子活過來,他們也沒有辦法吧。

於是阿難就決定入滅。

可以想見,此事離佛滅度不過百年,卻已經出現了教法的分歧。

其次,隨著佛法的傳播,在不同的地區,必然就會出現矛盾。因此對於戒律問題,必須因時制宜,因地制宜。

而引發第二次結集的原因就是戒律問題。

由於佛教向周邊地區傳播的時候,因為地區不同,信仰不同,導致對於戒律,態度也不同。

大體說來,西方地區,是婆羅門教的重鎮,所以風氣保守。

而東方地區,是沙門思潮的集聚地,所以風氣開放。

有一次,來自西方的上座長老耶舍來到東方,發現東方的比丘竟然向供養者乞討金錢。

因為東方地區,經濟發達,貨幣經濟已經發展,所以人們大多存蓄金錢。所以他們就向當地的眾人乞求金錢。

耶舍長老看到以後瞠目結舌,對東方比丘說:

時長老耶舍迦蘭陀子在彼獼猴水邊重閣講堂語諸比丘言:「汝莫作此求施,我親從佛聞,若有非法求施,施非法,求二俱得罪。」語諸比丘已,復語諸白衣男女大小:「汝等莫作此施,我親從佛聞,若非法求施,施非法,求二俱得罪。

東方比丘不以為然,認為這完全沒必要。

於是耶舍恨恨回去,跟西方的上座長老商討此事。

於是東方比丘和西方上座長老,聚集在吠舍離城,展開辯論。

雙方各推選四名長老進行辯論,最後包括一位精通戒律的比丘。一共九人就在辯論。

最後,辯論的主題,就是十事。分別為

迦羅阿育王即位後的第十年末,離正覺者般涅槃正好是一百年。那時,吠舍離國有許多跋耆子比丘說明「角鹽凈」、「二指凈」、「他聚落凈」、「住處凈」、「贊同凈」、「所習凈」、「不攪亂凈」、「飲闍樓伽酒凈」、「無緣坐具凈」、「金銀凈」等十事「合法」。正在跋耆國漫遊的耶舍長老聽說了這批無恥之徒此事,就到大林寺去召集僧眾。他是婆羅門迦干陀迦的兒於,具有六神通。他們在布薩堂里放置了盛水的銅缽以後,對信徒們說:「你們對僧團施捨銅錢等物吧。」「這不合法,不能施捨。」長老阻止道。他們向耶舍長老懺侮。他要求一個人陪伴,他便與那人一起進了城。他向市民們解釋,他的話是符合教法的。

其中最重要的是五條

1、捉金錢

2、過二指,午後如果未過二指的影子,就可以繼續吃飯

3、一處布薩,沒有必要同一界內的比丘在同一個地方共同誦戒。

4、後聽可,指僧團的表決會議沒有必要全體比丘都參加,而只是不來的比丘同意即可

5、常法,指的是隨順先例,而不拘泥於戒律

東方比丘比較開放,認為這些都可以實現。而西方的上座長老較為保守,認為這是非法。

最後的結果是,上座長老認定這十事非法。在這次集會中,順便結集了三藏。

這次結集是系統性結集,已經出現論藏的形式。

這次結集由上座長老七百人結集,所以又稱為七百結集。

第二次結集後,東方比丘憤憤不平,於是自行舉行結集。由於東方比丘僧眾眾多,稱之為大眾部。而上座長老,稱之為上座部。

為上座所放逐者,惡比丘跋耆等,集一萬人,而為法之結集,故名大結集。大結集比丘,違背教法,破壞根本集錄,另為集錄。棄甚深經律之一分,別作相似經律。

這就形成了佛教的第一次分裂。

由於吠舍離國王支持大眾部比丘,於是把上座部比丘全部驅逐出去。

這次分裂在佛滅度一百年左右,根據南傳佛教的經典認為,這次分裂是根本分裂。

而北傳認為,根本分裂是未來的大天五事。

而對於十事的態度,大眾部認為有五凈法(指五種允許的法),除了不捉金錢被嚴厲阻止以外,他們認為

有五凈法,如法如律者隨喜,不如法者應遮。何等五?一者制限凈,乃至風俗凈。

所以大眾部比丘相對開放。

從佛出生到第二次結集,我們可以稱之為原始佛教。


推薦閱讀:

TAG:佛教 | 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