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細胞》:一部突破次元壁的科普動畫
2018 年七月番開播不久,優酷土豆動漫中心總監 3000 就在知乎發表了一條想法:「《工作細胞》、《高分少女》,都是在大眾平台能爆的好片子啊!」
在七月番塵埃落定的今天,我們可以確信,他對《工作細胞》的眼光確實精準毒辣。不論是《人民日報》的點名,還是日本 TOKYO MX 電視台十月重播,都證明了《工作細胞》作為一部老少皆宜的合家歡科普類作品,在中日兩國都從宅圈走向了大眾視野。完全可以說,《工作細胞》是一部「突破次元壁」的科普動畫。
而《工作細胞》能夠取得如此不俗的成績,是與作品多方面表現出的特質密不可分的。不論是它平緩的推進節奏,還是針對特定年齡層的「教學模式」,都讓它能夠在科普對象「少年兒童」心目中留下重要的印象;而它在保留日系動畫藝術特點的基礎上,又去除了宅文化中與主流文化不相容的成分,這樣的處理也使得整部動畫十分「乾淨」,讓孩子看得開心,讓家長看得放心。
《工作細胞》作為一部單元劇,它在每一集都保證了相近的、較為平緩的推進節奏。這種節奏不適合迅速展開宏大的設定與迅速推進劇情,也沒法給人以大量劇烈的精神刺激,所以被一些導演(如「高達之父」富野由悠紀)棄用。但是這種節奏恰恰讓觀眾的心靈也跟著緩慢起來,便於讓觀眾沉浸於環境中,更深刻地認識人物和世界觀。而在此基礎上加入的科普內容,也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體到作品中,每一次戰鬥都有明確的正反派之分,而敘事的視角也基本上限制在 1~3 個。在情節和視角都盡量簡化的情況下,相比其他快節奏的動畫,同為 24 分鐘一集的《工作細胞》的節奏自然更緩,也為描寫細胞日常工作與加入解說詞留出了充足的時間。
《工作細胞》的重心在循環系統與免疫系統,以這兩個能夠「遊歷」全身的系統中的細胞為主軸線,再發散到對其他細胞的介紹。而作為主線的這兩個系統,他們的相關知識點必然會多次重複,這看似是浪費時間的無奈之舉,但是這恰恰與主要科普對象——少年兒童的學習方式相符。
生物知識點的學習,重在理解基礎上的記憶。採用了直觀明確的「動畫」這一藝術形式,那麼理解上應該不成問題,重點就應該放在「記憶」上。而記憶的要訣是重複。考慮到少年兒童的接受能力,希望他們能夠一遍記住顯然不太現實,所以就要安排不斷的複習。但是重複相同的內容又會使人有枯燥之感,那《工作細胞》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呢?
答案是改變重複的形式。以「紅細胞」的工作為例,開篇的解說詞和「迷路」環節初次引入「紅細胞的工作流程」、「紅細胞的工作目的」這兩個知識點;之後通過與其他細胞的互動,補充這兩個知識點中的細節信息;在第 8 話描寫主角通過整個循環系統的流程,形成體系化的知識網路;最後通過「失血性休克」做最後的大考,引導觀眾在劇情中運用之前所學,聯繫其他知識點,在介紹新知的同時,也深化、融合了其他知識點,同時加強了實踐能力。引入、深化、總結、實踐一氣呵成,在多次不同形式的重複中潛移默化地傳達信息。作為科普讀物的《工作細胞》,競如同教學大綱般嚴謹!
附:《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中規定的教科書的基本標準:
- 選取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所需要的知識內容,反映生物科學發展的特點和趨勢;
- 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體現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影響。有豐富的思想內涵,有利於學生建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養成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發展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 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興趣特長和認知水平,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 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實驗、調查、資料的搜集和分析、合作交流以及體驗、感悟和反思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建構知識,實現學習方式的多樣化。
- 文字表述準確、生動,圖文並茂,印製精良。
- 難易程度與我國的教育發展現狀相適應,有利於學生實際達成教學目標。
誠然《工作細胞》是一部深夜動畫,但是它完全沒有日本深夜動畫中一般的「宅味」,是一部相當乾淨的作品。
這部動畫沒有軟色情要素、血腥場面也通過畫風而表現得缺乏恐怖感;涉及複雜價值判斷的地方唯有「癌細胞」一處,但是這也不過是《奧特曼》系列等作品中常見的水準;包括第 8 集的跟蹤在內,暗示戀愛場景的部分在少年兒童看來又並非如此露骨;加入的萌屬性也經過刻意選擇,都是大眾能夠接受甚至萌上的......
這些細節並非偶然為之,而是原作影響和動畫製作兩方面的可以把控造成的。原作畫風本來就乾淨清麗,而動畫製作的時候,導演也刻意配合,邀請了《月色真美》的系列構成柿原優子把關劇本,並且增加了女性畫師的比例,傾聽她們的意見。
這部作品更像是一部採用日系畫風的美系合家歡動畫,孩子、普通大人、宅群體都能獲得各不相同但都不錯的觀影體驗。這樣的風格在吸引少年兒童觀看的同時,也讓家長足夠放心,也使這部作品從宅群體這個小圈子,進入了面向少年兒童的更廣大的市場。
也難怪這部動畫在日本重播的時候,就從 24 點的深夜檔移到了 21 點的晚間檔;也難怪官方決定將作品中的角色形象無償提供給學校、醫療機構等作為科普教學素材使用;更難怪在一海之隔的中國最重要的報刊上,將這部作品作為文章開篇的引子......原作清水茜老師在訪談中所說的那樣,「想減輕初、高中生們學習免疫學的負擔」。相信不論是在日本,還是在其他國家,這部作品也確實幫助了很多需要它的學生。
總而言之,《工作細胞》是一部突破次元壁的科普動畫。它不止吸引了宅群體,在主流社會也掀起了一定的波瀾。
在世界主要動畫大國中,兒童動畫、少年動畫的市場份額仍然占絕對多數,這些作品在塑造少年兒童價值觀、培養科學素養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國也曾有很優秀的兒童動畫與少年動畫,它們所起到的科普作用和商業效益也相當可觀。近年來,受學院派和日本宅文化的影響,國產動畫的復興在較高年齡層打響了第一炮,但是在低齡市場上仍然沉寂。
《工作細胞》給我們最重要的啟發,或許就在於,即使是慣於製作青年、成人作品的團隊,本著服務少年兒童的思想做出調整,也未必不能做出優秀的低齡作品。相反,在讓宅群體得到滿足的同時,也同時服務社會主流,這樣的作品相對於「純粹的宅片」也別有一番風味。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