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粉絲站子:經濟不只8個億,能力不只能讓微博癱瘓

中國粉絲的力量向來強大。一張結婚證可以讓微博癱瘓,一場演唱會可以讓體育場爆滿。粉絲已經不止是文化概念,這是一個管理學,粉絲經濟可以說已經成流水線運作——有人生產、有人加工、有人銷售。那麼,「愛豆」怎麼變成八個億+,粉絲又是怎麼變成「粉絲經濟」的?這篇文章會告訴你。

作者:林苗苗

編輯:默默然

美編:黃山

Michael Jackson 的狂熱粉絲

1996年,韓國H.O.T組合甫一出道,首張專輯銷量即破百萬,儘管已經解散了十七年,但今年10月的合體演唱會仍讓許多人興奮不已。如今看來,H.O.T顯然是韓國80年代的新興行業——娛樂業成功的試水之作,並且也是韓國政府在遭遇亞洲金融危機之後的一次成功戰略選擇。

1998年,韓國總統金大中提出「文化立國」,之後陸續以《文化產業振興基本法》、《演出法》等政策和《國民政府的新文化政策》、《文化產業發展五年計劃》等對文化產業利好的措施展示了強有力的國家支持。

在此背景下,韓流開始了進軍國際市場之路。以H.O.T(1996-2001)、水晶男孩(1997-2000)為代表的第一代韓流偶像在中國、日本、越南等地收割了大批粉絲,韓流的內容在不斷得到豐富的同時也培育了獨特的粉絲文化。

如果你看過韓劇《請回答1997》,可能會對韓國90年代末韓流追星黨的生活有更直接的體會。劇中女主角是H.O.T的忠實粉絲,她在房間里貼滿海報,掐點守在電視前觀看節目,製作錄像帶,收藏雜誌照片。在當時,粉絲凌晨就要去銀行門口排隊只為購買演唱會門票,每逢夢想音樂會或年底頒獎典禮,還會帶著象徵偶像的應援色物品到現場應援,應援越多表明人氣越高。

H.O.T

進入千禧年,隨著90年代的初代偶像紛紛解散,以東方神起(2004)、Super Junior(2005)、BigBang(2006)、少女時代(2007)為代表的第二代偶像團體正式登場。電視、雜誌等媒體仍是主流宣傳渠道,在我國則掀起了新一輪的計算機普及高潮。受韓國粉絲文化的影響,國內一小部分韓流粉絲開始自發為偶像斥資租賃伺服器運營網站,搭建自己的小眾文化圈。這些粉絲網站設有較為嚴格的准入門檻以篩選出真正的粉絲,有的需要註冊邀請碼,有的只在特定日子開放註冊。以神話組合的中文粉絲網站「BESTSHINHWA」(2005)為例,除了及時跟進新聞,代購專輯,整合音視頻圖像資料,還設有粉絲交流板塊。

與此同時,首檔本土音樂選秀節目席捲了中華大地。許多人應該不會忘記2005年由《超級女聲》造成的萬人空巷盛況,彼時正流行拇指簡訊,簡訊票數決定人氣高低和比賽勝負。據報道,決賽期間每場比賽的簡訊收入至少在200萬元以上,進入總決賽之後更是一路飆升:10進8達到200萬張,6進5達300萬張,5進3約500萬張。而在網路上,粉絲文化呈現出另一番景觀,超女粉絲們以百度貼吧、聊天室等虛擬社區為營,生產了大量同人文、粉絲小說等文化產品。用約翰·費斯克在《粉都的文化經濟》中的話來說,粉絲「經常將這種符號性生產轉化為可在粉絲社群中傳播、並以此來幫助界定該粉絲社群的某種文本生產形式。粉絲創造了一種擁有自己的生產和流通體系的粉絲文化。」

社交媒體X新生代偶像

當人人擁有網路與智能手機之後,一場即將顛覆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統治地位的變革正在悄然進行。2010年的中國,一系列媒介事件使社交媒體或成最大贏家,其中尤以微博為甚,這一年也被稱為「微博元年」,在社交媒體的作用下,粉絲的「符號性生產」被賦予了新的內涵。

微博替代和分擔了傳統媒體的部分功能,資訊快速整合的能力和信息裂變傳播的優勢令傳統媒體岌岌可危。幾年後,韓國EXO組合(2012)、中國TFBOYS組合(2013)等新一代流行偶像乘著這股春風開始霸屏社交媒體,社交媒體成為流行偶像們的營銷必修課,粉絲文化也在發生著變化。

TFBOYS

在許多資深粉絲的記憶里,2014年前後是一條重要的分水嶺。一方面,出現了主打養成系的TFBOYS組合,填補了少年偶像在國內市場的空白。其實,2010年就曾出現中日聯合打造的十人養成系少年偶像組合——RTA(Road To Asia),只不過曇花一現。而搭上微博順風車的TFBOYS在歷經原始粉絲積累階段(2014年4月之前的B站草創期)和轉戰微博後的粉絲擴張階段,現已成為公認的流量擔當。另一方面,原屬韓國EXO團體的三名成員吳亦凡(2014.5)、鹿晗(2014.10)、黃子韜(2015.4)紛紛與韓國SM公司解約,隨後另一名中國成員張藝興設立個人工作室,四名成員回國發展帶回一批忠實的擁躉。至此,以歸國四子和TFBOYS為代表的新生代偶像開始「瓜分」粉絲版圖。

此時,在微博上,名稱以「……個站」、「……站」結尾的粉絲組織正在迅猛生長。

站子的誕生

早在2010年,第二代韓流偶像的粉絲網站運營者就將微博作為另一個窗口,如BESTSHINHWA和少女時代中文首站。微博站子的組織架構和業務與粉絲論壇網站相似,時至今日,脫胎於粉絲網站的站子的勢頭早已蓋過前者,也不再使用網站作為主體,個人只要擁有一個微博賬號,零成本就能建立一個粉絲組織。

BESTSHINHWA

經過幾年的肆意生長,站子已分化出較為明確的類型。以是否帶有官方屬性為依據,可分為官方屬性類與非官方類,官方站子根據運營主體又可分為粉絲運營與經紀公司運營。官方站享有一定的公共話語權,如發布偶像行程公告、專輯開售等,粉絲運營的官方站有時會代表粉絲群體與公司溝通等等,常以「……官方後援會」的昵稱出現。在非官方類站子中,主要有線上服務類(如打榜博、資訊博、公益博)與圖像類。根據圖像類站子的業務,進一步分為圖站和綜合應援站。圖站一般專註於「出圖」,鮮少進行應援活動,而綜合應援站除了「出圖」之外,還會進行線上線下的全方位應援活動,例如演唱會應援、接機送機、食物應援、媒體應援、慈善應援等,其中每年偶像的生日應援堪稱一場粉絲的狂歡節。

如今,微博上數量最多、影響範圍最廣的站子屬於新生代偶像,而圖像類站子則是其中的主力軍,例如在對某當紅組合成員個人站的不完全統計中(2018.4),總共有102個個人站,其中圖像類有89個,包括13個圖站和76個綜合應援站。這類站子也是較早出現的類型,其經營者多有「飯韓圈」的經歷,他們熟悉粉絲網站,知道需要做什麼來維持站子的運作,並且在與偶像共同成長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得到群體默許的共識和規矩,因此本文所討論的站子主要指的是圖像類站子。

早期的粉絲網站就設有「前線」跟拍偶像的行程,站子亦是如此。資金充裕的站子會出席偶像的每一次活動,飛同一個航班,拍攝偶像在不同場合的照片或視頻,如商業活動現場、機場、節目錄製等公開行程,也有站子會跟拍非公開行程。比起需要大量人力的打榜博,許多圖像類站子只有少數幾名身兼跟拍偶像、處理照片、撰寫文案數職的成員。對於一些無法到場的場合,有的站子甚至會找「代拍」購買照片,然後以站子的名義發布在微博上。

儘管成立門檻極低,但成功的站子意味著運營者不僅要注入大量情感,也要一定經濟實力,機票(多為商務艙以上)、活動門票、住宿等種種都由粉絲承擔。因此,對以圖為生的站子來說,追星往往不再是簡單的自我滿足,將拍攝的照片製成圖冊,繼而向粉絲兜售已變成重要的經濟來源,這也漸漸形成了粉絲群體內部自洽的「產業鏈」,即跟拍偶像-微博發布照片-製作以圖為核心的相冊(Photobook,簡稱PB)或禮包-發售。曾有粉絲談到,「現在的趨勢都已經變成營利為先。只要有一個團或愛豆是在預備期的狀態,追星狗的嗅覺都非常靈敏,就會先開站子。」以當紅某組合成員的某綜合應援站為例,其所出品的PB單價一般為180-200(元/本)之間,銷量少則幾百本,多則幾千本。此外,站子還會直接發起以「為偶像應援」為名的集資活動。

出售PB或集資的行為往往會招致很多非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資金去向。對多數粉絲而言,購買PB或禮包等周邊產品並非等價的商品交換,雙方達成交易的基礎包含了買方的期待,即站子因此能為偶像做更好應援,粉絲對偶像的情感賦予了這一商業行為以合理性,所不能容忍的是站子成員將集資據為己有,更有甚者捲款私逃。

可以說,跟拍偶像已成站子最重要的營生。「神圖」是站子的核心競爭力,不但能獲取粉絲的注意力和忠誠,而且只要保持高活躍度,幾乎就能坐擁一個幾十萬乃至上百萬的粉絲社群。

站子力量大

近兩年來,國內自製的多檔網路綜藝彷彿在宣告湧入娛樂業的資本正在試驗製造爆款偶像的流水線配方,或許我們也正是在模仿中逐漸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娛樂產業。在此過程中,粉絲力量的崛起使媒介公司在構想藍圖之初就不得不將粉絲運營納入考量,而站子作為高度同質化的網路社群便是粉絲力量中最醒目的一支。

站子與偶像的價值已是捆綁銷售,製造偶像雖然還離不開以經紀公司為代表的媒介代理人,但偶像的名氣已經成為媒介技術和粉絲力量合謀的產物。站子的高質量圖像生產, 既為後續的商業行為保證買手,也為偶像做了免費宣傳和曝光,粉絲則以支持站子的形式加強對偶像的情感認同。當然,對偶像的形象消費古已有之,但在移動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催化下,這一行為越發走向極致。儘管類似「代拍」等群體的存在尚有爭議,但不可置否這種圖像經濟之於粉絲之於偶像,乃至整個造星工業的重要性。

而媒體不再是偶像的第一製造者。「進入新聞並總是待在那裡」成為過去式,傳統的新聞機構和新聞活動不再是偶像必備的宣傳途徑,高轉發量的微博將為新聞貢獻素材,出名和維持熱度的場所變成熱門微博排行榜和粉絲社群。無論是粉絲還是媒體,都意識到了當代造星機制的秘密,即流量就是一切。越來越多的人有能力在工作之餘成為有閑階級,我們似乎已經不再需要崇高。

當下的粉絲文化已不同於一二十年前。如果說此前由偶像幕後團隊操刀的一切相關文化產品是為了引導粉絲進行精準的文化消費,那麼站子的出現則增加了另一條民間的路徑,拓展了普通粉絲與偶像接觸的方式,可以說站子的文化生產即粉絲追星方式的延伸。

美國學者亨利·詹金斯曾提到,粉絲是所有新媒介的最早使用者和推廣者之一。追溯過去,娛樂工業似乎一直在製造熱點,追逐熱點,並以飽滿的熱情擁抱新技術,彷彿是一部微縮的媒介變遷史。當然,天生自帶粉絲濾鏡的站子並非恆久遠,轉身離開也只是取消關注與停止更新微博而已。

參考文獻

新民晚報,韓國文化產業爆髮式增長 並非一日之功,

shanghai.xinmin.cn/xmsq

鳳凰網,粉絲世代:和偶像一起成長,

news.ifeng.com/society/

趙勇主編,大眾文化理論新編,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09,第315頁

本文及封面圖首發於一顆土逗,轉載請聯繫土逗獲得內容授權。

推薦閱讀:

TAG:粉絲(Fans) | 能力 | 解密 |