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Book pro 2018 的13寸和15寸各有哪些優勢?
MacBook Pro從2016款開始發布帶touch bar的新版以後,2017 2018款僅僅是配置升級和鍵盤修復,外觀無升級。
13寸和15寸是全球主流筆電的兩個標準尺寸,都這麼多年了,他們的區別和差異也就是MacBook Pro兩個尺寸的區別和差異。
目前在用17款選配MacBook Pro 13寸版本,雖然著眼2018,cpu的性能升級讓人心動,但是目前的筆電性能完全夠用,而且我選配的16G內存,目前看平時編碼、看劇、渲染視頻,內存、cpu都夠用,平時內存的使用也就30%-50%。平時使用上出差背著13寸的也感覺不緊迫,帶充電器出門裝備也不重。
在使用過程中我自己的使用感受及對視頻博主vlog這些Mac重度使用者的了解,說說13和15寸的區別和各自的優勢。
Ⅰ.13寸小巧便攜,13寸的屏幕也能夠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便攜性無敵,1.3kg的重量,放到背包里不會有壓迫感,背久了也不會累。特殊情況,外接顯示器也支持5k,4k顯示器。
13寸15寸均為4個usb-c雷電介面 Ⅱ.13寸更精緻,C面的緊湊設計讓13寸相較於15寸更顯精緻。不會有多餘的留白,鍵盤尺寸夠大的同時兩側揚聲器單元也足夠大,觸控板緊挨著鍵盤,直至底部。15寸的鍵盤則像是嵌在C面的,兩側的揚聲器也更大,整體上能看出來是13寸的加大版本,但是不夠緊湊。
13寸 15寸 Ⅲ.15寸處理性能更強,機身空間增大帶來更好的散熱性能,不說頂配i9的火爐版本,常規的i7版本+16G+512G+獨立顯卡絕對是剪輯和PS利器。日常使用非重度使用,13寸肯定性能也夠用,但是15寸逆天的性能也是不少人購買的理由。
Ⅳ.15寸更大的屏幕,更高的解析度。在家用慣了13寸屏幕,而且在家有顯示器但是基本上不使用的情況下,13寸基本夠用。平時晚上看劇,編碼開一盞夜燈,絕對是很沉浸的享受。但是實際上如果有多任務需求和編輯視頻的需求,只用13寸的就會有點吃力,涉及到多場景切換及複雜功能界面軟體的時候,15寸不接顯示器也會有很好的使用體驗。自然用慣了13寸,在看到別人的15寸Mac也絕對不會有帶著15寸出行的意願。能夠明顯感受到15寸的體積和重量。
除了尺寸和少數配置下性能差異外,其他的差別不大,都是一樣的4個雷電usb c,一樣頂級的屏幕,一樣充滿質感的鋁合金材料,一樣精緻的設計。
如果是程序員或者計算機方面的工作,建議15,13性能還是差點
13寸真的比15寸方便攜帶很多,但是性能15寸無疑是更好的。我自己用16g內存512儲存的mbp13,各方面都挺好(對性能要求不高)
品控真的差,屏幕左側有縫隙會落灰真的難受
如果沒有最高性能的需求
13寸是各方面比較平衡的選擇 基本點都能顧及到
因為八代intel處理器的提升,導致i5低壓u提升巨大,很多應用速度提升可達百分之九十。而且很多人反應13寸散熱還行,還可以壓得住。
但15寸的問題就來了,八代i7提升最多百分之四十,散熱根本壓不住cpu,而且老老款的垃圾顯卡提升簡直感人,也是個熱老虎,15寸Touch Bar高負荷下可以煎蛋了。
但是如果你13寸要上16ram跟512rom…那我還是建議買15寸,說明你有較高的性能需求,標壓處理器跟獨顯還是很強大的
如果只是日常辦公,維護一下伺服器,13寸低中配足矣,性價比很高
推薦閱讀:
TAG:MacBookPro | MacBook | Mac | MacBookAi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