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孩子有這些表現,真的是因為叛逆期嗎?

1.概述

國外有一個比較流行的概念叫「terrible two」。其實指的是兒童在兩歲左右開始的第一個自我意識形成期。很多人稱之為兒童的第一個叛逆期。

目前叛逆期這個概念被家長過度的關注。這一時期的孩子多少都會有所謂叛逆的行為,只是程度不同。家長對於這些問題可以先忽略不計,以觀察為主。在非原則性問題上可以讓孩子去大膽的嘗試。而且主流心理學界也並不認同2-3歲是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這種說法。

從心理發展的階段上看,擺脫外界因素的干擾是建立獨立人格和自理能力的必經之路。而這些自我意識的覺醒,正是從對父母的質疑和反叛開始的。對不同角色、行為和思想意識的嘗試,是兒童發展自我認同的重要部分。兒童在不斷摸索的過程中逐步構建了一套自己內在的思想和行為秩序。所以對待所謂的兒童叛逆期,應該從積極的角度去看,這是兒童建立思考能力和個人身份的正常表現。

2.表現

這一時期的兒童由於自我意識的不斷覺醒,經常會做出一些讓家長頭疼的事情。其實家長大可不必擔心,因為這些都是孩子在不斷成長的證明。

①喜歡說「不」,時常違背大人的要求,甚至故意去做大人禁止做的事。

②愛打斷別人的說話,尤其是覺得自己沒有被別人關注時。

③喜歡編造一些小謊言。這一時期的兒童還無法分清現實與謊言的概念,再加上語言能力和想像力的限制,會有意無意地說一些小謊話。

④喜歡大聲尖叫,孩子會對自身的一切能力感到好奇,並把它運用到極致。同時他會覺得很有趣。

⑤喜歡亂扔東西,並覺得這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會不斷的嘗試。

⑥愛亂髮脾氣。當孩子的一些感受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時,就會通過發脾氣的方式來宣洩和傳達。

3.原因

雖然以上的兒童行為是這一時期的正常表現,但依然需要家長妥善處理。下面列舉一些家長常犯的錯誤。

①沒有針對孩子的實際需求解決問題

這個年齡段的兒童表達自身感受的方式有時並不是直接的,而是通過間接的方式 表達出來。如果父母看問題的方式只停留在表面,對孩子的行為進行簡單粗暴的制止。孩子就會感到不被理解,情緒上會變得沮喪,從而產生各種逆反行為。

其實了解孩子的需求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家長要多注意觀察,這樣才能在一些細節中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

②溝通方式存在問題

絕大多數父母在和孩子的溝通方式上都存在一些問題,有時候即使父母了解了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和意圖,但在解決的過程中,由於溝通方法不科學,使得效果很差。家長慣用的否定式命令語句會對理解能力有限的兒童造成困惑。同時如果肢體與語言不能很好地配合,那麼家長的要求就不能明確的傳達給孩子。

出現溝通問題的主要原因在於,家長喜歡通過語言,把信息單方面的灌輸給兒童,而忘記了傾聽。在和孩子溝通的大部分時間裡,家長只需要做一個安靜的傾聽者。

③在具體問題上愛跟孩子較勁

這個時期的兒童在自我意識上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在對自身需求進行主張時很容易出現固執的行為,這其實是現階段兒童的一個特點,對於一些非原則性問題,父母大可不必與孩子較真,採用一些溫和的方式可以有效避免衝突的發生。給予孩子適當的尊重,會使孩子少出現一些逆反行為。

家長愛跟孩子較勁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對孩子的要求過高,適當降低對孩子的要求,也會使這一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

④家長自己沒有以身作則

孩子的模仿性能強,如果家長自己沒有做到的事,反過來要求孩子做時,就會沒有說服力,孩子自然不會去聽從父母的管教

4.解決方法

①給孩子更多的自主權

當孩子想要獨立去完成一件事時,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意願。即使孩子做的不好,也要有技巧地去鼓勵和提醒,不要粗暴的打斷或代替孩子去完成。

②巧用選擇題

對孩子提出要求時,多使用選擇性語句。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有做主的權利。避免使用直接否定的語句。

③堅守自己的原則

這一時期的兒童心理和行為,其實是對外部世界的試探。通過對未知領域的探索來構建自己的認知。同時對於正確和錯誤也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當自己的意願得不到滿足或不被理解時,就會大發脾氣。家長要正確引導孩子的行為,幫助孩子控制情緒。但一定要堅持原則,不能因為孩子哭鬧而做出妥協。

5.結語

其實兒童在這一時期所表現出來的反抗行為,多數情況下是在證明自己的獨立性,是一種正常的表現,父母需要在滿足孩子獨立需求的同時,給予他足夠的關愛和保護。在處理兒童逆反心理問題時,了解行為背後的原因比單純去制止更重要。孩子是否叛逆,完全取決於家長的看法和處理方法。只要尊重+理解+合作,家長和孩子就能攜手平穩度過這一段時期。


推薦閱讀:

TAG:叛逆期 | 育兒 | 親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